美章網 資料文庫 農業灌溉中遠期發展探析范文

農業灌溉中遠期發展探析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灌溉中遠期發展探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業灌溉中遠期發展探析

摘要:為了探尋適合山西省農業灌溉發展途徑,文中從灌溉面積變化、節水灌溉形式、灌溉用水量、灌溉工程建設等方面,系統分析了山西省2000—2016年農業灌溉的發展情況,提出中遠期發展應重點關注推進灌區戰略布局、促進農田水利設施提檔升級、推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和農村地下水水權制度改革。

關鍵詞:農業灌溉;中遠期發展;山西省

0引言

按照山西省地形條件及氣候分布情況,全省農業生產劃分為北部邊山丘陵區、西部黃土丘陵溝壑區、東部低山丘陵區和中南部盆地邊山丘陵區四大區域。各個區域的農業氣候資源、水熱組合類型、農作物品種、農業生產結構各不相同,全省種植的糧食作物包括有小麥、玉米、谷子、莜麥、雜糧、薯類等,經濟作物中棉花是重要作物。油料作物的種類很多,主要有胡麻、向日葵、油菜、花生、芝麻等。北部邊山丘陵區:包括大同、朔州的12個縣(市區),耕地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14%,年平均氣溫6℃,無霜期120~130d,年降水量370~400mm,種植制度為一年一熟,作物主要是玉米、谷子、馬鈴薯、雜糧。西部黃土丘陵溝壑區:包括臨汾、呂梁、忻州、朔州、大同的28個縣(區),耕地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27.2%,年平均氣溫3.5~10℃,無霜期90~165d,年降水量400~560mm,種植制度以一年一熟為主,糧食作物有小麥、谷子、玉米、馬鈴薯、莜麥、黍類。東部低山丘陵區:包括陽泉、晉中東山5縣、長治市和晉城市的全部縣及臨汾的部分縣共30個縣(市、區),耕地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20.6%,年平均氣溫7~11.5℃,無霜期130~180d,年降水量500~650mm。種植制度以一年二熟或二年三熟為主,種植作物有玉米、谷子、雜糧、小麥。中南部盆地邊山丘陵區:包括運城的全部縣和臨汾、晉中、太原、呂梁、忻州盆地的45個縣(市、區),耕地面積占全省總面積的38.2%,年平均氣溫8~13.7℃,無霜期100~205d,年降水量400~600mm,種植制度以一年二熟或二年三熟為主,種植作物有冬小麥、棉花、谷子、玉米、薯類。全省各個分區盡管自然條件及農業生產狀況各不相同,但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農業生產在很大程度上受氣象條件,降水量規律與作物生長需水要求不相適應,灌溉在農業生產中至關重要。

1新世紀農業灌溉發展歷程

此次選用2000—2016年間《山西水利統計年鑒》有關灌溉方面基礎數據,從灌溉面積、節水灌溉形式、灌溉用水量和灌溉工程建設等角度,對全省農業灌溉發展趨勢進行分析。

1.1灌溉面積變化

山西省2000年以來灌溉面積變化如圖1,可知:全省各種統計灌溉面積指標,包括總灌溉面積、有效灌溉面積、實際灌溉面積、節水灌溉面積以及機電井灌溉面積等均有一定程度增加,總灌溉面積從2000年的127.78萬hm2增加到2016年的159.4萬hm2,增幅24.75%;有效灌溉面積從2000年的125.33萬hm2增加到2016年的148.72萬hm2,增幅18.66%;實際灌溉面積從2000年的107.89萬hm2增加到2016年的156.77萬hm2,增幅45.31%;節水灌溉面積從2000年的72.05萬hm2增加到2016年的90.91萬hm2,增幅26.18%;機電井灌溉面積從2000年的56.03萬hm2增加到2016年的70.7萬hm2,增幅26.18%。經分析,全省有效灌溉、實際灌溉面積快速增長始于“十一五”末期,這與多年灌溉工程設施配套建設,以及多項水源項目的實施,提高了一些地區灌溉保證率有關;機電井提取地下水灌溉面積在“十二五”中期有所增加,近幾年穩定在69.5萬hm2左右。節水灌溉面積與灌溉面積占比達到57.04%。2016年實灌面積與灌溉面積占比達到98.35%,說明水源保證率大幅提高,灌溉工程基本實現全負荷運行。

1.2節水灌溉形式變化

山西省節水灌溉技術較早,上世紀開始較大范圍推廣應用,2000年以來全省各種節水措施灌溉面積變化如圖2,可知:除噴灌面積呈減少趨勢外,節水灌溉面積、低壓管灌面積、渠道防滲面積、微灌面積呈現增長態勢。低壓管灌面積從2000年的39.49萬hm2增加到2016年的54.99萬hm2,增幅39.25%;渠道防滲面積從2000年的17.76萬hm2增加到2016年的23.07萬hm2,增幅29.96%;微灌面積從2000年的1.88萬hm2增加到2016年的5.14萬hm2,增幅173.17%,其中自2013年以來實施的膜下滴灌從無到有,截至2016年發展至2.39萬hm2。噴灌面積由2011年的13.46萬hm2減少到2012年的7.61萬hm2,造成節水灌溉面積2011-2013年間略有波動,之后維持穩定在7.5萬hm2左右。這是廣大水利工作者與群眾對不同節水技術實踐甄選,選取適合我省土地類型、種植特點和群眾接受的節水灌溉發展模式的過程,可以得出初步結論,全省節水灌溉技術發展較快的以低壓管灌技術、渠道防滲技術為主,近年來微灌技術由于其自身優勢,具備趕超噴灌的趨勢,主要表現在2013年以來膜下滴灌技術大范圍推廣;噴灌技術在我省上世紀進行試點推廣,在近幾年來未作為主要節水技術加以應用,發展較為緩慢。目前我省低壓管灌、渠道防滲、噴灌以及微灌發展灌溉面積比例為:10.7∶4.5∶1.5∶1。此外,膜下滴灌與微灌占比為46.51%,滴灌是微灌技術應用的主流。

1.3灌溉用水量變化

從2000年起,與灌溉相關的水資源指標變化情況如圖3,2000-2010年間各項用水量變化率不大,2010年以來出現明顯的增長趨勢。隨著灌溉面積的增加,農業灌溉供水量基本也是逐年上升,由2010年的32.5億m3增加到2016年的44.2億m3;灌溉地表水用量也由2010年的15.8億m3增加到2016年的27.9億m3;近二十年來灌溉地下水用量則呈現減少趨勢,由2000年的19.44億m3減少到2016年的16.29億m3,在總灌溉面積增加的前提下,減少地下水引用量3.15億m3。從不同供水構成占比情況分析,1)農業灌溉和全省年供水量比例關系,呈現下降趨勢,由2000年的87%降低至2016年的59%;2)灌溉用水結構出現顯著變化,地表水和地下水比例關系呈現上升態勢,2000-2010年間基本維持不變,灌溉用地表水和地下水比例約為0.85∶1,2010年以來地表水用量逐年增加,相反地下水則減少,到2016年用地表水和地下水比例約為1.7∶1;3)灌溉用地下水和全省地下水開采量比例關系,呈現下降趨勢,由2000年的72%降低至2016年的51%。上述情況說明農業灌溉水量占全社會水資源利用量比例下調,灌溉用水越來越依賴于地表水源,事實證明水利工程“蓄、引、提”作用發揮顯著,地表水供水保證率得到穩步提升。

1.4灌溉工程建設

近二十年來,尤其是近十年國家對農田灌溉基礎設施的大力改造,為山西省農村水利的發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2000年以來我省農業灌溉投資情況如圖4,可知:2000-2007年投資相對穩定且投資額度較少,年均2.3億左右;2008-2011年投資大幅增加,年均投資約10億;2012年以來投資再度增加,年均投資近18億,近三年投資均24億元以上,在2015年出現峰值達到33億。說明我省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的進展,主要是11處大型灌區節水改造、6座大型泵站更新改造,以及夾馬口北擴、禹門口東擴和北趙引黃等多處大型提黃灌溉工程,另外40多個重點中型灌區改造任務,100個(次)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進行的基礎設施改造,有效改善了農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問題。

2山西省農業灌溉發展重點和方向

2.1維持現有灌溉規模,推進灌區戰略布局

為大力發展農業灌溉,省水利廳根據全省水資源全域化配置工程布局、水土資源稟賦等條件,確定我省農業灌溉中期發展目標是:2020年全省有效灌溉面積171.13萬hm2,其中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達到100萬hm2,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到0.55,農業用水53.74億m3,地表水和地下水比例調整為2.5∶1。農業灌溉遠期發展目標是:2020年以后全省有效灌溉面積基本保持動態平衡,農業用水總量基本維持在54億m3左右,2030年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到0.6。中期灌溉發展戰略布局突出兩點:一是在運城、臨汾兩大盆地建設66.67萬hm2高標準旱澇保收田,主要包括大型灌區7處,中型灌區51處,水資源保障率達到75%以上,建成山西省糧食安全的“主糧倉”和“米袋子”。二是在地表水有保障的盆地區和大水網骨干工程覆蓋區域大力開展關井壓采,將機井灌溉面積進一步壓減到46.67萬hm2,并全部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遠期戰略布局主要體現在以黃河水為水源的灌溉發展格局改變方面。首先,我省新建小浪底擴建灌區、西范東擴灌區、中部引黃(臨汾、呂梁)灌區、北趙二期、平陸提黃灌區等9處灌區,將新增灌溉面積近18萬hm2。其次,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建成,屆時臨汾將增加約40萬hm2引黃自流灌溉面積,改善我省引黃灌溉條件,將對全省灌溉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2.2系統推進高效農業節水,促進農田水利設施提檔升級

加快大型灌區以信息化為主的現代化改造,重點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以及0.33萬hm2以下中型灌區泵站更新改造,2020年完成干、支渠工程供水計量及全部斗口計量設施建設,并逐步提高遠程自動化計量水平。全面實施區域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行動,加強節水灌溉關鍵核心技術和裝備適應性研究,積極推廣渠道防滲、管灌、膜下滴灌等先進適用的節水灌溉技術,結合現有大中型灌區、新建灌區以及縣級小水網工程,在適宜地區從水源到田間一站式設計,集中投入、建設一批重大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因地制宜開展雨洪資源利用工程,支持干旱區農民自建旱井、雨窖等小型集雨工程。加強節水灌溉工程與農藝、農機、生物、管理等措施的結合,積極推廣水肥一體化。大力發展旱作節水農業。引導群眾調整農業種植結構,在嚴重缺水區和地下水超采區,限制大面積種植高耗水農作物,鼓勵種植耗水少、附加值高的農作物。

2.3市場調節和政府管控并重,推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

由政府統籌夯實改革基礎,建立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建立農業用水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突出重點,分類施策,加快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首先,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目標是建立合理反映農業供水成本、有利于節約用水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實現農業灌溉工程良性運行。實現手段是通過末級渠系改造與計量設施配置,實行農田灌溉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推行終端計量供水,執行新的農業水價,在2017年洪洞、稷山2個試點縣基礎上,繼續圍繞水權分配、用水計量、價格核定、精準補貼、節水獎勵、管理主體等重點工作扎實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其次,要擴大黃河水用量,控制地下水開采量,必須確定合理的黃河水的水價上下限。讓群眾既用得起黃河水也有節水的自覺性,必須充分利用價格杠桿的調節作用,按供水工程類別和性質,對農業準公益性用水實施政府補貼價格管控。1)嚴格控制準公益性用水水價上限堅持政府主導,實行限價供水。各骨干工程供給各縣的公益性供水水價上限為0.25元/m3,超過0.25元/m3的成本部分,由各級政府使用“公益用水(黃河)補貼基金(專項資金)”予以專項補貼。各縣分配給農業末端用水戶的最高限價為0.3元/m3,確保農戶用得起水。2)在提黃泵站灌區全面推行“兩部制水價”和優惠電價為鼓勵全社會用足用好黃河水,保障供水單位正常運營,對黃河水實行“基本水價+計量水價”相結合的兩部制水價。農業公益性用水戶按實際用水量交納基本水費和計量水費。計量水價包括工程運行的電費和燃油動力費、維修養護費、管理費及折舊費。為鼓勵使用黃河水,引黃工程2021年之前暫不計列折舊費,大中型骨干供水工程的計量水價暫按0.2元/m3。2009年以來,按照《關于印發山西省大中型泵站灌溉電價水價補貼管理辦法的通知》明確:泵站灌區灌溉電價由0.27元降至0.06元,水價由平均0.57元/m3降低至0.25元/m3,在減輕農民負擔、擴大灌溉面積、改善生態環境等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今后應繼續執行并擴大政策覆蓋區域。

2.4開展農村地下水初始水權分配和水權交易

全面推進農村地下水水權制度改革,積極推進水資源使用權確權登記,建立和完善水權配置體系。按照“水隨地走、以畝定水,按農戶灌溉面積分配水權,建立村級水權交易平臺”的模式,大力推進農村水權制度改革,促進區域水資源的高效利用、有效節約和初步流轉。農村水權制度改革要實現全省農業灌溉地下水配置至行政村與用水農戶,先期在地下水超采區要實現對地下水的定額管理與計量控制,并相應建立有利于節約用水、體現市場機制的水權交易制度及規范公平的村級水權交易平臺。鼓勵和引導開展水權交易,探索多種形式的水權流轉方式,積極培育水市場。

作者:王婧 單位:山西省汾河灌溉管理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人人狠狠综合久久亚洲婷婷| 国产成人女人在线视频观看| 三年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大全中国| 月夜直播手机免费视频高清|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欧美高清不卡在线| 国产强被迫伦姧在线观看无码| 6080yy成人午夜电影| 太粗太深了用力点视频| 中文字幕人妻偷伦在线视频| 日韩亚洲欧美性感视频影片免费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无码区在线观看 | 国产欧美日韩不卡在线播放在线| 97人伦影院a级毛片| 女仆胸大又放荡的h| 两个人看的WWW在线观看| 日本老妇人乱xxy|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麻豆 | 91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 |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免费| 97国产在线视频公开免费 | 国产成人免费电影| 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国内少妇偷人精品视频免费| jizzjizzjizz中国| 幻女free性俄罗斯第一次摘花| 丰满少妇好紧多水视频| 日本熟妇色熟妇在线视频播放| 久久黄色免费网站|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 亚洲中久无码永久在线观看同|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图片| 亚洲第一网站免费视频| 男操女视频免费| 女人扒开下面让男人桶爽视频| 中文字幕黑人借宿神宫寺| 日本口工全彩漫画| 久久国产精品久久精品国产| 日韩精品无码久久一区二区三| 亚洲一区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国产综合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