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農業能源改革的重要性范文

農業能源改革的重要性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能源改革的重要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業能源改革的重要性

作者:劉聞鐸單位:河北省機械研究所

農業機械化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不可缺少的手段,但它不是目的。農業機械化的效果應該體現在提高勞動生產率和增產增收的經濟效益上面。前些年提過的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機械化程度達到百分之七十,僅僅體現了裝備水平,實際上是個機械化過程中的中間指標,若對一個具體農業單位來講,則沒有實際意義。某種程度上造成了進度“一刀切”,大家都配不起套,都形不成機械化生產能力,致使農業機械化成為戰線最長,周期更長的基本建設項目。加重了國家負擔,已經引起了有關方面的關注。

我國人多地少,自然資源包括能源相對講并不充裕。機械化面臨著資金來源和勞動力安排問題,在短期內全面實現機械化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這與歐美等國家為了解決勞動力不足而發展機械化是不相同的。本文試從農業能源變革探討一下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第一階段目標。看法可能有欠妥之處,請有關同志批評指正。

一、實現農業機械化是農業動力能源的根本變革

人們從事任何生產活動都要使用動力,消耗能量。歷史上生產力的每一次飛躍都是利用新能源的結果。農業生產采用什么動力形式,依靠什么能源,這標志著農業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我國從距今三千二百年的殷代開始使用牛耕地,從此役畜逐漸成為農業的主要動力。役畜比人力具有明顯的優點:拉力大,耕的深,一頭役畜可以頂幾個人,促進了耕作技術的發展,役畜容易繁殖成熟的快;役畜飼料比人的食物簡單,更容易得到,飼養成本低。在我國這種以人畜力為動力的方式一直延續到今天。使用人,畜力耕作是以生物為動力,耕作中消耗的能量是由人的食物和役畜的飼料轉化的,也可以說是以農產品為能源的。農業生產的目的是生產農產品,然而以人畜為動力卻又消耗了寶貴的農產品。造成一部分農產品在生產過程中被循環消耗了。役畜的飼料本來可以喂養食用畜轉化為高級的奶、肉、蛋畜牧產品的,卻在耕作中變成動力被消耗掉了。這種方式顯然是落后的,不合理的,商品率低是不可避免的。發展農業機械化是以機械動力代替人畜力,即二次能源代替農產品生物能源。這是農業動力能源的重大變革。它的意義在于:

(一)改變了傳統的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形態。農業依靠工業提供能源(包括化肥)和機械,并向工業提供農產品和勞動力。生產的社會化、專業化將使勞動生產率大幅度提高。

(二)工業性二次能源取代人的食物和役畜的飼料,可用節省的飼料發展畜牧業,從而促進整個農業生產的發展。

(三)燃油、電力等二次能源便于有計劃地大批量生產。因而供應穩定,易于保證。又便于貯存和運輸。同時價格便宜,作業成本低。而人畜力受自然災害的影響很大,瘟疫的流行常常造成耕畜大量死亡而使農業生產大幅度下降。

(四)人力、畜力的特點是拉力小,容易疲勞,不能長時間連續工作。而機械動力功率大,速度高,為加深耕作層,提高作業質量和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幾倍幾十倍地提高勞動生產率創造了畜力所無法比擬的生產發展的新水平。不完成農業動力能源的根本變革,農業現代化是無從談起的。

二、要認真對待機械、人畜力兩套成本問題

建國初期我國農村幾乎沒有機械動力,田間作業、農田排灌及農副產品加工等幾乎都是以人、畜力為動力的。五十年代開始實行機械化,二十多年來,農業機械裝備已初步具有一定水平。有些先進地區和社隊的機械裝備水平簡直可以和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了。與此同時又不斷強調充實加強農田第一線。結果人力畜力都沒有解放出來,形成所謂“兩套鑼鼓一臺戲”,機械,人畜力兩套成本問題。雖然對糧食生產可能起到一些作用,但卻大大提高了生產成本,是造成一些機械多的社隊增產不增收、高產窮隊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某省一九四九年擁有役畜二百五十萬頭。一九七八年仍為二百七十萬頭,可折算為一百七十萬馬力。全省農業勞動力一九七八年達到一千七百二十六萬,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百分之五十六。一九七八年全省各種拖拉機保有量為十二萬混合臺,共二百四十五萬馬力,農業機械總動力為一千四百七十三萬馬力。約為役畜動力的八點七倍。可是勞力和役畜還是沒有減下來,這是很值得注意的。役畜消耗的農產品數量是很大的。

二百七十萬頭每年消耗四十八億斤飼料糧和近百億斤飼草。飼料糧占全省糧食總產量的百分之十四,比全省征購糧總數還要多。根據世界幾個先進國家的經驗,機械化的主要結果之一是把役畜代替下來。我國糧食還沒有過關,應該重視這一點。隨著機械化的發展,在達到全面機械化之前,首先應該集中力量把役畜取代下來。

在實現全面機械化之前的這個階段,各國也都存在人、畜、機并存的問題。有了一部分機器,有些環節還必須依靠人畜力。這樣必然要增加開支,提高生產成本。這個過程和現象雖然是不可避免的,但對于某一個具體農業單位來講則必須設法縮短這個時期,使之盡快形成機械化生產能力,否則“兩套鑼鼓”長期存在下去,生產成本如何能不高?那種認為人畜力、機械投放得越多越好,應該長期堅持人、畜、機相結合,如果把一部分可以被代替的人、畜力撤下來就認為一定要影響生產的看法是沒有根據的。不講經濟核算,不計生產成本的“不惜一切代價奪取高產”的口號是錯誤的。

三、全面機械化是長遠目標,取代役畜是現實可能的

全面實現機械化,大量解放勞動力,目前還存在以下困難:

(一)社隊經濟基礎薄弱,農業生產積累有限,資金不容易籌集。依靠社隊自己在短時期內自力更生裝備整套機械是很難辦到的。

(二)所謂有選擇的機械化,先選擇的一些環節比較容易見到經濟效果。到后來那些價格很高,使用時間又很短的機器使用經濟效果差,必然遲遲上不去,如聯合收割機。

(三)最主要的是勞動力如何安排。社隊企業農工副多種經營的發展還有個過程。有條件、辦得好的地方,就能為機械化創造條件。歸根結底,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是以社會對提高勞動生產率的要求程度來決定的。

(四)有些環節在技術上也確實存在著困難。如鋤草、間苗、棉花整技等,目前還必須依靠手工作業。解決這些向題往往是在迫于人力不足急需要全盤機械化,才不得不搞化學鋤草,精密點播,甚至犧牲某些精耕細作要求。以上困難目前都是比較難解決的,只能做為較長遠的下一步目標。所以除少數試點和商品糧基地外,全面機械化大量解放勞動力的問題還提不到日程上來。

再看一下取代役畜的條件:

(一)代替役畜向機械化過渡要考慮到原來社隊經濟基礎,經營規模和地塊大小。在目前三級所有,隊為基礎的前提下,應重視發展小型動力。以適應生產隊的殉買力、綜合利用、機動靈活才容易發揮效益。隊為基礎,劃分地塊要考慮到土質好壞,遠近搭配,因而“擂花地”小塊地普遍存在。華北的畦灌,造成地塊小,溝埂交錯,地頭小甚至不留地頭,經常出現兩塊地標高相差半米甚至一、二米以上的現象。給大型拖拉機作業造成困難。如石家莊地區一般地塊長度為二百至三百米,還有一小部分更小的地塊。機械轉移地塊,轉彎的空行時間多,耗油多,地頭留的長,影響作業質量。因而在目前條件下,適于發展小動力。

(二)我國人多地少,素有精耕細作的傳統。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作物種植復雜多種。經濟作物,油料、藥材、小雜糧,品種多數量少,地塊小,大型拖拉機難于發揮作用。目前華北數量較多的中小型拖拉機主要用于運輸、耕地,一部分播種和少量的收割,而田間管理機械化一直是薄弱環節。這是因為間套作及中耕作物玉米的種植面積占有相當大的比重。不能忽視這個現實。

(三)具體講目前畜力主要用于拖拉機干不了或不適合不經濟的地方。如小塊地,自留地的耕種。玉米,高梁的中耕培土及間套作的套耕、套播、田間管理等。

(四)華北地區地形復雜。山區、丘陵、園藝的機械化,遲遲上不去,更是依靠畜力為主要動力了。以上問題的關鍵是需要一種具備畜力作業特點的能夠鉆行作業的小型動力機械。這本來是個技術性問題,只要認真對待是不難解決的。

四、發展小型動力

全面取代役畜河北、北京等地研制的小型多用動力底盤成套機組,可以滿足取代役畜的要求。機組適合間套作及田間管理,可以進行套播玉米、棉花、小麥、中耕培土、耕地、滅茬、噴粉彌霧,田間運輸及小麥收割等作業,對園藝、蔬菜、山區、丘陵都有較好的適應性。除必須靠人工的環節以外,所有需要牲畜牽引作業的項目都能完成。機組特點是可以鉆行作業,能夠原地轉彎、機動靈活。可以全部代替役畜,并明顯的降低了“三夏”“三秋”大忙季節所需要的勞動力。騰出的勞力可以加強田間管理,有利于精耕細作的發展。通過經濟分析,作業成本可以比人畜作業節省一半,投資可在三年時間收回。

一個四百畝的生產隊,如有六頭役畜。每年消耗飼料糧一萬斤,飼草兩萬斤。同樣的工作量需要動力底盤工作二千四百小時,大約消耗柴油一千五百公斤,機油六十公斤。每萬套小底盤可代替役畜三萬至五萬頭,可節省飼料糧五千萬斤至八千萬斤。例如河北省的二百七十萬頭役畜,如果能在幾年內代替下來二百萬頭,可節省飼料糧三十多億斤,飼草六十多億斤。用來養豬,可生產豬肉六億斤。用來養奶牛,可喂養一百二十萬頭,使奶牛頭數增長八十倍,年產奶八十多億斤。目前關于逐步過渡到“農牧并重”的討論,其中迂到一個難題就是飼料不容易解決。這樣代替役畜節省的飼料用來發展畜牧業,是個現實可行的途徑。用奶牛,菜牛逐漸頂替原有役畜,可利用原有飼養棚舍,節省投資。飼養員也已有了一定經驗。飼料問題也無需經過糧食部門,在社隊內部就調濟了。農耕區發展畜牧業,改變單打一搞種植業的局面,有利于活躍農村經濟,加速集體積累。畜產品的增加將改變食物構成,改善人民生活,并可相對減少對糧食的需要量。隨著畜牧業的發展,又可以吸引一部分勞動力。根據外國的經驗,役畜為機械動力代替以后,由養役畜改為飼養產品畜,解決了數千萬人的農產品供應問題。這個寶貴經驗是很值得重視、研究和借鑒的。

要實現這么兩個“代替”,還要做許多工作。有人覺得換掉役畜不放心,寧可養著“有備無患”。養著“五保牛”,“功臣馬”白白消耗寶貴的飼料是個浪費。解決了這個認識問題才能積極創造條件去組織“代替”。也有人認為買機器、油料、配件要花錢,糧食、飼料是自己地里長出來的,可以不計成本,還是少用或不用機器合算。不否認,在某一個局部范圍內在特定的情況下,如帶有恢復性質的情況下,可能是必要的。但是離開了機械化,靠原始的生產方式是不可能實現農業現代化的。

從國外的經驗來看,在農業機械化的初期和以后一個相當長時期內,小型動力底盤的生產和應用都占有重要地位。英國、西德、蘇聯在機械化開始階段一也都是上小型的。就是在實現了機械化以后,小型及手扶式仍占有一定比例。日本是以小農經濟為主的,更是以發展手扶拖拉機為重點。一九五五年開始大力發展手扶拖拉機用來代替役畜。到一九七一年底手扶拖拉機保有量達到三百十九萬臺,近兒年手扶拖拉機已飽和,中型及四輪拖拉機開始增加。另一方面又有向微型化發展的趨勢。一九六六年小于五馬力的手扶式拖拉機只占手扶式年產量的百分之二十八。一九七七年達到百分之六十。隨著機械化程度的提高,精耕細作水平也相應提高,行間作業項目增多了,需要更多體積小,重量輕的一至三馬力和三至五馬力的手扶拖拉機。

一些發展中國家提出采用中間技術。近幾年東南亞一些國家在農業機械設計上提出盡量使結構簡單實用,自動化水平不那么高,簡化操作,降低使用要求,使之成本低,耗油少。設在菲律賓的國際水稻研究所與印度、印尼、斯里蘭卡、泰國、巴基斯坦等國簽訂了農業機械設備的推廣合同。生產出符合中間技術要求的五到七馬力和八到十二馬力的柴油機、拖拉機和軸流式脫谷機等農具。到一九七六年已在東南亞推廣了六萬四千臺,很受歡迎。

五、結論

通過農業能源變革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國的農業機械化應該分兩步走。第一步是在現有機械的基礎上重視發展小型動力及配套農具,發展農用汽車,從現在起幾年內重點解決把役畜大部分代替下來的問題,實現“以機代畜”省下飼料發展畜牧業。這樣做的經濟效果是可以予見的,又是現有工業基礎和社隊經濟條件所允許的,從而促進農業的全面發展。并為第二步全面實現機械化打下良好基礎。代替役畜可以體現機械化的效果。這樣目標明確而又不過高,周期適當縮短又比較接近實際,因而可以作為階段性目標提出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多多视频在线| aa级国产女人毛片水真多| 欧美一卡2卡3卡四卡海外精品| 免费jjzz在线播放国产| 色费女人18毛片a级毛片视频| 国产福利在线导航| 91色国产在线| 好爽~好大~不要|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观看动作大片| 晚上一个人看的www| 亚洲手机中文字幕|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啦啦啦www播放日本观看| 黄人成a动漫片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亲子乱子伦xxxx裸| 99re在线视频播放| 女生张开腿给男生捅| 中文字幕中文字幕在线| 日本大片在线看黄a∨免费 | wwwxxx国产| 国产色综合天天综合网| eeuss影院免费直达入口| 成人午夜视频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美女| 晓青老师的丝袜系列| 亚洲一区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亚洲欧美视频一区|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7| 精品久久精品久久| 另类人妖交友网站| 老张和老李互相换女| 国产乱子伦在线观看| 麻豆国产尤物av尤物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老狼| 3d性欧美动漫精品xxxx| 国产韩国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re视频在线播放| 大地资源视频在线观看| caoporn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