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示范區旅游運營生產效率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運用DEA研究方法對豐縣現代農業示范區旅游業運營效率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示范區旅游運營生產效益微有成效,旅游收入較低,游客停留時間短,同時旅游生產各要素收入差別大,建議加大休閑農業旅游產品開發力度,延長游客停留時間,提高旅游收入。
關鍵字:
豐縣;農業旅游;生產效率;DEA
目前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決策,推進新農村建設,關鍵是發展農村經濟,核心是增加農民收入。休閑農業的應運而生,正是適應新農村建設的要求,從一開始就具有強大的生命力。2006年3月17日頒布的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內容中明確提出了“發展休閑農業”。以保護自然生態環境和歷史文化遺存為前提,合理利用民俗村寨、古村古鎮,創建獨具特色的旅游鄉鎮,開發“農家樂”、休閑農莊等旅游產品。2010年中央1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中更為明確指出:要積極發展鄉村旅游、休閑農業和農村服務業,拓展農村非農的就業空間。可見農業生產是休閑農業的基礎,而農村非農業的就業空間是休閑農業發展新動力。
一、研究區概況
豐縣農業現代示范區涉及孫樓、趙莊、常店、王溝和宋樓等5鎮,示范區物產豐饒,享有“豐熟可抵三州”的美譽。近年來號召政府有關新農村建設政策,示范區開展了現代農業、農村旅游以及相關產業建設,經規劃后都取得了一定績效,目前研究區域農業生產建設園區內現有11個村委會,勞動年齡內人口30648人,其中種植業人員19097人,養殖業人員3417人,農產品加工人員2274人,物流、倉儲人員347人,人均收入6218元,農業現代示范區農業建設初具規模,農業基礎為農業產業化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園區以徐州中南食品有限公司為園區龍頭運作,現有入園企業6個,注冊資金3852萬元,合作經濟組織9個,注冊資金1026萬元,已建成現代規模高效設施農業生產基地7260畝,投資7000萬元建設秀珍菇、海鮮菇、白色金針菇等食用菌生產基地750畝;投資6000萬元興建占地160畝蘇魯豫皖邊界農貿批發市場。旅游服務業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截至2010年,住宿和餐飲業利潤總額57974萬元,比上年增長18.21%,就業人數559人,比上年增長40.43%,星級飯店1個,客房數位154間,比上年增長4%。娛樂教育文化及服務人均消費1458元,比上年增長12.07%。旅游綜合收入為6.95億元,占第三產業比重3.91%,綜合消費低,本地消費比例大,外地游客比重低,以大沙河果都大觀園景區為例,年接待超50萬人次,人均消費僅停留在門票階段。旅游產品主要是依托節事活動開展的“蘋果節”“梨花節”,旅游淡旺季明顯。社會經濟核心區主要集中在孫樓鎮,目前已形成了以木業加工為龍頭和特色,擁有食品加工、工藝鑄造、機械鑄造、車業泵業制造、電力電訊器材、建材預制、燃氣供應等八大門類企業40余家,其中外商投資企業5家。全鎮現有企業職工2.5萬人,社會固定資產總投資4.5億元,工業年總產值11.5億元。綜上我們研究區域各個行業發展現狀,現代農業生產趨于成熟,農業生產附加旅游產業以及工業生產,因基礎薄弱,經驗匱乏,處于發展階段尚在起步時期。農村旅游尚未形成規模產業,旅游產品單一,基礎配套設施有待完善。
二、研究方法
傳統系統評價方法適用于單輸出系統,旅游業生產是多輸入和輸出系統,傳統評價方法已不適用,處理該類評價較適宜用數據包絡分析法,該方法屬于運籌學一個新研究領域,是評價多輸入、多輸出系統相對效率的較有效方法,目前采用DEA法對旅游生產系統進行詳盡綜合分析較少,數據包絡分析可詳盡有效的表現各要素運作和貢獻過程,為旅游生產提效提供明確方向。
(一)DEA方法與模式本文的實證研究將對豐縣現代休閑農業發展先行示范區,主要涉及王溝、孫樓、趙莊、常店、宋樓5鎮,對該地區的旅游業生產進行橫向效率評價,各鎮區生產概況各不相同,通過對不同鎮區生產效率比較研究,探索努力方向,總結相應改進措施和建議。
(二)評價指標構建本研究選擇生產法對數據指標進行構建[5],根據德爾菲專家法,結合旅游專業文獻[6-12]和網絡知識,根據豐縣農業旅游業實際情況,在農業旅游運營生產過程選取6項輸入指標①農業體驗項目開發投入;②食宿投入;③娛購投入;④交通設施投入;⑤旅游教育培訓投入;⑥景區建設投入;根據旅游收入的計算衡量標準選取了3項輸出指標①旅游綜合收入;②旅游接待人數;③游客停留時間。
三、研究結果
(一)指標數據收集此實驗數據參考旅游相關專業標準,從旅游產業,吃、住、行、游、購、娛等六要素,結合各要素的評定標準,構造了輸入和輸出指標,并對數據進行可收集,主要通過政府內部以及部門官方網站進行二手數據收集數據具體如表1。
(二)投影分析影響農業旅游生產能力因素很多,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是一個互相交叉、互相依存的綜合性概念。旅游業的產出除了旅游收入直接性的代表,還包括間接因素比如接待人數和停留時間,同樣是一項輸入通常作用于多項輸出之上,針對農業產生的附加旅游性質,選取合適的評價方法和指標體系,考慮該系統單元DMU為單一性,輸入向量和輸出向量為T=1,根據豐縣農業旅游規劃和實際現狀進行了決策單元指標構建,并進行了投影分析:由表3,表4結果,可知決策單元農業現行示范區旅游整體有效值為1,并且滿足S-≠0且S+≠0,說明該單元屬于弱有效性,需要有提升和改善的方向,力求使該決策單元達到有效性。對以輸出為導向的對偶函數進行分析,DEA和投影結果顯示,該決策單元呈現弱有效性,從中可以看出提升有效性的方向,分析結果表明,該決策單元在景區建設投入缺乏,而在食宿投入方面有冗余,這與當地經濟狀況貧瘠和景區建設不完善有關,我們可以看出農業現行示范區在食宿和景區建設投入指標項調整幅度分別為13.2%和42.5%,為保障旅游業生產系統完整運轉,需完善該單元的景區建設,并且在食宿投入應適當的減少,同時也顯示了該決策單元在輸出元素即旅游收入和游客停留時間等方面還未顯現,當地旅游開發步伐落后,旅游結構單一,導致游客逗留時間較短,
四、結論及建議
(一)結論1.整個決策單元呈弱有效性,顯示研究區域的農業旅游運營系統尚處在起步階段,整個產業經濟體并不能成為有效的良好運營體,需要在各個輸入和輸出要素上進行幅度正負調正,使得整個運營體能夠成為正常產效體。2.數據分析顯示,農業生產帶來的旅游產業在各個要素的投入較為不平衡,在餐飲和酒店住宿服務建設投入需要進行正向幅度的調整,在景區建設投入方面,研究區域建設初步到位,在該方面進行些許回縮負向幅度的調整,若做出這些調整使得有效性更加明顯,凸顯建設投入要素的高效性。3.前期旅游規劃在各要素建設投入后,研究區域旅游產業得到初步效益回收,旅游發展基礎薄弱,旅游產品單一,經驗欠缺,雖然能夠吸引游客的到來,但游客停留時間較短,往往是半天,過夜次數較少,綜合旅游收入較低。4.同時在分析過程存在一定誤差,誤差原因主要是非旅游者的正常住宿和餐飲會對數據有干擾,會對最終評價分析結果產生不利影響。該分析方法能夠在數據標準化基礎上減小誤差,所以其評價結果是可采納的。
(二)建議1.高效利用周邊旅游資源,把握旅游業現狀,推進新型城鎮化發展。旅游業的快速發展能夠驅動城鎮化發展,同樣,城鎮化能夠促進旅游業的發展優化休閑農業規劃,加強與農業資源和中心城市的聯動發展。與中心城市和周邊城市聯動,是縣域旅游產業在拓展發展空間上,將自身置于更高層次、更大范圍的經濟發展空間和平臺上進行的戰略考量,推進滯后的城鎮化向休閑城鎮發展。2.洞察時展背景,加強產業聯動,堅定特色生態休養品牌。徐州都市圈城市化加速推進的時代背景之下,豐縣應該堅持大沙河、故黃河的生態屏障保持,以生態修養為主要方向,強化豐縣生態特色,將生態廊道與徐州對接、將生態產業與旅游契合,使生態建設真正成為豐縣旅游發展的天然屏障,充分利用優勢果蔬產業,優化采摘園品質,做好淡旺季措施保障,爭取做到季季有人,促進旅游業發展,同時借鑒經驗,以農俗文化為背景進行創意性產品開發如農耕觀摩型的開發模式[13],要達到休閑農業產業化發展,需要對整個鄉村旅游進行產業化升級[14],突出豐縣特色品牌化經營,為現代休閑農業賦予新的意義,推進旅游產業和農業融合,促進休閑農業的發展。3.把握現代休閑農業旅游運營發展規劃整體概況,加強保障機制建設,力求服務同步化和均等化發展。加強政府監督,完善旅游相關設施特別是交通設施和住宿餐飲設施等基礎設施的構建,注重目的地環境的防護治理,優化休閑農業經營,進而構建高質的旅游環境。4.旅游產業內外各旅游企業為了實現更優發展,利用一定新技術和新創意,在旅游產業內外不斷尋求相互融合的契機,從旅游資源、旅游人才、資本市場、業務市場等方面進行動態的融合發展,以實現旅游企業自身綜合價值最大化,從而促進旅游產業結構的升級和轉型,而與農業生產各要素的整合就是一種新型旅游開發方式,同時也大力推進了新型農村的建設,促進農村城鎮化發展,休閑農業也是旅游業新生血液,城鎮化與旅游業相互推進形成了良好的互利局面,因此需要尋找兩者平衡點,使兩者和諧并存發展成為可能,從分析中可以看出休閑農業推崇生態友好的同時輔助適當人為調整是有其必要性的。
作者:蘇瑞 錢益春 單位: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旅游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