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特色農業旅游發展動力體制分析范文

特色農業旅游發展動力體制分析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特色農業旅游發展動力體制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特色農業旅游發展動力體制分析

特色農業旅游是把特色農業和旅游業結合起來,利用田園景觀、農村生態環境和農業經營模式吸引游客前來觀賞、品嘗、體驗、健身、科學考察、環保教育、度假、購物的一種新型的旅游方式。利用特色農業發展旅游,既是旅游產業拓展的重要領域,也是增加農業資源附加值、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發揮特色農業綜合效益、提高民生效應的重要途徑。早在19世紀30年代,歐洲已開始了農業旅游。意大利在1865年就成立了“農業旅游全國協會”,專門介紹城市居民到農村去體味農田野趣[1]。大規模的現代農業旅游開發始于20世紀中期,在發達國家和地區取得了長足發展。國內對農業資源的開發始于20世紀80年代后期,改革開放較早的深圳首先開辦了荔枝節[2],主要目的是招商引資,于是各地紛紛仿效,開辦了各具特色的觀光農業項目,如浙江金華石門農場的花木公園、福建廈門華夏神農大觀園和東山縣“海上新村”、河南周口“傻瓜農業園”、北京朝陽區的觀光農業區、上海浦東“孫橋現代化農業開發區”等。蓬勃發展的農業旅游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學者們從農業旅游的內涵[3]、類型[4]、開發原則[5]、開發模式[6]、空間布局[7]、發展理論[8]等角度進行了大量的深入研究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然而鮮有學者對農業旅游發展的動力機制進行全面的研究。雖有少數學者從“循環經濟”[9]和“經濟地理學”[10]的角度探討了農業旅游發展的動力機制,但其研究視角主要側重于旅游系統,而農業旅游是農業系統與旅游系統的耦合,農業是源、旅游是水,避開農業系統,旅游便是無源之水,因此,僅從旅游的角度來研究農業旅游發展的動力機制是不全面的。根據牛頓第一定律,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動因,農業與旅游的結合不是偶然的,而是農業系統動力與旅游系統動力相互作用的結果;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物體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特色農業旅游發展的速度取決于其受到的系統動力。基于此,探討農業旅游發展的動力機制對于鞏固農業旅游發展的現有成果,推動農業旅游的持續快速發展,培育旅游產業的支柱地位,轉變農村經濟增長方式等,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區域特色農業旅游發展的系統要素與結構功能

特色農業旅游系統是一個多層次、多要素綜合作用的龐大系統,具有復雜性、開放性、非線性等特點。特色農業旅游系統是由農業系統和旅游系統組成的,兩者之間相互耦合作用的效果直接決定著特色農業旅游系統能否可持續運轉。

1.1特色農業系統要素組成特色農業系統包括內核系統與外援系統,二者的有機結合形成了農業發展的系統動力。

1.1.1內核系統。內核系統由包括土地、水、氣候等在內的自然資源以及農民的創意、政府政策的引導、經濟發展水平等人文要素組成,屬于基礎支撐系統。自然資源是基礎,區域特色農業的形成與發展離不開特定的土質、水源、氣候等自然條件。深圳的荔枝之所以贏得杜甫“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的稱贊,與荔枝發芽分化時期的低溫干燥、開花幼果時期的溫暖少雨、果實發育時期的適量少雨的氣候條件密不可分。人文要素是主導,經濟發展的水平刺激了農民的創意,政府根據市場導向制定相應政策,保障創意與市場銜接,進而實現農民增收、農業發展、經濟增長的目的。獨特的自然資源加上優越的人文要素是農業系統發展的內因。

1.1.2外援系統。外援系統由經營農業的企業、工業化的反哺以及城市化的輻射等外部因素組成。本地以及外來企業的出現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理念,有利于穩固和改良特色農業,促進特色農業的持續發展。鄢陵縣素有“花縣”“花都”之美譽,然而其花木產業的發展速度卻相對滯后,為此,鄢陵縣政府從2007年開始招商,截至目前已有130多家企業入駐,經營各具特色的花卉苗木,極大地鞏固了其“中國花木第一縣”的地位。工業化的發展向農業提供了大量的物資資料,城市化的進展需要大量的農副產品補給,這些都為農業旅游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外援。

1.2旅游系統要素構成旅游系統主要由旅游主體系統與旅游催化系統組成。旅游主體系統包括旅游需求、旅游營銷、旅游中介、旅游基礎設施等,是旅游產業發展的必要條件。

1.2.1旅游主體系統。喧鬧的城市生活、擁擠的交通、沉重的生活壓力迫使人們產生了親近自然、放松心情、返璞歸真的旅游需求,這是旅游活動發生的主觀條件。針對這種需求,各種媒介進行了宣傳,再經過旅游中介的組織與轉移,最后通過旅游基礎設施提供的服務保障各種旅游活動的實現。各因素的相互協調、作用形成了旅游的主體系統。

1.2.2旅游催化系統。旅游催化系統由旅游產業內部不同因子組成,如旅游產業集聚、相鄰景區景點、優秀的旅游城市等,這些因子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從而對新型的旅游活動產生催化作用。旅游產業具有很強的關聯性,一個旅游因子的變動將會影響其他因子的變化。旅游產業的集聚,如酒店業、旅游景區的繁榮將會進一步完善附近的旅游交通與旅游基礎設施,成熟的客源市場將會帶動新的旅游景區開發,優秀的旅游城市將會為本區域內各類型的旅游活動打造鮮明的旅游形象,旅游產業的集聚、良好的旅游交通與旅游設施、成熟的客源市場、優秀的旅游城市將會催化新型旅游活動的誕生,而這些因子相互作用就形成了旅游催化系統。

1.3特色農業旅游系統結構功能特色農業系統內部各相關子系統之間,以及與旅游系統之間不斷進行物質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交換,系統耗散結構功能不斷增強,形成了特色農業旅游發展的驅動力,從而推動農業旅游的不斷發展(圖1)。

2區域農業旅游發展系統動力機制

區域特色農業旅游發展的狀態是農業系統和旅游系統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協調的綜合結果。特色農業旅游綜合發展能力、農業系統的吸引力、旅游系統的推動力三者均是矢量概念,其作用力方向分別代表著特色農業旅游發展的戰略導向、農業資源導向、旅游推動導向。特色農業旅游發展綜合能力是其他兩種分力大小的綜合反映,類似于物理學概念中力的平行四邊形法則(圖2)。圖中,D為特色農業旅游發展動力,Dc為旅游系統的推動力,DN為農業系統的吸引力,OM、ON分別為Dc和DN在D上的垂直投影。圖中,a為情景1:D=OD=OM+ON;b為情景2:D=OD=OM+ON;C為情景3:D=MN=ON-OM;d為情景4:D=MN=ON-OM。情景1為特色農業旅游快速發展機制,DN>0,Dc>0,D>0,農業系統吸引力與旅游系統推動力形成合力;情境2為特色農業旅游穩定發展機制,DN>0、Dc>0、D>0,旅游系統的推動力減弱;情景3為緩慢發展機制,DN>0、Dc<0、D>0,旅游業的發展影響農業的發展;情景4為特色農業旅游的衰退機制,DN>0、Dc<0、D<0,旅游業的發展嚴重制約農業的發展。

2.1特色農業系統吸引力風景別致的農業旅游資源、舒適靜謐的生態環境、富有特色的鄉村傳統勞作等極大地滿足了旅游者求知、求新,擁抱自然、回歸自然的需求,是特色農業旅游發展的前提條件和重要引力。農業系統的吸引力是系統內部各子因素綜合作用的合力,主要表現為:

2.1.1農民的創新力。有農民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和市場需求,自發改變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發展特色農業,如浙江蕭山區新街鎮的農民在積極發展傳統主體農業的同時,大膽探索發展以花卉苗木為龍頭的特色農業,目前已形成“江南明珠”形象,每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觀光游覽。

2.1.2企業的推動力。有些地區雖然具有發展特色農業的條件,但由于農民的散戶經營,標準化、現代化、規模化程度不高,無法發揮資源優勢,在此情況下,以經營大農業為主的企業的入駐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特色農業資源的轉化,如金華石門農場的花木公園、廈門華夏神農大觀園等,都是企業的入駐效應。

2.1.3政府的發展力。政府在農業資源轉化的過程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廣西橫縣各級政府領導從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戰略高度來認識茉莉花產業,實施各種措施促進茉莉花產業的發展,為橫縣打造茉莉花旅游品牌,發展“茉莉之旅”特色旅游提供了平臺。

2.1.4城市化與工業化的拉動力。作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城鎮中心地區通過產業、技術的梯度轉移,以及現代文化、信息的傳播不斷輻射帶動著周邊特色農業的發展,因此,工業化、城市化的反哺是特色農業發展的重要外援動力之一。

2.2旅游系統的推動力僅有農業系統提供的特色旅游資源無法形成農業旅游,還需要旅游系統的推動與輔助。旅游系統的推動力是旅游主體系統與旅游催化系統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要包括:①旅游需求的原始動力。從心理學和經濟場學的角度看,人類在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滿足后,隨著收入的提高、閑暇時間的增多、各種物質條件的便利,進一步提高了審美需求,要求回歸自然、休閑度假、體驗農業文明,對農業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而人對旅游的需求是旅游發展的原始動力。②旅游中介的輔助力。中介在旅游業發展的過程中向顧客傳遞信息,組織顧客出行,滿足顧客的吃、住、行、游、購、娛等需求,極大地方便了游客的外出活動,加速了旅游活動的開展。③旅游產業的集聚力。經濟地理學認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機制是集聚力和分散力,各種旅游生產要素在區域相對集中時,就有可能以便宜的費用組織生產,與其他產業相比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而且這種優勢將會不斷累積成為旅游產業迅速發展的源泉。④相鄰景區景點的輻射力。相鄰景區景點的客源和便利的交通條件可以資源共享。⑤優秀旅游城市的影響力。鮮明的旅游城市形象是游客選擇目的地的重要依據,因此,獨具特色的旅游城市將對區內的旅游活動產生重要的影響。

3區域特色農業旅游發展系統動力狀態及其調節機制

在特色農業發展的過程中,由于旅游系統在其發展的不同階段對特色農業旅游的作用力方向不同,進而影響了特色農業旅游的發展動力,使特色農業旅游的發展表現為不同的狀態。為了保證特色農業旅游的健康、持續、快速發展,必須根據其發展的不同狀態進行調制。

3.1區域特色農業旅游系統動力狀態依據農業系統吸引力與旅游系統推動力的變化形態與特色農業旅游自我發展能力之間的相互組合,形成4種不同的情景組合,各情景下特色農業旅游綜合發展能力的大小和方向存在較大差異,對應于不同的特色農業旅游發展系統狀態。科學診斷區域特色農業旅游發展系統的演化狀態是進行政策調節的重要依據(表1)。

3.2區域特色農業旅游發展的調節機制從區域特色農業旅游發展系統動力狀態可以看出,情景1為最理想模式,不需要調節。隨著特色農業旅游的不斷發展,出現了情景2、情境3、情境4的狀況,其發展動力越來越小,旅游系統逐漸偏離了原來的軌道,特色農業旅游面臨嚴峻的挑戰。究其原因,主要是由旅游活動只重視經濟效益而忽略生態環境效益造成的,如飯店、娛樂設施等用水的任意排放,固體垃圾所造成的污染、現代交通工具所排放的尾氣以及人滿為患造成的旅游環境土質的退化,為建設娛樂設施及大型停車場對原始生態的任意破壞,為獲取眼前利益對野生動植物的任意捕殺等。這些負面作用影響的出現,原因就在于特色農業旅游系統內部政府因素的規范力缺失,從而導致旅游系統的作用力發生偏離。按照力的作用原理,只要給發生偏離的力施加一個相應的外力,就會改變原來力的作用方向。為了促進農業與旅游業的長期有效耦合,扭轉旅游系統力的偏離,必須要加強政府的規范力。政府作為特色農業旅游發展的總體利益和目標的代言人,是旅游發展的總體規劃者,應充分發揮管理與監督職能。特色農業旅游發展不能盲目、隨意開發,要制訂詳細的總體發展規劃,協調、正確處理旅游與農業的關系。特色農業旅游的發展應當立足農業,積極穩妥地發展旅游,做到以農業為基礎、以旅游為方向,逐步壯大旅游業收益。因此,政府要制定政策條例,堅決制止農民任意捕殺野生動物、旅游企業污染環境等短期行為,同時要加強對農民、企業、旅游者的生態環境倫理教育,樹立環境保護與旅游資源可持續利用的觀念,處理好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促進特色農業旅游的持續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2020| 日本19禁综艺直接啪啪| 人人超碰人人爱超碰国产| 久久av无码专区亚洲av桃花岛| 美女的尿口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一卡二卡三卡| 久久99精品国产麻豆不卡| 欧美、另类亚洲日本一区二区| 亲密爱人在线观看韩剧完整版免费| 美女的大胸又黄又www又爽|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 抽搐一进一出gif免费视频| 国模吧双双大尺度炮交gogo| 久久精品视频99|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 人妖视频在线观看专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亚洲桃色| 国产做床爱无遮挡免费视频| gogogo高清在线观看中国| 我的娇妻acome| 久久人午夜亚洲精品无码区| 极品丝袜系列列表| 亚洲成a人片在线看| 清纯秘书被总经理吸乳小说| 午夜视频一区二区| 老师好大好爽办公室视频| 国产亚洲综合久久| 黄色免费在线观看网址| 国产精品VA在线播放| 97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大竹一重足舐男未删减版| 《波多野结衣系列mkmp-305》| 成年人免费小视频| 久久777国产线看观看精品| 欧美色综合高清视频在线| 免费一级国产生活片| 精品人妻系列无码天堂| 啊快点再快点好深视频免费| aa级国产女人毛片水真多| 国产高清av在线播放| 99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蜜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