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技術推廣探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農民文化素質低,導致推廣難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從宏觀上分析,對各式各類農業技術成果的需求比較大同時也是較迫切,但從各地推廣實踐來看,真正具有采納應用科技創新能力的“有效需求”并不高。一是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特別是無形技術方法類成果的推廣應用,要求采用者一般應具備一定的農業基礎知識、掌握基本原理和嚴格的操作技術,而現階段只有極少一部分農戶有這種能力來帶頭。大多數的農民根本不具備這種能力。二是幾千年來養成的小農生產方式,讓農民一時改變也是有很多困難的,在我國大多數的農民比較現實,急功近利的意識與回避風險的本能是多年養成的習慣,對新技術不愿意采納。大多數農民都會沿用傳統陳舊的方法。他們認為老方法還是比較保險,根本沒有風險。農民接受新技術與農民的文化素質有一定的關系。隨著近些年來,我國有許多有知識的青壯年都進城打工。造成農村留守人口年齡老齡化,嚴重影響了勞動力的素質,導致給留守老人推廣新技術難上加難。
1.農業運行機制不適應
由于現有農技推廣體系是在計劃經濟模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仍然帶有計劃經濟的色彩,農技推廣人員在技術推廣過程中收入不與工效掛鉤,考評機制還不健全,缺乏激勵機制,使推廣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不高,效率低下。平均分配的“大鍋飯”現象嚴重制約了科技人員工作的積極性。長此以往,造成干也是那樣、不干還是那樣,懂與不懂的人和干多干少的都一樣。出現以上問題,能給技術較強的骨干帶來消極的心理。
2.我國農業生產分散、農技推廣工作較難
由于我國農業與西方國家不同,我國農業是以各家各戶較為分散的農戶經營。每戶的規模又比較小,以畝為單位,生產時較為分散,增加了推廣人員的難度。有一些在城里工作的農戶,自己不種地把地空留著,造成土地經營權不流轉,給稀有的土地資源帶來極大的浪費。同時每一戶農民都有自己的經營方式,想種什么就種什么。向這種小規模的經營方式給機械化收播帶來了極大的困難。科技主要帶來了的是大規模的生產,小農戶的經營適得其反,促使我國農業技術推廣困難重重。
二、加強我國農業技術推廣的策略
1.加強政府財政支撐、對農技推廣人員嚴格管理
首先,第一點政府要保障農業技術推廣隊伍的穩定和發展,政府要充分認識到農業技術推廣工作的重要性,同時也要認識到農技推廣人員是為政府及農民服務的。政府要做到保障公益性推廣工作的經費。第二點要求政府保障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工資和辦工經費,政府要充分利用現有條件,加快推廣體系的建設。第三點是要求政府加快建立農技推廣專項基金,以便專供農業技術推廣所用。最后是推廣人員要不斷的加強對農民的培訓,只有對農民進行培訓才能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適應現階段新農村建設的需要,才能做到農民科技致富的需求。
2.加強農技培訓、引導農民提高科技文化素質
農民是我國農業經營的主要力量,同時也是需求先進的科學技術的主要成員及農技推廣市場的主體?,F階段,農民文化成度普遍較低,對新農技的了解和認識比較膚淺。要想更好的推廣新農技,筆者認為,目前首要認務就是對農民進行培訓。一方面,農技推廣人員要加強對農民的技術培訓,要讓農民認識科技的力量,使農民對新農技的認識由外行過度的內行。就目前我國農民文化素質的現實狀況來看,給農民培訓新技術主要注重他的實用性,要讓農民培訓后就能看到效果,應用起來方便快捷。同時我們可以邀請一些知名專家教授來講課,利用培訓班的方式與現場做示范相結合的辦法,進一步增強農民的科技意識,提高運用農業技術進行自我服務的能力。另一方面,對那些好的項目及收益高的項目,要建立重點的科技示范園,讓農民可以看到新技術帶來的實用效果,用科技事實及成果去改變農民的傳統思想意識,最終引導農民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達到科技致富的目的。
3.要加快建立具有農民自由選擇的新技術機制
農民作為農業技術推廣的主體。在現代農業技術推廣的過程當中,農民需求那種新技術,推廣工作人員根據農民的需要給予關注,只有針對性的推廣新技術才能得到農民的歡迎,才能解決好推廣難的問題。因此,我們要加快建立農民參與選擇推廣技術的機制,要及時地把先進技術及市場的需求信息傳遞給農民,讓農民去了解先進技術的功能,給農民一個自由選擇的空間,只有這樣做農民才會自愿的去學習、去利用農業新技術來致富。
作者:孫娟娟單位:佳木斯市郊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