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特色農業發展農村經濟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年來,我國農業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就,農業生產能力得到了極快的發展。然而就總體水平而言,依然存在于傳統農業發展階段,因而難以滿足廣大農村群眾持續增長的物質以及精神文化需求,這就十分需要采取新的發展形式以促進特色農業的發展。為此,各地均充分利用自身所擁有的資源優勢發展現代特色農業,成效顯著。事實證明,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已經成為我國農民群眾增收與農業產業發展的一條重要途徑。
1特色農業概述
所謂特色農業,主要是指各地以提升農業經濟效益以及可持續發展為其目標,依靠富有自身特色的現代農業資源以及農產品加工手段,生產出具備良好區域特色以及強大市場競爭實力的農產品,并且實施產業化生產的一種生產經營方式。有別于傳統意義上的農業生產活動的是,特色農業可以分成兩類:其一是由歷史加以認定的且具備了地域或者品種特色的農產品的特色產業。例如,利用本地資源所實施的荷蘭花卉特色種植等;其二則是依賴于本地的特殊氣候、地形、地貌等發展起來的創意農業,主要包涵了旅游農業和景觀農業等。在此農業生產經營方式之中,特色農業資源為其基礎,而特色農產品生產則是其依托,特色農產品成為了其中的核心環節,農產品市場是推進特色農業發展的重要載體。不管是在國外,還是在國內,特色農業的開發均在新、奇和特上下功夫,從而形成自身的特色,打造出富有特色的品牌。
2當前我國發展特色農業的必要性
(一)能夠解決農民群眾增產卻減收的問題近些年來我國糧食產量不斷增加,其中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已進入到萬億斤的新臺階。然而,就全國而言,豐年往往會出現大量的農產品滯銷以至于谷賤傷農的狀況,這樣一來就會嚴重影響農民群眾種地的主觀能動性。如今,諸多關于農民增產卻不增收、種地難以收回成本的新聞報道讓此問題成為了農業領域所面臨的一大困境。這就要求各地方政府能夠依據當地土壤與氣候等各自特點,積極發展和農業有關的特色產業,運用深入挖掘農業內部的增長點或者主導農產品,以實現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之目的。
(二)能夠實現廣大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之所需我國傳統農業生產模式至今已沿用千年,盡管已經實施了數次調整,但是就總體而言依然缺少針對當前市場需求所開展的調研,以至于農產品的種類十分單一,同質化現象十分嚴重,甚至產生了惡性的價格競爭。這就迫切需要持續調整我國農村的產業結構,從而開發出具備當地地方特色的農產品,防止產生一哄而起爭相種植某種農產品,以至于產量過剩的狀況。
(三)能夠提升農產品抵御市場競爭之壓力積極發展特色農業是適應當前我國社會消費需求與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必然趨勢。當前,各西方發達國家均十分注重發展特色農業,通過特色鑄造品牌,提高了農產品市場所具有的競爭力,從而產生了非常好的社會效益以及經濟效益。鑒于中國農業市場的漸趨開放,國外質優價廉農產品大量涌入的壓力也隨之而產生。只要能提升中國農產品的特色以及產品競爭實力,在農業產品的特色化與產業化上有所發展,不僅能夠降低國外農產品所造成的沖擊,而且還能提升國際市場所具有的競爭力,讓中國特色的農產品真正走到國外,更好地占領國際市場。
3運用特色農業發展農村經濟的對策
(一)認真細致地抓好特色農業發展規劃特色農業可以說是牽涉農村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及長期發展的重要問題,一定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首先是要精心選擇特色化的優勢產業。這些產業的確定應當以各類自然資源為其基礎,以市場化為其導向,切實尊重自然經濟的發展規律,更加尊重農民群眾之意愿。其次是要實施產業與市場風險分析。因為特色農業之發展需要有非常強的區域性以及特定性,這樣一來,產業風險就顯得十分突出,這就要求決策者們對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目標以及風險能夠有更加明確而清晰的把握。再次是特色農業產業的定位以及發展的目標。特色農業往往具備了市場性以及持續性之特點,這就需要其具備更加合理的市場定位以及更加清晰的發展目標。市場定位主要有目標客戶的定位和特色農產品的定位等,從而顯示出農業產業發展之規律。最后是要有特色農業發展之幫扶政策。資源優勢唯有切切實實地結合體制性優勢,才能最終形成經濟發展之優勢,各類支農政策更要往特色農業加以傾斜,從而推動我國特色農業的新發展。
(二)大力實施標準化生產以確保產品的質量農產品的質量可謂是特色農業之生命,這就需要在積極發展特色農業過程中做到以下幾點:一方面是一定要將農產品質量安全放在首要位置來抓。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高度重視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的宣傳指導工作,積極提升廣大農民群眾的安全生產責任感。要積極實施標準化生產,利用農產品的產前、產中以及產后等諸多環節中生產標準之設立和實施,將先進技術以及成熟經驗推廣至生產領域,從而打造出在國內與國際兩個市場都能叫得響和信得過的特色化農業產品新品牌。另一方面是要積極健全完善農產品的檢驗與檢測體系。要通過完善我國特色農產品以及農用生產資料的檢測體系,強化對特色農產品生產實施全過程檢測,特別是要強化對特色農產品以及加工品的質量檢驗、農藥殘留檢測等,從而致力于提升我國特色農產品的質量。
(三)立足科技推廣提升特色農業的科技含量開發特色農業一定要強化農業科技領域的創新,積極推廣實施新型農業技術。要通過健全完善中國特色的農產品生產技術體系,形成以政府部門為主導,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其中的多元化新型農業科研機制,有效提升我國農業科技的創新水平,更好地培育特色化的農產品新品,大力解決特色農業產業鏈之中的重要技術。在此基礎上,還應當形成特色化的農產品科技推廣機制,重點是積極推廣一大批適合于本地區域發展的新、優、特農產品品種。要使用國際標準,積極參照國內農業產業同行的先進水平,著眼于農產品生產的源頭,積極實施無公害農產品以及綠色有機農食品生產活動,從而大力提高特色農產品之品質。
(四)努力提升廣大農戶的組織化水平要將培養與開發農村專業合作組織視為效益農業與新農村建設的的重點內容來抓。要全面認識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之下建設農村專業合作組織所具有的重要意義,強化引導與扶持,真正做到引導卻不強迫,積極參與其中而不加以包辦。要與扶持我國農業龍頭企業一樣積極加大幫扶合作組織的力度,大力規范對農業專業合作社之管理,對相關人員開展全面而深入的培訓,有效提升其素質、管理能力以及市場經營之水平。要利用農業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等積極延長特色農產品所具有的生產與加工鏈,提升農民群眾的組織化程度,提升農業產業所具有的市場競爭能力,實現提升農民收入之目的。當前,全球農業發展正在進入到嶄新的階段,農產品所面臨的國際競爭正在變得愈加激烈,而大宗農產品的銷售問題顯得難度更大。在此情況之下,特色農業依靠其所具有的地道、營養等特色,在國內與國外兩個市場中展示出非常強勁的發展實力。積極開發我國的特色農業,可以說是提升我國農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和增加出口規模的戰略性措施,也是我國農業增效與農民群眾增收的重要增長點。
(五)形成特色化農產品市場營銷機制工業產品的經濟效益之所以大大超過農業產品,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工業企業極為注重市場營銷體系的建設。與此同時,在當前買方市場愈來愈發達的當下,市場營銷已經在產業發展進程中占據了重要的主導性地位。我國特色農產品為了實現比別的農產品更加高的效益,一定要切實加強農產品市場營銷體系的建設。一是要用差異和優質開發來占領農產品的高端市場。差異化營銷可以說是切斷市場跟隨者十分重要和有效的方式之一。因為特色農產品具備了天然差異性,這也是其實施差異化市場營銷之重要基礎。更為重要的是一定要運用產品技術創新以開發各類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二是要切實把握價格定位以及消費市場的定位。因為我國的特色農產品屬于稀缺資源,其產品的替代性非常小,這樣一來市場跟隨者也就很難進入到其中,所以,在特色農產品的價格定位上,完全可以采取高價化的策略,其市場主要定位于大中城市的中高高端消費人群上。在渠道營銷策略上則要更加積極地適應于大中城市,比如,依托大型商場、超市進行銷售,或者是建立專賣店與連鎖店等進行銷售。
(六)注重培訓工作積極培養新型現代農民積極開發特色農業,最終還是需要有文化、掌握技術、熟悉經營的新型農民人才。這就需要下大力氣積極實施農村職業教育以及培訓,形成以縣、市農民培訓中心為主體,以鄉、鎮科普陣地為基礎、以村級農民夜校為抓手的綜合化培訓網絡。要積極聘請農業領域專家以及農業科技人才,依據當地各自不同的農民群體以及具體生產實踐之所需,分期、分批地舉行多種類型的農業技術培訓班,從而讓農民群眾能夠掌握特色農產品在培育、栽培以及加工等多個方面的農業科技知識。在此基礎上,還應當運用網絡、電視、廣播、報刊等各類現代媒體,切實加大對農業科技知識進行宣傳的力度,提升農民群眾的致富能力與市場意識,進而為特色農業的新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保障。
作者:陳匯才 單位:濰坊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