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產業化體制規范發展簡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加入WTO,為中國農業與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對加快實現中國農業現代化將產生積極影響:
1.加入WTO后,中國可以享受40多年來關貿總協定各締約國在開放貿易、尤其是降低關稅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并可取得大多數成員國的無條件貿易最惠國待遇、尤其是對發展中國家的優惠待遇,為中國農業國際化創造了非常有利的環境,有利於中國有效利用國際農業資源與市場。
2.有利於中國參照國際規范深化農村經濟體制,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規則的農業宏觀調控體系。對實現農業的兩個根本轉變、提高農業的比較優勢及國際競爭能力以及增強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3.有利於增強中國參與國際貿易新規則制定的主動權,并靈活運用WTO有關條款及爭端解決機制,保護國內農業生產和農產品市場,使之免受國外農產品大量進口的沖擊。
4.有利於減少其他國家對我國農產品出口的非關稅限制措施等不公平待遇,降低農產品貿易談判成本和交易成本,并獲得解決農產品外貿問題的規范「渠道」,促進我國農產品進入國際市場。
與此同時,也應看到,加入WTO也會對中國農業發展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中國加入WTO后,國內農產品將面臨世界市場的沖擊與挑戰。尤其是部分地區的一些質量和單產較低、技術含量不高的農產品及加工品會將會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可能會在近期內引發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進一步加重國內主要農產品「賣難」矛盾,加重流通渠道的壓力;二是引起國內市場一些農產品價格下跌,引發市場波動;三是影響一些地區農民收入的增加和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此外,加入WTO后,會使今后中國在農產品價格保護制度、生產資料價格補貼等方面的農業支持措施受到限制,最后,加入WTO有可能增加中國進口國外農產品的外匯負擔。
發展農業高新技術
中國與美國就中國加入WTO問題達成一致協議是一件對雙方都有利的「雙贏」協議,入世后,中國最需要的資金和技術條件將會有較大的改善。對農業而言,應該進一步發揮比較優勢,廣泛參加國際分工,發展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創出中國自己的國際精品名牌。
在當前國際競爭日益加劇的情況下,我們要保障豐衣足食和食物安全,必須依靠科技進步,使農業和農村經濟不斷躍上新臺階;必須始終把科技進步擺在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優先地位,把農業科技,特別是發展高新技術,擺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推動傳統農業向高產、優質、高效的現代農業轉變,努力提高我國農業的國際競爭力,使我國農業科技率先躍居世界先進水平。
今后世界農業科技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增加產量,改進品質,提高資源利用率和經濟效益,保護生態環境,實施農業可持續發展。發展重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充分利用生物的遺傳潛力,培育高產、優質、抗逆性好的動植物新品種,并重視資源與環境問題。種質資源是農業的物質基礎,目前各國都在重視生物多樣性,強化種質資源的搜索、保存、評價和利用工作。
重視生物技術在農業上的廣泛應用,下大力氣使我國生物技術水平躍居世界前列。在農業上,生物技術可以將所需要的基因組合起來,與與常規育種結合,培育出抗性更強、產量更高、品質更好、營養更豐富、生產成本更低的轉基因的新作物、新品種。可以斷言,生物技術的發展及其在生產中的廣泛應用,將使農業科學技術的研究不斷出現新的突破和進展。
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重點是通過土壤培肥和科學施肥,改善土壤物理化學性質,創造作物生產的最佳條件,提高耕地生產力。
保護和有效利用水資源。水資源不足和農業需水量增加的雙重壓力,使如何提高水資源利用率的工作倍受重視,灌溉農業、節水農業和雨養農業、旱地農業目前已成為重要的研究內容。
食物安全、人類營養和健康。為確保人類糧食與食物的需求與總供給的基本平衡,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一套有效的糧食與食物保障體系,改善人們的膳食和營業結構,以利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
提高科學種植與養殖水平,提高農業生產各個環節的規范化、標準化,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提高防自然災害能力,提高動植物生產力。
改進農產品加工、貯運技術,大力發展農產品保鮮、加工、貯運、包裝、銷售和綜合利用等技術,為農業產業化經營提供技術保證,并大力發展飼料工業和食品工業。
積極發展農業生物技術和其他高新技術在農業上的應用,開辟提高農業生產力的高效的新途徑和新技術。
發展現代農業宏觀經濟和科學管理,重視農業發展戰略研究,通過農業生產關系的調整、改善,促進農業生產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