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牧水利建設評價及措施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本文作者:班汝軍單位:蘇尼特右旗水利局
蘇尼特右旗是一個以畜牧業為主的邊境旗,該地區屬于干旱荒漠草原草場類,典型的大陸性干旱氣候,其特點是冬季漫長寒冷,春季多風,風大;夏季酷熱干旱少雨、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79.88mm,多年平均蒸發量長達2000mm,年平均氣溫3.9e,最高氣溫達38.2e,最低氣溫-35e,該地區以西北風為主,年平均風速5.9m/s,年平均風速5.9m/s,最大風速11m/s,日照充足,年日照時速為3000多h,無霜期為132d,土壤平均凍結日期11月3日左右,解凍日期為次年春季4月中間左右。封凍期為160多d,最大凍土層2.8m左右。水資源時空和地域分布不均且埋藏較深,境內無常年性河流,地表水貧乏,地下水的補給源主要靠天氣降水。
1牧區水利建設情況
1.1水資源狀況
本旗境內受地質、地貌、氣候、水文等一系列自然因素所影響,水資源時空分布很不均衡。南部邱陵區和蘇尼特丘陵地帶以基礎裂隙水為主,富水性極差,為水資源貧乏區。中部高平原地區,含水層以沙巖,含礫砂巖,細砂巖為主,富水性好,是蘇尼特右旗地下水主要富水區,為蘇尼特右旗工農牧業生產的主要水資源。東南部沙漠地區淺層地下水較豐富。全旗地下水資源總補給量為3.4億m3/a,其中大氣降水補給量為2.78億m3/a,洪水滲漏補給量為0.54億m3/a,旗外側向補給量為0.086億m3/a。地下水可開采資源量0.97億m3/a,是總補給量的28.5%。
1.2水利工程現狀
從50年代初,蘇尼特右旗開始興建水利,通過全旗各族人民和水利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牧區水利建設事業不斷發展壯大。截止目前,全旗興建各類水源井4435眼,其中,供水基本井598眼,中深井221眼,塑料管井和筒井3616眼;建小(二)型水庫5座;截伏流工程12座;建蘇木(鎮)生態移民區自來水工程17處;累計發展節水灌溉面積0.2萬km2;水土流失治理面積累計完成67.6km2。
1.3水利工程分布
水資源的時空分布不均,導致水利工程建設的種類和大小程度及分布不盡相同,供水基本井和大型的節水灌溉工程,主要分布于蘇尼特右旗境內的中北部蘇尼特古河道一帶,即賽漢塔拉鎮、額仁淖爾蘇木、桑寶力嘎蘇木附近;中深井、塑料管井,筒井和小型分散的節水工程,主要分布在蘇尼特右旗境內東部和東南部淺層水相對較好的地區,即賽漢烏力吉蘇沙地,烏日根塔拉鎮阿其圖沙地和朱日和鎮南部及東南部等地區;截伏流工程和水地治理工程,主要分布于境內南部丘陵區地表水資源相對較好的地區。
2牧區水利建設成效
2.1社會效益
全旗牧業水利建設對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提高牧民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起著重要作用,解決人畜飲水困難飲水安全工程,將對改善生活質量,讓廣大群眾喝上干凈符合人飲標準的水,身體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全旗水資源貧乏,節水灌溉工程的實施,對改變畜牧業生產條件和經濟發展提供了保證,同時也發展了飼草料基地的種植面積,提高牧民的經濟收入,節省了水資源,提高了水的利用率,帶動了畜牧業經濟的發展,為農牧區群眾早日脫貧致富達小康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2.2生態效益
農牧區水利工程建設對改善生態環境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在草牧場建設中采取節水灌溉措施緩解了水資源短缺,提高了水資源利用率,增加了牧草產量,解決了多年畜草矛盾日益突出問題,部分草場植被得到休養生息,同時促進了畜牧業向舍飼圈養高效畜牧業轉變和生態環境向良性循環,給廣大農牧民提供一個良好的生存環境。
2.3經濟效益
農牧區水利工程建設和發展,給農牧業經濟帶來明顯的效益。根據統計全旗累計開辟缺水草場1020萬km2,解決1.88萬人和100萬頭(只)牧畜飲水困難,草牧草與飼草料基地實施節水灌溉工程后,年產青貯玉米1.05億kg,直接經濟效益2100萬元(按0.2元/kg計標),年受益人口可達1.47萬人,可解決12萬頭(只)牲畜過冬飼用,有力地推動了農牧區畜牧業經濟的穩步增長,對地區的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做出了貢獻。
3牧區水利建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3.1水資源短缺的影響
全旗境內古河道占地面積8027.28km2,為全旗總土地面積的36%。由于受地下水資源分布不均衡的限制,形成水利工程建設發展不平衡,供水基本的主要分布古河道區域內,其他地區只是利用有限的地下淺層水。因此,灌溉飼草料地發展不均衡,居住在古河道區域內的牧戶,水源好、灌溉飼草料地種植面積大。居住在其他地區的牧戶只是利用地下淺層水、水源差、種植面積小,有的水源只能解決人畜飲水,有的甚至連人畜飲水問題卻難以解決,灌溉飼草料地建設發展滯后。
3.2水質和機械設備的影響
部分地區水質氟、砷含量嚴重超標,人畜飲水得不到安全保障,再加上給井設備老化,深層的水源工程無法開采,現有水利工程設施已不能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
4牧區水利建設的思考
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的工程中,水利建設作為基礎性產業顯得尤為重要。為此,必須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積極踐行可持續發展治水思路,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地發展,努力實現自然和諧發展。
4.1建精品、樹典型、起到示范帶頭作用
借鑒其它兄弟旗縣水利建設的先進經驗,建一批高質量、高水準、高檔次的水利精品工程,起到典型引路的作用。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效益,讓牧民群眾真正得到實惠,吸收社會各界對水利建設的投入,夯實農牧業基礎、促進農牧業發展。
4.2增加科技含量,加大對水利建設的科技投入
吸收一批水利專業優秀畢業生,充實水利科技隊伍。購置先進的勘測,鉆井和水凈化設施,采用先進技術、充分挖掘開采缺水草場深層可利用地下水資源改善農牧業生產生活條件,解決好水資源貧乏地區的人畜飲水安全問題,挖潛擴大飼草料灌溉面積。
4.3合理布局水利工程,優化水資源配置
根據全旗在水利工程建設狀況,水利工程布局不盡合理,水源井密度大、井距小、超限量開采、造成水資源浪費嚴重,為了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建議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封閉一部分井距小、密度大且老化失修的水源工程,建立有序的取水程序。在建工程要特別注意考慮合理布局,優化水資源配置,做好合理利用/三水0資源,即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保證水資源的永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