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森林工程對科技普及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近幾年來,江西省共有多項重點推廣項目先后獲得省、部級及林業廳科技進步或技術推廣成果獎,取得了巨大的直接經濟效益。由于一大批林業科研成果和先進適用技術成果得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林業科技貢獻率達到27%,成果轉化率達到42%左右,增加了科技顯示度,促進了全省林業生產建設,同時改善了生態環境。
1實施科技工程,開展規模推廣,促進科技與林業工程緊密結合科技推廣與林業生產緊密結合,是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必由之路,是振興林業的一項根本性、方向性和戰略性措施。“十五”期間,江西在全省每年組織上千名科技人員深入生產第一線,實行技術承包、技術指導,把生產、計劃、財務、科技四方面的力量捆在一起,推廣8大項組裝配套新技術,每年完成六萬多公頃推廣任務。
在工程實施的幾年中,緊密配合林業生產建設,推廣的綜合配套技術滾動發展到10大項,投入科技人員達兩萬多人次,采用技術培訓、抓點示范、科普宣傳等手段,以大動作,帶動大推廣,完成推廣面積一百多萬公頃,取得直接經濟效益13億元。在前幾年該項目獲省林業廳科技進步特等獎,林業部技術推廣成果三等獎。“十一五”期間,圍繞林業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實施了科教興林4151工程。該工程集合了林業新技術推廣、經濟林基地建設及產業化和林業科技示范區建設三方面的內容,即在全省推廣11項組裝配套技術,開發11項科技產業,建立11個生態林業工程科技示范縣(林場、苗圃),每年完成各類示范林面積6.45萬hm2,采用科技、生產、行政、財務“四位一體”促成果轉化的運行機制,促進科技成果和適用技術規模化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工程實施幾年中,推廣11項組裝配套的科技成果和先進適用技術,共完成推廣示范面積49.34萬hm2,為計劃任務的159%;11個經濟林基地和產業化建設方面,共完成經濟林新建和豐產管護面積68.7萬hm2,為計劃任務的195.2%。11個生態林業工程科技示范縣(市)、林場(苗圃)建設,基本完成了總體規劃,逐步走上“林科教、產學研、貿工技”一體化的路子。
2搞好規劃,狠抓落實,將科技支撐貫穿于生態建設工程全過程多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決定實施林業大開發戰略,把生態環境建設作為根本和切入點,并相繼啟動實施了退耕還林還草和天然林保護等重點生態建設工程。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啟動伊始,省林業廳就根據國家林業部門編制下達的《長江上游、黃河中上游退耕還林試點示范科技支撐方案》,通過調研,結合江西省實際,編制了《林業科技實施方案》。該《方案》要求,實現科學規劃、科學施工、科學管理,狠抓技術培訓,攻克技術難關,做到適地適樹適草;初步建立起江西省重大生態工程管理網絡化系統;大力推廣先進、適用的科技成果,使科技進步貢獻率由目前的29.5%提高到50%以上;工程建設按國家標準或行業標準的施工率達到90%以上;工程建設良種使用率由目前的不足21%提高到30%以上,造林保存率超過80%,全面提高工程建設質量。全省的11個地市和數十個退耕還林還草試點示范縣已被要求遵照本《方案》,切實將科技支撐貫穿到退耕還林還草工程的全過程。建立樣板,示范引路,促進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科技示范樣板是樹立典型,擴散技術的有效方式。為此,依據江西的自然條件和社會經濟狀況,分別建立了不同類型的示范樣板500多處。在風沙區及黃土丘陵溝壑區建立了以改善生態環境和生存條件,以及防風固沙、防止水土流失為主要目的的“節水抗旱造林技術推廣”、“飛播造林種草及放牧利用技術推廣”、“榆林沙區針葉林營造技術推廣”等示范點。在個別平原建立了以保護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促進糧、棉、油高產穩產,發展農村商品經濟為目標的林糧間作、農田林網、經濟林和小片速生豐產林營造等示范點。在贛南的多個縣市推廣花椒良種壯苗、科學栽植、地面覆草、病蟲防治等組裝配套適用技術,數年來共營造毛竹優質豐產林3.54萬hm2,累計增產毛竹兩千多萬kg,新增產值達數億元,使江西成為全國最大的毛竹生產基地之一。
3狠抓體系建設,形成推廣網絡,增強服務功能近年來,江西省林業科技推廣體系建設發展迅速,省、地、縣、鄉四級林業技術推廣網絡已基本形成。
目前,全省共有省級林業技術推廣站1個,地市級11個。含先進示范區/,縣級數百個,鄉鎮林業站一千多個,鄉鎮站比“十五”末時期增加了幾百個。堅持“圍繞服務搞經營,搞好經營促服務”的辦站方針,林業技術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提高,服務功能得到增強,由單一的技術指導型逐步走向綜合配套的系列化全程服務,包括產前的項目論證、規劃設計、產中的技術組裝配套、產后的加工、銷售及信息傳遞。全省已有35%的鄉站和縣級推廣機構創辦了經濟實體或示范基地,初步走上了自我發展、自我積累的良性循環之路。
結束語
在林業科研成果中,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最合理的技術方案。以更低的成本、更精湛的技術來做好林業工程,從而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當然,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在林業工程中的新技術、新工藝層出不窮。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地更新知識,不斷地接受新生事物,在實踐中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更好地服務于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