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林業信息化與林業經濟發展關系的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在我國,林業信息化已經成為發展林業經濟的一種重要趨勢,這種模式對于實現我國現代林業資源的有效管理與合理分配有著重要意義。本文旨在分析我國現代林業信息化現狀,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究林業信息化與林業經濟發展之間的各種問題,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與建議,以期為我國林業發展做出一些貢獻。
關鍵詞:林業經濟發展;林業信息化;中國林業;分析與對策
1我國林業信息化現狀
目前我國信息化建設總體現狀較為樂觀,信息化網絡建設穩步推進,林業信息化發展也有了一定的架構。1)國家林業局聯接省級林業部門的主干網建成運行,全國林業門戶網站體系基本形成,林業服務社會的能力日益增強,通過政府網信息,公眾可以更加方便了解國家林業發展現狀。2)信息技術在林業方面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森林資源清查、生物多樣性保護、濕地、荒漠等都被納入信息化資源管理范圍,監管能力和工作效率得到大幅提高[1]。3)電子辦公系統迅速發展,通過開設網絡辦公系統,部門間文件傳達更為高效,員工之間的交流也更為便捷。4)林業部門通過成立信息化領導小組,培養信息化的中堅力量,初步完善了組織管理體系,林業信息化保障能力得到加強。5)國家在制度方面對林業信息化工作大力支持,在網絡安全、信息、網站管理、保密管理等方面都制定了一系列標準來規范信息化的工作。6)為保證林業信息化的順利進行,國家還成立了全國林業信息數據標準技術委員會,專門負責平臺建設與數據整理工作。
2.1國家資金投入不足
近年來,我國對林業發展日益重視,但更多的體現在理論和政策支持階段,對信息化建設的資金投入嚴重不足。基礎設施落后、自主產品研發薄弱、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使得信息化設備無法準確測算、分析林業相關數據,嚴重阻礙了我國林業經濟的發展。
2.2林業信息化認知程度較低
信息化這一概念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近年來快速被人們所熟知,但目前我國諸多單位對于林業信息化的認知嚴重不足,專業技術人員的短缺,信息管理系統的不完善,以及先進管理思想的欠缺,使得林業信息化的執行屢屢受阻,利用林業信息化帶動林業現代化經濟發展更多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2]。
2.3缺乏統一管理系統
僅依靠先進技術設備、優秀技術人才、先進管理思想,仍無法滿足我國林業信息化發展的要求,最重要的還需要有完整的管理系統,以整合林業信息化發展中的各種資源。由于缺乏統一管理,管理人員與技術人員的散漫工作態度,工作人員之間的交流欠缺,各單位自成體系導致的無法共享信息等問題,使得林業信息資源遭到嚴重浪費,制約了林業經濟的進步,不利于我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3]。
3我國林業信息化與林業經濟發展對策
3.1重視信息科技,優化林業經濟結構
林業的可持續發展要求必須進行體制創新,以信息科技為核心,以效益為目的,通過科技手段加強林業的經營與管理,實現林業現代化發展。國家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以促進相關研究的深入,采用新的應用技術與基礎設施,將科技成果轉化為實際林業生產,以提升林業的總體經濟效益。同時依托于信息化數據,對林業經濟結構進行調整,根據市場導向需求,優化產業布局,推進林業的建設與發展。
3.2改變傳統觀念,提高林業信息化認知
我國林業局應利用互聯網門戶網站,促進林業信息化的認知普及程度,加強林業信息化相關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的培訓和教育,使其具備合格的素質和技術,不斷壯大我國林業從業人員的隊伍,促進我國林業信息化的規范有序進行,為林業經濟的持續發展奠定基礎。同時,林業企業既要重視林業經濟效益,但同時不能忽視生態效益。林業生態效益的良好發展是實現林業經濟效益的前提條件,二者密不可分[4]。林業從業人員必須將這一意識貫穿于林業信息化的設計與應用,提高林業資源保護意識,實現林業經濟效益的相對最大化。
3.3建立完善的管理系統
完善的林業管理系統既包括信息管理系統,也包括人員管理系統。信息管理系統是助推林業信息化建設的有效途徑,通過建立林業信息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對林業資源信息的“全方位”、“全動態”管理。人員管理系統包括培養林業信息化的中堅力量--譬如林業有害生物防治部門,林業局調查規劃院等,初步完善管理體系,以及加強林業部門內部組織管理,通過采用科學合理的管理手段,從而加強各部門之間,工作人員之間的溝通與協作[5]。
4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林業信息化水平也在穩步提升,但同時林業信息化建設也仍存在諸多問題,林業信息化的發展水平對于我國林業經濟的推動力度遠遠不夠,國家應對此予以高度重視,不斷研究對應解決方案,從而促進我國林業經濟與林業信息化之間的均衡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穎,周鐵軍,李陽.物聯網技術在林業信息化中的應用前景[J].湖北農業科學,2010,49(10):2601-2604.
[2]倪靜.林業信息化建設對林業現代化發展的促進作用—以山東省肥城市為例[J].林業科學,2014(22):150.
[3]丁孟春,劉宣宣,姜會明.吉林省農業信息化對農業經濟增長貢獻的實證研究[J].情報科學,2016,34(11):97-121.
[4]車冰清,朱傳耿,孟召宜,等.江蘇縣域社會經濟協調發展格局及對策研究[J].經濟地理,2010,30(7):1076-1079.
[5]婁帥,劉先芳.做好林業管理及可持續發展的方法探討[J].南方農機,2018,49(7):117+120.
作者:林起緯;丁偉 單位:吉林省林業調查規劃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