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林業科技影響下的林業經濟概述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數據來源及模型設定
1.1數據來源及樣本選擇
本文選擇江西省為研究區域,旨在測算江西省2000-2011年林業科技對林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相關數據主要來自《中國林業統計年鑒》(2000-2011)。
1.2測算方法的選擇
本文采取農業部統一頒布的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測算方法———索羅余值法,將其運用到林業領域來測算林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其依托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對其擴展,變換模型,具體推導過程如下。式中Y代表林業總產值,At代表某一時期的技術水平,t表示時間變量,L、K分別表示勞動力、資本的投入數量,α、β分別表示勞動力產出、資本產出的彈性系數。在農、林業生產中,土地是必不可少的生產要素,林地是土地的另一種表現形式,為了測算林業科技進步的貢獻率,納入土地這一生產要素,并且假定科技進步是中性的,參數隨時間而變化。
1.3指標選擇及數據的處理
1.3.1產出指標。選取江西省林業總產值作為產出變量,即一產、二產、三產產值之和。
1.3.2投入指標。①資本投入(K)。由于《中國林業統計年鑒》上只提供了林業固定投資額,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得性,本文采用林業固定投資完成額來近似表示林業投資。②勞動力投入變量(L)。林業勞動力是林業生產投入的重要因素,由于很多地區林業從屬于大農業之中,純粹從事林業生產的人數較少,故難以準確計量。本文以營林勞動力和林業系統從業人數之和表示勞動力投入變量,營林勞動力投入根據大農業總產值、林業總產值和大農業就業人數的同比換算;林業系統從業人數為各地區分行業部門中林業系統年末就業人數。③土地投入變量(S)。林地是土地的一種表現形式,選取林業用地面積作為林業生產中林地的投入變量。林地是林業最基本的生產資料,但是,林業用地投入面積比較穩定,林業用地的增長率接近于0%,所以,本文不考慮林地增長率對林業產值增長率的影響。
2結果分析
2.1彈性系數的確定根據以上測算方法,測算林業科技進步貢獻率之前首先要確定各要素的彈性系數,為測算出各要素的彈性系數,采用2000~2011年江西省統計數據擬合生產函數,為避免多重共線性對參數估計的影響,假設規模報酬不變(即假設α+β+γ=1),在(2)式兩邊同時除以L,則有下式。由表1可見,將林地投入面積作S為變量,結果不理想,無法通過顯著性檢驗。由于歷年江西省林地投入面積變動性不大,因此可認為林地投入面積S為常量,根據農業部科學科技與質量標準司的《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測算方法》中規定,將土地的產出彈性定為0.25。根據上述結果,可以計算出2000~2011年間江西省資本彈性系數為0.29,勞動力彈性系數為0.46,林地面積彈性系數為0.25,林地面積的增長率接近于0,可以忽略不計。
2.2各要素對林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研究通過對江西省1995~2010年相關指標數據進行測量,相應計算出各年江西省科技進步增長率、資本、勞動力、土地、科技進步貢獻率。在計算過程中,農業總產值、資本投入均是以1991年為基期折算后的值。同時,為了消除氣候等因素對產出變動的影響,各投入指標均進行3年平滑處理。由于現在還不知道2011年的投入指標,因此,在計算2010年指標是用2009年與2010年的平均值代替。測量結果詳見表3。從上面的數據可以分析:第一,從彈性系數方面分析。勞動力彈性系數為α=0.46,資本彈性系數為=0.29,林地投入彈性系數為β=0.25,即勞動力投入、資本以及林地投入每增加1%,林業總產值將分別增加0.46%、0.29%、0.25%。這說明江西省林業產出的增長對勞動力投入的依賴性較大,在三個彈性系數中勞動力投入的彈性系數最高,是資本投入彈性系數的1.58倍,是林地投入彈性系數的1.84倍。因此,可以從增加林業勞動力就業人數、增大資金投入等來增加林業產出。第二,從林業總產值、勞動力、資本、林地的增長率來看。江西省林業經濟穩定增長,林業總產值總體增長率比較穩定;林業從業人員逐漸增多,其勞動力增長率逐年增大。林地、資本則波動很大,資本增長2002年最大,2005年最小;林地面積因為在短時間內變化不大,幾乎零增長。如圖1所示。第三,從勞動力、資本、林地對林業總產出方面分析。江西省在2000~2011年11年間各投入要素對林業經濟的貢獻率均值由高到低依次是資本、科技、土地和勞動。江西省林業經濟總產出的增加,主要取決于資本投入和科技進步兩個因素。除勞動力投入貢獻率曲線比較平穩以外,其他各投入要素的貢獻率很不穩定,數據不全面是影響結果的原因之一。如圖2所示。資本貢獻率所占的份額最大,在1995~2010年平均值為70%。這表示,是相對于林業經濟總產出年均26%的增長率,由于資金的年均增長率達到52%,掩蓋了其他因素的作用。科技進步貢獻率所占份額第二,平均值為36%,江西省林業科技進步對林業經濟發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2004年以及2005年江西省林業科技進步貢獻率比較高,分別為98.25%和120.22%,這可能是由于江西2003年實施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大大加大了科技投入。而2002年、2009年和2011年反而出現負值,分別為-106.99%、-68.71%和-37.53%,出現負值可能是因為雖然近幾年江西省林業經濟發展迅速,政府不斷加大對研發財政投入、提高林業科技成果轉化率、對農民進行培訓并且調整產業結構,但由于林業基礎薄弱,林業科技進步主要還是依靠加大財政投入來拉動,因而出現投入多有效產出少的現象,但這并不說明林業科技進步對江西省林業經濟增長沒有發揮積極的作用。勞動力貢獻率為-9%,這表明江西省林業從業人員數存在過剩現象,隱蔽性失業制約著江西省林業經濟綜合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林地面積貢獻率平均值為12%,林地面積投入增長率呈不規則變化。這是因為一般林地面積都是5年清查一次,在5年內林地面積不會發生改變,而在上一個5年或者下一個5年會發生變化,導致林地面積呈現不規則的增長。
3對策建議
3.1轉變思想觀念,樹立“科技興林”意識科技興林是一項基本國策,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以前的林業都是“靠天吃飯”,當前,科技迅猛發展,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是逐步成為現實。因此,應該扭轉人們對林業科技認識的誤區,確立科技興林的基礎地位,改變過去林業靠天吃飯的傳統思路,將科技作為改造傳統林業、建設現代林業的核心力量。重視林業科技的宣傳,破除傳統的思想弊端,建立起科技興林、科技強林的林業發展觀念,從內心真正重視林業科技,從根本上轉變林業發展思路,將科技興林作為林業發展的基本思路。
3.2加大林業科技投入,提高林業技術水平要完善林業科技投入體系,在進一步保障政府投入逐步增加的基礎上,加大企業和民間資本投入力度,充分運用金融手段,建立基于市場體系的林業科技投融資體系。以期形成以政府投入為主,企業自投、金融融資、民間資本為輔的全方位、多層次林業科技投入體系。
3.3重視林業科技成果轉化運用,理順產學研關系,建立林業科技從投入、研發到運用的體制機制林業科技成果只有運用到實際生產中才能轉化為生產力,才能發揮其對林業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因此,在重視林業科技研發的基礎上,應加大林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推廣,縮短林業科技成果轉化時間,加大林業科技推廣與應用力度,真正提高林業科技對林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
作者:廖冰陳思杭金志農單位:江西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長江大學管理學院江西農業大學鄱陽湖流域農業生態工程重點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