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環境藝術設計中傳統文化的運用2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篇
一、傳統文化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應用的作用
1.可以增強作品的生命力一個優秀的作品要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必須要有其獨特的地方?!爸挥忻褡宓?、才是世界的。”設計師們在創作作品的時候要樹立融入民族傳統文化元素的理念,在創作過程中要運用先進的設計手段,吸取民族傳統文化精髓,兼顧民族特色、地域風情,營造一個寬廣的藝術設計發展空間。只有這樣的藝術作品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這樣的創作視野,才能推動環境藝術設計這個新興的事業健康的可持續發展。
2.能夠加深作品的含蓄性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發展史中,最推崇的是儒家的“中庸之道”,在一定程度通俗一些講就是“看破不說破”,即“貴不言”。這個特征說明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具有極強的含蓄性。也可以理解為“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將這些傳統文化的精髓運用在作品的設計中,不但要考慮到環境藝術既是形態語言又是感性語言的特征,具有既具體又抽象,既確定又不確定的特征之外,更要考慮到藝術作品的含蓄性,要注重以境界感染人,要給人以遐想的空間。要讓每個人都能夠產生不同的感覺和意境,要充分地調動每一個人的想象力。這才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含蓄性的精髓。
3.可以深化作品的和諧性我國的傳統文化中最為推崇的就是“天人合一”的理念,還有“虛實相生”、“無中生有”、“虛虛實實”、“虛則實之、實則虛之”等觀念,這些觀念中蘊含著極其深厚的哲理。我國現在努力構建的和諧社會,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都能從中找到依據。目前,我國生態環境的惡化,就是在告誡我們的設計人員要樹立傳統文化思想的理念,順應自然,達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以此為基礎理念,汲取西方藝術設計理念的精髓,設計出具有民族文化底蘊的現代設計產品,達到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境界,從而為社會、為人類造福。
二、傳統文化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中運用的主要途徑
我國古代的環境藝術設計作品如故宮、頤和園、圓明園、樂山大佛、懸空寺等等,這些建筑都深刻的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筑的魅力,在為當代人民帶來美的享受的同時,也為當代的藝術設計者們帶來的無窮的靈感。
1.復制仿制傳統文化元素在我們現代藝術設計中,吸取傳統文化元素中的精髓,把傳統文化中某些具有象征意義的符號加入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作品之中,創造出新的作品,表達新的含義和思想?;蛘邔鹘y文化元素進行創新,使作品既具有傳統文化的神韻,又具有現代文化的氣息。
2.繼承創新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建筑的設計中,要對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元素加以繼承并要不斷的去發展創新。在設計中,既有傳統的文化元素,使作品既具有傳統的建筑特征,突出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又要蘊含現代的審美特征和建筑風格,展現出創新性。世界建筑大師貝律銘設計建筑的蘇州博物館新館就是對于我國傳統文化元素繼承和創新的典范。其建筑設計的理念是在高度把握了我國傳統文化元素的精髓和深刻的內涵基礎之上,運用現代的環境藝術設計理念,并合理的運用了建筑材料的特征與特性,完美的展現了傳統文化與現代藝術理念的結合美。使得新館非常完美地融入到蘇州古城之中,與蘇州古城的忠王府交相呼應,互為依托,形成了古今融合的和諧建筑群,是當代建筑中不可多得的精品。21世紀的今天,在環境藝術設計的作品中創新傳統文化元素,就要求作品不但要具有現代氣息,還要具有民族的特征和文化特征。只有具有了這些特征,才能說明這是一個非常優秀的作品,是一個具有強大生命力的作品。孔子研究院位于山東曲阜,是吳良墉先生設計的,可以說這個建筑作品是對傳統文化元素的經典創新。其設計方式采用古代書院的方式,“設計中,在建筑群北而堆土、象征坐山,南而堆土、象征案山,建筑群左而設計建成一條引水渠,隱喻青龍,建筑群正而設計建成一條小沂河,隱喻風水學中的“金帶環抱”,整個布局體現了傳統的文化觀和傳統的風水說”[2]其設計參考多種傳統建筑元素,并以現代設計觀點加以提煉,可以說是對傳統文化元素繼承和創新的經典之作。
綜上所述,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吸取傳統文化元素,使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理念相結合,其實質應該是傳統文化元素的精髓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理念中的自然反映,而絕不能生搬硬套。他要求設計師們要對傳統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把握,對傳統文化要有深厚的、真摯的情感。只有設計師自己本身具有深刻的文化底蘊并且對民族傳統文化有深厚的感情,那么他在設計作品中才能自然而然的流露出對傳統文化的情感,才能夠得心應手的運用傳統文化元素的精髓,才能設計出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精髓有具有現代氣息的上等作品,才能與時俱進不斷提升環境藝術設計水平,才能推動環境藝術設計事業健康發展。
作者:陳昕 單位:鄭州大學 西亞斯國際學院
第二篇
一、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作用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設計師們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糅合進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作品之中,充分發揚中華傳統的精華,并有機吸取西方審美理念,打造中國特色的優秀環境藝術設計作品。具體而言,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應用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首先,傳統文化賦予了環境藝術設計持久的生命力。設計師采用現代化的設計方法,將傳統文化元素有機融合進現代創作中,更容易凸顯其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體現當地的民俗和風情,賦予設計作品新的生機和活力,不斷促進我國設計事業的發展進程。其次,傳統文化彰顯出環境藝術設計的含蓄性和和諧性。我國傳統文化講究“大象無形”、“大美無言”,傳統文化元素在環境藝術設計作品的體現是這種含蓄性的重要體現,給人想象的空間,更深化了作品原有的意境之美。同時,在傳統文化中講究“天人合一”,“虛實相生”,正因如此,這種和諧共生的觀念在關注自然的同時更追求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將傳統文化元素融入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作品中,有助于推動環境藝術設計的可持續發展。
二、現代環境藝術的現狀
近代以來,受諸多因素的影響,西方現代審美思潮逐步涌入,我國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作品中浮躁的一面凸顯,片面追求高端材質的堆砌,而忽略人文景觀自身的和諧性,更毋庸說民族特色和文化底蘊的傳達。誠然,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周易等,倡導的風水學,在一定時期是具備其可傳遞性的。受西方審美思潮的影響,現代設計師逐步摒棄這種“封建迷信”的思想,盲目崇拜西方設計理念,使得我國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作品中更多地體現了所謂的“現代氣息”,而那些真正體現民族特色、地域特色的傳統建筑設計卻大多停留在偏遠的鄉村,關注自然,體現人與環境和諧相處的作品則逐步銷聲匿跡。
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運用策略
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古建筑和園林藝術堪稱世界建筑寶庫的璀璨明珠,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給人們帶來無限的視覺享受,同時也是現代環境藝術設計的靈感之源,因此,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采用合理的手段運用于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之中,對促進環境藝術設計的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一)對傳統文化元素的復制和變異傳統文化元素中多體現象征意義的意象、符號等,均可以通過合理的方式予以提煉,運用于現代環境設計之中,使作品在體現現代審美的同時透漏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彰顯出民族氣息。不僅如此,采用一種新的載體,融入傳統文化元素,便成為一種全新的視覺環境,并注重對傳統文化元素進行抽象化的提取,只選用恰當的部分進行創作,是重構形象的重要表達方式,也是對傳統文化精髓的進一步發掘。上海經貿大廈便是典型的例子,將古典的“塔型”結構運用到摩天大樓的設計中,融入美學和力學的有機結合,使現代設計理念與傳統文化實現了無縫對接。
(二)對傳統文化元素的繼承和創新運用傳統文化元素于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之中的另一種方式,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創新,使現代審美中彰顯出傳統文化的意蘊,同時又具備現代建筑的風格,無形之中也是創新的發揮。較為典型的例子如蘇州博物館新館,它的設計是由世界著名建筑大師貝聿銘親自指導,將傳統文化遺產與現代人文有機統一,融入傳統文化的理念,由現代建筑材料承載,其外部特征與蘇州古城正相呼應。不僅如此,這種創新還表現為一種對傳統文化元素的隱喻,即可以通過墻繪雕塑的形式來體現,在一處現代建筑之中,將該地的歷史意象通過墻繪的形式來敘述,給人全新的視覺語言體驗。
作者:廖娟 單位:江西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