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化學實驗教課中環境教育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合理改進實驗,進行環境教育
在進行某些化學實驗時,可在不影響實驗結果的前提下改進實驗內容及裝置,減少實驗產物對環境的污染。
1.把一些涉及有毒的實驗由敞開體系改為在密閉的體系中進行。例如,硫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氯氣與銅絲、鐵絲的反應實驗等都可以改在密閉的體系中進行,以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
2.把一些常規實驗改成微型實驗,以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例如,在某些實驗中,試管可以用醫用青霉素瓶代替等。有的可采用多媒體動畫或實驗錄像代替,即可以使學生獲得有關實驗的感性認識,達到演示實驗的效果,同時也可以減少環境污染。
3.把環保實驗安排在課外活動中進行。這樣既可補充課堂教學上因時間限制而造成的不足,又可使學生加深認識,充分理解污染物對環境的危害。可以通過化學課外興趣小組,進行研究性學習,開展環境保護活動。例如組織學生探究NO2、二氧化硫對產生酸性環境的作用、測定附近河、湖水的酸堿度,到附近工廠進行污水排放觀察及污水處理參觀,利用節假日到野外搜集廢電池等等,讓學生親身體驗環境污染的程度及其危害性,增強環保觀念。
二、加強實驗后的廢棄物處理中的環境教育
化學實驗會產生廢棄物,如隨意排放,就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傳統的化學實驗中,物質的轉化關系:原料→產物→廢棄物(排放)一般為線形的非循環結構,這種模式已逐步被實驗廢物無害化處理所代替。這樣一方面可以節約化學藥品,變廢為寶,變害為利,另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環保行為和能力。
1.循環使用循環使用實驗產物(或廢棄物)或者延長實驗產物的使用壽命是化學實驗綠色化的一個重要途徑,把“循環利用”合理運用于化學實驗試劑和廢棄物的處理與再生利用上,讓化學實驗中的各種產物在循環實驗的鏈條中找到自己適得其所的位置,延長產物的使用周期,節約資源,努力提高實驗零排放。從而培養學生的資源意識、環境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思想觀念。
2.回收利用無論教師在課堂上做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分組實驗,都要準備不同的廢物回收容器,回收做實驗時所產生的廢棄化學藥品。如有的實驗的稀硫酸可回收,第二個班級可接著使用;實驗中回收的廢酸用于沖洗廁所,以減少廁所清洗劑的用量;沒有反應完的鋅粒、鋁片、銅片等可以回收利用。
3.科學處理對實驗剩余物可通過自身性質相互反應,達到初步處理的目的,如把不能利用的酸液與堿液之間發生中和,使藥品自身沉降、稀釋、曝光、氧化還原,作無害化處理。對于廢氣的處理要做好尾氣的吸收或回收再利用。對于CO還原氧化銅實驗中剩余的CO可以通過點燃使其生成CO2的方法除去。對于現有的條件無法處理的實驗廢物,化學教師要對其負責進行深埋處理或者上交當地有關部門進行處理。
通過化學實驗教學,學生能認識到做化學實驗時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方法。但這還遠遠不夠,我們還應該由點到面教育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在日常生活中自覺、有效地保護環境,做終身的環境保護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護好環境,需要時時留心,處處留意,要從點點滴滴做起,如不亂扔廢電池,少使用或不用塑料袋,不使用毒性大的殺蟲劑,不燃放鞭炮,使用無磷洗衣粉等。
培養具有環境保護意識的公民是我們化學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在中學化學實驗教學中要真正做到合理、有效地進行教育,我們還需要加強學習,勇于實踐,善于總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意識,做個合格的公民。
作者:厲洪菊單位: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利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