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經濟增長關系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選取山西省1978-2015年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和實際人均GDP兩組時間序列數據,在對山西省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經濟增長的長期關系進行協整檢驗的基礎上,建立誤差修正模型來反映二者間的短期動態關系,結論表明:山西省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著長期平穩的均衡關系,經濟增長關于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長期彈性為6.51,短期彈性為6.78。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經濟增長;誤差修正模型
一、引言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指出衡量新型城鎮化發展水平的重要標準是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新型城鎮化是堅持以人為核心的高質量高水平的城鎮化,是未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大量文獻研究證明,多數國家和地區的城鎮化與經濟發展之間存在一種良性互動。山西省是我國重要資源區和能源基地,是國家全面建設資源型經濟綜合配套的重要改革區之一,經濟發展具有明顯的區域特色,高度依賴資源,產業結構單一。在經濟轉型發展的大背景下,對山西省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系統的實證分析,對提高山西省新型城鎮化水平,實現資源型經濟轉型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具有重要理論指導作用與現實實踐意義。
二、文獻綜述
國內外學者對于城鎮化與經濟增長理論的研究已有很長時間,其間也取得了豐富成果。1975年Ray.M.Northam分析了城鎮化與人均收入的面板數據發現二者呈線性相關,這一論點的提出,標志著經濟發展與城鎮化水平的探究進入一個新的里程[1]。周一星(1997)通過對157個國家和地區1977年panel數據進行分析發現人均GDP與城鎮化率具有高達90.8%的線性相關性,其中,不到13%的國家因自身原因,人均GDP與城鎮化率相互推動作用不明顯[2]。2000年弗農•霍德森通過對世界多個國家進行研究,指出城鎮化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高達85%[3]。從2011開始至今,朱孔來、李靜靜、樂菲菲等眾多學者將研究視角轉向全國以及全國各省市的城鎮化建設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上來,眾多學者的結論表明我國城鎮化建設與經濟增長的互動關系具有地區差異:一些地區二者之間相互推動,一些地區出現單向性的促進作用。但新型城鎮化是近年來我國學者創立的特有概念,對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經濟增長關系的研究很少,鑒于山西經濟發展與新型城鎮化建設具有明顯的特殊性,其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經濟增長的關系是否與國內學者的研究結論相契合呢?本文將就此問題展開系統的實證分析。
三、山西省城鎮化建設與經濟發展的現狀
雖然山西省經濟始終保持著上漲的趨勢,但近年來山西省經濟增長速度出現了斷崖式下跌,在2014年地區GDP僅增長了4.9%,較2013年的8.9%出現了大幅度下滑。近年來,煤價持續下跌對經濟發展格局“一煤獨大”的山西造成了強烈的沖擊,山西可以說“因煤而興,因煤而困”。與此同時,山西省城鎮化建設水平雖然也在逐年提高,但也出現了增長速度緩慢,質量較低等問題。如圖1所示,2003—2015年,山西省地區GDP與城鎮化建設水平均表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地區GDP增速近幾年放緩,城鎮化水平增速始終較慢。
四、山西省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
(一)指標選取與數據處理
采用單一指標法,將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作為新型城鎮化水平的測度指標,實際人均GDP作為經濟增長的測度指標。選取了山西省1978—2015年的數據,數據均來自于各年《山西統計年鑒》、《中國統計年鑒》以及山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為避免時間序列可能存在的異方差現象,利用Eviews6.0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對新型城鎮化率和人均實際生產總值取自然對數,記為lnPUR和lnPGDP。
(二)平穩性檢驗
大多經濟變量都具有明顯的時間趨勢及不平穩性,若直接進行回歸分析,容易導致虛假回歸現象,為避免該情況的發生,需要對原序列進行平穩性檢驗。此處選用ADF法對時間序列lnPGDP與lnPUR的平穩性進行檢驗,檢驗結果如表1所示,在1%置信水平下,ΔlnPGDP和ΔlnPUR(一階差分的lnPGDP和lnPUR)的P值為0.0004和0.0026,均通過了顯著性檢驗。所以,lnPGDP和ln-PUR是兩組平穩的時間序列且兩序列一階單整。
(三)協整性檢驗
根據平穩性檢驗結果可知,時間序列lnPGDP和ln-PUR均為一階單整序列,滿足進行協整檢驗的條件。本文利用EG兩步法對兩組序列的長期關系進行協整性檢驗。
(四)建立誤差修正模型
為了更好地反映兩組時間序列的短期動態關系,建立短期模型。
五、結論
本文利用協整理論及誤差修正模型理論,對山西省1978-2015年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結論表明:第一,長期均衡模型證明山西省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經濟增長長期協整,實際人均GDP關于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的長期彈性系數為6.5134,說明山西新型城鎮化建設對經濟增長具有明顯的正向推動作用,新型城鎮化率每增長1個百分點,經濟增長約6.5個百分點。第二,在誤差修正模型中,差分項反映了短期波動的影響,經濟增長的短期波動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短期新型城鎮化波動的影響,二是經濟增長偏離長期均衡的影響。從模型估計結果來看,經濟增長關于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短期彈性為6.78,說明短期內山西省新型城鎮化建設對經濟增長具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誤差修正項的系數反映了對經濟增長偏離長期均衡的調整力度,從系數估計結果可以看到:如果經濟增長短時間波動偏離了長期均衡,誤差修正項將以(0.8392)的調整力度使變量由非均衡狀態調整為均衡狀態。從整個分析結果來看,山西省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經濟增長之間存在長期平穩的均衡關系,而且山西省新型城鎮化建設對經濟增長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因此,如何基于上述研究結論,實現山西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促進區域新型城鎮化建設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相協調,是未來研究的重要方向。
參考文獻:
[2]周一星.城市地理學[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9.
[4]朱孔來,李靜靜,樂菲菲.中國城鎮化進程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統計研究,2011(9):80-87.
[5]高鐵梅.計量經濟分析方法與建模:Eviews應用及實例[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作者:劉宇星;衛朝華 單位:運城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