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物質流分析法對生態效率的評價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綠色科技雜志》2014年第七期
1研究理論與方法
1.1研究區域概況改革開放以來,江西省的經濟飛速發展,正日益成為我國重要的工農業發展基地。2011年,江西省的GDP為11702.82億元,占全國GDP的2.48%。人均GDP為26150元,占全國人均水平75%。從以上數據可看出江西省處于我國中部地區,經濟欠發達,但是相比改革開放前已取得巨大成就,在經濟發展的同時,工業化與城鎮化促使資源的消耗強度與人均消費能力不斷提升,這也給環境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如何實現以最小的資源投入實現最大的經濟回報是亟需解決的問題。
1.2物質流分析法研究概述物質流分析法(MaterialFlowAnalysis,MFA)首先是由西方學者Ayres和Knees提出的。它是由質量守恒定律為基礎,根據進入某一特定系統的物質流動、存儲。對物質的投入與產出進行量化分析。經濟系統物質流分析(EW-MFA)是一種以質量單位取代貨幣單位,追蹤進入經濟系統的全部物質從自然界開采進入人類經濟系統,流經經濟系統各環節,最終回到自然環境全過程的研究方法。本文根據物質流分析法評價區域生態效率的需要,引進了以下物質流分析指標作為研究的依據(表1)。
1.3生態效率的評價目前生態效率的評價方法中應用的最多的就是價值-影響比直法,包含了經濟價值的計算與環境影響兩大部分內容的計算。根據可持續發展工商委員會(WBCSD)突出的生態效率概念,可將其公式直觀的表示為結合物質流賬戶指標與生態效率的理論及公式,可將產品的經濟價值用區域的GDP量化,而產品的物質消耗與環境影響則可以借助物質流賬戶中的物質投入以及廢物排放來衡量。根據區域經濟發展對資源的消耗以及環境的影響的不同層面的特征,以經濟系統物質流理論為基礎,通過研究資源消耗對區域經濟、資源和環境的影響,建立不同層面的生態效率評價指標體系,分別是區域直接態效率、區域總生態效率和整體生態效率。其中,區域直接生態效率是指某特定時期內本區域的經濟系統內的物質的直接輸入域輸出隊區域內經濟、環境的影響。而區域總生態效率是指某特定時期內本區域的經濟系統包括直接和間接的輸入與輸出對經濟、環境的影響。整體生態效率則是指某特定時期內本區域的經濟系統發展對本區域以及與其他相關區域的整體范圍的物質需求與排放對經濟、環境的影響。3個不同層面的生態效率的計算方法以及相關的物質流賬戶指標如表2所示。其中,DMI代表區域直接物質輸入,DPO代表了區域內廢物排放,象征著環境壓力,在計算區域直接生態效率中使用GDP與二者的比值即可。區域總體生態效率相對于直接生態效率除了考慮本區域直接的物質消耗與環境壓力之外,還考慮了非直接使用物質消耗的物質及其帶來的環境壓力,即考慮了隱藏流。所以,物質資源消耗指標不僅包括直接物質投入DMI還包括區域內隱藏流HF,兩者之和即為區域總物質投入TMI。同理,環境壓力指標也包括在本區域產生的并對環境產生影響的物質總量,包括直接排放部分DPO以及隱藏流HF,兩部分相加即為物質流指標即為總排放量TDO。整體生態效率則不僅考慮了本區域的物質資源消耗和環境壓力,同時還考慮了本區域的經濟系統運行對其他相關區域的影響,因此在計算整體生態效率時所使用的物質資源消耗指標用TMR表示,即包含了區域內外的隱藏流,環境壓力指標也包括了經濟系統運行對資源進口地的影響。以上3個層次的生態效率從不同層面結合物質流分析法評價了生態效率。其中,區域直接生態效率與區域總生態效率都是研究區域內的生態效率,不同的是區域總生態效率考慮了隱藏流對生態效率的影響,而整體生態效率與區域總生態效率都考慮了隱藏流這個因素,然而整體生態效率在研究范圍上涉及到本區外的生態效率。
1.4江西省物質輸入賬戶江西省的總物質需求量一直處于上升的階段,2011年的總需求量已經達到0.765×109t,累計增長幅度75.22%,直接物質投入、區域內隱藏流與進口隱藏流均呈逐年增長額趨勢。其中,區域內的隱藏流增幅最大(隱藏流是參考世界資源研究所、歐盟生態經濟研究所和中國臺灣永續所公布的數據估算)由最早的2.8%~8.4%,而直接物質投入與進口隱藏流增幅相對平穩,都由5%左右增至9%左右,如圖1所示。24從表3中可以看出近年來江西省的總排放量(TDO)的增長幅度高達144%,其中工業“三廢”和區域內隱藏流占很大部分,但同時農業的耗散性物質如農藥、化肥等近年來也在不斷的上升,意味著在關注工業排放對經濟和環境造成影響的同時也不能忽略農業對環境所造成的壓力。根據以上物質流數據以及表1中的公式,可以計算出近8年來江西省的生態效率如表4所示。從表4可以看出,江西省的區域直接生態效率今年來一直呈上升的趨勢,但是卻遠低于國家的同期水平,如2003年我國的直接生態效率的平均水平是554.6元/t,而2004年江西省的直接生態效率才達到293.44元/t,這說明江西省作為一個中部大省,在物質生產率方面,經濟與環境的可協調發展方面仍處于較低水平。
而與另外兩個層面的生態效率相比較,直接生態效率高于區域總生態效率與整體生態效率。就2011年而言,區域總生態效率只是直接生態效率的81%,整體生態效率則是直接生態效率的69%。但總體不高,這意味著在江西省這一經濟系統中每噸物質能源的消耗以及污染物的排放所能產生的經濟價值并不高,而在顯然還依靠著物質能源的高投入與高消耗,并帶來了較大的環境壓力。也間接說明了江西省的經濟目前仍舊處于一種粗放型的而非集約型的增長方式。從區域生態效率變化的趨勢來看,3個層面的生態效率各有不同,但都持續增長的趨勢,而在2011年卻分別下降了10%,5.5%,2.7%。之所以會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原因是近來物質能源利用率仍沒有得到有效的提高,經濟增長方式仍舊屬于高投入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長方式,而且物質能源消耗在工業中所占的比例在逐漸加大。
1.5江西省物質排放江西省的生產排出賬戶指的是在區域經濟系統內生產過程中所產生的排放到大自然的各類廢棄物,主要包括三大類:廢水污染、排放到大氣中的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以及耗散性流失。區域內總排放量TDO為加工排放DPO與區域內隱藏流HF之和(表3)。
2結語
本文通過運用生態效率的相關理論,并基于物質流分析法對江西省2004~2011年的生態效率建立的評價指標,并根據相關的物質流賬戶數據,評價了江西省不同層面的生態效率,結果表明江西省的區域直接生態效率遠低于國家同期的平均水平,雖然總體呈上升趨勢,但是距離實現經濟、環境與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還需要更多的努力;江西省作為中部的農業大省,雖說生態效率尚未達到國家的平均水平,但是上升的趨勢明顯,直接生態效率的增長幅度為33%。由此看出江西省進一步提高生態效率的潛力很大;3個層面的生態效率呈現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一方面是因為沒有有效的提高物質能源利用率,工業在經濟系統中所占用的物質能源消耗加大;另一方面也是江西省部分能源開始依賴于進口。
作者:唐華單位:東華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