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銀行會計信息披露監管的論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社會監督機制不完善。商業銀行信息披露的社會監督機制,主要指的是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方面。由于商業銀行的特殊性,《商業銀行信息披露暫行辦法》明確規定,其年度財務報表必須經過第三方審計機構審計,且第三方審計機構,必須是具備從事金融相關審計業務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的重點主要包括會計報表、重大事項、風險提示、關聯方交易等,以形成一個對銀行相對公允的評價。但目前,我國在這方面存在明顯的不足。很明顯的一點,注冊會計師行業監督獨立性不強,限制了其對銀行業機構會計信息披露審計監督水平。
發達國家成熟的注冊會計師體制主要采取行業自律的監管模式,在行業內部,誠信度被提高到最為重要的生命線的位置。而我國目前雖然也是注冊會計師協會管理,但仍然是一種政府監管的模式,地方政府為謀求本地方經濟利益,通過控制地方注冊會計師協會的方式介入注冊會計師業市場管理,從而大大削弱了注冊會計師行業自律監管體系的權威性。
2.內部監督效果不佳。銀行內部監督的主要內容是會計監督,即通過銀行會計檢查、督促、控制等工作過程和手段對銀行的經濟活動過程及其結果進行監督管理。同時,為了提高內部監督效果,很多商業銀行逐漸設立了內審部門和事后監督部門,負責對銀行業務進行審查、校驗和監督,從而可以及時發現和改正商業銀行會計差錯,規范會計行為。
綜合考察三方面的內部監督機制,我們發現,銀行的內部監督機制存在著明顯的被動式特征。目前內部監督往往停留在賬證核對、賬賬核對等表層上,更多的是為了應付上級部門的檢查,是一種完全被動式的內部監督。同時,監督手段滯后,制約著會計監督作用的發揮。一線的業務部門,由于受到業績考核等原因,往往能接收到最新的技術和操作理念,而監管部門,沒有業績考核的壓力,對新技術設備的采購又受到預算等因素的制約,以至于監管部門的設備技術水平遠遠落后于業務部門。
二、商業銀行會計信息披露監管的發展方向
1.全面提高監管人員的素質。無論是內部監管還是外部監管,最終都要通過具體的人員來完成。當前,從職業道德和從業水平兩個方面,銀行業監管人員的素質都有待提高。要建立銀行內部監管人員、會計師事務所審計人員和銀行監管部門從業人員的系統性培訓。首先,是業務知識的培訓,因為各個監管崗位都要求比較高的技術水平,同時,由于金融業的高速發展,新的知識和操作方法不斷涌現,需要建立常態的培訓體系,以確保整個監管隊伍知識的更新速度。其次,要建立常態的監管人員職業道德考評制度,強化監管意識,使整個監管隊伍能夠客觀公正的行使監督責任。
2.優化監管制度。首先,要更新監管理念。金融監管的目的,是要維護良好的金融秩序,確保銀行業的順利運營。因此,監管理念要有所調整,在目前的形勢下,監管措施要更有利于“疏導”,爭取在發展中解決遺留問題。同時,要理順人民銀行監管與銀監會監管之間的關系,盡量避免銀行業遭受雙重監管、雙重指導的局面,減少由于人民銀行與銀監會信息溝通所造成的監管差異甚至矛盾性指令。
其次,要強化商業銀行內部監督職能。內部監督往往更能夠發現問題于初始階段,商業銀行的內部監督體系主要是會計監督,對于會計監督工作,國家有較為明確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強化會計監督的職能,更多的是嚴格按照規定提高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明確內部會計監督人員的職責,強化其監督管理意識,并提高會計監督人員的崗位責任。同時,還要加強內部監督與會計核算的協同性,將內部會監督與會計核算聯系起來,以提高內部監督的質量。
總體而言,要建立銀行會計核算、內部審計和事后監督協同性運作的銀行內部監管體系,優化商業銀行的內部監督職能。第三,要有效發揮社會中介機構對銀行業會計信息的監管職能。加強會計、審計等社會中介機構建設和發展,對銀行業制定更為嚴格的統一的中介機構審計標準,明確社會中介機構對銀行業審計、評估等事務的責任。
3.提高監管的技術手段。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商業銀行監管的實時化成為可能。實時監管是指金融監管部門通過電子監控網絡系統實時、動態、全面地收集金融機構在業務處理過程中的信息,這些信息囊括了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變動情況、資金流動情況、清算過程以及商業銀行的運營績效等內容。實時監控使商業銀行的監督管理從結果管理轉變到過程管理的階段。完善的過程管理對商業銀行的信息披露的真實性、及時性會產生極大的促進作用。
作者:岳梅單位:嘉興市財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