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會計工作中財稅分離探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提要]
經濟快速發展促進了企業會計工作的性質變革,因此實現會計工作的科學開展成為企業發展的關鍵所在。對此,本文立足于會計工作的財稅分離因素探究,從財務會計及稅務會計認定談起,借由探究其分離必然性,來深入了解影響會計工作財稅分離的主要因素,以便企業對此有所認知,加快建設財稅分離客觀環境,促進財稅合理分離,實現企業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
會計;稅務;財務;分離因素;探究分析
一、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概述
研究會計工作財稅分離的影響因素之初,針對財稅分離所涉及的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應做出一定了解。因此,本文借由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概述,對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工作內容及相互關系作出闡述,簡明扼要地概括財稅分離主體之間的聯系所在。
(一)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定義。財務會計,其是財務管理主體向服務對象提供組織內部詳盡財務報告的會計名稱。其工作內容主要包括向企業提供企業運營中的收支情況以及盈利水平及盈虧現狀等內容,對企業的經濟調整與科學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引導作用。細述財務會計的工作內容,其包括對原始賬目的登記記錄及每月月結時的稅金等內容提取、資料編輯匯總,另有資產折舊、結轉利潤、編制資產清單等內容。總而言之,財務會計的本職工作是對企業經營中產生的一切財務活動進行記錄、整理、歸檔及總結。相較于財務會計,稅收會計其工作本身更為復雜,其工作內容囊括了一切企業財務工作所產生的稅收管理。無論是成本稅收,還是流轉稅、所得稅,抑或是增值稅、行為稅,都在稅收會計的管轄范圍之內。另外,其還要進行相關的報稅納稅申請、發票管理工作等,總而言之,稅收會計相較于財務會計,其管理內容更細微化、多元化。由此可見,在我國稅收政策不斷革新,稅收手段日趨完善的現如今,會計工作的分工明確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科學發展,是企業能否適應社會進步,適應民族建設的重要考量。
(二)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關系。明確財務會計及稅務會計的定義,其二者之間的聯系與差別便一目了然。其中,二者的主要聯系在于其均屬于會計科學范疇之內,應遵守會計科學相應準則。眾所周知,會計準則中規定,會計在執行職務過程中應時刻遵守及時性原則,并有效做到謹慎、誠實守信等多項原則,這注定了財務會計與稅收會計在根本性質上屬于同一類職業。然而,除此之外,稅務會計相較于財務會計,其在管理機構上及法律法規上卻與財務會計有較大的區別,這種區別聯合其企業經營及發展上的差異,造成了財務會計與稅收會計于發展中產生的巨大差異。具體來說,稅務會計的本職工作是確保企業稅收繳納的科學與及時,其立足于國家財政收入的立場之上,保證了企業納稅的科學性。相對的,財務會計從服務對象來說,其為企業進行財務反饋,促進企業科學發展與成功轉型。二者在服務對象上與服務目的上有著極為本質的差別,從而令二者之間的關系趨于復雜。另外,從核算角度出發,稅務會計因服務對象與財務會計的本質差異,因此其僅對企業應繳納稅收進行核算,而其核算的基本材料,來源于財務會計對企業整體核算所得結果。
(一)社會主義市場發展所致。作為社會主義發展中國家,我國在經濟發展中推行社會主義特色市場經濟建設。因此,當前市場經濟體系已經逐步由傳統政府主導企業發展為政企分離結果,政府已然放手企業發展,實現所有權及經營權的政府分離。在此基礎上,企業的經營收益已然與政府的稅收關系完全脫離,需自主運營及自主核算來實現企業科學納稅。這就促進了企業本身應培育出符合當前經濟發展需求及納稅環境需求的稅務會計,從而使稅務核算工作科學有效開展。
(二)會計與稅收體制差異所致。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財務會計與稅務會計的工作內容正因會計制度及稅收法律的不斷革新而產生本質上的差異。二者工作的獨立性逐漸增強,促使彼此之間的工作內容越發需要獨立空間。與此同時,我國新推行會計準則取消傳統行業標準,統一推行新會計制度;相對的,針對稅收法律的革新則令稅務會計的工作更加明確且具體,進而從行為及法律導向上劃清了二者間的界限,促使二者工作分離。
(三)全球發展趨勢所致。自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市場經濟逐漸與世界接軌,國際化市場環境促使市場發展趨于全球化。因此,為進一步迎合國外市場趨勢,促進國內企業步入國際化舞臺后的競爭優勢,促進企業內部財稅分離便顯得十分必要。應對歐美等國部分或徹底的財稅分離會計模式,我國實現與國際化市場的無縫對接,財稅分離勢必為必然趨勢。
三、會計工作財稅分離影響因素
(一)稅法與會計準則調整。自我國推行依法治國以來,針對法律的改革與完善力度逐漸增強,其不僅囊括了刑事、民事糾紛判定,同時也覆蓋了經濟、科技、教育等多項領域。在此其中,稅務法律的完善令稅收科學性與嚴謹性更上一層樓,這就勢必要求稅務會計擁有較為專業的稅收知識,并用更多的精力與時間來核算企業的稅收信息。然而,相較于以往未修改會計準則時,財稅操作相對簡單并有統一性,改革后的稅法及會計準則實現了財稅之間的相對獨立,從而令稅法操作無法與財務操作統一進行,從而促使了財稅分離現狀的產生。由此可見,稅法與會計準則調整是財稅分離的主要促成因素,同時也是時展的必然產物。
(二)稅務研究對象相對獨立。目前,針對企業財務和稅務進行統籌研究,其稅務的對象相對獨立,需要對企業財務和稅務兩方面進行合理化分離,建立其單獨的運作模式,保障其獨立運作的有效性和完整性。企業的稅務管理不能按照財務管理工作的要求進行,要根據稅務管理的特點進行重點的研究和認真的區分。目前的研究都是按照統一性進行展開,但國家的稅收屬于整體的范疇,其個體構成了整體的概念。要對稅務的研究對象個體之間的關系進行分析,對其不同的個體之間的聯系進行展開方式的研究。避免其研究對象的獨立性造成的研究不完全的情況出現。同時在研究中,要對企業稅務管理涉及到的影響和促進力進行分析,對其內外在的影響因素類型進行合理的區分。采用適宜的方式和方法對其存在的問題得出具體的分析意見。
(三)現實需求促使財稅分離。隨著社會經濟市場呈現出發展強盛的勢頭,企業也抓住發展機遇,全面提升各項工作,為占據市場競爭地位而不斷改革。在企業改革中,其各項環節運行都難以脫離財務而單獨行使,企業會計進行改革,增加了企業財政進出機率,繁重的工作任務也使得會計工作難度不斷提升。企業會計一方面要對企業各項財政進出進行把控;另一方面要時刻關注企業稅款變化情況,財稅結合使得企業會計難以無暇顧及其他,導致會計工作出現漏洞,企業財政運行出現偏差,致使國家稅款出現偷稅漏稅等現象。因此,在現實需求大背景下,應將企業會計進行財稅分離,保障專人專控,保證企業財務管理,提升企業納稅效率。實現企業財稅分離既是社會發展需求,也是經濟市場大背景下企業會計發展必然趨勢。
四、總結
綜上所述,當前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國家制度的法制化建設,為會計工作中的財稅分離提供了重要的發展契機,現階段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將會計工作中的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進行有效分離更符合我國的發展國情,有利于實現會計工作的細致化和規范化,更加適合于企業的全面發展,財務會計和稅務會計作為企業會計核算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兩者的有效分離可以保證企業的稅務工作和財會工作更加具有相對獨立性,這是對我國會計制度的一種深化和創新,因此加強企業會計工作中的財稅分離,對我國社會經濟和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主要參考文獻:
[1]《地方財政管理機制創新的焦作實踐》課題組.陽光分配分權制衡績效導向興利除弊———地方財政管理機制創新的焦作實踐[J].財政研究,2013.6.
[2]董盈厚.中美稅務會計理論的典型化事實———基于比較視角的理論假說[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2010.2.
作者:孫輝 單位:延邊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