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會計專業考核制度的改革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會計專業課程考核的改革,必須建立在以就業為導向的前提下,用多種多樣的考核方式和別致的考核手段,培養有個性、有能力、有熱情的實用型人才。
關鍵詞:
職業教育;會計考核;改革
隨著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服務為宗旨”理念的深入,培養模式的變化導致了新型課程體系的出現,同時與之配套的全新的考試制度以及具有針對性的評定體系的建立就成為了當前應該解決的問題。
一、現有專業課程考核的導向性、形式性的問題
雖然,現在教學中對于素質教育強調比較多,但是,最終的體現依舊以課堂和書本為基礎,通過簡單的測評以及傳統的測試方式來考核學生學習能力。這很容易把學生的學習目的導向為對教材內容的簡單模擬學習,這就與當前職業教育由學科本位向職業能力本位轉變背道而馳孔。在傳統的對于會計課程進行評價體系之中,專業課的成績都是期末成績與平時成績按照一定的比重來進行計算。由于這種方式的存在,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都不夠認真,以考試最后突擊的方式進行專業課的學習,不能測試出學生在知識和能力上的真實差異,學分制把學生成績60分以上都學分都為10分,不利于教會學生對持久價值的知識技能和思考習慣的培養。再者,專業課均采用閉卷考試形式,題型固定,對于課本理論比較重視,這對于差異化學生進行考核具有一定的不公平性,而且也無法準確了解到學生在實際中對于課程的掌握程度。因此,以考試卷為基礎,以分數為最終結論的考評體系對于運用性學習的專業而言并不適合。完全與以通過考試而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的初衷相偏離。因此,必須對現有考核體系進行改革,對于考試的方式、內容以及最終的結果評定要進行全面改革,并由此來建立起促進學生能夠真正提高自身能力的科學考核制度。
二、考核內容和題型的靈活性
鼓勵教師編寫更具靈活性和實用性的題型,對于實踐動手能力的考核要比較重視。比如就“財務會計”這一門課程而言,通過對仿真原始憑證的引進,通過審核、確認以及計量之后進行記賬憑證和登記賬簿的實際操作能力檢驗,就能夠起到一定的效果。改變了傳統的以經濟業務問主體,以文字為描述工具的單一考核方式。以現代化的高職教育理念為基礎,通過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進而在考核的過程中也以實際操作能力為主要考核對象,改變了考核內容,從而能夠更加準確掌握學生學習信息。
三、對整合型課程及教學實習和綜合實習的考核
應該在會計職業為背景的情況下考核學生的時間能力與學習到的專業技術。通過集合形成性與總結性評價,通過對過程與結果進行同樣的關注,二者根據教學深入程度不同,進行有機選擇側重點。在最終評價結論中,要能夠體現出較強的綜合特性,不僅要有結果方面的結論,對于過程方面的結論也要體現出現;不僅要有硬性的操作能力衡量標準,而且還要對于操作過程中所體現出來的團隊協作,方法創新等軟性能力進行總結,通過綜合分析學生的技術能力,才能夠實現全面考核的目標,同時也才能夠更加準備地促進學生上崗就業。
四、考核方式的過程化和多元化
改變傳統的期末考試作為唯一考核過程的方式,通過階段性的多次考核模式,對于課程的學習的過程也應該得到重視,不能夠以最終考試題目為主要學習目標。任課教師在基礎理論介紹完以后,下發精簡的案例素材或提前由學生網上找相關教學資源,布置案例討論任務,劃分小組,分工合作,通過訓練完成,然后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演示,教師可根據結果給出評價。這種考核方式,對于學生在實際工作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有較大的幫助,而且對于學生的臨時應變能力和自我表達能力也有所提高。以基礎會計課程為例,通過對會計憑證的學習,就可以在課堂上進行各類憑證的模擬填寫,所有學生按照給定的經濟業務判斷應該填制哪類會計憑證,如何填制等,教師可以很直觀地了解到學生對這部分內容的掌握程度,及時給出評價。多元化的測試方式,可以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能夠較為全面地考察學生的能力,教師可以根據不同階段教學活動中學生的表現給予學生一個連續的過程考核,這樣的方式,對于學生提高課堂學習效率有著很大的幫助。并且,各種測試結果到最終的綜合評定匯總時應該按照權重不同進行計分,通過過度的方式有卷面成績不斷向過程成績改進。也可以定期組織會計技能競賽,建立校外實訓實習基地,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可以與企業合作,通過讓學生親手操作實際的會計工作任務,通過指導老師指導,促進他們對于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并且,在指導老師的選擇上,還應該聘請專家進行教育,根據學生定崗實操的情況進行成績評定,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能夠起到對學生真實能力準確評定的作用,還可以更加具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
五、將課程考試和職業資格考試相結合
高職教育過程中,往往是結合“雙證書”的方式在培養學生,通過崗位能力與課程內容的結合,通過國家專業評定機構來對學生專業技能進行考核。在教育時間和精力分配上面,可以推薦學生選擇其中一種進行資歷的獲取而代替最終的課堂測評。實行以“證”代“考”,等考證成績就可以作為課程考試的成績,所以專業課程模塊的考核,應與考各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結合起來,所獲得的證書應該是國家權威部門認證的,在各企業中都認可的證書。這樣就可以更加有效地將課堂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想結合,平衡學生理論能力和從業能力,確保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所教授的內容能夠與市場需求接軌。通過“以證代考”的方式,專業課的最終成績可以通過學生的證書來進行評定。這其公平性遠高于學校組織的課程考試。所以,課程不同,其教學要求就有所不一樣,采用的考核方式也要相對改變。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通過課程組劃分的方式,以素質和實際能力為考核中心,通過任課教師的集體討論,最終制定考核的目標、內容、方式以及分數評定標準,來達到科學考核的目的。然后,以考核結果為基礎,修正教學內容和側重點,才能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總而言之,職業教育的目的在于學生全面發展的提高,在教學中,一定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思想,對學生的職業生涯和發展負責,以市場需求為培養學生的唯一標準進行教學和考核。
參考文獻
[1]章雨晨.高職《基礎會計》課程考試改革探討[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11):193.
[2]趙峰松.高職院校會計專業《基礎會計》課程考試改革探索[J].遼寧農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15(3):31-34
作者:焦鋒 單位:赤峰工業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