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營企業融資制度創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后,西部民營企業得到較快發展,已成長為國民經濟的主力軍。但是西部民營企業的經營環境并不理想,尤其是困難的融資環境已經成為廣大西部地區民營企業生存和發展的瓶頸。嚴重制約著企業的成長速度和規模化發展。近年來,西部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越來越受到金融界、企業界和政府部門的關注。
當前民營企業的融資方式
融資方式的選擇是關系到民營企業構建和健康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市場經濟條件下,民營企業融資的方式多種多樣,但基本方式有兩種:內源融資,是來源于企業內部的融資,包括所有者投入、企業留存收益和職工集資;外援融資,是主要源于企業外部的融資,包括銀行貸款、債券融資、股權融資、風險投資和民間借貸。如圖1所示。
內源性融資對民營企業資本的形成具有原始性、自主性、成本風險小的特點,是民營企業的立足之本;外源性融資具有規模大、速度快、比較靈活等特點,是民營企業不可或缺的融資源泉。因此,必須確保融資渠道特別是外源性融資渠道的暢通,以利于民營企業的順利發展。
西部民營企業融資現狀分析
根據調查資料顯示,目前西部民營企業的融資結構大致是企業自我積累約占69%,親友籌借占15%,金融機構融資占16%。
西部民營企業直接融資困難多
雖然近幾年民營企業通過證券市場融資的渠道已逐漸開通,但有些融資方式對民營企業的開放程度很低,在我國資本市場上,企業要想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必須具備一系列的條件,而西部民營企業由于規模小、設立時間短、管理能力差等原因,它們難以參與社會直接融資。要發行債券更困難。不能利用資本市場直接融資制約了民營企業融資渠道的拓寬,進一步加劇了西部民營企業資金供給短缺問題。
西部民營企業間接融資難度大
由于直接融資市場的限制,銀行貸款就成為西部民營企業融資的主渠道,但銀行融資仍困難重重。主要原因有:
西部民營企業自身的缺陷民營企業大多是家族企業,許多西部民營企業設立時就存在先天缺陷,如管理制度不健全、財務管理水平低,財務信息嚴重失真,在企業規模擴張到一定程度時,家族式管理會限制企業的融資。加之較為封閉的運營方式,使其信息透明度低,社會公信度不佳,給銀行貸款和信用評級帶來很大困難;自身信用不足。產品技術含量普遍較低,客觀上處在為大型企業配套的地位上,市場前景不明朗,對于貸款特別是長期貸款來說風險很大;民營企業數量多,組織形式和布局十分松散、變動性大,銀行難以掌握其具體情況,也導致了銀行的恐貸和惜貸。
政府缺乏對西部民營企業的管理與支持在法制建設、政策協調、資金支持等方面缺乏對西部民營企業強有力的支持;對西部民營企業的信用擔保體系沒有建立起來;金融體系建設中沒有建立專門為民營企業服務的民營金融服務機構。
僵化的利率機制制約了銀行貸款的積極性由于目前利率沒有完全市場化,并且民營企業貸款額小且分散,單位貸款資金的管理成本高,有悖銀行經營的利益最大化原則,加之國家缺乏對民營企業貸款的政策支持,國家對利率的限制及對交易費用和監督費用的限制,使大銀行對民營企業貸款動力不足,雖然人行規定對民營企業的貸款利率可在規定的利率基礎上浮動30%,農村信用社等收取的利息可比基本利率高50%以上,但現行的利率浮動范圍并不足以為貸款的風險提供足夠的補償。從我國這幾年金融機構的信貸數據看,總量上民營企業貸款的絕對量在逐年增加,但其占貸款總量的比例最高不到1%,2002年甚至還有下降趨勢。
貸款擔保體系不健全目前,銀行的評信、授信指標體系不符合民營企業實際,現有評級標準仍比照大型企業執行,根本無法反映民營企業的資信情況,銀行對有發展潛力、但目前狀況不十分好的企業缺乏識別能力;另外,評估費用高、隨意性大。根據《關于整頓企業抵押貸款收費的通知》精神,工商、土地、房地產等部門要減免相關收費,但在實踐中卻仍有很多困難;西部民營企業無法滿足銀行對抵押品的要求。大多數民營企業的廠房、設備等因地處偏遠、價值低、可轉讓性差,一些高科技企業資產中無形資產所占比例較大,可作為抵押品的不動產比例較小,這些企業難以得到銀行貸款。從擔保貸款看,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中央有關政策的扶持下各地陸續建設了一些貸款擔保公司,但擔保公司資金籌措難、規模小,不能滿足數量龐大的民營企業的擔保需求。
西部民營企業融資制度的創新思路
政府支持是西部民營企業健康發展必備的外部條件,鼓勵和促進民營企業發展,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
開辟西部民營企業直接融資渠道
沒有規范的現代企業治理結構,企業經營者的控制權難以節制,就有可能侵犯所有者的權利。股份制本身就是一種融資制度,其實質是令企業的治理結構規范化,以利于股權的轉讓與交易,從而有利于企業的外部融資。在民營企業初期的業主制下,單個所有者掌握企業的所有控制權,為了自身利益,完全有可能隱匿企業的財務信息、資產,以欺騙外部投資者。而規范的股份制企業治理結構,通過建立管理與控制相分離及崗位分工的制衡機制,使得股權投資者有保障享有同等的股東權利,從而起到了保護投資利益的作用。當然,即使在發達國家,中小企業的資金籌措迅速轉向直接融資也是有困難的,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中小企業規模小,其股票難以滿足一般的股票交易市場的上市條件。為此,政府應該積極創造條件,開辟新的“場所”,促使民營企業股票上市交易。
建立創業板市場為避免直接設立創業板可能給我國資本市場造成的動蕩,可對主板市場上市條件進行小幅度調整的基礎上,設立中小企業板塊。當前在深圳交易所已初步建立了中小企業板塊,并已經產生了積極的效應,應該不斷總結經驗,逐步擴大上市的中小企業數量,并最終過渡到創業板市場,更好的為西部民營企業融資服務。
開辟西部民營企業債券市場我國企業債券市場基本上被大企業壟斷,當前應理順企業債券發行審批體制,逐步放松規模限制,擴大發行額度;完善債券擔保和信用評級制度,積極支持經營效益好、償還能力強的西部民營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券進行融資。此外還可適當放開債券利率、豐富債券品種,讓企業以其可承擔的利率獲得生產發展所需要的資金。
鼓勵西部民營企業海外創業板上市目前我國已有近100家優秀民營企業到美國納斯達克、香港及新加坡創業板市場上市,因此,西部地方政府和民間部門應積極引導、多舉辦海外上市推介會,為具有較強綜合發展實力的西部民營企業提供一個與國際證券機構、金融投資機構、著名金融投資專家進行面對面交流的機會,通過向民營企業宣傳、介紹海外證券市場,加強西部民營企業與銀行、投資機構的了解與合作,從而拓寬民營企業資本運作與發展的視野和思路,增強民營企業按國際化標準規范管理的意識,鼓勵、協助西部民營企業融資走向國際市場。
健全西部民營企業信用管理制度體系
民營企業進入資本市場要有一定的信用作為保障,方能消除融資各方的風險顧慮。為此,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以信用為立法基點的包括相關法律、法規的民營企業信用法律制度和相關配套措施,包括對民營企業的注冊、資產監管、財務信息管理、信用紀錄收集與管理等。同時,為使民營企業牢牢樹立信用經營觀念,減少交易風險,還必須做到以下幾點:建立公開的社會信用信息網絡,便于交易各方獲取所需的信用信息,減少交易風險;積極引導企業以誠信為本;建立與培育信用中介機構;嚴厲懲戒失信行為,形成守信者受益、失信者承擔相應責任的良好信用環境。
建立多元化的信用擔保機制
西部民營企業在貸款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是缺乏有效的擔保物,解決這一問題可在省、市、縣三級建立擔保機構,其模式有三種:政府型信用擔保模式,以財政出資為主,吸收企業投資,主要負責一些需要政府出面的政策性擔保業務,可實行商業化運作,以扶持西部民營企業發展;中小企業互助型擔保模式,由加入行業協會的民營企業自行出資建立企業互助型融資擔保機構,解決會員融資擔保難問題;商業擔保模式,以民營企業投資為主,設立商業性擔保公司,實行股份制,建立董事會,按照現代企業的要求,市場化運作。
建立西部民營企業發展基金
為解決西部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可建立西部民營企業發展基金,其渠道有三種:中央和西部各級地方政府的財政專項資金;通過證券市場發行債券,向社會直接籌資;建立集中為西部民營企業服務的互助基金。同時應該建立相應的法律法規來規范企業發展基金的運作,為基金的發展創造好的環境。
培育和促使西部民營金融機構發展
發達國家都有大量的中小銀行,它們的主要客戶就是當地的中小企業,極大地促進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取得雙贏的效果。美國有2萬家地方性中小銀行,意大利則有9萬多家。隨著我國民營企業的長足發展,發展地方性民營金融機構,使其成為民營企業融資的主要來源是一種有效的制度安排。因此,當前可適量增加民營金融機構的數量。并在中小城市推行開辦民營銀行的試點和推廣,對一些中小城市的城市信用社,試行在民營化方面的先行突破;積極完善農村地方性金融機構的改造,讓農民和農村經濟組織通過參股成為農村信用社真正的股東,促使農信社的重組、規范,使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農村民間商業銀行。總之,我國的民營金融機構的構建應具備兩個基本特點:要真正具備商業銀行的性質,應以合作性為主,獨立經營,自負盈虧;要實行利率市場化,由其自主決定貸款利率水平,并允許其對提供的便利服務收取合理的費用,以此來促進民間金融機構按效益與風險原則進行經營。使民間金融機構有動力去建立和發展與民營企業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