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金融學課程教學改革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北京吉利學院以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為目標,金融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通過當前金融學教學現狀,探討該課程教學內容及方法改革的問題。金融學課程革,不僅需加強案例教學、啟發教學,還要注重過程考核,注重課程細節,讓課堂教學豐富多樣,才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
金融學;教學方法;教學內容
伴隨著利率市場化、存款保險機制的建立和互聯網金融的推進,金融市場日益活躍,金融體系也越來越龐大、越來越復雜。龐大的金融體制成為社會經濟的調節機構和國民經濟的神經中樞。在經濟全球化和金融一體化的前提下,金融市場運動規律復雜化、金融工具形態多元化、風險形成和傳染高速化,對各國的金融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這個經濟、信息快速發展的時代,金融知識更新速度越來越快。金融學課程對經管類應用型本科學生是必備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主要涉及一些比較基礎的金融前沿理論,這些理論會隨著金融體系的發展也在不斷發展,而這些理論還有可能與后續的課程中有內容重疊。要使本科生掌握完整的現代金融理論,并能理論聯系實際結合最新的金融政策與金融實例探討金融的可持續發展,對金融學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提出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一、金融學課程教學現狀
資金的融通涉及各個要素,也就是說金融學課程在教學內容的知識點繁多,知識點之間有很強的內在邏輯關系,體現多學科交叉的特點,學生既要具備經濟學、會計學、經濟法等專業基礎知識,還需具備較扎實的高等數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等邏輯推理的功底。對金融學理論及模型的推演等教學無法落到實處,對于我們三本的學生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學習障礙。金融學是一門強調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當抽象的金融理與多變的市場變化相矛盾時,需要教師調整教學內容,這個過程需要學生積極參與,但在現實中,學生不管是課堂案例討論或是課下收集資料,作業獨立思考及時上交,參與度都是很低的,為了完成而完成,缺考一套有效有完整的學生過程考核體系。很多學校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就業,在專業培養方案都開設了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課程,但對于金融學這樣的專業基礎課,教學方法還是課時安排上均偏向課堂理論講授,缺乏直接的實操訓練,學生學習枯燥。
二、金融學課程內容設計
本課程是本科經濟與金融專業的一門專業先修課程。作為一所培養應用型學生的本科院校,根據學校特點和我國金融發展的現實,把握好以下幾條原則,以突出我院《金融學》教學的自身特色:
1.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決定了必須要讓學生了解中國金融發展的現實。以此為基礎,吸收市場經濟國家多年來積累的金融發展經驗與規律性知識,目的在于讓學生確立現代金融的理念。
2.力爭確立合理、適用的內容體系與結構框架
盡可能把金融學全貌以簡明、通俗的方式傳授給學生。為此,《金融學》的知識面應該覆蓋金融學科的主要方面,如:金融制度、金融市場、金融機構、金融工具和金融運行。
3.強調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盡量使學生多學習一些基本的、帶有方法性和規律性的知識,正確處理《金融學》與經濟學原理、金融學科各分支課程之間的關系,避免重復。同時,也為專業核心課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課程確定了以貨幣與貨幣制度;信用與金融市場;利率與金融市場模塊實踐教學;金融機構;商業銀行業務實踐教學;貨幣供求與貨幣政策;金融創新、金融安全、金融監管;金融與經濟發展這八個知識模塊。本課程最終需完成“構建北京吉利學院金融館”項目策劃書,“金融館”的搭建主要圍繞以下幾個主題進行:(1)本土金融的演化;(2)金融與次貸危機;(3)金融造就了我們的成長;(4)我們生活的金融圈;(5)動人心魄的黃金。在每一塊主題當中,我們以金融的重大事件為引,讓學生體驗歷史,告訴學生,金融是什么?金融為什么?金融給人類社會、給中國社會能帶來并實際帶來什么?在項目的設計中,多角度的將金融理論知識融入其中,其發展也與專業課程一一呼應。通過對這些任務的分析與討論,理解相關知識,分析現狀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以此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重理論、輕實踐是當前金融學教學過程中普通存在的弊端。為了完成經濟與金融專業的教學目標,結合《金融學》課程的實際情況,我們在課程學習中安排了實踐課,訓練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實踐教學主要分驗證性實踐、參與性實踐和創新性實踐三種形式。驗證性實踐如到銀行營業部調查實習,到金融博物館參觀通過現場調查,充分挖掘學生對實際問題的洞察力。參與性實踐主要通過案例,培養學生對理論的應用能力及獨立思考習慣,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計算分析能力。創新性實踐采用辯論等形式如利率市場化是中性政策還是寬松政策進行辯論,通過此種形式交流使學生深入理解國家貨幣政策,提高學生分析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金融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
1.案例導入式教學
在教學中,每一次授課均可以以與之相關的近期的熱點金融問題作為導入,啟發、引導學生,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后,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2.采用世界咖啡教學法
一組一名組長(一組4-6人),教師設計與金融相關的問題,討論可以只探討一個問題,也可以在幾輪的對話中用一系列的問題來不斷加深對主題的認識。人人皆有發言權,放開心胸、用心聆聽,學生用海報紙盡情發揮想法,通過交換各自的觀點,從而大大提高出現令人驚奇的新見識的機會。最后各組成果展示及總結匯報。
3.情境教學
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踐教學上也嘗試著進行了一些教學方法上進行改革,如在商業銀行業務時,設計小型金融沙盤,通過角色扮演、協同工作以及角色輪換等讓學生掌握商業銀行的業務,掌握利率計算,同時了解利率對金融市場的影響。
4.金融學的課堂教學
不管采取什么樣的方式,無非就是希望激發學生學習的趣味性、積極性和主動性。但如何提高學生的參與,解決吃“大鍋飯”的問題,這需要一套完體的過程考核體系。金融學的5個子項目(作業)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堂展示,并同時提交工作結果。展示時可使用電子文檔(PPT)方式。每位同學每個子項目(作業)的得分由兩部分組成:個人項目討論成績+小組項目展示成績。作業展示一定是小組成員根據分工分別匯報答辯,并組織評審組進行提問進行統一打分,評審組同學的分數則根據其提出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來考核。這樣就可以解決“大鍋飯”的問題。我們按照以學生為主體對金融學課程改革,目的就是想提高金融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成功的教學離不開精彩的課堂細節:課件質量如何,課題如何導入,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課堂提問的設計,板書的設計,乃至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一句話、一個動作、一種表情等都是我們要注意的,只有注重課堂細節,才能有效地促進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士巖,李萍.獨立學院金融學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思考[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4,(9).
[2]馬宇.提高《金融學》課程課堂教學效果的思考[J].金融教育研究,2013(05).
[3]董影.“1+3”模式之下貨幣銀行學教學改革新思路[J].繼續教育研究,2013(8).
作者: 張夢 李敏 陳喜霖 單位:北京吉利學院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