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金融學專業就業價值取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就業價值取向(valueorientationofemployment)是指就業人群在一定歷史背景和社會條件下,對就業價值追求、定位、評價、選擇的一種傾向性態度。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價值取向和職業生涯規劃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重中之重,也是幫助大學生健全完善人格,樹立正確人生觀的必要途徑。為了解金融學專業本科生的就業價值取向,引導金融學專業本科生樹立正確就業價值觀,對某金融系796名本科生進行調查,旨在從就業價值取向、專業認可度及金融學專業就業前景等方面進行探討。現報告如下。
一、對象與方法
(一)對象本研究屬于現況研究,橫斷面調查,采取配額抽樣方式,2014年9月至12月對某經濟管理學院金融學系2011級、2012級、2013級、2014級金融學專業本科生進行問卷調查及訪談,2011、2012、2013、2014級分別抽取199、199、200、197名學生,其中女生589名,男生211名,年齡17~23(19±2.5)歲。均為金融學專業四年制本科生,研究對象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研究。
(二)方法自行設計問卷,對調查對象進行問卷發放和訪談。問卷內容包括研究對象的個人情況、金融學專業就業價值取向和對金融學專業態度評價等,共20個有序變量條目,采用Liken5級評分。由研究者及各年級輔導員經過統一培訓學生會干事作為資料收集員,明確研究目的和收集資料注意事項,在規定時間內按年級和班級發放問卷。共發放問卷800份,回收有效問卷796份,有效回收率為99.5%
(三)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采用SPSS19.0軟件錄入,建立數據庫,計數資料采用頻數、構成比、率和χ2檢驗進行統計描述和推斷,檢驗水準α=0.05。
二、結果
(一)不同年級金融學專業本科生對金融學專業就業價值取向認識(見表)
(二)不同年級金融學專業本科生對金融學專業就業前景態度評價(見表2)
三、討論
大學生的就業價值觀呈現多元化、復雜化和功利化等一系列特點,對大學生就業價值觀進行正確的分析和引導,有助于大學生在校期間明確自己的擇業目標和就業方向,在就業時能夠充分理性的選擇符合自身發展需求和進行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
(一)金融學專業本科生對金融學專業就業價值取向認識表1顯示,在本次調查學生中,40.73%學生就業意向為銀行業,25.00%為證券業,13.57%為保險業,2.89%為信托業,還有17.81%學生就業意向為其他行業如公務員、IT行業、制造業和自主創業等。有85.68%學生在考慮擇業因素時首先考慮經濟收入;64.07%學生比較傾向于到經濟發達地區就業;60.05%學生會考慮家庭因素和父母影響;40.95%學生認為對就業形勢的了解十分重要;37.94%學生會關注就業政策,如國家對于不同行業畢業生的政策,選調生、村官等國家組織部門培養大學生的政策等;僅有29.02%學生在擇業時考慮用人單位的要求,多數同學表示并不清楚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另有10.05%同學考慮畢業后考公務員就業,還有6.03%學生考慮自主創業。金融學本科生大多愿意從事本專業工作,金融行業要求從業者有一定的相關行業知識背景,且對專業知識水平有較高要求。多數金融學專業本科生愿意前往銀行業工作,銀行業一向被認為是高福利、低風險、社會地位高的行業,即傳統上的“鐵飯碗”,金融學專業本科生普遍對銀行業了解較多,平時學費的繳納、個人財產的理財、家庭財產的處置等都與銀行業息息相關,而其他金融從業方向則與普通學生稍顯遙遠,如保險業、證券業等。僅有2.89%學生選擇信托業,其原因是對信托業缺乏足夠的信息了解,有85.05%學生表示從來沒有聽說過信托業或不了解,而掌握一些信托業基本信息的學生對信托業的制度或待遇不滿意,因此不會選擇信托業作為從業方向。這一定程度上顯示出我國金融體系的尚未完善和學校對于學生從業方向教育的薄弱。在金融學專業本科生的擇業因素方面,多數學生認為薪酬待遇是比較重要因素,部分學生受到社會、家庭及其他因素的影響,把收入看作是擇業的第一標準,從而將自己的擇業范圍只局限于高收入的行業。在這樣的心態下工作,即使生活水平得到一定改善,社會地位及人際交往等方面也會遭遇一定的挫折。要解決這一問題并不現實,只能從側面入手,加強思想宣傳教育,糾正“拜金主義”等不正之風。64.07%同學在擇業時會考慮就業地點。60.05%學生擇業時比較看重家庭的看法或受到父母影響,學生在就業時應充分考慮自身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有40.95%學生就業時關注就業形勢,37.94%學生就業時考慮就業政策,這部分學生在就業時的信息會比較充分。有29.02%學生擇業時會考慮用人單位的標準和要求,學校應加強這方面的教育和宣傳,使學生有針對性的學習和提高。有10.05%同學考慮考公務員。另有6.03%的同學考慮自主創業,選擇自主創業的學生大部分在上學期間做過兼職或開店的工作經歷。
(二)金融學專業本科生對金融學專業就業前景評價表2顯示,2011級、2012級、2013級和2014級金融學專業本科生中分別有57.79%、65.83%、75.00%和82.23%的學生對金融學專業就業前景持樂觀態度。2014級金融學專業本科生就業前景評價顯著高于其他年級(P<0.05)。2014級學生剛進入大學生活,對于自己的就業形勢和就業方向并不十分了解,對自己專業的就業價值期望較高。2013級學生告別了大學一年級懵懂的生活,開始關注自己的學習情況和就業情況,對于部分金融學專業就業困境有了一定了解,因此部分學生認為就業前景并不樂觀。2012級、2011級學生通過進入銀行、金融機構及企業等單位實習后,親身感受到金融行業從業者的高風險、高勞動強度、高標準等情況,使得就業前景評價進一步降低。還有部分學生持無所謂態度,應及時給予引導和教育。
四、建議與分析
(一)樹立現代金融學教育理念和就業價值觀現代教育理念的首要體現是以人為本和全面發展,金融學專業作為我國當前大力發展的專業更應該將以人為本的理念和學生全面發展的理念貫穿于金融學本科教育的始終,以畢業生的質量和發展作為評價教學質量的標準,制定分段策略,整合教育載體,分布落實責任等。當前金融學專業本科生的擇業心態漸漸趨于理性化、實際化。加強對于金融學專業本科生的專業意識和專業價值觀的培養,使金融學專業學生對自我、對金融學專業有正確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擇業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符合社會要求的金融從業者。在當前就業形勢下,政府應加強宏觀調控,加快就業制度和人事及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保障人才的公平競爭。當代大部分學生擇業時以經濟利益為導向,以就業地區為保障,帶有一定的功利色彩。要改變這樣的觀念,一方面應依靠學校的教育引導,通過老師引導、系列講座、經驗之談等多種形式幫助大學生樹立從基層做起、從底層做起的理念,降低學生的收入期望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就業觀。另一方面學生必須做好職業生涯規劃,以冷靜的思維進行擇業,強化自主擇業意識,跳出從眾、攀比等社會心理陷阱,打破傳統意義上“鐵飯碗”的理念。
(二)強化金融學專業本科生的責任意識責任意識是對個體負責的自我意識和自覺程度,是一種自我約束價值取向,是社會意識的重要范疇,責任意識和大學生的就業價值取向緊密相關。“雙向選擇、自主擇業”就業制度的確立,讓每個畢業生擁有依據自身條件和自我意志自由選擇職業的權利。大學生責任意識培育實質上是一種價值觀培育,培育大學生能夠承擔、負責任的精神態度,在進行就業價值選擇時具備較強的社會責任意識。金融學專業本科生應掌握正確的就業價值觀,準確定位自身優勢,合理規劃職業生涯。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金融改革發展面臨新的形勢,金融業處在一個重要轉折期和發展期,社會對于金融人才的需求不斷加大。正確引導金融學本科生樹立科學的就業價值觀,減少金融人才的流失,應引起高等教育機構和金融從業者的重視。
作者:劉潤澤 單位:山東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