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金融進展與經濟增值關連透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指數(RGDP)。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指數RGDP能體現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真實情況,決定個體消費的高低和投資能力的大小,因此把它也作為一個解釋變量。在我國,金融體系主要包括銀行、證券和保險。但是,大部分國內外的研究成果發現,股票市值波動較大,與GDP之間沒有呈現明顯的規律性關系。而且,安徽省的資本市場比較不發達,股票市場規模較小,對安徽經濟的發展還沒有起到很大的影響。另外,我省的保險業起步較晚,保費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較低。因此,本文采用簡化的模型,沒有把股票市值和保費收入這兩個因素包括在內。
模型建立
本文選擇安徽省1995~2010年的相關數據,在數據處理過程中,利用安徽省GDP、人均GDP、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余額等數據,分別計算出安徽金融發展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指標GDP*、RG-DP、FIR(%)。(數據來源:《新中國六十年統計資料匯編》、安徽省金融運行報告)根據以上指標,建立如下回歸方程:
對實證結果的解釋
1金融發展指標FIR與經濟增長指標之間呈弱的正相關關系,FIR每提高1個百分點,經濟增長提高0.11個百分點,這說明安徽省金融對經濟有正向的作用,但金融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大。這是因為安徽經濟增長中一直以來存在著過度依賴投資、消費率偏低、二元結構、經濟自主增長能力弱等問題,雖然近年來部分因素有緩解趨勢,但短期內還無法真正改變,部分因素則在進一步強化。這種增長方式導致經濟增長的周期性明顯。
2人均國內生產總值RGDP與國內生產總值之間呈強的正相關關系。人均GDP每增加1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1.03個百分點,作用力度較強。作為控制變量,人均GDP反映了安徽省消費和儲蓄的水平,影響拉動內需的力度和資本形成的程度,是經濟增長的源泉。從安徽省的情況看,由于金融對經濟的支持力度不夠,相對來說,人均GDP的持續增長對安徽經濟的持續、穩定和健康發展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對策建議
毫無疑問,安徽省通過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金融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經濟增長,然而這種促進仍然停留在較低的水平。為促進安徽省經濟金融協調發展,深化金融促進經濟發展的作用,提出以下建議:
1.完善安徽省金融支持體系。一是要把金融業作為先導產業優先發展,把金融業作為“十二五”安徽經濟發展的核心內容,在戰略布局上予以統籌考慮。要通過金融體系的發展,著力改善非公有經濟的融資環境,提高企業直接融資的比重,提升金融體系的效率。二是要推進合肥區域金融中心建設,使其輻射效應充分發揮出來。三是大力發展地方性金融機構,采取得力措施將現有地方性金融機構發展壯大,避免來之不易的金融資源喪失。建立以中小金融機構為主體的產業組織體系,盡快培育一批中資中小銀行,為具有比較優勢的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提供金融服務。同時,大力培養符合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四是積極引進域外金融機構,加強市場競爭,以提高效率。
2.改善安徽省金融生態環境。隨著國內對金融生態認識的提高,區域金融生態環境優劣越來越成為地方債券發行、各銀行貸款流向、民間資金流向和外資投資指引的重要參照,勢必導致區域間金融資源的重新分配。許多地方政府都已開始著手制定相關政策,把建立金融生態作為發展規劃加以立項。安徽省各級黨政部門也應健全組織、強化管理、加強協調,增強建設區域金融生態環境的合力,把金融生態環境創建目標納入政府目標考核范圍。制定維護金融債權的地方性法規,規范企業改制行為,發揮司法機關和新聞媒體的作用,嚴厲打擊逃廢銀行債務的行為。加快建設企業和個人信用系統,改善社會信用環境,塑造“信用安徽”的良好形象,提高我省金融機構效率。
作者:李琪單位:安徽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