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財務經濟框架擴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引言
一直以來,人們十分重視財務分析,從最初的經濟活動分析到財務分析再到現在的財務經濟分析,許多專家學者在不斷地對其進行探索研究,像張先治教授提出了財務分析具有獨立性和邊緣性的特點,樊行健教授更是創造性地提出了財務經濟分析,這些都是對財務分析有益的探索。然而要更好地解決財務分析在實踐中的應用,必須有一個確定的財務分析的框架結構,雖然有許多文獻對其進行探討,但一直都沒有得到較好的解決。傳統教學和實踐中則一直采用的是“四要素”即償債能力、資產營運能力、盈利能力和發展能力的框架結構,這個框架結構內容太窄,層次太低,無法滿足現實中分析主體的需要,同時在理論上也會帶來很多誤解,因此要使財務分析學科有進一步的發展,必須對財務分析進行重新架構。筆者認為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實踐出發,分析問題形成的原因,才能解決問題。
二、原因分析
(一)分析主體多元化,衍生分析多樣性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入,需要進行財務分析的主體不斷增加,不同主體進行財務分析的目的也各不相同,企業經理為管理而進行分析,投資者為投資進行分析,債權人為貸款而進行分析,還有許許多多其他的主體為著不同的目的進行分析,研究主體和目的的多元化使得財務經濟分析學科沒有一個固定的分析框架。再加上財務經濟分析領域隨著經濟發展的不斷擴大,在資本市場、企業重組、績效評價、企業評估等方面應用越來越廣泛,衍生出投資分析、收益質量分析、盈利預測分析、信用分析等細化的、專題性的分析目標,使得財務經濟分析框架日益模糊,難以確定。
(二)學科名稱不定,學科歸屬不清
與其他學科有確切的名稱不同,財務分析領域的名稱極其混亂。有稱會計分析的,有稱財務報告分析的,還有諸如財務報表分析、財務分析、財務經濟分析、經營分析等,這是因為我國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引入的是前蘇聯的經濟活動分析學科,后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才由經濟活動分析轉化為財務分析,但在引入國外財務分析類教材時,名稱各種各樣,導致了目前這種狀態。這些名稱看似相同,但在內容上又有一定的差異,使得人們常常對財務分析領域的研究對象和研究內容模糊不清。
財務分析學科不僅名稱不定,而且還存在學科歸屬不清的問題。由于財務分析最早起源于銀行對貸款企業資產負債表的分析,后來又發展到對損益表的分析,這使得一部分學者認為財務分析是會計學科的延伸。還有相當一部分學者認為財務分析應當放在財務管理學科里面,是財務管理的一部分。但是不管是將財務分析放到會計學科下,還是放到財務管理學科里,它們都無法向財務分析提供相應的理論支撐,所以財務分析在理論上發展緩慢。
三、基于實踐需要的財務分析內涵
(一)從分析主體來說,最終目的是分析未來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財務分析內涵難以確定主要是因為財務分析的主體多種多樣,財務分析的目的也不盡相同。本文認為要確定財務分析的內涵,必須從實踐出發,抓住核心,對財務分析主體和目的進行高度邏輯概括。財務分析主體可以分為企業內部分析主體和企業外部分析主體,對這兩類主體分析目的進行歸納,我們發現這兩類主體進行財務分析的目的在于通過對企業歷史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分析,分析未來影響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因素,展望企業未來一段時間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為企業管理、投資決策和其他一些目標提供依據。由此可見,不論是內部分析主體還是外部分析主體,盡管它們的分析目的不同,但都要判斷未來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這就是財務分析內涵的核心。因此財務分析領域的研究對象是影響企業未來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因素,研究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判斷企業未來一段時間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
(二)從學科來說,目的不同,分析手段不同,是獨立學科
通過分析主體—分析目的—分析內容的思路,我們理清了財務分析的內涵,它把企業財務作為起點和終點,分析的主要內容包括所有影響企業財務的重要經濟因素,能夠充分體現這個內涵的只有財務經濟分析這個名稱。
在明確了財務經濟分析內涵的同時,我們也解決了財務經濟分析的目的。雖然不同的分析主體有不同的分析目的,以及還有許多細化的、專題性的分析目的,但是它們都統一到一個相同的最終目的:即判斷企業未來一段時間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雖然財務經濟分析學科與會計學科、財務管理學科有著密切的,千絲萬縷的關系,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財務經濟分析的主體、目的和內容得到了擴展,已經形成了一個完全不同于會計學科和財務管理學科的新學科。
四、財務經濟分析的內容框架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知道在實踐中財務經濟分析的目的是對企業未來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預測,而目前的財務分析領域的內容體系大多是僅僅評價企業歷史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這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需要對財務經濟分析體系的內容重新架構,使其從理論上滿足實踐的需要。根據財務經濟分析的內涵,我們認為財務經濟分析體系包括3個部分:
(一)對企業已有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了解
在對企業進行財務分析時,首先要對企業的背景以及競爭業績進行了解,包括企業的性質、實際控制人的教育水平和管理能力、市場占有率、企業的盈利能力等。在這個部分,分析人員主要是進行資料收集以及對企業所提供的財務報告信息進行理解。財務報告是對企業歷史狀況的一個綜合反映,因此通過對財務報告的研讀,根據財務指標的計算和關鍵數據的變化來掌握企業當前的狀況。
(二)對影響企業未來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因素進行分析
在掌握了企業當前狀況以后,要想判斷企業未來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就要對在未來一段時間影響企業狀況產生影響的因素進行分析。本文將這些因素按照從大到小,從外到內的次序對這些因素分層進行討論。
⒈環境分析
任何一個企業都受到它所處的經濟環境的影響。經濟環境好時,企業普遍受益;經濟環境不好時,企業普遍蕭條。因此做財務經濟分析時,首先要對宏觀經濟狀況有一個初步的判斷,對國際經濟狀況和國內經濟狀況有所了解,并要分析現有經濟狀況對企業有何影響。
⒉行業分析
所有的企業都屬于相應的某個行業,而行業的特點決定了行業內的競爭程度,進而決定了行業的利潤率,而行業的利潤率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同時企業在本行業中所處的位置不同,所采取的戰略也不同,對其未來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也有影響。
⒊競爭者分析
企業未來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還取決于他的競爭對手在未來的表現,如果競爭對手強,則對企業未來財務目標的實現是個威脅;如果競爭對手表現很弱,則有利于企業未來財務目標的實現。因此,對競爭對手的未來目標、現行戰略、能力、可能采取的行動等也需進行分析。
⒋企業自身分析
除了對企業的外部環境、行業結構特征以及競爭對手要進行分析外,企業本身對其未來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的影響更加重要。因此除了要對企業本身的財務報告進行分析外,還要對企業擁有的優勢資源進行分析,包括資本規模優勢、營銷優勢、研發優勢、企業文化優勢等,這些對企業未來財務狀況與經營成果均有重要的影響。
(三)對企業未來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評價
通過對企業現在狀況的把握,以及對未來影響企業的各個方面的重要因素進行分析,可以了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對企業未來一段時間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預測、評價,從而滿足各方面分析主體的要求。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到財務經濟分析是一個靜態與動態相結合的系統框架。在這個體系里,我們從企業歷史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出發,分析影響企業的內外因素,從而得出企業未來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這是一個完整的分析體系,在這個體系里,每個部分都有著豐富的內容,需要理論研究者不斷地去充實和完善。對這個分析體系而言,并不是所有的分析主體都要將其全部分析,但所有的分析主體都能在這個分析體系里找到自己所需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