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業機械化經濟發展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沒有農業的現代化就沒有整個國民經濟的現代化。農業要從根本上改變主要依靠手工勞動的傳統生產方式,改變農業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不發達狀態,促進更多的人向城鎮和非農產業轉移,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增加農產品附加值,必須實現農業機械化。沒有農業機械化,就沒有農業現代化。農業機械化發展應與農業和國民經濟發展相適應,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增強對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及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支撐和保障能力,為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促進農民增收提供農業機械化技術支持。本文就農業機械化對農業可持續發展所起的作用發表一點自已的看法:
一、農業機械化是合理、充分利用農業淡水資源和耕地資源的重要手段
1、保護淡水資源需要發展節水農業機械。我國由于長期使用土渠輸水、大水漫灌等不科學灌溉方法,灌溉用水的有效利用率只有45%左右,每年灌溉浪費的水相當于全國總用水量的40%。所以,開發節水灌溉技術,保護水資源永續利用,對于水資源十分匱乏的我國來說意義重大,而且迫在眉睫。大力發展節水灌溉機械是我國保護農業淡水資源保護的必由之路。誠然,節水機械投資較大,如按移動式、輕小型噴灌機組以及滴灌投資較大,但是,從我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意義上認識,國家應制定相應政策,鼓勵多道投資,積極推進先進節水機械的發展。
2、保護耕地資源需要農業機械化。由于我國人口平均每年以1500萬的速度增加,發展工業、交通等不斷占用耕地,使耕地每年平均以33133萬公頃速度減少,而開荒增加耕地潛力有限,致使我國人均耕地面積不斷下降,1952年人均為0.1188公頃,1995年降到人均0.1079公頃。據1992年遙感普查,我國水土流失面積367萬平方公里,其中水蝕面積17914萬平方公里,風蝕面積18716萬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量每年約50億噸。現有耕地中一半以上是中低產田。保護耕地資源,除依據國家有關法規抑制耕地過量占用外,應用農業機械拓展新的可耕地資源、提高耕地質量也是有效措施之一。開墾荒地、改造中低產耕地和草場、開發灘涂、治理荒沙鹽堿無一不需要農業機械。工廠化農業可以人工控制動植物生長的小環境,還可以向立體空間發展以節約有限的耕地,這是近年來世界農業的發展趨勢,而工廠化農業必須有配套的機械裝備。
二、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生態環境的防護必要技術之一
現代農業生態環境問題主要指農業生產中應用現代科技成果帶來的環境破壞、環境質量下降、對人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造成的危害問題。在我國,當前主要是化肥、農藥、地膜的大量使用和焚燒秸稈造成污加劇的問題。長期不科學施用化肥、農藥,引起化肥、農藥大量流失到空氣、土壤、水中。我國131個主要湖泊,已有67個出現硝酸鹽污染;全國受化肥、農藥污染的2800多公里河段魚蝦基本絕跡;糧食、水果、蔬菜等受到污染,每年都有多起殘留藥物中毒事件發生;殘留在土地里的地膜造成“白色污染”;每年6億多噸的秸稈,大量被丟棄在田間或焚燒,成為農業環境的新污染源,甚至影響涉及國計民生的消防、航空安全。農業環境污染對農業可持續發展造成巨大威脅。解決農業環境污染越來越受到重視,一些遏制農業環境污染的技術應運而生,農業機械就是其中之一。
三、農業機械化對抵御自然災害起到重要作用
我國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繁的國家,每年都會有很多地區發生不同程度的旱澇病蟲害等自然災害。2006年,我國東南部沿海地區發生了罕見的自然災害,西南四川、重慶地區發生了五十年不遇的旱災。在這些自然災害中,農業機械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無論是沿海地區的農民轉移還是四川、重慶地區的飲用水的運輸都離不開農業機械的幫助。再有就是,我國積極發展的農田水利建設中,農業灌溉機械,農業運輸機械等在其中也發揮了很大作用,可以說農業機械在抵御農業自然災害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農業機械化是農產品生產加工與安全問題的重要工程措施
農業機械對農產品加工和安全問題起到關鍵性作用我們知道我國農業水平非常低,不僅體現在土地產出率上,而且在產品加工和安全上也和國外有很大的差距,我國已經進入WTO(國際貿易組織)已經近六年了,農產品加工與安全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是,對抵御國際上的沖擊還是有很多的不適應,最近日本等發達國家對我國農產品質量要求不斷提高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雖然近幾年來國家對農業實施了一定的保護措施,但要想我國的農業發展起來就必須參與國際間的競爭,要想在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就應該縮小我國農產品加工與安全上與其他國家的差距。大力發展農產品深加工,農產品安全檢測,在這里,農產品加工機械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到下世紀中葉,要實現偉大民族的復興,實現現代化,沒有農業的現代化也就沒有中國的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必須走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農業機械化起到關鍵性作用。在相當長時期內,面臨土地、淡水、能源等農業資源的嚴重短缺,不斷增長的龐大的人口負擔和日益惡化的農業環境的巨大壓力,依靠農業科學技術,徹底改變傳統的以消耗源、破壞生態、犧牲環境為代價的靠天吃飯發展農業的路子,走高產、優質、高效、低耗的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是21世紀有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的必由路。農業機械作為先進的農業生產力的代表,不僅是農業生產條件和生產手段現代化的標志,而且保障了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各項農業新技術革命得以的載體和手段。要實現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必須重視發展農業機械化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