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旅游產業經濟貢獻測評實證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旅游業出現飛速發展的局面。據統計,中國已成為世界第四大旅游接待國、亞洲第一大出境旅游國。據聯合國預計,到2015年中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國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國。隨著旅游業的大力發展,旅游產業收入對國民GDP的影響日益增強,全國不少省份已將其作為支柱產業來發展。
山東省作為全國的傳統旅游大省,旅游產業發展水平一直處于全國前茅。分析山東省旅游產業對山東省GDP的貢獻度,有利于我們更加清楚地了解旅游業在山東省的行業地位,對其進行更好的行業定位,以促進旅游業快速健康發展,進一步拉動山東省經濟的增長。
一、山東省旅游產業發展現狀概述
據統計,山東省在2003年旅游總收入573.44億元,游客人數接近9000萬;2004年,實現接待國內游客1億人次、入境游客100萬人次“雙突破”的目標;2005年,全省旅游總收入達到1038.51億元,同比增長27.6%,旅游總收入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成為全國第六個總收入過千億的旅游大省;2006年,旅游收入達到1295.62億元,游客接待量超過1.6億人次;2007年,旅游總收入達到1650.04億元,游客人數突破2億人次;2008年,旅游總收入突破2000億,旅游總人數超過2.4億人次。到2009年,全省旅游總收入達2452.2億元,同比增長達到22%,旅游總人數達到2.8億人次。國內、入境、出境三大市場成績斐然,全省旅游業實現了穩健快速增長,逆境中再創歷史新高。
二、產業經濟貢獻度評價因子介紹
為了分析旅游業對山東省經濟發展的貢獻度,本文將評價重點放在了旅游業是否為山東省的支柱產業上。所謂的支柱產業,是指在國民經濟中生產發展速度較快,對整個經濟起引導和推動作用的先導性產業。
綜合了國內外的各種權威文獻,衡量支柱產業的主要指標有:具有較大規模,增加值占GDP比重大于5%;市場擴張能力強、需求彈性高,發展快于其他行業;生產率上升較快,生產成本不斷降低;行業關聯度大,長期預期效果好,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大于1;技術擴散效應顯著,能最大限度吸收當代高新技術成果;就業人員比重提高,有利于大量就業;形成骨干企業和名牌產品;保持持續、較高的增長速度等。
本文總結上面的評價標準,結合文章的研究重點以及各方面的情況,確定了五個評價因子。
因子一:產業對GDP的貢獻率。一般認為,產業收入占GDP的收入比例超過5%可認定為支柱產業,這是評價某產業是否為支柱產業最常用、最簡單的方法。因子二:生產率的上升率。用一定的生產率增長值來反映產業的發展狀況,確定產業的發展趨勢,產業生產率的增長率高,則該產業發展前景好,對經濟可能產生較高貢獻。一般認為,某地區某產業生產率的上升率超過該地區總產業的上升率,則認為其具有較高生產率的上升率,可確定為支柱產業。因子三:需求收入彈性。它反映了市場需求對支柱產業發展的作用力。需求收入彈性越大,說明收入的增加將帶來的需求量的更大程度的增加,從而社會獲得更大的發展動力,產業的發展空間就越大,因此較大的需求收入彈性是支柱產業重要的評價標準之一。需求收入彈性大于1,說明收入的變動引起的需求變動超過收入變動,該產業富有彈性,滿足支柱產業的要求。因子四:產業的就業彈性。就業彈性越大說明該產業每單位就業對經濟發展的貢獻度越高,反過來好的經濟效益又進一步促進就業。就業彈性大于1,認為該產業的就業富有彈性。因子五:產業的行業關聯度。根據產業經濟學對產業關聯度的定義可知,它是產業與產業之間相互聯系、依存的程度,其衡量指標包括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
所謂影響力系數是指某產業的影響力與國民經濟各產業影響力平均水平之比。它反映某產業增加一個單位最終產品時,對國民經濟各個部門所產生的生產需求的波及影響程度,它是衡量產業后向聯系廣度和深度的指標。影響力系數大于1,則表示該產業生產對其他產業所產生的波及、影響程度超過社會平均影響力水平;影響力系數越大,該產業對其它產業的需求拉動作用越大。
所謂感應度系數是某產業的感應度與國民經濟各產業感應度平均水平之比,它反映各產業均增加一個單位的最終產品時,某產業由此而受到的需求感應程度,即需要該產業為其它產業生產提供的產品數量,它是衡量某產業前向聯系廣度和深度的指標。感應度系數大于1,表示該產業所受到的感應程度高于社會平均感應水平。感應度系數越大,表示該產業受到的需求感應程度越大。支柱產業的影響力系數和感應度系數均要求大于1。
三、山東省旅游產業經濟影響分析
下面以2000—2009年的數據為依據,對各個評價指標進行分析計算。
(一)旅游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分析
用旅游產業總收入占GDP的比重來測量旅游產業的貢獻度是目前非常普遍的測量旅游業貢獻度的方法。
旅游產業對GDP貢獻率的計算公式如下:R=TPGDP×100%
其中,R代表旅游產業對GDP的貢獻率;TP代表旅游業總收入;GDP代表國民生產總值。利用山東省統計年鑒中的數據,計算出2000—2009年山東省旅游業對山東省GDP的貢獻度分別為4.94%、5.37%、5.94%、4.74%、5.42%、5.61%、5.87%、6.35%、6.45%、7.23%。從指標數據可以看出,2000年山東省的旅游產業貢獻度已接近支柱產業貢獻率水平(5%),從2001年正式達到支柱產業貢獻率水平。但是在2003年,由于非典影響,旅游產業GDP貢獻率又有所跌落,低于支柱產業貢獻率水平,間接說明旅游業的敏感性,其受突發事件的影響敏感程度較高。
(二)旅游產業的增長率分析
我們以經濟增長指標為基準,根據產業增長率的計算公式:
根據年鑒中數據,計算出了2001—2009年山東省旅游產業的經濟增長率分別為19.79%、23.53%、-6.08%、42.05%、27.49%、24.76%、27.36%、21.51%、22.31%。除了2003年非典時期我國旅游業受重創之外,2001-2009年期間的其他年份,旅游業產業增長率都超過山東省GDP的增長率(2001—2009年山東省GDP增長率分別為10.29%、11.75%、17.54%、24.37%、23.27%、19.23%、17.61%、19.66%、9.09%)。
(三)旅游產業的需求收入彈性分析
某一產業的需求收入彈性指該產業需求的增加率與收入的增加率的比值,其計算公式為:
選取山東省2001年-2009年間的旅游總收入和人均GDP作為衡量指標,得到2001-2009年(除2003年)山東省旅游產業的需求收入彈性分別為1.67、1.62、1.34、0.86、1.08、1.15、1.04、2.49。綜合來看,除了2003年非典期間,旅游業受到重創,不予考慮。其他八個年份有七個年份彈性系數超過1,說明山東省旅游產業富有彈性,隨著居民收入的增長,旅游需求將以更快速度增加,符合市場法則,有助于產業結構的演變。
(四)旅游就業彈性分析
就業彈性是指在其他經濟指標不變的情況下,產業就業的變化引起的產業產值的變動情況。它體現了在其他經濟值不變的情況下,每增加一單位的就業所引起的該產業產值的變動情況。它的計算公式可以表示為:
對于旅游業來說,產業的就業可以通過就業人數的變化來反映,產業的產值可以通過旅游業的總收入情況來反映。根據年鑒的統計,旅游從業人數主要集中在旅行社、旅游飯店、旅游景區(點)及其他旅游企業,由已知數據可以計算出2001—2009年山東省旅游產業的就業彈性分別為1.56、0.73、-7.56、8.01、-182.70、1.71、8.23、14.90。山東省旅游產業的就業彈性情況比較復雜,2002年就業彈性小于1,未達到支柱產業就業彈性標準;2003年非典期間旅游從業人數并未下降,但由于收入減少導致就業彈性成負數;2005年旅游從業人數略微下降,產值卻有所增加,就業彈性不具有參考性;其他年份就業彈性均達到支柱產業標準。這一情況從側面反映了旅游業人員流動性強、就業情況不穩定的狀況。
(五)旅游產業關聯度分析
旅游產業本身就跨越交通、住宿、餐飲等多個產業部門,據統計,旅游直接影響的行業有12個,間接影響的行業有47個,旅游引致影響的部門有20個。旅游產業具有強的乘數效應,對各產業的影響明顯。
1.山東省旅游產業影響力系數
為計算旅游產業關聯度,本文首先以經濟指標為基準,計算旅游產業的影響力系數。具體的計算公式可以表示為:
根據收集到的數據,計算出2001—2009年山東省旅游產業相對于第三產業的影響力系數分別為1.53、1.83、-0.55、2.65、1.09、1.20、1.32、1.11、1.65;2001-2009年山東省旅游產業相對于山東省的整個產業集群的影響力系數分別為1.92、2.00、-0.35、1.73、1.18、1.29、1.55、1.09、2.45。根據計算指標不難看出,除去2003年非典期間,2001-2009年其余年份旅游產業相對于第三產業和總的產業集群的影響力系數都超過1,達到了支柱產業的標準。
2.山東省旅游產業感應度系數
選取人口數量指標為基準,對旅游產業的感應度系數進行計算。具體的計算公式設計如下:根據各方面的統計數據,我們計算出2001—2008年山東省旅游產業感應度系數分別為:1.23、0.56、-8.67、6.07、-128.06、1.37、5.82、13.74。2001—2009年山東省旅游產業產應系數情況與旅游就業彈性情況類似,除去2002、2003、2005年,其他年份達到支柱產業標準。
四、結果分析
根據上文計算結果統計出對山東省旅游產業經濟影響指標的各個因子情況,具體如表2。由表中的數據我們不難發現,山東省的旅游產業從2001年開始達到支柱產業的標準,雖然2003年非典影響使旅游業遭受重創,但不能作為旅游業的大趨勢來對待。具體來說,旅游產業對GDP的貢獻度超過支柱產業要求的5%,且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良好趨勢;產業的增長速度也超過整個產業經濟的增長速度,增長趨勢相對保持穩定;需求收入彈性與就業彈性都超過1,收入的增長速度超過了需求的增長速度,說明人均旅游花費在逐漸提高,就業需求彈性超過1,說明旅游業對就業表現出較好的貢獻,且這兩方面也都逐年穩步上升;最后在產業關聯度方面,旅游產業的影響力系數與感應度系數也都達到要求。所有因子都表明山東省的旅游產業已成為山東省支柱產業,在以后的發展過程中應作為支柱產業引導,加強旅游產業對山東省經濟的促進與拉動作用;在此同時,要做好突發事件的應對,減輕突發災害對旅游業的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