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跨國公司的知識轉移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外部的知識轉移
學者們發現跨國公司的發展壯大,不僅僅靠它們自身擁有的獨特優勢,很大一部分原因取決于它們在國際市場中挖掘和獲取新資源的能力。也就是說,雖然母公司仍然是跨國公司內外部的知識轉移和知識創造的重要源頭,但外部的知識獲取能力對子公司的重要影響不容小覷。Cantwel(l1995)意識到,跨國公司進行國外投資,除了要在當地發揮所有權優勢外,也想在當地資源中吸收好的部分,幫助自己快速的融入當地,擴展市場。所以,國外的子公司既要做好母公司資源的內部消化,又要重視外部環境的資源吸收。從而,出現了一個新的視角,如何構建一個外部的網絡平臺,促進子公司與當地知識資源的轉移。正如集群理論所述,公司在形成競爭優勢的過程中,與外部密切作用的能力很重要。兩樣重要的是公司與當地的競爭者、主要的供應商、顧客還有大學之間進行密切的交流與合作,從而利用當地經濟優勢的能力,使自身得到迅發展。此時的研究視角開始關注母、子公司間的知識雙向流動,子公司在當地獲取的知識資源回流到母公司中,從而豐富了跨國公司的知識庫。
二、跨國公司知識轉移影響因素
無論是跨國公司的內部轉移還是外部轉移,知識的轉移是有成本的,學者們開始將重點放在了影響知識轉移的因素方面。本文主要從以下幾類典型的跨國公司內部知識轉移模型研究中,探析轉移過程的影響因素。
(一)Szulanski的知識轉移影響因素模型Szulanski列出了知識轉移四個方面的影響因素,包括知識本身、知識來源的特性、知識接受者的特性以及環境的特性。并且經過實證研究得出,其中知識接受者缺乏吸收能力、知識的因果模糊性及知識發送者與接受者之間的不良關系,對知識轉移的影響最大,而最沒影響的因素是接受者缺乏保留能力。
(二)Simonin的知識模糊性模型Simonin在對跨國公司內部知識轉移進行實證研究后,提出了“知識模糊性”的概念,認為它是影響知識轉移的重要因素。模糊意味著難于理解與表達,更何況進行傳播。所以“知識模糊性”越強,知識轉移就越困難。產生“知識模糊性”的來源主要有兩個方面:知識專有因素和合作伙伴專有因素,具體如表1所示。
(三)Gupta和Govindarajan的跨國公司內部知識轉移影響因素模型。Gupta和Govindarajan將跨國公司內部的知識轉移劃分為兩個維度:子公司的知識流出與子公司的知識流入。具體如表2所示。上述的三個影響因素模型,研究重點各異,但開展的分析都緊密圍繞知識本身、知識發送者、知識接受者和知識轉移環境這四個因素。
三、總結
本文主要探析了國外學者們對跨國公司知識轉移方向的研究成果。主要從兩個方面切入,分別是跨國公司知識轉移視角和跨國公司知識轉移影響因素。對跨國公司知識轉移視角這方面,又從公司內部的層級知識轉移和涉及外部的知識轉移兩個層面進行剖析。對跨國公司知識轉移進一步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作者:葉燕兵單位:華僑大學工商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