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鄉土文化下的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方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鄉村旅游是當今備受熱捧的休假選擇和休閑方式,游客在親近大自然的同時還可以感受到當地的獨一無二的鄉村文化。地方性的鄉村旅游的健康發展基于鄉土文化的適當開發和保護,鄉土文化可以通過鄉村旅游進行傳承和發揚,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發展。以鄉村旅游的產生為背景,對我國近幾年發展鄉村旅游遇到的問題進行分析,從鄉土文化的本質出發,找到滿足經濟、社會和文化多方面效益的解決辦法,從而實現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鄉土文化;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
1引言
城市化的推進讓人們的工作、生活節奏變得快速,經濟得到發展的同時人們生活對生活環境也產生了麻木、厭倦的心理,越來越多的成功人士選擇歸隱山林親近自然,很多城市人口更愿意在周末外出鄉村度假,品嘗農家樂、了解鄉村文化,這也就衍生了鄉村旅游。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如何使其在城市人口不斷流動的情況下保持鄉村地區的人文原始感,防止鄉村文化的遺失,是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2鄉村旅游發展的背景
鄉村旅游最早出現在歐洲,已經有了100多年的發展歷史;隨著鄉村旅游的不斷發展,已經逐步形成巴中常見類型:(1)觀光旅游型;(2)休閑度型;(3)參與體驗型;(4)文化娛樂型;(5)學習教育型;(6)品嘗購物型;(7)療養健身型;(8)回歸自然型。中國城市化發展迅速,早在本世紀初期就已經達到了45%,而對于一些發達城市,比如說北京、深圳、上海等,城市所占的比率已經高達80%;城市化的迅速覆蓋讓人們的生活變得單調乏味且壓抑,失去了綠色的生機,相比較于農村生活的安靜純樸、景色秀麗,城市居民普遍產生了回歸鄉村的愿望。而隨著私家車的普及,越來越多的居民選擇外出旅游,鄉村旅游也在這一趨勢下發展迅速。
3鄉土文化與鄉村旅游之間的關系
有學者將鄉土文化界定為“在鄉村中的長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鄉村獨有的、相對穩定的文化形態與知識系統”。鄉土文化范圍很廣,主要包括哲學思想、物質文化、鄉土文化,三者形成了獨有相對穩定的文化形態知識系統,維系著鄉村這一個固定族群自身的發展。
3.1鄉土文化是鄉村旅游的靈魂
鄉村具有優美的自然環境、淳樸的民俗風情、和諧的鄰里關系,特別是在城市生活的80后、90后人群缺乏對農村、農事的了解,鄉村的風俗文化、天然風景他們產生了很強烈的吸引力。可以認為,鄉村旅游就是一種向外來人展示本地的各種文化特色、將鄉土印象遺留在游客的記憶中,鄉土文化在任何地方都是鄉村旅游持續健康發展的根基。要使得當地的鄉村旅游持續健康發展,就要對當地的鄉土文化重視,讓游客在旅游觀賞過程中能夠感受到當地濃厚的鄉土文化。
3.2鄉村旅游牽引鄉土文化的復興
鄉村旅游開展所依托的鄉土文化資源,不是用現代材料加工之后的歷史場景再現,也不是摒棄原有鄉土文化在狹小空間里的民俗風情,而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進步,充滿生機景象、能夠將人與自然融合的氛圍和活動。它以現代化城市與傳統農村構成了鄉村旅游的兩個端點,串聯起鄉土與城市的兩種文化群體,在物質層面和感官層面進行全方位的對比,使人們在同一時代背景下體會城市文化與鄉土文化的差異,使城市居民能夠對鄉土文化充滿向往,促使人們主動去傳承、保護和發揚鄉土文化。鄉村旅游的出現,將鄉土文化的傳承、保護與經濟的發展結合起來,是人們意識到鄉土文化的價值,有力地促進了鄉土文化的復興。
4鄉土文化視角下鄉村旅游發展存在的問題
在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由于開發者只顧眼前利益,忽視了對鄉土文化的合理利用和保護,導致一切地區的鄉土文化遭受到破壞,造成鄉村旅游不健康發展。
4.1外來文化對鄉土文化的沖擊
旅游活動實質是多元化的交流活動,在外來文化影響下,使得原本有秩序的民俗文化遭遇不同程度的干擾。以瑤族地區為例,瑤族是個山居民族,他們建筑形式主要為:茅屋、木屋和竹舍,一般都建在半山腰、山頂以及山腳。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瑤族受到漢族文化的影響,出現了很多的磚瓦結構房屋,鋼筋混凝土建筑層出不窮,與原有的“瑤族建筑”格格不入,嚴重的破壞了建筑風貌,已經從本質上脫離了“瑤族建筑”。介于鄉村旅游地區的均都處在偏遠郊區甚至深山老林,當地開發者以及居民對鄉村旅游缺少本質理解,對各種基礎服務設施以及公共服務設施進行改造的同時陷入“城市化”誤區,破壞了當地鄉土文化。
4.2缺乏保護鄉土文化意識
當地居民享受到了鄉村旅游帶來的經濟效益,但是鄉村地區的生態環境質量隨著人口的暴增而日益下降。當地經營者以及居民缺乏保護意識,對當地特色文化盲目開發,導致文化畸形發展,最終喪失文化特色;比如,按照城市建筑形態對當地建筑加以改造,影響村莊整體建筑風貌,降低對外來游客的吸引力,嚴重影響鄉村旅游的發展。
4.3人文環境特色的弱化
鄉村旅游的火速發展,給當地居民帶來了福利的同時也破壞到當地的人文環境。一方面,當地居民為了營造更華麗的造型,以及更舒服的居住條件,對當地的傳統建筑形式進行的大肆更改,嚴重了破壞了當地的建筑特色;另一方面,一些城市居民來到鄉村地區,容易使得鄉村居民對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滿,進而追求更加優質的生活,這樣降低了淳樸的鄉村人文環境的吸引力。
5鄉土文化傳承視角下的中國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對策
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具有兩個方面:第一,可持續發展的實際意義指的是當地的文化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第二,鄉村旅游在當地的產業地位不容忽視,起到了頂梁柱的作用,對城鄉一體化建設方面起到推進作用。在各個地區的鄉村旅游發展中,鄉土文化要以優勢資源被傳承和發揚,才促進我國鄉村旅游健康持續發展。
5.1發掘鄉土民情,弘揚鄉土文化
如何將鄉土文化滲透在鄉村旅游活動之中已經成為當前鄉村旅游的重要問題。要以當地特色文化為指導,突出當地鄉土氣息,在鄉村旅游的開發建設中展現出來。鄉村的節日慶典、婚俗民情、飲食風俗等充滿了豐厚的鄉土色彩,這些寶貴的資源對當地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具有推動作用。如:“七夕”可以成為舉辦婚俗禮儀的重要亮點,對當地傳統特色的婚俗活動進行深化,借此來吸引大量外來游客,并且弘揚當地鄉土文化。
5.2重視鄉土文化的開發與保護
當地政府應以當地特色文化為鋪墊,結合科學發展觀理論為當地鄉土文化的開發制定相應策略,并且結合部門對當地鄉土文化資源調查與評估,將特色傳統鄉土文化列入到總體規劃之中。除此之外,應該摒棄城市化對鄉村建設的影響,緊貼當地社會發展的需求,研發各種符合時代的鄉村旅游產品,憑借著鄉土文化的特色彰顯出當地鄉村旅游的獨特性。
5.3當地居民應重視鄉村文化重要性
鄉土文化是鄉村旅游中的“靈魂”,在鄉村旅游中起的作用獨一無二。在對鄉土文化資源認識方面,廣大鄉村居民并沒有很高的認識,對鄉土文化的保護意識普遍較低,使我國許多地區的鄉村旅游文化資源遭到嚴重的破壞。介于此,從當地居民角度出發,首先要借助發展鄉村旅游來提升當地知名度,居民的優越感也會順勢增加,對鄉土文化的認識也會有一個新的起點;其次,依據現代化的媒介宣傳,以當地居民為視角普及鄉土文化的重要性,從而促使當地鄉村居民以家庭主人的姿態為旅游者提供更加接近地氣的鄉村生活體驗。當地居民是鄉土文化的創造者,同時也是鄉土文化的保護者。在對自身價值確立的基礎上,明確鄉土文化價值的重要性,將保護鄉土文化的責任與義務附加在當地鄉村居民身上,在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當地居民應該積極參與各類保護活動。
6結語
通過對鄉村旅游與鄉土文化兩者之間關系的梳理,本文概括總結了我國在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鄉土文化是鄉村旅游發展的靈魂”為核心,從政府、當地居民、游客不同角度出發,提出發展鄉村旅游不能以盲目的發展鄉土文化為代價,必須以鄉土文化為核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關系到各個部門,需要積極參與和高度重視,在發展鄉村旅游過程中對鄉土文化資源的規劃、管理、保護等一系列措施重新設定,滿足游客對鄉土文化的享受與鄉土文化被保護之間的平衡和協調發展,最終實現鄉土文化傳承視角下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4]國家旅游局.發展鄉村旅游典型案例[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7.
[5]何麗芳.鄉村旅游與傳統文化[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6.
[6]郭煥成,韓非.中國鄉村旅游發展綜述[J].地理科學進展,2010,29(12):1597-1605.
[7]郭凌.鄉村旅游發展與鄉土文化自覺———旅游人類學視野中的文化結構與解構[J].貴州民族研究,2008,(01):44-50.
[8]趙承華.我國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問題及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2008,(04):18-19.
[9]周靈飛,鄭向敏.論鄉村旅游產品開發[C].新世紀中國觀光農業與鄉村旅游發展,2000,(6):181-191.
[10]張傳時,李世平,李強,段兆雯,李開宇.西安市都市型鄉村旅游開發研究[J].西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40,(03):510-514.
[11]周小玲,劉淑蘭.文化自信視域下福建傳統村落文化的保護與傳承[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04):35-40+45.
[12]萬石才.中國鄉村旅游發展的新形態和新模式[J].旅游學刊,2006,(4):10-11.
[13]亦榮.鄉村旅游要彰顯鄉土文化魅力[N].陜西日報,2017-12-18(11).
[14]葉林紅.構建鄉村旅游發展新模式—以南陽市臥龍區為例[J].資源與產業,2006,(10):56-59.
作者:辛凱 單位:長安大學建筑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