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鄉土小說的審美取向范文

鄉土小說的審美取向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鄉土小說的審美取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鄉土小說的審美取向

摘要:蕭紅和沈從文是中國現代文壇兩位非常杰出的作家。他們都以自己獨特的審美取向,創作出具有自己風格的獨特作品。在他們的鄉土小說中,讀者可以感受到濃烈的“地域性”和他們對生命的重視。他們一南一北,一男一女,他們的成長環境和性格都完全不同,他們的作品卻具有相似的審美取向。本文主要針對二位作家的鄉土小說,以具體作品為例,主要從小說的人物命運,作家的悲劇意識以及小說文本散文化三方面來分析二位作家對鄉土小說的審美取向

關鍵詞:蕭紅;沈從文;鄉土小說;審美取向

蕭紅和沈從文,一位是來自冰天雪地的哈爾濱的女作家,一位是來自湘西的男作家。從小缺少父愛,又看盡人間冷暖的蕭紅,和從湘西走向“城市”的自卑的沈從文,從某一方面來說是相同的,從另一方面來說卻又是不同的。他們同樣都鐘情于書寫鄉土小說,同樣重視和尊重生命。在二位優秀作家的作品中,讀者能感受到他們對底層人物的關注。在小說創作時,二位作家都傾向于從平民視角去書寫。蕭紅和沈從文,以平凡人的身份,書寫平凡人的世界。但從作品風格上來說,二位作家卻有所不同。雖然他們同樣都創作了許多散文化小說,但是在二位作家的作品中,悲劇發生的方式和人物的命運,甚至是散文化小說的文本形式,也略有差異。對于用心靈抒寫的兩位作家,他們創作上所體現的審美取向的異同點,也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他們以及他們的作品。下面主要以蕭紅和沈從文的鄉土小說為例,從小說中人物的命運;作家的悲劇意識;小說散文化這三點為切入點來比較二位作家鄉土小說的異同點,從而了解他們對于鄉土小說的審美取向。

一、人物命運的異同

蕭紅和沈從文寫了許多的鄉土小說,其筆下的人物,也各有其特色。蕭紅的小說多體現了她對底層人民的關懷。但關懷中又帶著一絲諷刺。在蕭紅的筆下,人物命運多是悲慘的。“孩子死,不算一回事,你們以為我會暴跳著哭吧?我會嚎叫吧?起先我心也覺得發顫,可是我一看見麥田在我眼前時,我一點都不后悔,我一滴眼淚都沒滴下。”這是《生死場》中王婆說的話,蕭紅把王婆寫作是“幽靈”。在蕭紅的筆下,女性都是這般的,她們遭受命運和封建思想的摧殘。月英原本是村里最美麗的姑娘,丈夫卻因為她生病而厭棄她,任由她的身體成為蟲子的“洞”。金枝未婚先孕,婚后生下女兒,卻又被丈夫摔死。后來夫死出村,卻又遭遇強奸,到最后決定出家。女性的命運總是和生育聯系在一起,女性在蕭紅的筆下就如同奴隸一般。“管他媽的,活該愿意不愿意,反正是干啦!”“我還有好的日子嗎?你們累得我,使我做強盜都沒有機會。”成業可以狠心摔死自己的親生女兒,他只覺得妻女是拖累。還有膽小怕事的二里半,他的眼里只看得到山羊和和菜地,不在乎減租,也不在意抗日。而趙三在妻子自殺后所表現出來的冷漠更是令人寒心。在蕭紅的筆下,每一個人物,其命運都是悲劇,有自己施加在自己身上的悲劇,也有別人施加的悲劇,可悲的是施害者在傷害別人的時候認為是理所當然的。在蕭紅的小說中,充分體現出了人的無情。小團圓媳婦的婆婆認為,每家的團圓媳婦都是要受氣的,因為打雞,雞就不下蛋。一個活生生的人,卻比不上家里的物質財產。在小團圓媳婦進熱水前,她不肯,婆婆扒了她的衣服進去,在她燙昏過去后,竟是替她害臊。人們爭相去看馮歪嘴子的孩子,發現沒凍死,甚至于罵“他媽的”。馮歪嘴子其實是蕭紅的小說人物中,為數不多的讓人感受到了人世溫情的。“今天她的笑法還是和從前的一樣。”在跟馮歪嘴子在一起之前,人人都說王大姐這好那好,在跟馮歪嘴子在一起之后,就說她“一看就不是個好東西”。別人都覺得馮歪嘴子的孩子長不大,反而小了,連笑都是難看的。可在馮歪嘴子的眼里,孩子是一天天的長大,也會哄人了。可以說,在蕭紅的小說人物中,除了極少的,像馮歪嘴子這般的,其余人物都讓人感覺不到人的“熱情”。與蕭紅不同,在沈從文的小說中,人總是保留著最美好的人性,生命總是被尊重,被重視的。蕭蕭從小就是童養媳。在她還沒有來得及思考命運的時候,命運就已經被定了下來。童養媳是古代封建婚姻制度的產物,是一個畸形的存在。但是在《蕭蕭》中,沈從文并沒有描寫蕭蕭的悲慘生活。相反的,讀者可以在文本中感覺到,蕭蕭的日子是快樂的。她和她的“小丈夫”,是單純而親近的姐弟情。每日抱著“弟弟”去柳樹下,去溪邊玩,給餓了的“弟弟”喂食。

沈從文在《蕭蕭》中構筑的,是一個自由和快樂的世界。蕭蕭在花狗的引誘下,沖破世俗的枷鎖,懷了孩子后,故事情節的發展也突破了正常的邏輯。“大肚子作證,什么也沒有可說。照習慣,沉潭多是讀過‘子曰’的族長愛面子才作出的蠢事。”蕭蕭懷了別人的孩子,沒有被沉潭,是因為伯父不讀“子曰”。而原本應該嫁人作二路親的蕭蕭,卻因為生了兒子而被留了下來。“生下的既是兒子,蕭蕭就不嫁別處了。”以現代社會的眼光看,是極為可笑的。但卻恰恰體現出了人性的單純。因為沒有讀“子曰”,所以比起面子來更重視生命。因為生了兒子,所以被留下來了。沈從文在《蕭蕭》中,展示了湘西世界未被現代文明渲染的原始而充滿自由野性的人性美。而《邊城》,則展示了湘西世界的自然之美。“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為人天真活潑,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人又那么乖,如山頭黃麂。”翠翠在茶峒的青山綠水中長大,活潑健康,待人真誠。當老船夫讓翠翠攔住客人,翠翠不明所以,只是照著做。而翠翠在第二個商人告知事情始末后,“翠翠明白了,更緊拉著賣紙人衣服不放。”老船夫從不多收渡客的錢,即使不得已收了,也會換成茶葉和煙草供客人們享用。這種美好的精神,也傳遞到了翠翠的身上。在《邊城》中,人人都是透明的,陌生人之間是透明的,親人之間也是透明的。天保和儺送同時愛上翠翠,兄弟倆采取的是公平競爭的方式。兄弟倆一起為翠翠唱歌,天保在儺送開口后,自覺沒有機會,便退出以成人之美。人與人之間的真誠在《邊城》中表露無疑。沈從文構建了一個人性的理想世界,人們不會算計彼此,而是真心待人。《媚金•豹子•與那羊》里面的豹子為了獻給情人一只沒有雜色的白羊,甚至于執著地尋找了大半夜。沈從文筆下的人物,是充滿“人”的熱情的。沈從文小說中的人物和蕭紅小說中的人物,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二位作家筆下的人物同樣是深受封建思想的影響。而人物所處的環境同樣原始而不受現代文明的熏染,但二者的表現形式卻有所差別。在《生死場》里,在王婆的眼里,麥田比孩子重要:金枝摘了青柿子,被母親踢打。“母親一向是這樣,很愛護女兒,可是當女兒敗壞了菜棵,母親便去愛護菜棵了。農家無論是菜棵,或是一株茅草也要超過人的價值。”在沈從文的筆下,不論是《菜園》中經營菜地養家的玉太太,還是《三三》中管理碾坊的三三媽媽,或者是《長河》中在桔子園里摘桔子的夭夭媽媽,她們都外在物質條件優越,不為生計發愁。蕭紅和沈從文筆下的母親雖然在生存困境中表現出不同的態度,但她們卻都表現出了頑強的生命力。蕭紅筆下的人物體現的,是人性的冷酷。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給予主角的是愚昧和落后。而在沈從文的筆下,人性是美好的。人們或許不幸,或許貧窮,但總是會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總是高高興興地過日子。同樣是封建思想,但沈從文在文本中體現的,是其原始而自由美好的一面。蕭紅和沈從文的文本人物用不同的表現形式,但同樣體現出了強烈的生命意識。

二、小說的悲劇意識

悲劇意識是指當人類意識到自身的短促性、渺小性、無助性的時候產生的一種個體的孤獨感、價值的空沒感、生命的無奈感。人類自身的成長,就是一個悲劇性的過程。當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感悟獨特的生命體驗,深刻體會了生命的脆弱,發現了自身的渺小和無助,與生俱來的悲劇意識就會被喚醒,凝練成自身獨特的生命體驗。蕭紅和沈從文都是具有深刻生命體驗和獨特悲劇意識的作家。復雜的人生經歷,男性和女性不同的思考維度,都或多或少的影響了蕭紅和沈從文的悲劇意識。悲劇意識的成因,以及悲劇意識在作品中的體現,都是了解二位作家的悲劇意識必不可少的因素。蕭紅的人生只有短短的三十一年,但在這三十一年里,她所經歷的苦痛遠遠多于幸福。蕭紅的童年卻是在一個冷漠寡淡的家庭里度過的。祖母在蕭紅三歲的時候,曾用針戳她的手,只因她戳破了窗戶。而對于父親,蕭紅是這樣描述的:“父親常常為著貪婪而失掉了人性。他對待仆人,對待自己的兒女,以及對待我的祖父都是同樣的吝嗇而疏遠,甚至于無情。”父親給予蕭紅的只有冷漠和矛盾。在祖母的葬禮上,因為蕭紅的頑皮,父親給了蕭紅一腳,令她永生難忘。而后來她與父親在讀書上起了矛盾,父親軟禁了她。蕭紅的父親教會蕭紅的,不是父女溫情,而是冷漠。蕭紅的母親在蕭紅九歲的時候就去世了。在《家族以外的人》中,蕭紅多次描寫母親打她。母親在蕭紅的心中,并不是溫馨的存在。父母給予蕭紅的,是不斷的傷害。在《呼蘭河傳》中,蕭紅在第三章描寫了和祖父一起的天真歲月。祖父是蕭紅童年的中心人物,也是蕭紅童年為數不多的溫情。蕭紅曾感嘆,整個呼蘭城對她人生最有意義的只有祖父。李潔吾曾感嘆魯迅對蕭紅的關懷是“父女之愛”,但蕭紅卻說是“祖父之愛”。除了祖父給予的溫暖,蕭紅的整個童年生活都是陰云密布的,她的悲劇意識或許是從童年就開始萌芽。蕭紅的情感經歷與她悲劇意識的形成也是息息相關的。蕭紅逃離了冷漠無情的封建家庭,卻被騙懷孕,遭受拋棄。在蕭紅最無助的時候,蕭軍像救世主一樣出現。可以說,蕭軍拯救了蕭紅,使得她的感情有了寄托。但是蕭軍最后帶給蕭紅的卻是感情的背叛。蕭紅曾在詩集《苦杯》中寫道“帶著顏色的情詩,一只一只是寫給她的,象三年前他寫給我的一樣。也許人人都是一樣,也許情詩再過三年他又寫給另外一個姑娘!昨夜他又寫了一只詩,我也寫了一只詩,他是寫給他新的情人的,我是寫給我悲哀的心的。”蕭軍的背叛和他的大男子主義使得蕭紅傷透了心。最終,蕭紅選擇了溫文儒雅的端木蕻良。伴隨著情感的失意,蕭紅的家鄉東北淪陷。現實給了蕭紅沉重的一擊,也讓她見證了底層人民的苦難。凄涼的身世,不幸的感情經歷,家國的淪陷交織在一起,使得蕭紅對生命的體悟格外深刻,也形成了她獨特的悲劇意識。蕭紅用寒冷在作品中體現生命的悲劇,企圖超越自身,超越生命,喚醒人們的生命意識。蕭紅的悲劇意識是用寒冷和苦難表現她對生命的尊重,對實現人的價值的渴望,對人世間的溫暖的渴求。悲劇意識的根源,總是從小種下的。在六歲的時候,沈從文和家里兩歲的弟弟同出疹子。病情兇險,以至于家里的大人對兄弟二人不報希望。幸運的是二人活了下來。早在這時,沈從文就已經經歷了死亡,感受了生命的無常。沈從文逃學,父親甚至說要砍去沈從文的手指。如果說這些事只是在沈從文的生命里烙下死亡的陰影,那么,對死亡的親眼見證才是沈從文悲劇意識的成因。苗人一直被稱為雜種,沒有人權,被隨意屠殺和買賣。武昌起義后,苗人也參與了革命和起義,伴隨著的是清軍的搜捕和屠殺。生命流逝的血淋淋的場景就那樣印在了沈從文的腦海里。

沈從文后來在《我的教育》里對軍隊形象的刻畫或許和那場屠殺不無關系。對于幼年的沈從文來說,他只知道“打了敗仗”,看了一個月的殺頭。這一場殺戮與死亡,開啟了沈從文對于生命的思考。革命的失敗也造成了沈家在鳳凰的沒落。家中的困難使得沈從文參軍,見證的是更多的死亡和苦難。在走進“城里”,成為一名大學教授的沈從文,卻因小學的文憑而感到自卑。離開了生長的故鄉,走進都市以后,沈從文除了自卑感,更多的是感覺到都市人生命力的貧弱。他開始懷念故鄉的美好,也深深地感到了湘西人民無處不在的生存悲劇。因而沈從文在創作的時候,刻畫的其實是理想中的湘西世界,但這其中又不免透露出背后隱藏的淡淡的哀愁。沈從文特殊的生命經歷使得他形成了與眾不同的悲劇意識。他十分關注生命的悲劇和人類生存的悲劇,但在創作鄉土小說的時候,沈從文致力于營造一個“烏托邦”的世界。沈從文的鄉土小說總是田園牧歌式的沖淡平和。但是在沖淡平和的背后隱藏著的是一絲淡淡的哀戚,是沈從文式的淡然卻又堅定的悲劇意識。沈從文的小說宣揚人性的美好,卻又隱隱透露出生命的悲劇。沈從文式的悲劇,是不刻意刻畫,卻使人印象深刻。文本與現實的差距,使得小說的悲劇意味更為深刻,更具審美張力。沈從文和蕭紅,都將自己的情感經歷融入作品,也都同樣關懷著底層人民的生存悲劇,試圖喚醒人們的生命意識。然而,二位作家的悲劇意識在作品中的表現形式卻有些不同。蕭紅的悲是很明了的。而沈從文的悲,卻是隱藏在背后的。《呼蘭河傳》中“嚴冬一封鎖了大地的時候,則打的滿地裂著口……好厲害的天啊!小刀子一樣。”小說從一開始就定下了蒼涼冷寂的氛圍。嚴冬帶來的,是生存的困難。賣饅頭的老人在冰雪上倍加小心,卻仍會跌倒,而過路人只會趁機拿些饅頭。“好冷的天,地皮凍裂了,吞了我的饅頭了。”這是屬于蕭紅的幽默又諷刺的悲劇。《生死場》中,人和動物都在“忙著生,忙著死”。月英原本是個美麗的姑娘,可她生病了。丈夫為月英治病,病治不好,丈夫就開始埋怨月英,開始折磨她。“她的眼睛,白眼珠完全變綠,整齊的一排前齒也完全變綠,她的頭發燒焦了似的,緊貼住頭皮。她像一頭患病的貓兒,孤獨而無望。”在蕭紅的筆下,女性的生存悲劇總是格外突出,女性總是得不到尊重。“姑娘仍和小雞一樣,被野獸壓在那里。”兩性關系中,女性并未得到應有的尊重,是被強迫,被忽視的。如果說蕭紅的悲劇是毀滅式的,那沈從文的悲劇則是沖淡平和的。《邊城》全篇都是田園牧歌式的,是“世外桃源般”的,但在《邊城》中,卻也有不可忽視的悲傷:天保的溺死,儺送的離開,翠翠對于愛情的無盡的等待。“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簡短的一句話,道出了翠翠無盡的等待,令人無法忽視背后的悲傷。哪怕同樣是悲劇,同樣是由人造成的,可在沈從文的筆下,卻是由于人性的美好。淳樸的老船夫,善良的船總順順,因為天保的死而遠走的儺送。因為每個人都太善良了,甚至于,人們都不知道儺送和翠翠的愛情罪魁禍首到底是誰。《菜園》是沈從文筆下作品中較為悲傷的作品。但在《菜園》中,作者只寫了玉家母子閑適的生活,并沒有刻意營造悲傷的氛圍。對于玉家兒子的死亡,作者也并未刻畫描寫。對于母親的悲傷,也沒有正面描寫,只有三句話“秋天來時菊花開遍了一地,主人對花無語,無可記述。”沈從文用輕松平淡的語言沖淡了玉家母子家破人亡的悲慘。這就是沈從文式的悲劇。沈從文的作品是美好的,風雅平淡的。悲劇和他的悲劇意識是隱藏在沖淡平和背后的。沈從文的作品是淡淡的孤獨哀愁。而蕭紅的作品則是可以直接讀出發生在人們身上的生存悲劇。蕭紅的悲劇是不加掩飾的悲,是直面現實的悲。二位作家悲劇意識的表現形式不盡相同,但都表達了對人的關懷,體現了二位作家對生命的尊重。

三、小說文本的散文化

從小說形式上來說,散文化小說是結合了散文的表現因素和特質的小說。現代作家中,魯迅、沈從文、蕭紅、汪曾祺、郁達夫等都曾寫過帶有散文化特征的小說。散文化小說的出現,突破了傳統小說單一的模式,為小說創作帶來了新的可能。散文化的小說相比較傳統小說而言,更加注重氛圍的營造而非情節的架構。小說散文化的方式無疑是增加了文本的抒情性。作家采取散文化的方式書寫小說,于情感表達上或許更為直觀。這樣的小說,仿佛一首詩,一幅畫。而作家的人生經歷和人生體驗往往影響作家藝術世界的建構。沈從文自稱“鄉下人”,而他在都市浮沉之后,最向往的也正是湘西的沅水。所以沈從文會寫出那樣平靜溫和的,田園牧歌式的《邊城》。那樣寧靜的白塔,那樣天真活潑的少女,那樣善良的人們。與沈從文不同,蕭紅對家鄉的感受,多是生與死的無奈,是災難對人們的摧殘。所以她用她的方式,書寫了一個冷酷的世界,用她自己的方式,表達她的悲憫。蕭紅借小說散文化透露出來的是沉郁,是暗色調,但沈從文的散文化小說是暗調中還打下一大片高光。在沈從文的筆下,純真善良的人們置身在田園之中。《邊城》是一首平靜又帶點悲傷的情歌。人們身處“世外桃源”之中,心境平和。每個人都會為他人著想,人性皆善。翠色逼人的山,澄澈清明的水造就了率真的翠翠,也造就了天真的三三。與復雜的都市不同,三三總是自由自在的,與自然為伴。“熱天坐到有風涼處吹風,用包谷稈子作小籠,冬天則伴同貓兒蹲到火桶里,剝灰煨栗子吃。”三三打交道最多的,是雞,是魚。有時她教訓蠻橫無理的雞,有時管著潭里的魚。三三的事,魚知道的比母親還多一點。哪怕是吊腳樓的妓女和水手也是真心實意相愛的。可以說,沈從文以散文化的方式書寫了一幅幅明亮的山水圖。而蕭紅則是水墨畫,總是以黑白為基調的。蕭紅的作品是詩意的,但卻總是籠著一層悲傷的感覺。像《生死場》中,“人們和動物一起忙著生,忙著死”。比如被生活壓迫,失去親人的王婆,遭遇不幸,最后出家的金枝。《生死場》渲染了人們生活的不幸,和東北淪陷的悲哀。像《呼蘭河傳》的美麗的后花園里的大倭瓜,小黃瓜,還有飛舞的蝴蝶,但與后花園并存的,是荒涼的家,和無情的人們。泥坑子淹死動物,人們只當是熱鬧看。人們貪小便宜買的豬肉,只說是泥坑子淹死的,卻不說是瘟豬肉。馮歪嘴子一家辛苦的生活也不過是人們日常的消遣。《后花園》的馮二成子年近四十,卻常年寂寞。馮二成子后來與王寡婦結合,卻妻死子亡。但蕭紅在書寫的時候,并沒有采取傳統小說的寫法,而是寫景和敘事結合。《后花園》中有許多草木和昆蟲的描寫場景。“蝴蝶飛,蜻蜓飛,螳螂跳,螞蚱跳。大紅的外國柿子都紅了,茄子青的青,紫的紫。”“蝴蝶亂紛紛的在那些正開著的花上鬧著”“玉蜀黍的纓穗掛上了霜似的,毛絨絨的。倭瓜的中心抱著一顆大水晶球”。蕭紅用詩意的筆觸書寫了悲涼的氛圍。同樣是童養媳,在沈從文和蕭紅的筆下是截然不同的結局。蕭蕭因生下了兒子被好好照料。小團圓媳婦卻被折磨致死。二位作家以小說散文化的方式,書寫了不同的世界。“由四川過湖南區,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有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只黃狗。”這是《邊城》的開頭,很平淡,卻又很溫馨。當然,在蕭紅的散文化小說中也是有詩意的。蜂子、蝴蝶、蜻蜓、螞蚱,樣樣都有。花園里邊明晃晃的,紅的紅,綠的綠,新鮮漂亮。但最后,蕭紅卻說“我家是荒涼的”。蕭紅的散文化小說,更多的是陰冷的,比如淹死牲畜的大泥坑,迷信的跳大神,籠罩鬼神陰影的放河燈等等。同樣是詩意的筆觸,創造了不同風格的藝術世界。但就文本的散文化來說,蕭紅比沈從文更散。《蕭蕭》書寫了童養媳蕭蕭的故事。《三三》則書寫少女三三的故事。沈從文創作的散文化小說,《邊城》、《三翠》、《柏子》、《丈夫》等都是有情節,有中心人物的。但蕭紅不同,蕭紅的散文化是沒有情節,也沒有中心人物的。在文本上,蕭紅的散文化比沈從文更散,像《呼蘭河傳》,以兒童的視角來描寫所見所聞,沒有中心情節。《呼蘭河傳》所有的片段用“我”貫穿起來。而《生死場》就更像是故事的合集。《小城三月》追憶童年時無拘無束,親切自然。如果說沈從文是把游記散文融于小說,那蕭紅則是抒情散文。沈從文的小說情節松散,卻又不乏韻味。蕭紅的小說則是完全顛覆了傳統小說,從結構和情感上,都極具個人特色。二位作家以自己不同的方式,創造了屬于自己的散文化小說。

四、結語

蕭紅和沈從文以不同的方式,相似的審美取向,書寫了不同的藝術世界,表達了他們對全人類的關懷。不論是直面悲劇的蕭紅,還是以溫馨沖淡悲劇的沈從文,二位作家都以不同的方式抒發了他們的情感,表達了他們對命運的思考。沈從文的小說如果是風和日麗,充滿生機的南方的春天,蕭紅就是冰天雪地,風雪交織的北方的冬天。但不論是溫暖的湘西的沅水,還是寒冷的呼蘭河,都是文學史上的閃亮的恒星。他們對生命的關懷和思考,也時刻影響著讀者。“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筆者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他們,蕭紅和沈從文的鄉土小說也將會被更多的人解讀。

注釋:

蕭紅:《蕭紅全集》,【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1995年,第76頁

蕭紅:《蕭紅全集》,【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1995年,第107頁

蕭紅:《蕭紅全集》,【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1995年,第864頁

沈從文:《沈從文小說選集》,【M】,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年,第20頁

沈從文:《沈從文全集•第八卷》,【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年,第69頁

沈從文:《沈從文全集•第八卷》,【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年,第86頁

蕭紅:《蕭紅全集》,【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1995年,第74頁

林瀾:《論悲劇意識的培養》【J】,北京:《電影評價》,2008年09月

蕭紅:《蕭紅全集》,【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1995年,第1043頁

章海寧:《蕭紅畫傳》,【M】,黑龍江: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22頁

沈從文:《沈從文全集•第九卷》,【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年,第12頁

蕭紅:《蕭紅全集》,【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1995年,第634頁

蕭紅:《蕭紅全集》,【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1995年,第635頁

蕭紅:《蕭紅全集》,【M】,哈爾濱:哈爾濱出版社,1995年,第638頁

沈從文:《沈從文全集•第八卷》,【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02年,第61頁

蕭紅:《呼蘭河傳》,【M】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58-59頁

蕭紅:《呼蘭河傳》,【M】遼寧:遼寧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90頁

參考文獻

[1]葛浩文:《蕭紅傳》【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年

[2]章海寧:《蕭紅畫傳》【M】,黑龍江: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11年

[3]凌宇:《沈從文傳》【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9年

[4]金介甫:《沈從文傳》【M】,北京: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

[5]王銀龍:《<蕭蕭>對人性美的呼喚》【J】,重慶:《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4年5月

[6]王向輝:《論沈從文小說的悲劇意識》【J】,河南:《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一期

[7]李福熙:《論蕭紅小說的悲劇意識》【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8年

[8]黃曉丹:《淺論沈從文湘西小說的悲劇意識》【J】,牡丹江:《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08年第四期

[9]曾利君:《中國現代散文化小說的兩種個性化建構——沈從文、蕭紅散文化小說片論》【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5月

[10]閻志宏:《蕭紅和中國現代小說散文化》【J】,《社會科學輯刊》,1991年第二期

作者:洪雪峰;肖麗華 單位:寧波大學科學技術學院

精品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亚洲综合另类| 香蕉97超级碰碰碰碰碰久| 性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婷婷成人综合色| 欧美福利电影在线| 免费无遮挡无码永久视频|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真实乱子伦xxxx仙踪| 99久久99久久精品国产片果冻 | 久久亚洲国产欧洲精品一| 欧美一级欧美一级高清| 亚洲精品一卡2卡3卡四卡乱码| 精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国产一起色一起爱| 黑人巨大人精品欧美三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 CHINESE中国精品自拍| 岳又湿又紧粗又长进去好舒服 | 中文字幕亚洲欧美一区| 日本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九九精品99久久久香蕉| 欧美精品九九99久久在免费线 |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快看| 99久久精品美女高潮喷水| 嫩草影院在线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丰满孑伦| 无码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中字| 久久精品94精品久久精品| 极品人体西西44f大尺度| 亚洲性色高清完整版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bt| 伊人国产在线播放|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观看| 君子温如玉po| 老湿影院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黄色毛片| 足本玉蒲团在线观看| 国产呻吟久久久久久久92| 91丁香亚洲综合社区|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无需安装 | 日韩免费视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