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榆林市位于陜西省最北部,是國家重要的煤炭輸出城市。榆林“因煤而富”,但一些民生、環境等問題也隨之日益暴露了出來。榆林貧富差距的社會現象,這些現象的產生原因值得我們反思!本文通過以榆林市煤炭產業的發展為例,來分析我國能源需要迫切轉型的現狀以及實現可持續發展應走的道路。
關鍵詞:
榆林市;煤炭產業;可持續發展
一、榆林現象反應社會問題
榆林貧富差距的社會現象,正是我們當代中國的縮影。事實上,我們可以把這一現象歸結為榆林經濟的發展。榆林區域經濟發展是煤炭業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煤炭業發展的最終目標之一。要同時抓好區域的經濟建設、社會文化建設、城市生態環境建設,才能有效改善榆林的發展模式,實現能源合理開發利用,資源合理配置共享。例如很早提出的“先富帶動后富”其實在這里并未實現,甚至反而形成了“先富致使后窮”的效果。這還是要歸結于當地本身,雖然煤炭資源豐富可是因其超能力開采和不合理的開采方式等等,對地區的生態環境造成了地面裂縫、塌陷;水資源破壞;植被受損等一系列惡性后果,嚴重影響了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進而引發了大量的社會問題。我們應當像把它作為環境治理試點一樣,讓它作為政策試點或者說是解決社會問題的試驗地,才能實現當地資源利用的可持續發展。
二、榆林煤炭產業發展概況
我省榆林煤炭資源儲存量大且分布集中,約占全國儲量的五分之一。煤田主要分布在榆陽、神木、定邊、府谷、橫山、靖邊等六縣區。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強有力地拉動了榆林市基礎設施和城鄉建設,依托煤炭產業大幅度地提升了榆林市經濟發展的水平,使得國民經濟快速發展。與此同時,由于它所處的地理位置,致使它具有國內外罕見的優質動力、液化及化工用煤。然而也因此有著的極不穩定的氣候形態,例如:晝夜溫差懸殊,風沙頻繁,干旱少雨,這本身脆弱的生態環境在資源的開發過程中得到進一步的破壞。
(一)安全生產形勢嚴峻煤炭行業屬于高風險行業,尤其在榆林這一地理位置決定了它的地質形態的條件上,安全的生產利用更是難上加難。所以不論是理論上關于安全生產理念的貫徹,還是具體到實踐中技術裝備的革新和對從業人員的管理,都需要緊密相連。不然,一旦發生重大安全事故,不合理的濫挖破壞了原先的煤層地質結構,造成煤層上地表裂縫甚至塌陷、地面沉降等對周邊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重大的影響。
(二)區域環境污染嚴重近年來,由于企業追求經濟利潤,榆林礦產資源開發不斷加大,而生態環境也隨之破壞嚴重。因為缺乏有效的環境補償機制,環境惡化的趨勢還沒有得到有效遏制,甚至威脅到當地居民的生活以及當地經濟的長遠發展。引起了社會的普遍關注。它主要表現在:1.水資源破壞首先,因其氣候干燥這一特征,榆林水資源總量比較少,人均占有量更顯得尤為珍貴。可很多煤炭企業開采煤礦過程中的大量開發和排污,導致河水污染日趨嚴重,長年得不到改善。榆林市全境的地下水位下降、天然濕地的嚴重萎縮、沙漠內陸湖的日漸干涸、水體有害物質超標等,都已成為嚴酷的現實,直接威脅著當地人民的生活。2.植被受損榆林位于干旱地區,本身對植被生長影響較大,煤炭的過度開采使有限的耕地、林地、草地銳減,飛沙塵土也使榆林人民苦心經營起的農作物無法存活,給原本脆弱的生態環境帶來巨大壓力。與此同時,破壞自然植被不僅致使環境自我凈化能力更加低下,也促使治沙工作必須緊跟破壞的腳步。而且這種趨勢也反會過來影響煤層的賦存條件,危機煤礦的安全生產。
三、榆林煤炭產業可持續發展對策建議
通過對榆林煤炭產業可持續發展當前所面臨的、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進行研究以及探究引發這些問題的緣由,思考相應的對策,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打造產業集群在發揮區位優勢和規模經濟優勢的基礎上,擴大企業兼并重組,逐步關閉一批技術落后、產能低下、污染嚴重的小煤礦,不斷提升產業集中度。
(二)產業經營多元化就是通過對煤炭的加工、充分燃燒和化學轉化,達到高效利用,并且建立和完善煤炭化工產業體系,增加煤炭產品的附加值,促使煤炭產業和電力產業的融合,努力向其他產業擴展打破單一產業格局。
(三)政府的支持合理規劃,加大煤炭運輸線路的建設力度;建立生態環境保證金制度和土地使用賠償制度等。
(四)走循環經濟之路目前榆林最需要妥善處理的就是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治理的關系,減輕能源經濟發展對生態環境的壓力。鼓勵大企業采用節能環保新技術,并進行試點,條件成熟后向外進行推廣。
四、榆林煤炭產業帶來新能源的啟示
作為我國首批國家能源化工基地的榆林,新能源產業也未嘗不是一個出路,例如,如果從發展理念和發展模式上做全面的革新,利用其所處地理位置下典型的光照充足、風力強勁等氣候特征,開發風能、太陽能和植被材料等新能源產業的運用,將能改善榆林市能源產業的單一問題。然而在發展新能源產業的過程中,政府的作用首當其沖。當前榆林市的新能源產業正處于轉型和調整的關鍵期,因此完善配套政策、加快延伸產業鏈、加大科教投入力度等,均是促進榆林市新能源發展的重中之重。
[參考文獻]
[1]李善峰.中國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研究[M].濟南:齊魯書社,2004.
[2]王銳.榆林市煤炭產業可持續發展研究[D].西北大學,2012.
[3]王安.煤炭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選擇[J].中國工程科學,2011(11).
[4]馬鴻雁.陜西省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9.06.
[5]王喜民.新能源產業在榆林要走出新路子[J].環境保護,2012(17).
作者:張夢喜 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文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