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產業結構變遷對經濟增長的效應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模型的解釋和數據說明
偏離-份額分析(Shift—shareAnalysis,簡稱SSA)方法,最初由美國經濟學家丹尼爾•B•克雷默(1942)提出,后經進一步發展,已成為反映一個地區部門結構變化原因,確定其未來發展方向的一種有效方法。由該模型的基本原理可知,若某區域的產業結構以快速增長型產業為主,則會推動該地區的經濟增長,致使該地區經濟增長率高于參照區域,因而該地區的產業結構被稱為“有利于增長的結構”,其產業偏離分量大于零,反之,則屬“不利于增長的結構”;就競爭力因素而言,某區域的要素產出率受制于該地區的區位狀況。具有區位優勢的區域因其要素產出率高于區位劣勢地區,競爭力偏離分量大于零,反之,小于零。本文所用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河南省統計年鑒》。
2十年內河南省產業結構與經濟增長的偏離一份額分析
以2001年-2010年數據為樣本,2001-2005年,2006年-2010年,分別為兩段的期初跟期末值。通過對河南省總體經濟情況和各細分產業進行兩階段偏離一份額計算,我們得出河南省在兩個階段中的一產、二產、三產的增長率都是大于全國的相應產業的增長率,且的第二產業的增長率在兩個階段都是增長最快的,總的來看河南省的經濟發展,后五年明顯比前五年有了較大的發展,GDP在逐年的升高,增長率大致呈增加趨勢。從上表來看,前五年第一產業的產業結構份額偏離量為負,競爭力偏離量為正說明河南省在2001—2005年內第一產業具有競爭優勢不具有產業結構優勢,第二產業產業結構份額偏離量跟競爭力偏離量均為正,及河南省第二產業既具有產業結構優勢也具有競爭優勢,第三產業同第二產業相同兩種優勢都具有。后五年,我們可以從表中得出,河南省的第一產業既不具有產業結構優勢也不具有競爭優勢,第二產業不具有產業結構優勢具有競爭優勢,第三產業不具有競爭優勢具有產業結構優勢。
3結論與對策建議
3.1通過實證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
3.1.110年內,河南省產業結構逐步優化,然而產業層級不高,產業結構高度化水平低下。這說明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各項優惠政策的推動下,河南省雖著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但從產值占比本身來看,河南省第一產業所占比重相對較高,第二、三產業沒有得到相應的發展;第二產業明顯沒有什么優勢可言,工業化進程遲緩;第三產業發展仍顯滯后,提升空間較大,三次產業結構不夠協調。需要繼續加快工業、服務業的發展,大力提升產業結構。
3.1.2經濟發展以來,河南省的第三產業的競爭優勢,第二產業的產業結構優勢都在下降,并未得到優化。作為判斷某一地區是否以增長型產業結構為主的重要指標一產業結構分量,河南該指標在前五年第二產業及第三產業均為正,表明河南第二、三產業結構相對于全國具有一定優勢,但這種優勢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卻并沒有得到加強,反而趨于減弱或消失。
3.2通過實證分析研究,對策建議如下:
3.2.1加快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產業競爭力。產業競爭力的提高源自不竭的創新動力,通過進一步完善多渠道投入機制,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河南礦業、生物、先進裝備等優勢領域自主創新研究。
3.2.2大力發展現代農業。河南產業結構呈現出第一產業所占比重較大,產業結構升級速度明顯不及全國平均水平的特征。應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加速產業升級。
3.2.3繼續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從目前河南所處的工業化階段來看,第二產業仍然是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實施工業強省戰略,是河南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
3.2.4著力發展服務業。第三產業發展重點:一是加快發展旅游業,全面推進河南旅游“二次創業”;二是優先發展現代物流、金融保險服務業、信息咨詢與科技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促進服務業與工、農產業融合,互動發展,以此提高產業附加值;三是大力發展文體休閑、教育、社區、物業、家政服務等創業成本低、就業吸納力強、市場需求大的生活性服務業,進一步加快服務業發展的社會化、專業化、市場化步伐。積極提升服務業層級水平,促進傳統服務業向現代服務業升級。
作者:陳帆帆 單位:河南財經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