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經濟發展下的經濟全球化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挑戰
(一)中國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處于不利境地世界經濟全球化日趨明顯,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都不可能獨立于經濟全球化之外,中國經濟要發展必須融入這個大潮流。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必然要接受現行的國際經濟規則,但是現行國際經濟規則很不公平,它是由發達國家主導制定,反映的是發達國家的利益和需要,嚴重地忽略了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中國參與經濟全球化,不得不接受、服從各種不平等國際經濟規則,被迫作出做出讓步甚至犧牲,這就決定了我國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處于不利境地。
(二)中國金融面臨著巨大的威脅20世紀90年代后,我國加大對外開放力度,開放國內金融市場,放松金融管制,使發達國家的資本可以自由地進入到我國。由于我國金融體制不完善和金融監管能力不強,在這種情況下,很可能導致金融失控,誘發金融風險,對我國的金融體系產生嚴重地沖擊。在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我國金融體系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和威脅。
(三)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主權的威脅當前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仍然處于主導地位。我國由于資金不足、人才短缺、技術基礎薄弱等原因,很難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處于優勢。這導致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我國為了獲得發達國家的資金、技術乃至管理經驗,必然要在一定程度上被迫對經濟管理權限作出一些讓步,結果會造成我國的經濟活動受制于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主權必然要受到威脅。
二、中國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戰略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既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對這兩個方面我們要有清醒地認識,一定要趨利避害,規避它帶來的風險。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機遇和挑戰,我們必須冷靜思考,沉著應付,制定符合本國國情的發展戰略,才是的正確選擇。
(一)擴大對外開放,主動融入經濟全球化經濟全球化越來越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我們應當拋棄過去的冷戰思維,建立一種同全球化相適應的與西方國家關系良性循環模式,即:和平共處———平等合作與競爭———增加信任、減少麻煩、不搞對抗、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繁榮。關起門來搞社會主義是不可能成功,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就是真實的寫照。只有主動融入經濟全球化,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才能加快吸收和占有人類一切文明成果,才能加快我國經濟的發展速度。從目前看,我國與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還存在著很大差距,經濟實力不高,國際競爭力不強,技術相對落后。經濟全球化促進資金、技術、知識等生產要素在全球范圍內的優化配置,這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創造了一個難得的機會。因此,我國必須努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積極推行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融入經濟全球化之中。加強與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交流和合作,吸收和借鑒資本主義一切先進的成果。實踐證明,對外開放的政策是正確的,通過對外開放,得到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增強了國際競爭力,加快了自身發展。
(二)深化改革,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日益加深,國際競爭日趨激烈,我國要想在競爭中占取優勢,就必須加快發展步伐,提升國際競爭力。通過改革不斷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首先,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在經濟全球化條件下,雖然我國也參與了國際分工與合作,但卻處于國際分工的低層次地位,無法享受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更多好處。鑒于此,我國必須依靠科技進步,推進自主創新,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進而增強國際競爭力,更多地獲取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優秀成果。其次,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科技革命發展迅猛,國際競爭更加激烈,這就要求我國必須加快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應對經濟全球化挑戰。因此,我國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經濟制度的調整:一是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做到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經濟平等競爭、共同發展;二是加強宏觀調控,加快政府職能的轉變。進一步健全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等宏觀調控體系,完善政府重大決策程序,推進其科學化、民主化、規范化進程,切實把政府職能從管理轉到服務上來。
(三)積極參與并推動世界經濟政治新秩序的建立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憑借其自身優勢一直主導和推動著經濟全球化,導致當前國際經濟秩序仍然是舊的國際經濟秩序。在這種不平等國際經濟秩序下,社會主義國家被置于劣勢地位。所以說“強調當今經濟全球化的新質量和重要性,決不意味著可以掩飾它所具有的矛盾性和局限性。”因此,中國要想維護自身經濟利益,必須改變這種不利的局面,打破西方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全球化主導權的壟斷。中國只有抓住經濟全球化變革的有利時機,積極主動地參與建立國際新秩序,才能改變當前的現狀,使經濟全球化朝著有利于社會主義國家的方向發展。這就要求中國發揮后發優勢,促進經濟發展,增強自身在國際經濟生活中的作用,力爭成為經濟全球化規則的參與者和制定者,為參與經濟全球化規則的制定提供現實可能性和重要條件。同時還要加強南南合作,共同應對經濟全球化,聯合反對霸權主義、強權政治,進一步推動建立國際新秩序,把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繁榮公平地潤澤給所有國家,最終促進全人類的共同繁榮與發展。
在經濟全球化的歷史條件下,中國應抓住機遇,趨利避害,采取強有力的經濟對策,以積極的姿態走向世界,去迎接挑戰。要堅定不移地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繼續探索既符合本國國情,同時適應經濟全球化潮流的發展道路。要堅定不移地把發展作為興國第一要務,保持國民經濟又好又快地發展。不斷提高自身國際競爭力,促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面發展。
作者:袁波單位:朔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政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