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工程建設對縣域經濟結構的優化范文

工程建設對縣域經濟結構的優化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工程建設對縣域經濟結構的優化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工程建設對縣域經濟結構的優化

[摘要]

作為連接鄉村經濟和城市經濟的縣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分析當前縣域經濟發展研究的基礎上,根據“臨界最小努力”理論,以漢源縣瀑布溝電站這一重大工程為例分析了重大工程對縣域經濟發展的影響,以重大工程建設期間及其后一段時間的財政收入和GDP增長和三種產業比例的變化分析說明:重大工程對縣域經濟具有正相關性,利用好重大工程建設這一外力,縣域經濟可以實現經濟結構的優化、產業的升級等,以提升縣域經濟發展。

[關鍵詞]

重大工程;縣域經濟;結構優化

一、引言

縣域經濟連接著鄉村經濟和城市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總量上看,全國縣域經濟總量是全國經濟總量的50%,從人口上看,占全國總人口的70%人口為縣域人口,從人均GDP看,縣域人均GDP是全國平均數的70%,是全國中心城區的50%[1],因此,可以說在我國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石。但是,相比城市經濟而言,縣域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尤其是幅員面積巨大的西部邊遠地區縣域經濟長期處于低迷狀態。西部邊遠地區縣域經濟發展不僅是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內涵,而且是國家的社會穩定、和諧與進步的重要保障。

二、縣域經濟發展研究現狀概述

我國對縣域經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產業結構調整、特殊類型如資源型縣域經濟發展等方面。王維平、劉書明(2011)指出了縣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從產業結構、產業組織和產業布局等方面解決上述問題[2]。趙新宇、郭欣(2009)揭示了吉林省縣域經濟產業結構演化的特點,指出了縣域經濟是吉林省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3]。郭思文(2014)結合壽光市產業結構現狀,作出了進一步優化縣域產業結構等相應對策[4]。針對四川等西部縣域經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產業集群、產業結構升級、特色經濟、城鄉一體化和可持續發展等研究。劉得揚、朱方明(2011)針對西部資源型縣域經濟發展的規律,提出對策和建議[5]。四川縣域經濟發展課題組(2005)總結了四川大邑縣發展縣域經濟的成功經驗及啟示[6]。郭志剛、賈善和(2006)認為縣域經濟內產業集群的發展,會有效增強區域的競爭力[7]。王緌、陳國先(2008)提出了提升產業結構,增強區域產業競爭優勢的觀點,并指出了發展四川縣域經濟的新思路[8]。陳釗(2006)認為四川丘陵地區縣域產業發展帶有封閉性,應加強與中心城市的協作,大力發展招商引資和民營經濟[9]。林鵬程(2006)認為四川農業大縣發展縣域經濟應實現產業化、工業化和城鎮化[10]。張白平(2007)認為應該利用民族地區的自然及歷史文化資源,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可持續發展之路[11]。同時,對于重大工程與縣域經濟關系研究方面,只有張建全(2005)《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源頭丹江口縣域經濟結構的影響》一文分析論述了工程實施對縣域經濟的影響[12]。這些研究對四川省整體縣域經濟的特點、發展不足和發展的趨勢的研究較多,學者們針對縣域經濟的特點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其中部分研究以一些具體縣域的調查為研究基礎,提出了相關縣的特點、成功經驗及啟示;但研究四川等西部地區邊遠縣域經濟的成果較少;更難見到重大工程與縣域經濟關系研究文獻。

三、重大工程建設對縣域經濟結構的優化

1.重大工程是一種外部力量對于經濟處于長期低迷的狀況,美國經濟學家萊賓斯坦于1957年在《經濟落后和經濟增長》中提出的“臨界最小努力”理論指出:在不發達經濟中存在促使人均收入提高和下降的兩種力量,由于這兩種力量的均衡而造成欠發達經濟體陷入惡性循環,處于低水平均衡狀態。此時,如果有外來強大的刺激力量打破這種均衡,落后經濟會由此獲得持續、快速增長的機會。西部大開發計劃中的重大工程對于四川等西部地區邊遠地區的縣域經濟而言是一種重要的外來力量,能有效刺激四川等西部省區的邊遠地區縣域經濟發展。所以,研究四川等西部邊遠地區縣域經濟的發展模式、尤其是重大工程與縣域經濟的關系對四川等西部省區的邊遠地區縣域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產業結構優化升級隨著人類生產力的進步,經濟總量的增長,經濟社會首先經歷農業和初步工業化為主的初級產品生產階段,再上升到以工業為主的工業化階段,最終實現發展重心是現代服務業的發達經濟階段,這就是產業結構升級。產業結構優化是指通過產業結構調整,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使各產業實現協調發展,從而起到促進經濟增長的過程。西蒙.庫茲涅茨在一系列關于經濟增長的著作中指出,經濟增長因素主要是存量的增加、勞動生產力的提高和結構的變化,經濟生產中生產結構和經濟生產中其他方面的結構,都是總體高速增長的必要條件。羅斯托指出現代經濟增長在本質上是一個產業部門變化的過程,經濟增長發生的原因不能脫離對產業結構的分析。產業結構的演進與經濟增長之間的內在聯系已經被許多經濟學家所認同,現代經濟增長不僅是總量增長的過程,也是產業結構成長、演進的過程。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發展滯后,多數縣域尚處于以農業為主農業和初步工業化為主的初級產品生產階段。經濟總量小、第一產業比例較重,第二、三產業發展滯后的現象,農業現代化程度低,工業技術水平低下,粗加工、高耗能企業多,金融、服務、旅游等第三產業尚在起步階段,是西部欠發達地區縣域經濟的共同特征,也是長期以來制約其經濟實現飛躍增長的瓶頸。因此,調整產業結構、以農業產業化為突破口、發展新型工業化、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等經濟措施成為欠發達縣域的共同方向,但是由于缺乏外力作用,僅靠縣域自身的力量這些措施往往難以實現,成為紙上談兵。

3.重大工程對漢源縣產業結構升級的推進作用漢源縣隸屬四川省雅安市,是省定貧困縣、享受少數民族地區待遇縣、革命老區縣、國家重點工程-瀑布溝水電站庫區移民重點縣。漢源縣境內的國家“十五”重點建設項目-瀑布溝電站自2004年開工建設,2010年建成投產。電站的建成及投入使用,對漢源縣經濟起到了“臨界最小努力”理論中重要的外部力量的作用,漢源縣無論從經濟總量,還是經濟結構,都實現了飛躍。農業方面,瀑布溝電站建設淹沒了漢源縣大量優質農田,使糧食減產,但是,農業生產總值沒有因此下降,2007年至2012年農業生產總值分別為:81340萬元、79721萬元、79346萬元、85868萬元、96202萬元,101711萬元,其原因一是在新集鎮、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便于進行農村土地集約化耕種,二是為了電站的建設需要施工方在庫區修建了骨干公路網,為漢源縣實現“村村通公路”奠定了基礎,極大地方便了各村農產品的運輸,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益,第三,加快發展特色種植業和養殖業,推行“企業和專合組織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聯營模式和“超市+協會+農戶”等產供銷一體化模式,推進訂單農業發展,提高農業生產經營的組織化程度。農業生產結構也因此發生了變化:農業正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特色農業轉變,由小農經濟向產業化、規模化轉變,在電站建設的外力作用下,農業空間布局與結構調整有了資金和條件。

工業方面,瀑布溝水電站的建設對漢源縣工業發展首要影響是建立了規模化的工業園區,并使淹沒企業向工業園區搬遷,同時促進了企業間協作和產業的配套,創造了工業集聚的特殊條件;其次,工業企業獲得了搬遷賠償資金,并在重建中實現了企業改造與技術進步。利用電站建設淹沒企業重組復建機遇,工業企業得以向園區集中,在園區內實現向新型化工業發展:完成了技改和降耗任務,優化資源環境,推動資源利用循環化和資源消化減量化、加大污染防治力度;第三,利用企業的遷復建建機會,強制淘汰了作坊式企業和“三高”企業,淘汰落后產能,有效促進了工業的低碳發展。漢源縣工業發展在資金和政策的保障下以企業遷復建為契機,以規劃為龍頭,以完善工業園區載體建設為基礎,以產業項目為支撐,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促進了漢源經濟建設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第三產業方面,電站建成后,水庫形成的漢源湖水面有84平方公里,在四川甚至西南地區都是獨一無二的。漢源在擁有多類型旅游資源的同時,更擁有得天獨厚的湖泊資源優勢,在周邊旅游市場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競爭力,在雅安市眾多旅游城鎮中,能形成自己獨特的旅游品牌和特色,成為雅安市的湖泊旅游基地。電站的建成為漢源縣旅游業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條件,雅攀高速的通車更促進了漢源縣旅游的高速發展。以2001年至2012年的財政收入和GDP數據形成的漢源縣歷年財政收入和GDP趨勢圖如圖1所示:由上圖可以看出:在重大工程實施的期間和之后,漢源縣財政收入和GDP實現了更快的增長,即經濟發生了飛躍發展。同時,表1是漢源縣2008年至2013年歷年三種產業比重表:從上表看出,2008年至2013年第一產業農業比重逐年下降,第二、三產業逐年增加,結構調整比較明顯。

四、啟示和對策建議

漢源縣經濟飛躍帶來的啟示: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會直接推動區域經濟發展,而重大工程的實施對縣域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起到了關鍵作用,因此,重大工程對欠發達的縣域起到了“臨界最小努力”理論中所指的外來強大的刺激力量,使其沖破了“臨界點”,由此獲得持續、快速增長的機會。漢源縣在抓住重大工程建設機遇的過程中,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經驗:一是農業穩縣,縣域經濟的農村性決定了其農業的基礎地位,農業走產業化、特色化農業道路,提高農業效益是縣域經濟發展的前提;二是工業強縣,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是縣域經濟實現跨越式、可持續發展的重點;三是旅游富縣,以水電站建設形成的巨大人工湖景觀為依托,以“雅西”高速公路通車為契機,整合縣域內旅游資源,大力發展旅游業,從而帶動第三產業的快速發展,這些經驗對于相同類型的縣域經濟具有普適性意義。

(一)應該看到的是,漢源縣雖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但尚有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以下兩點:1.工業產品價值鏈短,技術含量低。主要的工業是采礦業、礦產品初級加工,農產品加工,雖然建成了省級工業園區,工業企業得以向園區集中,形成了一定的產業集群,完成技改和降耗任務,消滅了“三高”產業和作坊企業,但由于工業企業技術含量還較低,產品尚處于初加工階段,附加值低,因此工業總產值偏低,企業利潤率較低。2.服務業水平較低,尚未形成現代服務業。漢源縣現有的及較具備發展前途的是服務業是旅游業,但旅游的基礎設施跟不上旅游者數量的激增,道路、停車場、酒店等設施在旅游旺季供不應求,形成了旅游發展瓶頸。金融業、咨詢業等現代服務業尚處于起步階段。

(二)針對上面的不足,可以采用以下的對策建議:1.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礦產品開采和初級加工、農產品加工是漢源縣的傳統產業,引入高新技術,推動加工產業向工藝制造、精深提煉等高端環節發展,提高資源配置效益,提高產品附加值,優化工業企業結構。要精心扶持優勢企業,形成特色產業和知名品牌,培植一批龍頭企業,增強縣域內企業活力和市場競爭力。要大力支持企業

的技術創新和經營創新,加強招商引資,著力引進技術水平高、產業關聯度強的項目和企業,形成和拉長產業鏈條,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2.引導企業爭創品牌。樹立品牌意識,著力塑造漢源特色的農產品區域品牌、礦產品區域品牌,以及建材業、化工業等區域品牌;加強區域品牌和產業集群品牌創建的宣傳工作,將漢源品牌推廣至全省、全國。3.重點扶持現代服務業。現代經濟中,服務業對整個經濟運行體系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交通、批零貿易、餐飲等傳統服務業是支撐,房地產、金融、保險、信息咨詢等現代服務業是新生動力。房地產由于歷史原因在漢源縣尚未進入市場,應加快土地市場規范,促進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積極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金融市場,加快推進城鎮化建設,拓寬服務業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周金堂.“十二五”時期我國縣域經濟發展的趨勢和重點[J].發展研究,2011(6).

[2]王維平,劉書明,產業政策創新與縣域經濟發展[J].南方經濟,2011(7).

[3]趙新宇,郭欣.縣域經濟產業結構演變的實證分析———以吉林省為例[J].稅務與經濟,2009(4).

[4]郭思文.縣域產業結構優化研究————以山東壽光為例[J].中國市場,2014(20).

[5]劉得揚,朱方明.西部資源型縣域經濟發展路徑探析[J].經濟問題探索,2011(7).

[6]四川縣域經濟發展課題組,以城鄉一體化為動力推進縣域經濟發展———四川大邑縣發展縣域經濟的成功經驗及啟示[J].農村經濟,2005(9).

[7]郭志剛,賈善和.產業集群助推四川縣域經濟發展[J].商業研究,2006(16).

[8]王緌,陳國先.四川縣域經濟發展的新思路[J].開放導報,2008.8(4).

[9]陳釗.推進四川丘陵地區縣域經濟發展[J].理論與改革,2006(2).

[10]林鵬程,四川儀隴:農業大縣如何縣域經濟[J].宏觀經濟管理,2006(2).

[11]張白平.西部縣域經濟增長方式的路徑選擇———以四川峨邊彝族自治縣為例[J].技術與市場,2007(9).

[12]張建全.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源頭丹江口縣域經濟結構的影響[J].南水北調與水利科,2005(4).

作者:楊昕 單位:成都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一级高清片免费一级| 裸体跳舞XXXX裸体跳舞|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av中文|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一区| 正点嫩模大尺度写真在线视频| 啊用力太猛了啊好深视频 |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手机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 亚洲成a人v欧美综合天堂| 男女过程很爽的视频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视频| 欧美精品www| 国产综合久久久久久| h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成人在线激情网|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最近高清中文在线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久久| 白医生的控制欲| 啊灬啊灬啊灬快灬深用力| 5x社区精品视频在线播放18| 天天插天天操天天射|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免费看| 日本一区免费电影|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欧美人与动zooz|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性猛交xxxx乱大交|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男女无遮挡动态图| 刘敏涛三级无删减版在线观看| 色老头永久免费网站| 国产呦系列免费| 成人午夜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福利在线观看视频| 2一8一teesex|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97精品在线播放| 大ji巴c死你h| av72发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