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公允價值計量對會計信息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發展使得各國的經濟環境發生頻繁的變動,對于某些金融衍生品而言歷史成本計量屬性已經不能滿足會計信息相關性的要求。基于此,我國于2006年頒布可新的企業會計準則引進公允價值計量的屬性。但是2008年發生的美國次貸危機使得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推上了輿論的風口浪尖,認為是公允價值放大了經濟的波動。那么,公允價值計量屬性是否為金融危機發生的罪魁禍首,人們對此發出了深思。2014年我國相關部門對會計準則進行了修訂,對公允價值計量屬性進行了新的定義。可以說,公允價值的引入對會計信息必定會產生深刻的影響,產生影響的結果到底是好是壞,從會計信息相關性和可靠性的角度有進行深入的探討。
一、公允價值計量對會計信息相關性的影響
(一)公允價值計量具有較強的預測功能從公允價值在實際的運用中我們可以發現公允價值的預測功能主要表現為其為企業相關資產和負債在未來時點的預測能力,從而提供給投資者及利益相關則提供的信息能夠更加具有相關性。比如說,公允價值計量的預測能力表現在它能夠體現出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投資者能夠根據這些預測的結果去估算未來的市場利率,以及企業的資產負債情況在未來某個時點的預期值。它能夠為投資者的決策提供更加相關的信息質量。再者,隨著市場經濟在我國的不斷發展,市場變幻無常,上市公司的估價也隨著這些不可變化的因素,每天都在發生著或多或少的變化,也就是說在這種不確定的情況下,上市公司的估價波動性較大。基于此,只有公允價值的計量屬性才能夠反映出企業的價值變化情況,從而更加準確的反應出企業的相關財務信息,為市場了的相關利益群體所用。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公允價值計量的預測功能能夠使得企業記載的會計信息更能夠符合相關利益群體的信息需求,這是因為投資者的決策時面向未來的不確定性做出的,而公允價值計量就是對未來的相關信息在現在的反應,是面向未來的,因而能夠對投資者的決策提供依據,具有價值相關性。
(二)公允價值計量能夠反映企業外部市場環境變化公允價值計量與傳統的歷史成本計量存在和差別,歷史成本計量是指在按照相關經濟業務發生時的取得成本進行計量,而公允價值計量能夠根據具體環境的變化來反映相關資產或者負債的價值。在外部經濟繁榮的時期,對于企業的資產來說,公允價值計量能夠充分利用先進的估值技術通過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來體現出資產價值的上升;在外部經濟出現蕭條的時期,公允價值計量也能夠通過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等來反映相關資產的減損狀況。例如,在企業所處的環境發生通貨膨脹的情況下,如若才能公允價值計量能夠更加準確反映出企業的生產盈利的能力,從而為企業的生產決策提供更加相關的依據。只有相關的會計信息能夠相對準確的反映出市場經濟環境的變化,對于投資者來說,能夠為其提供更加有用的決策信息依據,從而真正體現出會計信息的相關性體征。
(三)公允價值信息的披露使用具有及時性歷史成本計量屬性記錄的會計信息對于某些資產來說可能存在著過時的風險,而公允價值計量的信息能夠反映出相關會計信息的最新會計信息狀況,以及相關信息的波動情況。比如說,對于企業的衍生金融工具來講,由于與該項金融衍生金融工具的相關交易和事項的發生會在未來的某個時間點進行,如果對該項衍生金融工具運用歷史成本計量,那么它在履約期間的價值波動狀況就不能夠很好的被反映出來。此時投資者的相關決策也會由于最新的會計信息沒有被及時披露出來而顯得與自身的決策不具有相關性。因此,公允價值計量能夠對相關資產的價值變化更好的并且更加及時地體現在企業的會計信息當中,從而為信息使用者所了解和運用。
二、公允價值計量對會計信息可靠性的影響
(一)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以公允價值的可靠性為前提從公允價值計量的相關定義中可以看出,公允價值的確定是基于有序的市場交易活動當中,它以活躍的市場報價為基礎。如果該市場較為成熟相關的數據很好獲得,那么對相關經濟活動的記載就比較符合真實的交易事項,提供的會計信息也比較具有可靠性。但是,如果相關的交易市場并不是很成熟,那么相關數據的確認則需要人為的主觀判斷。比如說利用相關技術專家的判斷以及估值技術的運用等。這種情況下會因為技術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導致相關數據信息的不可靠。因此,對相關估值技術的選擇以及對人為因素的限制,能夠將這些風險因素降低,從而保證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如果相關的因素不能夠很好的把握,經濟業務比較復雜的話,相關數據的獲得就會收到來自各方面的限制,從而不能準確客觀的反應會計信息,從而使得投資者可利用的會計信息以及公司內部所利用的信息失去可靠性,那么他們依據這些失去可靠性的會計信息所做出的投資決策或者是生產決策都會因此發生不必要的損失。因此,企業在利用公允價值對相關的經濟業務進行計量和確認時,應當充分獲取相關信息的資料,對其進行準確客觀的記錄和反映。
(二)公允價值計量與利潤操縱并無必然聯系面對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以及新形勢的出現,我國在1998年對《債務重組》以及《非貨幣性交易》等準則中規定,對于符合相關規定的事項,應當采用公允價值計量的屬性。但是,由于我國對于公允價值運用的條件并不是很成熟,導致很多企業濫用公允價值計量的相關規定,嚴重影響了會計信息對于投資者的可靠性原則。因此,面對這種狀況的發生,國家隨即取消了公允價值計量的運用。因此,人們普遍認為公允價值計量給企業帶來了操縱利潤了空間,會損害投資者的利益,導致會計信息失真,從而帶來欺詐。但事實上并非如此,如果企業要想利用公允價值計量的屬性發到其操縱利潤的目的,必須要同時具備以下幾個因素:第一,公司管理者操縱利潤的動機。第二,相關財會以及內外部審計人員失去應有的職業道德。第三,證券監督市場存在著失靈的狀況。可以看出,對于企業的利潤操縱不單單靠企業內部相關人員的意思,還有相關的外部人員對其監督。2014年我國相關部門又對公允價值計量的相關概念進行了修訂,使其在滿足國際市場計量的規律的前提下,能夠更加適合我國的國情。在這種情況下,公允價值計量所能夠提供的會計信息才能夠更加符合會計信息的可靠性要求。
(三)會計的存在并不會削弱會計信息可靠性在利用公允價值計量時,或多或少會運用到相應的估計和假設,這些估計和假設的存在并不會給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帶來損害。比如說,在對現金流量、折現率以及時間的確定時,會運用到相關的估計,但是這并不損害可靠性。即使在歷史成本計量的情況下也會存在著估計和假設,例如存貨在期末計價的可變現凈值的計算。因此,只要這些假設和估計能夠可靠,那么計量的結果也會具有可靠性。
三、總結
公允價值計量從實施以來不斷受到人們的熱議,人們一度將其作為經濟危機發生的罪魁禍首。但是,通過分析我們可以預見,公允價值提供的信息能夠提高對投資者決策的相關程度,如果運用得當,它同樣也能實現可靠性的目標。
作者:趙曉巖 單位: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管理局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