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會計確認計量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會計環境及其內容
會計環境是指與會計發生、發展密切相關,決定著會計思想、會計理論、會計組織、會計方法以及會計工作水平的客觀歷史條件及特殊情況。它包括人類歷史發展各個階段的社會、政治、經濟、法律環境中與會計相關的部分。
美國會計家喬伊和繆勒把對于會計發展有直接影響的環境因素較詳細地歸納為以下12個方面:(1)法律體制;(2)政治體制;(3)企業所有權性質;(4)企業規模及復雜性的差別;(5)社會氣候(指人們的觀念態度等);(6)企業管理層及金融界通曉會計的程度;(7)立法對企業的干預程度;(8)特定會計立法的存在;(9)企業革新的態度;(10)經濟發展的階段;(11)經濟增長的模式;(12)專業教育和職業組織的狀況。
根據以上歸納,筆者認為,會計環境可以概括為以下五種因素:經濟因素、政治和法律因素、社會因素和教育因素,而每個因素各自又具體包括不同的內容。現分述如下:
1、經濟因素。影響會計的經濟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1)社會經濟結構特點與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在漫長的人類發展史中,由于各國所處地理環境的不同,經濟發展受各方面客觀條件制約,導致各國經濟結構和發展重點不同。(2)企業組織形式與資本來源的特點。企業組織形式和資本來源的不同對會計報告與揭示的要求有很大影響,例如美國與歐洲國家之間的差異。(3)通貨膨脹程度影響。在通貨膨脹已成為全球性經濟現象的情況下,由于不同國家的通貨膨脹率不同,使得各國的會計信息缺少可比性。
2、政治和法律因素。作為上層建筑服務工具的會計,必然會受政治、法律的影響。由于各國政治、法律均存在一定差異,因此會計受影響的方面、方式和程度都不同。如,法、德等歐洲大陸國家,會計原則和會計制度受法律影響很深,關于企業會計和財務報告的規定往往直接被列為公司法或商法的組成部分;而在英、美等實行普通法的國家,一般不通過立法來具體規定會計原則和制度。為政治服務的法律與會計自然是密切相關的,所以一個國家的政治制度、政治傾向和所處的政治環境都必然對會計的模式、原則乃至具體制度產生影響。
3、社會因素。社會因素指社會環境中的文化、風尚、觀念等方面的影響。這種因素極為復雜,一般來說包含的范圍有:人與人之間及社會各方之間相互信任程度的影響、會計人員的社會地位以及人們對會計職業看法的影響等。如,西方強調人性惡,強調對人及其行為的外部約束,因而強調嚴密的審查監控制度,使西方審計業十分發達。而我國受傳統民族文化的影響,強調“人性善”,重視人的自修與內省,因而審計長期不受重視。
4、教育因素。教育因素包括普通教育和專業技術教育。由于會計涉及大量的文字表達和數字運算,因此在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的社會,會計信息的生成、提供和利用都會受到很大局限,既影響會計的實踐,也影響會計理論的發展。尤其當今電算化會計的普及使這種現象更為突出。
1、經濟環境對會計確認與計量的影響。經濟環境的快速變遷引發了現代會計理論和實務的兩大難題:通貨膨脹會計和衍生金融工具會計。解決這兩個難題首先需要突破會計確認與計量問題,包括確認與計量原則的松動和單個要素的確認與計量。(1)當幣值穩定時,在歷史成本計價原則下,會計核算資料具有較高的可靠性;但如果物價波動幅度較大,尤其是在惡性通貨膨脹時期,按歷史成本原則計量所提供的會計信息就難以被市場環境所接受。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確認和計量依據就成了會計理論和實踐中不可回避的問題。(2)近年來,衍生金融工具以其“以小搏大”之勢,不斷涌現于經濟各個領域,它在為使用者規避各類價格變動風險的同時,陸續暴露出其自身的高風險特征。因而,如何合理確認和計量衍生金融工具的價值成為各國會計準則無法回避的重要問題。
2、政治法律環境對會計確認與計量的影響。(1)在不同的政治體制下,政府對經濟資源的配置與管理的要求和側重點不同。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擁有全部固定資產、土地和其他經濟資源,很少甚至沒有企業財產的私人所有權。(2)政治環境因素實施其影響在很大程度上要通過政府所執行的政策、制定的規章及頒布的法律條款去實現。政府通過立法可以直接影響會計的發展,這包括會計法、公司法、證券法、經濟法和稅法等。
3、文化教育環境對會計確認與計量的影響。一個國家的文化對會計確認與計量方法的選擇行為影響較大。例如,美國崇尚個人主義,對不明朗因素反映較弱,容易接納有差異的因素,所以美國強調計量的公允,強調“實質重于形式”。德國與之相反,文化特征表現為集體主義,對不明朗因素反映強烈。因而,德國強調穩健性原則,確認與計量方法趨于保守,嚴格遵守歷史成本原則。
4、科學技術環境對會計確認與計量的影響。現代科技推動了會計確認與計量的發展。互聯網的普及使信息的溝通更加快捷,公允價值計量不再僅僅停留于理論研究階段,其應用在技術上獲得了轉機。另外,借助高級數學運算工具,可以采用更精確的計算方法,計量固定資產折舊或債權折(溢)價等項目每期應攤銷的數額,可以大大提高財務信息的相關性與可靠性。
5、自然環境對會計確認與計量的影響。現代社會愈來愈關注生態和環境,綠色會計成為現代會計的一個重要課題。環境因素的參與使企業必須對一些會計項目重新界定和計量,既包括原有的項目,如將有關環境保護的耗費或支出納入成本和費用中;也包括對新會計項目的界定與計量,如“環境資產”、“環境負債”等。綠色會計在解決要素的確認與計量之后,才能把企業涉及環境的經濟業務轉化為貨幣價值形式的會計信息。
三、研究與認識會計環境的意義
任何一個國家的會計,都處于一定的會計環境中,受到各種客觀環境因素的影響,客觀環境所處狀態不同、發展變化路途不同,導致世界范圍內各國會計各異,使得會計呈現出明顯的社會性特征。所以,認識會計就要充分認識會計所處的客觀環境,把握客觀環境的時代性、交融性與動態性,將會計置于大環境中,才能從根本上認識會計、理解會計,才能解釋世界范圍內會計理論的異彩紛呈,會計實務的豐富多樣;也唯有如此,根據客觀環境的發展變化規律,我們才有可能架構與環境發展狀況相適應的會計未來藍圖,創新會計、發展會計。顯然,沒有對會計環境的深刻認識與把握,談會計創新與發展,無異于構造空中樓閣。
以上主要論證了環境對會計確認和計量的影響。當然,會計確認和計量對環境的反作用也在以一定的方式進行著。我們不能忽略二者的互動研究,只有把握會計環境對會計確認和計量發展的重要作用,才能更好地認識會計、發展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