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產品結構出口貿易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安徽省出口貿易產品結構分析
(一)出口產品總量不斷增加在全球經濟發展變緩背景下,安徽省借此機會對全省出口貿易產業結構實施優化、調整,經過多年的發展安徽省的對外出口貿易實現了顯著增長,統計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安徽省出口貿易總額顯示,最近四年間出口貿易總額分別達到88.9億美元、124.1億美元、170.8億美元、267.5億美元、282.5億美元;單從出口貿易項目來看,機電產品在出口貿易總額同比增長約11.9%,而高新技術出口的增長高達31.7%(詳見表1)。從上述數據中可以看出安徽省對外出口貿易并未受到世界經濟的影響,表現出強勁的發展態勢。從上述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近年來安徽省在出口商品結構方面有了明顯改變,其中一般貿易增長速度逐漸減緩,截至2013年全省一般貿易增長率下降至7.8%;加工貿易的出口量則呈現出明顯的上升趨勢,截至2013年全省加工貿易增長率達到31.3%。在制成品出口方面,傳統的機電產品近年來出口貿易量表現出下降趨勢,增長速度明顯減緩(2013年增長率11.9%);而高新技術近年來出口貿易量則表現出強勁的增長趨勢,2013年出后貿易增長率達到31.7%。相關統計數據見圖1。從安徽省出口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的增長率情況來看,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經過快速增長后速度明顯有所減緩,但是高新技術的增長則保持強勁趨勢,這表明安徽省在出口貿易產品結構方面調整表現出明顯成效,減少一般初級產品出口量,增加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提升出口產品的附加值,最終有助于推動安徽省出口貿易總額實現穩步增長。
(二)近年出口貿易依存度穩步提升(如圖2所示)從圖1統計結果中可以看出,安徽省對外貿易依存度在2009年-2013年間保持穩定上升,從10.64%逐步上升至14.88%,但是與全國對外貿易依存度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這表明安徽省的國民經濟對國際貿易經濟的依存度仍然比較低,在對外貿易發展方面仍然蘊含了極大的發展空間。
二、安徽省出口貿易產業國際競爭力分析
(一)安徽省出口商品市場占有率情況從2013年安徽省對外貿易統計數據中可以看出,2013年安徽省進出口總額達到456.3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達到282.5億美元,同比增長5.6%,占全國出口總額(22100億美元)的2.06%,且與其他經濟強省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這表明安徽省的出口貿易水平處于一個較低水平,出口貿易商品的市場競爭力較弱。
(二)安徽省人均貿易額情況通過對安徽省人均貿易額數據來看,2013年安徽省的人均貿易額為725美元,但是全國平均人均貿易額為4152美元,由此可知安徽省的人均貿易額僅占到全國的17.46%,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013年,安徽省出口貿易總額達到282.5億美元,人均出口貿易額為482美元,而2013年全國人均出口貿易額為3524美元,安徽省的人均出口貿易額僅占到全國水平的13.68%,同樣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三)安徽省出口貿易產品競爭力指數情況貿易競爭力指數主要是指以出口、進口貿易總額之間的差值并與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比值。TC指數若在-1-1之間,TC指數若靠近-1,則提示該產業的進口額高于出口額;若TC指數約靠近1,則提示該產業的出口額高于進口額。在TC指數中,貿易競爭劣勢極大、較大或者微弱時TC指數分別采用(-1,-0.6)、(-0.6,-0.3)、(-0.3,0)表示,而貿易競爭優勢極強、較強、微弱時TC指數分別采用(0.6,1)、(0.3,0.6)、(0,0.3)表示。從圖3中可以看出,安徽省進出口貿易指數出現短暫下滑,從2010年開始出現明顯上升,但是仍然處于(0,0.3)、(0.3,0.6)之間,這表明安徽省的進出口貿易的國際競爭力水平處于較強水平,雖然在2013年進出口貿易TC指數出現一定下降,但是與2009年、2010年、2011年相比保持較高的競爭優勢,由此證明安徽省近年來隨著國際貿易量的逐漸上升及產品結構不斷優化,國際貿易競爭力具有巨大的上升潛力。
(四)安徽省出口貿易產業地位情況從出口貿易產業鏈分工角度來看,安徽省的出口貿易產品均來自于低端產業鏈,出口貿易優勢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如:茶葉、家具、紡織品、服裝等),雖然在短時間內勞動密集型產業可以保證安徽省出口貿易穩定增長。以安徽省茶葉出口情況來看,從2009年至2013年間,安徽省茶葉出口量從2.56萬噸增加至3.68噸,出口總額也從4957萬美元增長至13635萬美元,具體統計數據如表2所示。但是從長遠角度來看,隨著人工、材料成本的逐漸上升,這種競爭優勢會逐步消失。從近年來安徽省出口貿易方式來看,雖然一般貿易(如:茶葉)一直占據主導地位,每年出口量達到加工貿易的3倍以上,但是加工貿易近年來的增長率卻明顯高于一般貿易,這表明安徽省出口貿易產品的技術含量正逐步提升。從宏觀角度來看,近幾年安徽省出口貿易產品對國家外貿扶植政策的依賴性仍然比較強,對國際市場變化相對比較敏感,因此國家政策及國際市場的變化全省出口貿易影響比較大。
三、安徽省出口貿易產品結構發展現狀
(一)全身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結構偏低通過對安徽省最近五年的出口產品結構進行比較分析,雖然在產業結構方面有了明顯優化、調整,出口產品結構中高新技術比重有一定提升,但是從整體上來看出口產品結構中高新技術出口比例仍然偏低,明顯低于全面平均水平。因此,安徽省出口產品結構中高新技術產品的市場出口量及市場競爭力仍然有待提升。
(二)傳統優勢產業缺乏國際競爭力安徽省長期以來出口產品主要以農產品、制造業產品為主,在整個出口額中占據較大比重,每年出口增長額明顯高于出口額增長,這表明安徽省在傳統優勢產業方面仍然處于以量取勝階段,產品的附加值較低,經濟效益不高。目前,由于國外經常以反傾銷方式阻礙我國傳統產業產品出口,再加之國內相關法制、政策不健全,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安徽省的對外貿易摩擦,不利于營造一個良好的對外貿易環境。
(三)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比重仍然偏高從安徽省出口貿易的RCA指數、TC指數來看,安徽省出口產品中0類產品的市場市場競爭力相對比較強,但是從最近五年的統計數據來看,出口的數量、市場競爭力上升比較平穩,這可能因為安徽省豐富的資源有關。安徽省作為人口大省,勞動者輸出量比較大,勞動力成本比較低,雖然在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可以獲得豐厚的經濟效益,但是缺乏強有力的市場競爭力。
(四)出口產品品牌競爭力不足目前,從安徽省出口貿易產品結構可以看出,出口產品中紡織、服裝、鞋襪、旅行用品、家具等商品上具有較強的出口競爭力。我們以服裝出口為例,2013年安徽省服裝出口的TC指數已達到0.997,表現出很強的競爭優勢。但是作為服裝出口的大省,安徽省卻沒有一個國際性的服裝品牌。出口產業由于缺乏知名品牌,使安徽省出口企業和出口產品形象一直處于低端行列。
四、提升安徽省出口貿易量的策略分析
安徽省通過對出口貿易產品結構、產業結構進行不斷優化、調整,出口貿易產品結構出現了明顯的變化,一般貿易的增長率出現不斷下降,而加工貿易的增長率出現明顯上升,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作用于安徽省出口產品結構的優化、升級,增強安徽省的出口經濟對國內政策、國際經濟變化的適應能力。從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雖然安徽省出口貿易產品結構、產業結構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狀態,但是這種狀態并不是同步的,且未對彼此起到高效的促進作用,對此我們還需要進一步制定對應的發展策略。
(一)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創新對外貿易方式目前,安徽省的出口貿易產品中機電產業仍然是主導產業,但是從總體上來看,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貿易水平仍然比較低。鑒于上述貿易發展形勢,筆者認為安徽省應該整合優勢資源,增加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的技術水平、生產能力、出口量,出口產品推動從初級產品逐漸過渡到高級產品,增加出口產品的附加值,具體來說可以一方面可以加強相關專業人才的培養、引進,提升自身的技術實力[3];另一方面則是加強與國內外相關企業之間的交流、合作,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生產工藝、管理方法,以此來增強自身的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除此之外,在黨的十七大中明確提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戰略任務,要求各個省市要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完善現代產業體系,全力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的新興產業,提升地區的“智造”水平。目前,安徽省的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已經不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發展,必須走特色型工業化產業發展道路,努力提升自身的技術優勢,強化產業自主創新、結構優化升級、節能減排,加快推進“安徽智造”發展戰略,為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奠定堅實基礎。打造綠色農業產業產品品牌是目前國際農業產業發展的必然趨勢,安徽省作為我國內陸省份,擁有得天獨厚的農業資源,通過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綠色農產品品牌不僅能夠讓本省農產品滿足國際標準,也是應對外國農產品綠色壁壘的最佳策略之一。因此,筆者建議可大力研發、引進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重點加強生態農業產業園區、綠色農業產業基地建設,構建優質特色農產品的生產、加工、出口貿易“一條龍”產業鏈,提升本省農產品的附加值,優化出口貿易產品結構,增加本省出口貿易額。
(二)實施“進口”、“出口”平衡戰略,促進出口產品多樣化近年來,我國與歐盟、美國之間的出口貿易摩擦不斷,國外的貿易保護主義嚴重影響了我國“走出去”戰略的實施效果。因此,若我們單純性依靠出口貿易作為經濟發展的動力是不夠的,必須充分結合“引進來”、“走出去”發展模式,通過“引進來”先進的技術、設備、產品、人力資源以及管理經驗,這樣可促進“走出去”經濟實現穩定、持續發展[5]。通過對安徽省的外貿情況進行分析發現,安徽省的進口貿易、出口貿易之間長期存在明顯的差距,因此平衡“進口”、“出口”水平符合安徽省的發展現狀。實施“進口”、“出口”平衡戰略具體可從政府、企業兩個層面來落實,一方面地方政府應制定一系列的補貼、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從政策層面對出口企業、外資企業給予一定扶持,有利于大量吸引外地資本、技術進入本地,同時也可以將本地區優秀出口企業、產品輸送出去,從而實現“進口”、“出口”平衡戰略;另一方面外貿企業作為出口貿易的主體,首先應該學會“引進來”,以市場需求為主導,利用各種機會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生產理念、技術、設備及管理經驗,并逐步轉化為自主創新,提升外貿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最終實現“進口”、“出口”之間的良性互動。
(三)全面開拓新興市場,促進對口貿易區域結構多元化安徽省為了進一步獲得更多的出口貿易份額,在鞏固傳統國際市場的同時應采取有效措施克服國外貿易壁壘影響,出口企業應根據國際市場需求及時調整出口市場結構,努力尋求新興出口市場,堅持走市場多元化發展戰略。在拓展新興市場過程中,出口企業應細致分析出口地的人口總量、經濟規模、消費水平、市場環境等多項指標,目的在于開發最具發展潛力的國際新市場,例如:北非、拉美、東南亞等其他周邊新興經濟體及發展中國家[6]。針對本省重點出口企業,筆者建議加強技術、資本及人力資源投入力度,切實提升企業自身的自主研發能力及知識產權,提升本省出口企業產品附加值。在企業全面拓展新興市場中,政府也應該給予極大的扶持與幫助,加快金融自由化改革、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提升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增加貿易伙伴國數量,降低出口企業的國際貿易風險,促進本省出口產品結構形成多元化布局發展目標。
(四)推動勞動密集型產業優化升級從國外出口經濟發達國家發展進程來看,其出口產業的工業化發展基本上需要通過“勞動密集型產業→資本密集型產業→技術密集型產業”發展模式。目前,安徽省出口工業發展正處在由勞動密集型產業階段,由于該產業人力成本高、生產率偏低,隨著市場經濟水平的不斷上升,人力成本、材料成本會成為產業發展的瓶頸,為了推動安徽省出口工業實現資本型、技術型產業轉化,就必須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加強高等或者技術類教育領域投入力度。雖然安徽省具有豐富的人力資源,但是文化水平、技術水平卻低于全國其他省份。為了推動安徽省出口貿易產業的快速發展,必須加強對高等或者技術類教育的投入力度,重點扶持職業技術教育院校發展,優化職業教育教學結構;同時增加高等院校科研經費支持,引導企業與高校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培育優質人才、高新技術,推動安徽省出口企業實現產業優化升級。二是出口企業要不斷學習國外先進技術、管理戰略等,吸取國外企業的經驗教訓,充實自身的技術與管理水平,在不斷創新、優化自身管理、技術體系,有助于提升企業的國際競爭力,樹立良好國際形象,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還可促進本省勞動密集型出口企業逐步轉向資本型、技術型企業。三是政府機構應加強基礎建設與行政支持。地方政府應加強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為企業發展提供良好環境條件;根據國家相關要求及本省出口經濟發展戰略,制定并出臺一系列針對出口企業的扶持或者優惠正常,如:區別對待營業稅、出口退稅等。
(五)加快培育創新系統,提升核心技術競爭力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安徽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產品研發經費達到247.7億元,與2012年相比增長約18.5%。近年來,安徽省企業逐步認識到掌握核心技術才能真正進入國際市場,逐步由技術引進向技術研發轉變。但是從目前發展現狀來看,企業持續增長的研發經費未在短時間內推動企業核心技術創新與發展,很多高新技術企業仍然需要依賴于國外技術,這對安徽省出口經濟帶來嚴重影響。安徽省應多管齊下提升出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政府機構應進一步建立健全稅收、財政、采購等方面激勵機制,從政府金融政策上保障企業自主創新資金源,共同承擔企業研發風險,有助于激發企業投入更多的科研力量與經費;廣泛收集企業技術需求信息,并合理整合高校、科研機構資源,進一步完善高校、科研院校及企業之間的科技轉化進程,引導上述機構科研方向逐步向企業需求靠攏或者共建經濟實體或研發機構,為“學、研、產”提供最佳平臺,利于增強“學、研、產”體系對接力度,增強科技成果的有效供給、轉化,最終將提升安徽省出口企業的核心科技水平,增強企業的世界競爭力。
五、結語
出口貿易產品結構、穩定性一直以來都是國內外經濟學者研究的重點課題,很多學者將關注的重點集中在國家層面對出口貿易產品影響研究,而忽視了從本地區產業結構層面分析出口貿易的影響。在本文研究中選取安徽省作為研究對象,通過分析安徽省的出口貿易總體發展情況,發現安徽省出口產品總量總體上呈明顯上升趨勢,表明目前本省出口貿易經濟的穩定性較好,但是也存在產品結構不合理、自主創新能力較弱、外貿方式粗放等問題,導致出口貿易的依存度仍然偏低;由于本省出口商品市場占有率、人均貿易額、產品競爭力指數、產業地位仍然比較低,這表明本省的出口貿易仍然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鑒于此,筆者認為安徽省應加快推動“安徽智造”發展戰略,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創新對外貿易方式,積極實施“進口”、“出口”平衡戰略,促進出口產品多樣化,同時制定多種輔助措施引導并促進外貿發展,為其創造良好的環境,進一步增加出口貿易額增長,推動安徽省的出口貿易與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
作者:吳術團單位:安徽國際商務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