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會計學的學與教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傳統的會計教學都是以教師為主體,單方向“傳授”給學生,互動比較少。縱觀課本,我們知道,現在的教材對于理論的部分十分重視,字里行間充斥著術語、計算公式以及大量的文字描述,再加上的教師的“照本宣科”,使得課堂氣氛異常沉悶,乏善可陳。教師講的死板,學生聽的也就索然無味。教與學缺少明顯的激情。再加上,剛剛接觸會計學這個領域的新生來說,基礎差、底子薄弱、理解能力不強,如果沒有教師在方法上的改變和引導,就會造成課堂有效率的極大降低,更會延緩學生們邁入會計學門檻的步伐。其次,學生普遍對會計學學習缺乏熱情。興趣所致,力之所至。
不只是會計學習,任何一門學科和專業技術的學習,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培養學生對它的興趣。興趣是有效學習的前提,也是學生的導師。興趣不僅能喚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還能盡快的將他們領入學科的大門,更能有效地促進他們以此產生勤奮、努力學習的不懈動力和認真態度。最后,學生常常在學習會計的過程中缺少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們在一開始,總認為會計學是一門寫寫算算的學科,為了應付考試,往是通過考前死記硬背。問題的關鍵就在于學生對會計學的認識還不夠,缺少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習慣,從而導致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不足。
既然發現問題,教師作為授課的主體,有必要從以下幾點作出針對性部署:
第一,培育課堂氣氛,加強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從教學角度考慮,教師應當采取形象生動并且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以期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成形成自主性、鉆研性、個性化學習的能力。課堂上,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取代傳統教學的黑板、筆記,不同的演示文稿極大豐富學生們的知識攝取點,更能突出教師在教學效果方面所體現的作用。教師還可以設計多樣的教學手段,例如啟發式、互動討論式,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并通過經典案例的現場解說,以給予學生最直觀、最強烈的感官。簡單來說,就是將教師的主體地位和學生融為一體,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的自主能動性,遇到問題,讓他們去判斷去思考,教師只是從旁起輔助、引導和講解的作用。
第二,理論聯系實際,凸現實際操作的應用性。同樣是在一個課堂學習,有的學生上課認真聽講作筆記,但在考試或者實習的時候往往不知所措。例如課堂上,他們碰到案例,在教師的幫助下,將分錄、報表、決策等做的井井有條。但到了實際運用的時候,就不知道怎樣去做分錄和看表了。這是什么原因呢?這是“紙上談兵”,理論脫于實踐造成的。學會了和會使用是兩個概念,由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多注意學生的應試能力和動手能力相結合的培養方式。在每講一個案例時,要切合實際,舉一反三,和學生進行互動式問與答。課外,盡可能的給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聯系一些企業和公司,組織學生在周末、寒暑假去做有針對的實戰練習??傊?,教師在此方面應切忌“集中于書本和習題”,主張以導向式引導、實踐式為主的方法解決學生應用能力差的問題。
第三,重視知識定位,強調基礎理論的必要性。會計學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技術性較強的課程,但忽視理論基礎的學習,會給實際操作中帶來很大的困擾。因為通過理論基礎學習,可以幫助學生對會計要素產生明確細致的劃分,使他們盡快了解分錄、憑證、賬簿、報表、核算等基本流程。況且,基礎會計還對后面專業課程的開展起著重要奠基作用,比如后面中級財務會計、高級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管理會計、審計等課程的深入學習都離不開基礎理論知識的運用。正因為會計基礎理論如此重要,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應當從態度上重視它,決不能認為只是“背背定義”就可以了,只有扎實理論的基礎,才能在之后的實際中以此作出嚴密的分析和運用。
“天道酬勤,厚積薄發”,會計的學習過程中,需要教師給學生灌以持之以恒的毅力。針對學生群體的實際情況,教師通過將抽象枯燥的概念、理論,以通俗化言語傳遞給學生,采用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方法和手段,學生則在學習的過程中切忌貪多求全,囫圇吞棗。此外,會計學的知識體系十分嚴密,各個章節井然有序,遵循著先后順序,在學習的時候,不可將各章節單獨成立體系,也不可隨便打亂順序,這樣會造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舉步維艱。同時,教師可以通過課件讓學生在課下進行溫習和預習,只有鞏固所學過的知識,才能在之后學習中更進一步。
作者:程迪寬單位:重慶工商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