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范文

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

《金融教育研究雜志》2014年第五期

一、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現狀

從2004年2月香港銀行開始辦理人民幣個人業務開始,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開始走入正軌,并且逐漸從單一的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成了多元化的人民幣離岸市場。繼香港之后,倫敦、新加坡、臺灣地區等也紛紛開始涉及人民幣離岸業務。根據中國銀行的離岸人民幣指數(ORI)①顯示,2013年末中國銀行離岸人民幣指數為0.91%,表明在離岸存貸款等國際金融市場活動中,人民幣占所有金融市場活動貨幣份額的0.91%。2013年末境外市場人民幣資金存量已超過2萬億元,貸款余額也達到4000億元,交易量占比提升至2.2%,人民幣已成為全球第九大交易貨幣。②[3]

(一)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現狀香港因其特殊的歷史地位和地理區位優勢以及與內地的經貿投資關系而優先成為了最重要的人民幣離岸金融市場。從2004年最早的香港開始辦理人民幣業務到2010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銀行(香港)簽訂的清算協議,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開始飛速發展。在存貸款方面,截止到2013年12月底,香港人民幣存款總額達到8605億元,經營人民幣業務的認可機構達到146個,香港銀行體系的人民幣存款約占全球離岸人民幣存款的60%。與此同時,人民幣銀行貸款業務也持續增長,2013年11月底貸款余額達1097億元,較2012年底增加近40%。在跨境貿易結算方面,自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開展以來,近80%的交易是通過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完成,2013年經香港銀行處理的人民幣貿易結算額達到38409億元,比2012年同期增加40%,香港正逐漸成為中國內地與全球各地人民幣貿易結算和支付的重要樞紐。在債券發行方面,香港人民幣債券發行共計約4000億元,在港發行的點心債發行額達2700多億元。

(二)臺灣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現狀自2008年以來,中國內地和臺灣地區的經貿往來日益頻繁,兩岸經貿關系取得了新的突破。隨著兩岸貿易與投資活動交流地日益頻繁,兩岸對人民幣的需求也不斷增加,人民幣離岸業務的開展成為兩岸的迫切需求。2012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決定授權中國銀行臺北分行擔任臺灣人民幣業務清算行,標志著中國臺灣人民幣離岸市場正式啟動。[4]在人民幣存款方面,2013年臺灣外匯指定銀行辦理人民幣存款的有65家,存款余額達到1382.19億元人民幣,再加上國際金融業務分行的443.81億元人民幣存款,總存款合計達到1826億元人民幣。在債券發行方面,中國銀行發行了首批離岸人民幣債券“寶島債”,“寶島債”的發行促進了臺灣地區人民幣業務全面發展。

(三)新加坡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現狀2011年,新加坡匯豐銀行、華僑銀行、星展銀行等新加坡各大銀行陸續開始接收人民幣存款,提供人民幣理財產品,標志著新加坡人民幣離岸市場正式形成。2013年5月,中國工商銀行新加坡分行正式啟動離岸人民幣清算業務,匯豐控股和渣打銀行在新加坡發行首批人民幣離岸債券,這些舉措標志著新加坡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建設取得了歷史性的進展。[5]在人民幣存貸款方面,截止2013年12月底,新加坡人民幣存款達到2000億元,人民幣計價的貸款總額超過3000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25%,其中人民幣貸款大部分來源于貿易融資,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的數據顯示,新加坡的人民幣貿易融資占到除中國內地和香港以外總量的60%。在債券發行方面,新加坡市場共成功發行六筆“獅城債”,共計75億元人民幣。[6]

(四)倫敦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現狀倫敦是全球最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倫敦金融城于2012年4月正式推出人民幣業務中心計劃。2013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與英格蘭銀行簽署了規模為2000億元人民幣/200億英鎊的中英雙邊本幣互換協議,[7]2014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與英格蘭銀行簽署了在倫敦建立人民幣清算安排的合作備忘錄,這些措施表明倫敦向成為人民幣離岸交易中心的目標又前進一步。在外匯交易方面,倫敦在人民幣即期、人民幣遠期、外匯掉期、外匯期權等方面都占據重要地位。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報告(SWIFT)顯示,倫敦在中國內地和香港以外地區的人民幣交易中占比62%,2013年日均人民幣即期外匯交易量約為50億美元。倫敦憑借其在全球外匯交易領域的獨特優勢積極推進人民幣外匯業務。在貿易融資方面,倫敦市場自2011年以來增長迅猛,特別是人民幣信用證業務,2012年業務量較同期增長13倍。[8]這反映了倫敦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流動性不斷增加,企業選擇使用人民幣的意愿也不斷增強。在債券發行方面,2013年11月中國工商銀行在倫敦成功發行了20億元離岸人民幣高級債券,這不僅可以為境外人民幣持有者提供更多元的投融資渠道,增強人民幣市場的流動性,也將為人民幣離岸市場打開全新的局面。

二、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競爭力比較

一個地區要建立和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必須具備一定的基礎條件。根據企業區位選擇理論,影響企業選址決策的主要因素是供給(生產要素)和需求(產品)以及所給地點與可代換地點之間的外部經濟性的差異。[9]對于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建立,本文借鑒企業區位選擇理論從人民幣離岸市場業務供給能力、人民幣離岸市場業務需求狀況和外部政策性三個方面來比較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競爭力。

(一)人民幣離岸市場業務供給能力1.經濟環境。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形成是建立在一國穩定和良好的宏觀經濟發展水平上的。在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的《2013-2014年全球競爭力報告》①中,新加坡位列第2位,香港位列第7位,英國位列第10位,臺灣位列第12位。作為提供人民幣離岸市場業務的國家或地區,其自身的經濟和貿易基礎是建立人民幣離岸市場的一個必要條件。2013年新加坡人均GDP達到了52179美元,香港人均GDP達到了38797美元,臺灣人均GDP為21141美元,英國人均GDP為38002美元。在GDP增長率方面,新加坡的GDP增長率繼續保持強勁增長,達到3.7%,在四個地方中最高。在對外投資總額占GDP的比重方面,新加坡也為最高,達到了26.24%,香港為23.54%,臺灣為19.26%,倫敦則為14.38%。總體來說,新加坡的宏觀經濟環境競爭力較強。2.金融環境。金融環境對一個國家或地區建立人民幣離岸市場起著關鍵的作用。根據2013年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②公布的競爭力排名來看,倫敦金融中心、香港金融中心和新加坡金融中心排名靠前,而臺北金融中心則以636分排名第50。其中,在倫敦從事金融業的人員占到總就業人數的7%,香港從事金融業的人員占到總就業人數的5.57%,新加坡從事金融業的人員占到總就業人數的5.5%,而臺灣從事金融業的人員占到總就業人數的3.33%,在四個地區中最低。值得注意的是,倫敦作為英國國際金融業的中心,對外金融業務非常發達,英國的國際金融業務基本等于倫敦的國際金融業務。銀行業。銀行業是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國際金融中心大多都是從銀行業開始起步。倫敦作為英國最大的國際化金融中心,有著世界上最為發達的銀行業,聚集了全球幾乎所有重要的銀行集團,銀行業金融機構總數位居世界首位。[10]香港金融同樣是發端于銀行業,香港是國際性銀行最集中的城市之一,全球最大的100間銀行,有超過70家銀行在香港發展業務。截止到2013年底,香港共有201家認可銀行機構和62家代表辦事處,所有認可機構的資產總額達到169440億港元。在新加坡銀行業中,商業銀行是其銀行業的主體,包括本地銀行和外國銀行。外國銀行又是商業銀行中的主體,截止到2013年底,新加坡商業銀行數量為124家,其中本地銀行為5家,外國銀行為119家,外資銀行所占的比重非常大,體現了新加坡銀行機構國際化程度較高。截止到2013年底,臺灣金融機構總數達到428家,其中本地銀行為40家,外國銀行以及內地地區在臺灣銀行總行為31家,較倫敦、香港和新加坡而言,臺灣的銀行業規模還有待提升。股票市場。香港是全球最活躍及流動性最高的證劵市場之一,對資金流動不設限制,并且沒有征收股息稅。①截止到2013年底,共有1643家公司在香港證劵交易所上市,總市值達到240428億港元(折合為31010億美元)。2013年,在香港進行首次公開招股的集資總額達165億美元,全球排名第二。特別是香港是中國內地企業進行交易和投資活動最為活躍的境外市場,是內地企業重要的集資中心,大部分要在境外證劵市場上市的內地企業都會選擇在香港掛牌,截止到2013年底,共有797家內地企業在香港證劵市場主板或創業板上市,市值達17640億美元,占總市值56.9%。新加坡證劵交易所是亞洲第三大交易所,目前有776家公司在新加坡證券交易所上市,總市值達到了3548.459億美元。截止到2013年底,共有838家公司在臺灣證劵交易所上市,上市公司總市值達到245195.6億臺幣(折合為8158.7728億美元)。倫敦作為全球最早的證劵市場,依然是國際企業上市的首選地。截止到2013年底,共有2736家公司在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上市公司總市值達到42575.94億英鎊(折合為71808.5804億美元)。債券市場。與銀行業及股票市場相比,香港的債券市場規模較小,不過隨著香港政府推出政府債務計劃,使得香港系統地發行政府債券,擴大了香港本地債券市場,2013年新發行港元總計23567.74億港元。2007年1月,中國政府允許內地金融機構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為香港債券市場發展立下一個新的里程碑。新加坡的債券市場是世界上最有效率和最透明的市場之一,2013年新加坡的債券規模達到2420億美元,占GDP的85%。臺灣債券市場的產品主要包括政府公債、金融債券、公司債、資產證券化商品以及國際債五大類,2013年臺灣債券市場的當期交易額達到49194億臺幣。[11]倫敦的債券市場發展于“大爆炸”時期對國債做市商的鼓勵政策,吸引了大量的國際金融機構和跨國公司發行債券,2013年倫敦債券市場的交易額達到39530億美元。比較這四個債券市場發行的參與主體可以發現新加坡和倫敦發行的參與主體更具有國際化特征。外匯市場。香港外匯市場上的交易主要是港幣和外幣的兌換以及美元兌換其它外幣的交易。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統計的最新數據顯示,香港外匯交易市場躍升為全球第五大外匯交易市場,2013年內日均成交量升至2746億美元,但在亞洲依然落后于新加坡和日本。新加坡外匯市場是世界上第三大外匯市場,新加坡地處歐亞非三洲交通要道,具有時區優勢。新加坡外匯交易以美元為主,美元約占交易總額的85%左右,2013年日均成交量為3830億美元。英國一直以來是全球最大的外匯交易地,倫敦外匯市場更是建立最早的世界性的市場。自1995年到2013年日均交易上漲了近三倍,并且外資金融機構在倫敦外匯市場的比重達到了70%以上。臺灣外匯市場相對于倫敦、新加坡和香港來說發展較晚,并且日均成交量不到香港日均成交量的1/10,2013年日均成交量為265.5億美元。總體來說,在人民幣離岸市場業務供給能力方面,臺灣的經濟環境和金融環境較其他四個地方來說還處于劣勢地位,金融環境還有待改善。倫敦、香港和新加坡則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有著發達的金融系統,為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建立提供了較好的金融環境。

(二)人民幣離岸市場業務需求狀況1.與中國內地的貿易情況。一個國家或地區對人民幣的需求程度與該國家或地區與中國內地的貿易情況有關,該國家或地區與中國內地的貿易規模越大,使用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的可能程度更大,則人民幣離岸業務的需求規模越大。香港是中國內地的第四大貿易伙伴和最主要的出口市場,2013年中國內地與香港的貿易額為4010.1億美元,占中國內地對外貿易總額的9.6%。中國內地是新加坡的最大貿易伙伴,中新雙邊貿易額占新加坡貿易總額的11.8%,2013年中國內地與新加坡的貿易額達到759.14億美元。雖然中國內地與新加坡的貿易量不是很大,但新加坡是東盟的金融中心,東盟與中國內地的貿易結算大部分都通過新加坡離岸市場進行,而東盟與中國內地的貿易已經占中國內地對外貿易總額的10%。[12]臺灣是中國內地第七大貿易伙伴和第五大進口來源地,2013年中國內地與臺灣貿易額為1972.8億美元,占中國內地對外貿易總額的4.7%。相對于香港、新加坡和臺灣,英國與中國內地的貿易規模并不是很大,2013年中國內地與英國的貿易額為700.4億美元,并且英國并不在中國內地的主要出口國當中。2.保險金融業發展情況。判斷一個國家或地區對人民幣離岸市場業務的需求,可以考察其自身保險與金融業的發展程度,發展程度越高,說明越有可能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業務。從表2看出,香港和新加坡的金融業服務進出口占GDP的比重較高,臺灣相對于其他三個地方來說,保險與金融業發展還有待提升。企業使用人民幣離岸賬戶情況。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企業使用人民幣離岸賬戶的比率越高,則表明該國家或地區的企業愿意選擇使用離岸人民幣作為支付渠道的概率越高。根據美銀美林與SunGard的調查顯示①,香港企業開設及使用離岸人民幣賬戶的比例為23%,新加坡企業約18%,臺灣企業使用離岸人民幣賬戶比例達到24%,在亞洲區域最高。并且在目前還未開通離岸人民幣帳戶的臺灣企業中,也有29%的企業表示有興趣開立人民幣離岸賬戶。總體來說,在人民幣離岸需求業務方面,倫敦由于與中國的貿易往來度較低,且企業使用人民幣離岸賬戶的意愿較低,限制了人民幣在倫敦的沉淀。而在香港、臺灣和新加坡,人民幣的需求較大,有利于人民幣離岸業務的發展。

(三)外部政策性由于人民幣還不是自由兌換貨幣,只有在境外建立起人民幣清算制度安排,人民幣資金池才有可靠的來源保障,因此是否存在人民幣清算制度安排,是能否形成人民幣離岸業務中心的關鍵要素。從表6可以看出,香港、新加坡、臺灣和倫敦都逐步建立起了人民幣業務清算行,為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建立奠定了基礎。此外,2011年底推出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制度試點,為境外投資者以人民幣資金投資境內資本市場開辟了新渠道。RQFII制度對推動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擴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發揮了積極作用。自RQFII試點以來,RQFII投資額度合計達4800億元人民幣,其中香港投資額度為2700億元人民幣,新加坡投資額度為500億元人民幣,倫敦投資額度為800億元人民幣。從外部政策來看,香港的總體政策環境寬松。香港不僅是最早建立人民幣清算銀行的地區,RQFII投資額度最高,而且香港的稅制優越,信息獲取的交易成本較低,對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建立提供了更多的支持。而臺灣由于還沒有RQFII額度,且相關的政策措施配套不齊全,對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建立有所限制。

三、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的SWOT分析

(一)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的SWOT分析1.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的優勢。香港因其特殊的歷史地位和地理區位優勢以及與內地的經貿投資關系而優先成為了最重要的人民幣離岸金融市場。香港作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毗鄰深圳,與內地政治、經濟和社會關系聯系緊密,是內地對外貿易和投資的重要窗口。并且香港有著完善和成熟的金融制度,擁有眾多的金融機構以及較大的外匯市場,是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2.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的劣勢。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還不是完善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其發展受到約束。具體來說,第一,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中輸出渠道和回流渠道不順暢,目前香港人民幣絕大部分都是通過現鈔渠道回流至內地,回流機制不健全抑制了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13]第二,香港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中出現的進出口結算不平衡的“跛足”現象,導致了人民幣存款與貸款結構的失衡,極大地限制了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14]3.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面臨的機遇。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與人民幣貿易結算及其相關配套政策有著緊密的聯系。一方面,自2009年跨境貿易結算試點以來,香港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額達到中國跨境貿易結算總額的80%,跨境貿易結算量大為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機遇。另一方面,滬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簡稱“滬港通”)的開放為香港進一步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帶來積極的影響,滬港通可以方便內地投資者直接使用人民幣投資香港市場,進一步擴大香港的人民幣資金池。4.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面臨的挑戰。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迅速有一大部分原因是中國政府的支持,而目前隨著中國政府支持在其他國家和地區建立人民幣離岸市場,人民幣跨境清算對香港清算平臺的依賴度將會有所降低。此外,從市場廣度上說,香港的人民幣金融產品種類不多,境外人民幣投資者的選擇有限。

(二)臺灣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的SWOT分析1.臺灣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的優勢。兩岸貿易合作不斷的深化為臺灣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奠定了基礎。2010年中國內地與臺灣簽署的ECFA協議,使得臺灣與內地的貿易規模擴大,眾多的臺灣企業愿意使用離岸人民幣作為支付渠道。此外,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的建立為人民幣的使用開拓了渠道。近年來臺灣與內地昆山建立了兩岸產業合作試驗區,臺資企業可以在試驗區使用從臺灣獲得的人民幣,這為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臺灣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的劣勢。臺灣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受到自身地區金融環境和配套措施的制約。一方面,臺灣不是國際金融中心,沒有做過任何貨幣離岸市場的經驗,相對于其他離岸市場來說,臺灣的金融環境還有待提高。另一方面,臺灣監管體制配套的不齊全導致金融業者與臺灣民眾對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建立期望值變低。3.臺灣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面臨的機遇。臺灣人民幣清算機制的建立將釋放臺灣人民幣業務的發展潛力。2012年兩岸貨幣管理機構簽署了《海峽兩岸貨幣清算合作備忘錄》,雙方同意以備忘錄確定的原則和合作架構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這表明臺灣地區的銀行可以開始辦理人民幣存款、兌換、匯款等金融業務。另外,中國內地與臺灣正在積極協商簽署服務貿易協議,協議中規定內地給予臺灣的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額度為1000億元人民幣,一旦服貿協議通過,將推動臺灣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4.臺灣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面臨的挑戰。臺灣要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最大的挑戰就是來自于臺灣當局事權不統一,“行政院”與臺灣“央行”之間是不從屬的雙頭馬車體制,這將阻礙兩岸金融業務的發展。另外,中國內地給予臺灣的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額度是記入于服務貿易協議當中,而目前服貿協議在臺灣還未能通過,受到一部分人的反對。

(三)新加坡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的SWOT分析1.新加坡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的優勢。新加坡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是東盟的中心點,中國企業多會選擇新加坡作為中轉站來進行與東盟的業務。另外,新加坡有著成熟并且有競爭力的金融市場。新加坡擁有上百家外資銀行,是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資金集散中心,其國際金融中心具有強大的輻射力,目前新加坡已經建立起包括亞洲外匯市場、亞洲美元市場、亞洲債券市場、離岸金融衍生產品市場在內的完整的離岸金融市場體系。2.新加坡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的劣勢。從貿易角度來說,新加坡對中國是貿易逆差,這樣使得人民幣不易在新加坡沉淀下來,人民幣在新加坡的需求量不大。從貨幣角度來說,由于新加坡的國家貨幣新元太強,與人民幣走勢相關性太高,許多企業和個人投資者并不是很樂于使用人民幣,人民幣存款規模與香港人民幣存款規模相差較大。3.新加坡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面臨的機遇。新加坡的人民幣業務發展受益于東盟與中國的經貿往來。東盟國家對中國商品及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導致東盟國家對人民幣業務需求增長。同時,中國人民銀行和新加坡金管局簽署新一輪貨幣互換協議,貨幣互換協議允許新加坡金管局向新加坡的銀行提供人民幣流動性,這個機制安排將進一步增強市場對新加坡作為人民幣離岸中心的信心,更多的金融機構、企業和投資者將參與到新加坡人民幣離岸市場中,促進新加坡人民幣離岸中心的發展。[15]4.新加坡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面臨的挑戰。一方面,新加坡本地累積的人民幣存款受到貿易逆差的制約,使得人民幣在新加坡不易沉淀。另一方面,人民幣投資渠道較窄。目前本地的人民幣投資主要集中在離岸人民幣債券。由于人民幣債券流動性差,進行短期交易的成本較高,投資者只能長期持有,這將影響投資者使用人民幣的積極性。

(四)倫敦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的SWOT分析1.倫敦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的優勢。倫敦作為最古老的金融中心,有發展歐洲美元市場的經驗,其穩健的法律制度和健全的監管體制,為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提供了保障。另外,倫敦在地理位置和時區上都可與亞洲市場形成互補,對人民幣離岸市場的擴展大有裨益。2.倫敦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的劣勢。在人民幣規模方面,人民幣本地用途少,倫敦市場較難形成大規模的人民幣資金沉淀,人民幣資金池規模較小。在運用渠道方面,人民幣在倫敦運用渠道方面有限,人民幣貸款需求較少,英國企業對人民幣的接受程度尚待提高。此外,倫敦不屬于歐元區,這對人民幣在歐洲的發展有所限制。3.倫敦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面臨的機遇。2013年10月中國同意給予英國800億元的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額度用于內地股票、債券和貨幣市場等投資,并且英鎊和人民幣將開始直接兌換交易,不需要經過其他中間貨幣。此外,一種貨幣的國際化進程通常會經歷從貿易貨幣向投資貨幣、再向儲備貨幣轉變的完整過程,人民幣目前正處在從貿易貨幣向投資貨幣轉變的過程中,這也給了倫敦更多超越其他離岸中心的機會。4.倫敦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面臨的挑戰。一是倫敦人民幣離岸市場還未形成可以作為金融產品定價依據的基準利率。離岸貨幣利率的形成是離岸金融市場能否走向成熟的重要條件,而目前倫敦人民幣市場發展時間較短、規模有限,還未存在透明有效的人民幣基準利率形成機制。二是德國法蘭克福、法國巴黎等地也在積極的加入到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建設中來,這給同處于歐洲的倫敦人民幣離岸市場提供了挑戰。

四、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發展展望

境外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建立是人民幣國際化發展必然要走的一步,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推進,人民幣離岸市場將從香港向更多國家或地區拓展,各個地區人民幣離岸市場也將在競爭和合作中發展起來。第一,作為亞洲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大本營”,香港未來依然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市場,是全球人民幣離岸市場的中心。隨著人民幣在境外流通和使用范圍的擴大以及各人民幣離岸市場相互競爭的推動,全球將形成以香港人民幣離岸市場為主導、多離岸市場共存的人民幣離岸市場體系。在此體系中,香港依然是全球最大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并且將支持其他地區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推動人民幣的流動。在此過程中,香港一方面要繼續發揮自身與中國內地密切的經貿往來和政治優勢,不斷深化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另一方面要加強與其他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合作,開發更多優質的人民幣計價產品,以帶動人民幣在全球的使用。第二,新加坡和臺灣人民幣離岸市場將成為亞洲人民幣離岸市場的“雙馬車”,成為具有區位優勢的人民幣離岸市場。首先,新加坡作為東盟人民幣交易中心,人民幣離岸市場的建立可以滿足中國內地與東盟國家貿易和直接投資等人民幣金融業務的需求。新加坡是亞洲美元市場的中心,利用新加坡發達的金融體系開發人民幣離岸金融產品,創新和發展人民幣離岸市場,為企業提供多樣化的投資渠道,發揮其連接東盟與中國內地的地理優勢,成為東盟人民幣業務的集聚地。其次,兩岸貿易和金融的合作推動了臺灣人民幣離岸市場的發展,兩岸貿易的大量順差促進了人民幣流入臺灣島內,且臺灣對中國直接投資量較大,相對于香港來說,更容易形成人民幣的回流機制。但目前來說,臺灣與其他地區相比,其金融市場的發展還略顯不足,因此進一步深化兩岸在金融合作的協商,開放人民幣貿易結算、投資和理財產品,使人民幣的回流機制更加完善是增加臺灣人民幣離岸市場區域影響力的必要條件。第三,倫敦將成為歐洲人民幣離岸市場“新大陸”的重要窗口,成為人民幣離岸市場的西方中心。倫敦作為全球最大的金融中心和外匯交易中心之一,在離岸市場建設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其發達的金融體系吸引著全球各地的機構投資者。雖然英國與中國內地的貿易規模不大,但歐盟是中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倫敦將為中國與歐洲的貿易和投資提供相應的人民幣金融服務,倫敦也將成為人民幣在歐洲的結算中心。

作者:肖婧瑩單位:廣東行政職業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好大好湿好硬顶到了好爽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高清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电影| 99xxoo视频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护士强迫我闻她的臭丝袜脚|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 欧美黑人肉体狂欢大派对| 免费看美女被靠到爽的视频|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真实乱子伦精品| 97久久综合精品久久久综合| 成人综合视频网|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亚洲老地址| 欧美一级特黄啪啪片免费看| 亚洲精品tv久久久久久久久| 精品亚洲视频在线| 国产h在线播放| 麻豆久久久9性大片| 国产片AV片永久免费观看| 91大神免费观看| 在线资源天堂www| yjsp妖精视频网站| 成人欧美精品大91在线|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美女| 日韩色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男女大片在线播放| 欧美视频第二页| 亚洲高清免费在线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喝茶影视喝茶影院最新电影电视剧| 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在线| 男女无遮挡动态图| 国内少妇人妻丰满AV| jazzjazz国产精品| 尹人香蕉久久99天天拍久女久 |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 99热在线免费观看|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 一区二区三区欧美| 怡红院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