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重大事件戰略評估制度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經濟視角雜志》2015年第六期
一、建立重大事件戰略評估制度是推進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創新的迫切要求
重大事件的發生往往導致人類生產生活由正常狀態進入到一種非正常狀態。在非正常狀態下,經濟社會運行展現出一些在正常狀態下無法觀察到的現象。從某種意義上講,對重大事件的運行規律研究更有價值。因此,長期以來,對重大事件影響的研究一直是學術界關注的焦點和難點,也正是通過對重大事件的跟蹤研究,各個學科才不斷出現重大的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的創新成果。比如,馬克思通過對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這類事件的系統研究,提出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科學論斷。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生產力快速提高,但人類發展脆弱性也在不斷增加,重大事件對人類發展的影響力和破壞力越來越大,各個學科對重大事件的研究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以經濟學為例,上個世紀20、30年生的經濟大蕭條,是人類迄今為止最具破壞力的經濟危機,它引起了經濟界的高度關注。各個經濟學派紛紛對危機的起因、應采取的對策和政府的措施等方面進行了長期而深入的研究,不斷推動經濟理論的創新發展,產生了一批影響經濟學發展的重要著作:如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弗里德曼的《美國貨幣史》、羅斯巴德的《美國大蕭條》、伯南克的《大蕭條》。建立重大事件戰略評估制度,正是順應了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發展的這種需要。建立重大事件戰略評估制度,既是對重大事件的經濟社會影響進行研究的基礎性和關鍵性工作,也是各個學科,不僅包括社會科學,也包括自然科學,推進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創新的重大方向。建立重大事件戰略評估制度,是把應對重大事件與推進各個學科發展有機結合起來,不斷推進各個學科創新和交叉發展,不斷提高對重大事件經濟社會影響判斷的準確程度,從而提升應對重大事件的能力。
二、建立重大事件戰略評估制度是推動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國家競爭力的必然選擇
重大事件發生時,市場往往會失靈,社會容易失控。這是因為由于受到重大事件的沖擊,原本在正常狀態的經濟社會秩序,以及各市場主體和社會主體的行為、心理和預期等都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出現非理性和過激反應,而且事件影響力和沖擊力越大,相應的變化和反應也會越大。此時企圖依托各類主體自身的力量,依靠市場機制和社會機制進行自發調整,通常不能有效應對。因此,政府的及時介入和強有力的干預,不僅是必須的,而且意義重大。同時,由于重大事件對經濟社會的影響較大,各種經濟關系和社會關系處于非正常狀態,也使得政府對經濟社會形勢判斷和掌控的難度加大。為了有效應對,倒逼政府不得不推出一些改革創新的舉措。因此,重大事件發生時期,也是政府推進管理和服務創新的重要時期。比如,在經濟大蕭條之后,美國推出了存款保險制度、《社會保險法》、《公平勞動標準法》等一系列重大創新政策;在2008年次貸危機之后,美國為加強金融監管,成立了金融服務監管委員會和消費者金融保護局,賦予了政府應對金融危機所必需的政策工具。在競爭日益加劇的當今世界,各國都高度重視提升國家競爭力。從競爭的程度和態勢來看,在重大事件發生時期,國家間競爭程度不會削弱,反而更加激烈。應對重大事件的能力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競爭力,特別是政府競爭力的重要方面。政府如何對重大事件進行干預和控制,對政府的干預措施和效果如何進行修正、檢驗和評價,如何創新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這些都可以通過建立重大事件評估制度來實現。通過建立這樣的評估制度,既評估事件對經濟社會的影響,也評價政府的應對能力、創新能力和干預效率。可以說,在重大事件發生時期對政府職能行為的評價,是對政府執政能力最有意義、最具價值和最為集中的評價。
目前,世界一些發達國家的政府比較重視評估工作,把開展評估視為提升政府競爭力的重要內容,作為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主要方向,甚至有的已將政府業績和政策評估納入到政府日常管理。如英國于1982年出臺了《地方政府法》,明確指出地方政府必須實行績效評估制度,1999年頒布了新的《地方政府法》,提出了最佳評估機制;美國于1993年制定了《政府績效與結果法案》,2003年頒布《政策規定績效分析》,2010年又通過了《政府績效與結果法案修正案》,對實施公共政策績效評估作了系統、全面的規定;韓國于2001年通過了《政策評估框架法案》,對政策評估原則、主體、類型、程序等方面進行了明確、詳細的規定;日本于2002年施行了《政府政策評估法》,強化了政策事先評估制度。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暴露出金融系統的高風險性和脆弱性。在此之后,國際貨幣基金和世界銀行聯合推出了金融部門評估計劃,重點是對金融體系推行壓力測試,這實際上是一種異常情況下的風險評估。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后,壓力測試已經被世界各國政府廣泛使用和推廣到其他領域。與此同時,一些國家政府對重大事件給予了極大的關注,開展了針對經濟發展、經濟風險和社會風險等方面的評估,但總的情況是:這些評估仍然是臨時的、局部的、不系統的,缺乏頂層設計和制度化安排。對重大事件進行整體化、制度化、規范化、常規化的戰略評估還沒有引起世界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
當前和今后一個相當長的時期,中國處于加速轉型的關鍵時期,頻繁受到來自國際和國內重大事件的沖擊。近年來,中國政府加大對評估制度的關注程度,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中“評估”出現了25次,其中已經明確提出:建立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會穩定風險評估機制、建立科學合理的政府績效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機制。評估的理念正在形成,但對重大事件的戰略評估制度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必須把建立重大事件戰略評估制度提上重要議程,使之成為完善政府治理體系、推動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有效抓手。
三、新常態下建立重大事件戰略評估制度的政策建議
新常態下整個世界都在加速轉型,可以預見重大事件必然會層出不窮。作為國家經濟社會管理職能的重要創新,建立重大事件戰略評估制度,需要引起國家高度重視。加大人力、物力和財力的投入,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參與。為此,本文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開展頂層設計,將重大事件戰略評估制度納入到政府經濟社會管理職能的常態化范疇評估是政府決策的前提,尤其是對于重大事件的應對決策來說,評估尤為重要。因此,建議政府建立針對重大事件的評估領導制度,并在有關經濟社會綜合職能部門如國家發改委,成立專門的評估組織單位,統籌調度評估工作。由于這項工作涉及面廣、技術要求高,為了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建議國家設立重大事件戰略評估專家指導委員會。同時,根據形勢發展的需要,在推進公共政策績效評估的制度化和法制化的過程中,一并對重大事件戰略評估制度所涉及的法律層面有關事宜進行立法。
(二)開展政學研合作,積極發揮各類科研、咨詢機構和智庫的作用鼓勵與重大事件評估有關的研究機構建設,加強對重大事件評估制度所涉及的理論、方法和實證研究,加大對此領域的經費投入和相關專業的建設力度。積極推動在此領域的經濟學界、社會學界、政治學界之間的研究互動,并與政府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合作,建立關系密切的溝通交流機制,加強對評估制度中一些重點和難點問題上的攻關。建立重大事件評估的專門人才庫,加大對此類人才培育力度。
(三)建立歷史重大事件評估庫廣泛發動各方面的力量,逐步系統地對已發生重大事件分類進行追溯評估,比如,針對科技革命、經濟危機、自然災害、政治事變、公共突發事件、大型社會活動等重點領域,研究探討各類事件對經濟社會發展影響的機制、途徑和方式,為將來類似重大事件發生時進行評估打下基礎。
(四)廣泛開展此領域的國際合作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應對重大事件是全人類的共同責任。應鼓勵各個相關學科和政府相關部門和單位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國際上相關組織、機構在此領域的交流合作。從經濟社會發展的條件、背景、階段來看,中國與巴西、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具有很多相似性,尤其是加強與這些新興經濟體在此領域的交流合作。鼓勵國內相關研究機構,定期舉辦一些國際學術交流活動,積極吸納國際在這方面的最新成果和優秀人才。
(五)建立重大事件評估相關制度對重大事件影響進行戰略評估不是最終目的。通過評估準確把握未來經濟社會發展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和新形勢,提早作出預判和拿出有針對性的對策才是我們的目標。因此,應加強重大事件評估相關制度的建設,如建立重大事件分類管理制度、重大事件前期預估制度、重大事件戰略評估定期報告制度和干預制度、重大事件總結評估制度,真正把評估制度的作用和價值發揮到最大。
(六)強化對重大事件評估系統的研究在重大事件評估制度中,評估系統及其內容是關鍵。評價系統應重點從績效、效率、風險、創新等四個方面展開,即:評估重大事件對經濟社會產出的影響,評估對企業效率、市場效率和政府效率的影響,對可能產生的經濟社會政治生態等風險進行評估,對經濟社會體制機制、企業和科技等創新的評估。不同類型重大事件的評估系統可能側重點不同,需要有針對性的研究。
(七)加強重大事件戰略評估制度和各類預警機制對接目前,中國正在加緊建立健全經濟、金融、社會事務、自然災害、環境等方面預警機制。如在經濟領域開展景氣分析,進行宏觀經濟預警。但從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事前沒有得到有效預警的情況來看,現有的預警機制作用和能力與實際要求有差距,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其它領域預警機制也存在同樣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預警機制可以看做是事前評估,重大事件戰略評估是一種事后評估。加強重大事件戰略評估制度和各類預警機制對接,可以把事前評估和事后評估有機結合起來,有利于發揮兩者的長處和優勢,更加及時、有效對各類重大事件的發生進行研究,更加全面、準確把握各類重大事件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深遠影響。
作者:汪濤 李紅艷 單位:武漢市社會科學院 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