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化燎原工程工作計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各鄉鎮(街道)黨委、政府(辦事處),市直有關部門:
為貫徹落實《市“文化燎原工程”建設規劃》文件精神,全面推進“文化燎原工程”的實施,現制訂2013年實施計劃。
一、加快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夯實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物質基礎
2013年是“文化燎原”工程全面實施的第一年,各鄉鎮(街道)要按照《規劃》的總體要求,加快建設進程,努力完成工程建設任務。一是集鎮綜合文化中心建設要立足于高起點、高標準。已建成集鎮文化中心的鄉鎮(街道)要加強設施的完善和管理,堅決杜絕擠占移用現象,充分發揮現有場地、設施的作用,提高文化資源的利用率。今年擬建集鎮綜合文化中心的鄉鎮(街道)要嚴格按照標準要求,要立足長遠,避免低檔次的重復建設。泗門、馬渚等鎮的集鎮綜合文化中心要爭取上半年規劃立項,下半年動工興建。各鄉鎮(街道)要從文化設施齊全、活動豐富經常、隊伍穩定活躍、保護文化遺產和管理科學規范等方面明確創建要求、制訂創建措施。年底,全市要新增文化強鎮(鄉、街道)4個,創建體育強鎮2-3個、集鎮綜合文化中心2個。二是村落文化宮建設要講究實際實用。村落文化宮建設在硬件設施上不求大而全,但必須具備一些基本的文化功能。教育培訓、圖書閱覽、老年活動等室內場地和室外體育活動場地、休閑公園作為創建的必備條件。各地可以通過調整改建、批地新建和民辦公助等方式加快村落文化宮建設步伐。同時,對已建成的村落文化宮要加強日常管理和監督檢查,使村落文化宮真正成為群眾休閑、娛樂和學習的好去處。年內全市要新建村落文化宮35個。三是自然村文化活動點要大力拓展。自然村文化活動點是構建“十五分鐘文化活動圈”的主要途徑,基本要求是具備“一室一廊一報一路二場”(綜合活動室、科普長廊、宣傳閱報欄、健身路徑、文化廣場和球場)中的任何一項即可,這樣的活動點設施簡單、符合農村實際,又深受群眾歡迎,各地要統籌安排,積極拓展。今年全市要有50個行政村的所有自然村至少擁有一個文化活動點。
列入今年創建目標的鄉鎮(街道),要在3月底之前做好創建項目的申報工作,年終迎接市組織的檢查驗收。
二、活躍農村精神文化生活,豐富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有效形式
要以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為目標,廣泛開展各類群眾文化活動,掀起農村群眾文化活動的新熱潮。一是搞好主題文化活動。要緊緊圍繞十七大精神的貫徹落實、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和舉辦2013年奧運會等重大主題,組織“宣傳貫徹十七大精神文化直通車”、“改革開放30周年文藝巡演”、“迎奧運、同歡樂專場演出”等活動,宣傳好、貫徹好十七大精神;充分展示我國和我市改革開放30年以來所取得的豐碩成果,謳歌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和偉大實踐;以飽滿的熱情迎接奧運會的勝利召開;宣傳“創業富民、創新強市”戰略,為創建和諧宜居城市營造良好氛圍。二是開展品牌文化、節慶文化活動。要繼續舉辦好“舜江之夏”藝術博覽月系列活動和“四明山電影節”,做強做大市級品牌文化活動。同時,各地要從農村生產、生活實際出發,充分利用楊梅節、葡萄節、柿子節等活動,注重策劃,積極籌辦好各自擁有的品牌文化活動,促進文化與經濟的有機融合,推動當地經濟又快又好發展。清明、端午和中秋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有機組成部分。要充分利用這一特定節慶日開展富有地域特色的“祭祀文化”、“龍舟文化”和“游園文化”活動,組織搞好泗門鎮謝氏宗祠祭祀活動,協調相關企業單位舉辦龍舟賽等活動。三是組織好文化下鄉活動。按照“送文化、種文化、育文化”的要求,各地要常年組織文化戶和業余文藝骨干開展送文化進村入戶和送體育健身下鄉活動,市繼續組織開展“百場戲劇千場電影進農村”活動,今年計劃完成送戲進農村200場、電影進農村3180場(其中數字電影2862場)的任務,推進“村村有戲看、月月有電影”工程。組織送輔導、送講座、送展覽進農村活動,通過“送文化”和“種文化”,更好地培育農村群眾文化,促進農村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三、抓好農村文化隊伍建設,增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人才支撐
加強農村文化建設,關鍵是要建設一支對群眾懷有濃厚感情、長期扎根農村基層的文化隊伍,各地要加強文化網絡隊伍建設,真正做到農村文化有人管理、有人策劃、有人參與。一是要抓好文化干部隊伍建設。要按照《規劃》的要求,配足配強文化站工作人員,穩定和壯大農村文化干部隊伍。要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加強對文化干部的培訓,進一步提高文化干部的整體素質。二是充分發揮業余文化團隊和骨干的作用。要加強業余文化團隊和骨干隊伍建設,要秉著“多一份關心、多一些支持、多發揮一點作用”的宗旨,切實加強對業余文化團隊和骨干隊伍的指導和管理,使團隊和骨干成為農村“留得住、拉得出、打得響”文化群體。年內市將對全市業余文化骨干分期分批組織輔導和培訓,表彰一批優秀業余文體團隊和文體骨干。三是加強文化戶建設。要建立健全文化戶基本檔案,強化對文化戶的指導和服務。繼續抓好文化戶“雙千”共建結對工作,充分發揮文化戶在農村文化建設中“以群教群、以群帶群”的輻射作用,通過經常性的交流和聯誼等活動,進一步提升文化戶的檔次和水平。全年要創建67戶文化示范戶。
四、加強對農村文化工作領導,強化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組織保障
各鄉鎮(街道)要切實加強對農村文化工作的領導,真正把此項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一是建立班子。為推進“文化燎原工程”的實施,各地要建立工程實施領導小組及其具體工作班子,切實擔負起對工程實施的組織協調和日常管理等工作。二是要加大投入。按照財政主要投向民生工程的要求,加大對農村文化工作的經費投入,做到“硬件設施有投入、文化活動有補助、工作成效有獎勵”。落實有效措施,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挖掘、保護工作,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工作參加突出的單位和個人要進行適當的獎勵。三是加強指導。各鄉鎮(街道)要對“文化燎原工程”的實施進行經常性的檢查和督促,確保工程實施工作的順利、圓滿開展。市將組織人員不定期地對各地的工程實施情況進行檢查指導,推進農村文化工作創新創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