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民政局工作總結及2020年工作謀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2019年,區民政局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區委、區政府的統一部署,堅持黨建統領,圍繞脫貧攻堅主線,踐行“民政為民、民政愛民”的工作理念,切實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工作職責,取得了較好的工作成效,全面推進我區民政事業發展。
一、2019年工作成效
(一)抓綱帶目,切實加強政治建設
以黨建工作為統領,落實黨建工作責任制,全面加強機關黨建,穩妥推進機構改革,確保了改革無縫銜接和工作高效運轉。規范黨組議事和支部“”制度,堅持民主集中制,落實“三重一大”規定,進一步規范領導干部的權力運行,強化監督制約機制。扎實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強化宣傳和意識形態領域思想政治工作,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二)以嚴促實,切實加強廉政建設
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和“一崗雙責”,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深入開展“三個以案”警示教育,扎實開展“嚴規矩,強監督,轉作風”專題警示教育活動,開展"三查三問"及扶貧領域作風建設,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從源頭上防治腐敗,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有效保障了低保、特困、福利、彩票等民政資金安全。
(三)守法遵規,切實加強作風建設
局班子及成員能帶頭執行中央八項規定、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堅持以上率下抓好正風肅紀,堅持從嚴從簡,降低公務活動成本,大力縮減“三公經費”,嚴格控制經費支出,堅決杜絕鋪張浪費等違規違紀現象。改進會風、文風,堅持依法辦事、公開透明,自覺接受黨內監督、群眾監督、法律監督和輿論監督,著力打造一支“為民、務實、清廉”的民政干部隊伍。
(四)依策施政,切實加強兜底保障
全面貫徹落實區委、區政府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策部署,織密扎牢社會救助安全網,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兜牢底線。今年我區最低生活保障在城鄉統籌的基礎上提標擴面。
全區農村低保3678戶,639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5217人,占農村低保總人數的81.5%,累計發放資金3056.63萬元;全區城市低保對象戶832戶,1228人,累計發放資金670.97萬元;通過開展農村低保集中整治專項行動,共停發223戶706人,新增農村低保655戶1102人,確保施策精準。
全區共有特困人員2254戶、2293人,其中分散供養1772人、集中供養521人,累計發放供養經費2231萬元。
(五)多措并舉,切實關注特殊群體
進一步提升臨時救助能力,年初下撥各鄉鎮街臨時救助備用金共計20萬元,充分發揮區、鄉鎮、村(社區)三級救助網絡作用,簡化審批程序,切實救急解難,累計臨時救助176人次,支出救助資金53.95萬元。
孤兒基本生活及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關愛保障到位。今年我局嚴格按照文件要求實現孤兒基本生活費再提標,社會散居孤兒由900元/人.月提至1050元/人.月,集中供養孤兒由1300元/人.月提至1450元/人.月。全年保障孤兒基本生活59人,發放資金70.3萬元。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信息錄入零誤差,監護責任落實情況達100%。嚴格落實農村留守兒童基層督查巡查工作制度,建立了市區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和困境兒童保障工作聯席會議制度。
穩步推進殘疾人兩項補貼及殘疾人康復工作。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3202人,189.42萬元,落實符合條件的困難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3393人,發放資金233.38萬元;發放精神病藥補667人,66.7萬元;完成12名殘疾兒童輔具適配,四類殘疾兒童康復共63人,超額完成10人。
扎實做好生活無著流浪乞討救助和服務管理工作。全年累計救助流浪乞討人員111人次,救助資金24.14萬元。借助全國救助管理信息系統及公安人臉識別,成功幫助6名滯留人員尋親返鄉。
(六)積極探索,切實保障養老供給
初步建立智慧養老中心服務平臺,完善沙塘護理院、銀和老年公寓兩所150張床位以上養老機構醫養結合建設,配備醫務室和護理站和一名全科醫生。通過公開招投標平崗龍秦、雙井敬老院轉型升級為社會化運營。完成區、鄉、村三級養老中心建設站點30個,改變了傳統養老服務模式,提高養老質量,通過政府推動,社會參與,使得養老服務質量不斷提升,多層次的養老服務為全區老年人提供了多元化的養老供給。
(七)多點發力,切實增強服務能力
婚姻收養登記規范。嚴格遵守婚姻收養法律法規,認真審核各類證件材料,做到依法登記。截止12月底,共辦理結婚登記2328對,離婚登記640對,補結登記746對,登記合格率為100%。無違規違紀現象,無投訴案件。共受理收養登記3件,均開展了收養評估。
逐步強化福彩管理力度,進一步加強對彩票站點的管理,始終堅持"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的發行宗旨,加大對彩票站點的監管,杜絕利用彩票站點開展違法賭博行為。全年累計銷售福利彩票1068萬元,其中電腦票銷售1040萬元,即開票銷售28萬元。
努力提升慈善工作影響力,充分發揮慈善協會的作用,積極開展“慈善法”宣傳、“慈善一日捐”、“愛心超市”定向捐贈等慈善救助項目,倡導社會關注慈善事業,助力脫貧攻堅,積極引導企業參與慈善事業,爭取慈善資金。
統籌推進志愿服務工作,助力文明創建。在全區范圍內推廣使用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全年我區共注冊志愿者4.1萬名,志愿團體206個,開展志愿服務網上紀錄1383項,服務項目總時長84130小時。
(八)完善制度,切實助推基層治理
指導各行政村、各社區修訂完善“村規民約”和“居民公約”內容,提升基層組織自治能力。推動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成果整理和轉化應用,成立區級地名委員會,審慎穩妥開展不規范地名清理整治工作,規范地名命名程序,金寨勘界年檢工作圓滿完成。培育發展社會組織,進一步提升社會組織年檢方式和水平,強化年檢結論運用,加強社會組織黨建工作,推進社會組織備案制度建設。
二、工作短板與弱項
(一)殯改工作滯后?;菝駳浽嵴卟煌晟?,殯葬設施落后,管理不規范。殯葬改革工作措施尚未落實落細。
(二)基層社會治理尚未形成有效的工作機制。城市社區戶籍地與居住地分離現象突出,呈現服務缺位、管理真空現象。農村社區建設尚未形成有效的服務模式。
(三)基層民政服務能力薄弱。按照深化“一網、一門、一次”改革,推進“互聯網+民政服務”,落實清單管理,優化資源配置要求,基層民政力量薄弱,人員配置不全,業務不精,難以做到工作精準高效。
2020年,我局將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對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四中全會精神,圍繞區委、區政府工作目標,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在“補短板、強弱項”上下大力氣,在“兜底線、優服務”上打牢基礎,在“提質量、促治理”上探索創新,奮力開創新時代我區民政事業發展新局面。
(一)黨建統攬工作全局。全面加強黨組、支部建設,強化工作責任制,鞏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進一步完善黨組、支部工作制度,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堅決維護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堅定不移地在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筑牢廉潔自律防線。健全機制,進一步完善工作制度,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底線。結合“三查三問”活動,積極開展法律法規和廉政警示教育,增強黨員干部的廉政意識和法治觀念。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嚴格執行“三重一大”集體討論決策,加強政風建設,努力提升服務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切實解決實際問題,不斷提高群眾滿意度。
(三)兜底保障脫貧攻堅。做好低保、特困供養、孤兒救助、殘疾人“兩項補貼”等政策與扶貧政策的銜接,嚴格執行“動態管理”;發揮臨時救助“救急難”作用,實現保障精準、救助精準,織密織牢脫貧攻堅兜底保障網。
(四)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全力推進養老服務建設,不斷優化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供給。積極推廣特殊困難群體中失能和半失能人員集中養護試點經驗,加快“三級中心”建設;持續推進公辦養老機構轉型和服務質量提升。繼續探索社區養老模式,加快完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
(五)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積極配合組織部門完善村(社)相關制度,出臺進一步加強城市社區建設意見,繼續做好農村社區建設試點和社區協商制度建設。規范社會組織登記管理,確保社會組織發展質量,逐步提高社會組織黨組織組建率。完善全國志愿服務信息系統,充分發揮志愿服務工作在文明創建社會關愛服務工作中的作用。
(六)強化社會事務管理。推進婚姻及收養登記規范化和信息化建設,加強和完善婚姻和收養登記處內部管理和登記程序,強化電子登記檔案與紙質檔案雙重管理;出臺惠民殯葬政策措施,加強城市及農村公益性公墓建設,推行陽光透明服務,倡導文明祭祀,引導群眾逐步采取節地生態安葬方式,推進殯葬改革。
(七)發展殘疾人事業。加強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服務,推動建立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保障制度,強化分類施策和精準幫扶,落實惠殘民生工程。做好殘聯改革相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