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農戶小康工程工作規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加快低收入農戶奔小康步伐,全面推進“創業富民、創新強鎮”戰略實施,根據省、市、縣的部署和要求,結合實際,特制定《鎮“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實施規劃》。
一、現狀分析
1、基本情況
鎮位于縣東部,是半山區和平原的內陸區域。全鎮面積為89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為31120畝,林地面積為8萬畝。全鎮共有55個行政村、400個村民小組、15370戶、5.1萬人。年工農業總產值8.3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為0.8億元,占比例9.6%。農民人均收入為5413元,其中:人均農業收入僅為836元。工業是的經濟支柱,農業只是解決吃飯問題,離農業致富還差距較大。
2、低收入農戶及集中村的狀況
根據調查核實,全鎮有低收入農戶1060戶,低保戶81戶,收入在1000-1500元的農戶有86戶,低收入農戶集中村7個,有低收入農戶76戶。雖然鎮經濟水平在縣里列在前面,但在鎮內經濟發展很不平衡,轄區可劃分為三個經濟區塊;西部是以工業經濟為主,中部即鎮政府周圍,工業經濟與集市貿易經濟并舉發展;南部農業經濟基礎條件較好,工業經濟也有小規模發展;東部即括蒼片緊靠括蒼山脈,主要以農業經濟為主,農戶的經濟水平相對低下。況且各村內的經濟水平也存在較大的差距,從事工業經濟畢竟是少數人,占總人口10%左右,從事農業經濟的人群,大都是傳統農業經濟,充其量是解決溫飽問題。所以總體上看大部分農戶的經濟水平還達不到小康水平。
二、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原因
1、傳統農業觀念較強。全鎮農戶在家務農的人,大部分守著自己的責任田,以傳統農業耕作制度為主,產業結構單一,產業化、規模化經營理念淡薄。即使有小部分農戶改變單一種植,發展經濟作物,但規模較小,局限在自家的責任田上發展,產品以自產自銷為主。深加工開發產品觀念落后,難以形成農業經濟的發展思路。
2、抗風險能力差。現代經濟主要是市場來調節,產品產銷要靠穩定的市場。單戶獨干農戶的農產品銷路不能經受市場的不穩定波動,在發展農產品上選擇比較艱難,顧慮思想嚴重,把握不住產品的市場情況。所以市場風險讓農戶的發展想法被迫放棄,農業經濟的發展成了政府引導的一個難題。
3、集體經濟薄弱,村莊基礎設施落后。自農村實行農業承包責任制后,至今村級集體經濟可利用的資源都已耗盡,大部分村級集體經濟都十分單薄,難以承受集體事業的經濟運行,更談不上對農業經濟發展的支持。大多村由于集體經濟缺乏,村容村貌較差,臟、亂、差現象十分突出,農戶居住環境落后。
4、缺乏資金。單純傳統農業生產的農戶,目前只能說是解決溫飽問題,若有資金積累也是不多。要投資規模經營,或高效農業,自然是一筆不少的啟動資金,相對農戶手頭較少的積蓄,肯定是慎之又慎,舉債投資的農戶畢竟是極少的,除非生產達到一定的規模后,否則被迫放棄投資的想法,資金的缺乏是農業發展的一個主要因素。
三、規劃對象、期限
對象:全鎮所涉及的年底農民人均收入2500元以下的低收入農戶,以及7個低收入集中村。
四、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
1、指導思想:以黨的精神為指導,按照省委“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以增強農民致富能力和提高農民收入水平為核心,凝心聚力,創業創新,加大“產業開發,素質提升,自主創業,結對幫扶”的扶貧力度,進一步改善低收入農戶的生產生活條件,加快低收入農戶增收致富奔小康步伐。
2、工作原則:堅持政府主導與群眾自主創業相結合原則;堅持以戶為基礎與整體推進相結合原則;堅持分級負責、分類指導、分戶決策的原則;堅持著眼當前與長效增收相結合原則。
五、規劃目標
1、到2012年,實現低收農戶人均純收入達到4000元。
2、通過各種途徑,使低保戶的生活水平相應有所提高。
3、改善低收入農戶集中村的生產、生活環境。
六、規劃實施措施
(一)推進產業開發,促進自主創新
全鎮目前共有各類專業合作社12家,各類水果、蔬菜基地25個,充分利用合作社、基地的現有發展優勢,搭建產業發展幫扶平,擴大合作社、基地的帶動作用,引導農戶入社,利用其優勢,以項目爭取幫扶資金。進一步完善和健全各類農產品專業合作社,及時為低收入農戶提供產前、產中、產后的生產、技術及銷售信息服務。圍繞楊梅、櫻桃、大白桃、三元豬、土雞、菌菇、大棚蔬菜等農業主導產業,逐步形成“一村一品”的專業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格局,努力培育區域化布局、組織化聯結、專業化生產的特色效益農業強村。幫助農戶開發特色農業,創優質品牌,切實提高農業產出率,提高經營效益,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確保低收入農戶收入穩步增長。
(二)拓展來料加工渠道
充分利用本地工業較為發展的優勢,把發展來料加工作為低收入農戶創收渠道之一,大力培育農村來料加工經紀人。鼓勵企業把適應于農村加工的產品運往農村,鼓勵農戶積極參與來料加工業。積極搭建來料加工市場信息交流平,為經紀人和農戶提供及時有效的服務。在政策上對來料加工的較好經紀人給予支持和獎勵。
(三)大力加強各個領域技術培訓
以實現穩定就業和發展現代農業為導向,加強對低收入農戶的技能培訓、就業服務和就業援助。鎮政府搭建種養殖服務站和轉移就業服務平,根據本地產業發展及企業所需的勞動力情況,切實做好有針對性地各領域的技術培訓,到2012年完成勞動力培訓6000人。
1、大力推進農民專業技能。圍繞蔬菜、水果、畜禽、綠色稻米等優勢產業,結合農戶需要,邀請技術專家,切實加強農業生產實用技術培訓,增強低收入農戶自主發展、科技致富的能力。
2、大力推進農民轉移就業培訓。根據本鎮的企業較為發展的特點,結合企業產業需求,大力開展有針對性的實用技術培訓,加快低收入農戶勞動力就業轉移,進一步擴大來料加工范圍。
3、大力推進務工農民崗位技能培訓。根據當地農村剩余勞動力和勞務輸出較多特點,采取針對性措施,按崗位要求,提高其勞動技能,擴大就業范圍,增加就業機會。
(四)大力開展信貸幫扶服務
在上級政策支持下組建村級資金互助組織,改善農村金融服務,實行扶貧小額信貸制度,大力推進農村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為低收入農戶發展特色農業、來料加工、家庭工業等提供小額貼息貸款,盡可能解決低收入農戶發展生產和開展創業的資金需求,健全政策性農業保險和農房保險覆蓋面,解決低收入農戶生產和生活的后顧之憂。
(五)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以新農村建設為載體,不斷深化“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推進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重點的新一輪村莊整治,特別是低收入農戶集中村,重點應予考慮。深入實施康莊工程,加快村內及村與村之間道路硬化。加大小流域治理,節水灌溉工作,增強防洪減災能力,切實改善農村生產和生活條件。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和工作管理。成立“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具體負責組織協調、業務指導、任務分解、督查考核等工作。堅持一把手負總責、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經常深入基層調研,加強督促、檢查,及時掌握工作進展,解決存在問題。建立低收入農戶檔案,推進檔案規范管理,提高管理的科學化、制度化水平,切實把各項幫扶措施落實到增進低收入農戶的利益上。
(二)加強責任考核。把實施“低收入農戶奔小康工程”列入全鎮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深化“一戶一策一干部”活動,做到“分類指導、分戶決策、幫扶到戶、責任到人”,把結對幫扶列入檔案,以便監管,實實在在幫助低收入農戶脫貧解困,創業致富。根據檔案,建立健全考核制度,杜絕形式主義、弄虛作假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