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加快資源型城市經濟發展工作規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第一、繼續解放思想、推動科學發展中,要努力做到轉變觀念促轉型。今天突出強調要繼續解放思想,就是要保持同志所一再希望的那樣一種精神狀態,就是要開動腦筋、勤于思考、破除迷信、振奮精神;就是要認準方向、敢干敢闖、勇于探索、允許試驗和允許失敗;就是要尊重實踐、善于總結、敢于走新路。應該說,這樣一種精神狀態,加快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根本思想保障。一是轉變觀念促轉型,必須在解放思想上首先把自己擺進去,不能坐而論道。現在有這樣一種情況,解放思想把自己置身事外,說到個人,沒有人承認自己思想不解放,而一說到地方發展,又異口同聲認為原因在于思想不夠解放。嘴上講要解放思想,實際做卻墨守成規;見事早行動緩,被形勢推著才挪步。講解放思想,一定要把自己擺進去,從自己做起,坐而論道是不能夠實現解放思想的堅持埋頭實干,突破思想障礙和體制障礙,將改革創新精神貫穿于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全過程,深入查找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思想觀念和突出問題,提出推進轉型的辦法和措施,這是新一輪思想大解放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二是轉變觀念促轉型,必須有針對性地解決思想認識問題,爭做推動轉型的排頭兵。從最近一段時間的工作情況看,市干部群眾在思想認識方面主要存在三種誤區:一種是盲目自滿,第二種是消極等靠,第三種是封閉保守。必須以解放思想為先導,堅決糾正和克服各種不適應轉型要求的錯誤思想。尤其要克服盲目自滿思想,增強積極進取意識;克服消極等靠思想,樹立自強不息精神;克服封閉保守思想,發揚敢闖敢干作風;克服狹隘視野,樹立世界眼光。要把進入轉型城市作為新的起點,努力讓主觀認識與客觀現實相一致、工作節奏與任務要求相適應,使自己真正成為推動轉型的排頭兵。三是轉變觀念促轉型,必須立足于解決實際問題,發揮領導干部的表率作用。創新是轉型的靈魂,干部是轉型的關鍵,群眾是轉型的基礎。創新需要解放思想,干部必須發揮帶頭作用,群眾則需要我積極引導。解放思想只有立足于解決實際問題,立足于加快推進轉型,才會有針對性,才能達到預期目的解放思想所要解決的問題、實現的目標,關鍵在于領導干部。各級領導干部要帶頭轉變精神狀態,把精神面貌從“穩”思想、守”觀念、怕”心理中解放出來,帶頭把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著力點放在推動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上,把貫徹國務院38號文件的著眼點放在加快發展上,把加快發展的切入點放在繼續解放思想、擴大改革開放上,把發展的落腳點放在進一步改善民生上,努力在干事創業中贏得廣大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第二、繼續解放思想、推動科學發展中。要努力做到拓寬思路促轉型。創新是發展的動力。因時而變、因勢而變、不斷創新,與時俱進的要求,也是保持正確工作思路的關鍵。轉型的關鍵時期,必須不斷創新和完善轉型的思路,這就要求我必須繼續解放思想,按照科學發展的要求,轉變思維方式,不斷進行“換位思考”多角度思考、大范圍寬領域思考,使我轉型思路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實現轉型目標的要求。一是要深刻認識,轉型的本質是創新,一場產業創新與產業結構的升級過程。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同樣,創新也是轉型的靈魂。轉型過程中如果沒有創新,轉型是難以成功的這就需要我編制規劃上創新,理解政策上創新,凝練項目上創新,整合資源上創新,上報爭取上創新,對接落實上創新。而其中最關鍵的用產業創新來推動產業升級,徹底改變我市目前的經濟結構現狀。二是要深刻認識,轉型的根本是建立起產業支撐,提高經濟總量、提升發展質量。產業發展上,要放寬眼界,放開思路,謀劃形成產業支撐的抓手,一個是建設產業發展平臺,一個是運作產業項目,二者的有效結合才能有經濟總量和發展質量。因此,要有敢想敢干敢合作的大氣魄,不怕想錯,就怕不想;不怕做錯,就怕不做;不怕合作錯,就怕不合作。想了做了合作了這才是解放思想、科學發展;不想、不做、不合作,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半點解放思想、科學發展都沒有。建立產業支撐,說到底是要我解放思想、科學發展中真抓實干,不真抓實干,既無產業,也無支撐,更不會有經濟總量和發展質量。三是要深刻認識,轉型的核心還是改善民生,加快社會事業發展。國務院38號文件中提出的轉型基本目標是增加就業、消除貧困、改善人居條件、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維護社會穩定。轉型工作,要在強化產業支撐的基礎上,更加重視解決民生問題,把國家支持轉型城市改善民生、發展社會事業、解決歷史欠賬的政策最大化,把改善民生的效果最大化。四是要深刻認識,轉型對我改善人居環境,加強生態建設具有重大意義。國務院38號文件中有關生態建設的內容有20多條,涉及到污染治理、發展循環經濟、統籌生產生活和生態用水、小流域治理、水土保持、大環境綠化、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防護林建設、礦山整治等許多方面,有史以來在生態環境建設上出臺支持政策最多的文件之一,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上,也要拓寬思路,提出綜合的生態轉型設想,爭取通過轉型政策支持,為我市生態環境的根本好轉打下堅實的基礎。五是要深刻認識,轉型是統籌區域發展的全面轉型,有助于我促進城鄉協調發展。國務院38文件明確提出,要鼓勵有條件的資源型城市開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延長農業產業鏈條。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應該把拉動三縣兩區的農業產業化發展和推進新農村建設統籌考慮,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城鄉一體化發展。同時還要考慮縣區的環境污染治理、發展循環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等問題。轉型方案中,一定要把三縣兩區整合進去。各縣區的工作思路也要按照進入國家轉型城市的要求進行調整、補充和完善,把轉型要求滲透到縣域經濟發展中。
第三、繼續解放思想、推動科學發展中。轉型的必要性、必然性是原因系統;政府、企業、個人是動力系統;國家政策、發展環境等方面是支持系統。現在原因系統已經清楚,支持系統也已建立,關鍵是動力系統,也就是政府、企業和我每個人的工作。而從推動轉型的角度講,關鍵取決于政府職能作用發揮的效果。因此,各部門、各單位都要按照各自職能,明確工作責任,抓好工作落實。一要在政策解讀上下功夫。要把解讀國家政策放在轉型工作的重要地位,不但要理解掌握已文件中的政策信息,深入理解政策的內涵,同時還要深入挖掘文件背后的信息,跟蹤掌握國家部委的政策走向。要努力吃透精神、掌握要義,以便在工作中把政策用足用活。要加強對進入國家轉型城市行列的其他城市信息跟蹤,及時吸收借鑒這些城市的經驗和作法二要在項目凝練上下功夫。項目凝練要分近、中、遠三個層次,近期為今年,中期到年,遠期到十二五”末。近期要把已成熟的項目盡快梳理,抓緊上報對接爭取落實;中期特別是明后年的項目要作為重點按照產業鏈進行整合,做到項目成捆、產業成鏈;遠期的項目可以宏觀一些。項目內容上,要在認真做好產業發展項目的同時,重視凝練改善民生和發展社會事業的項目,重視凝練加強生態建設的項目。三要在同步推進上下功夫。近期,要細化工作分工,靠實領導、部門、企業的責任,把制定方案和上報項目同步推進,把凝練項目和爭取項目同步推進。制定方案要正確處理重點與全面、重點與特色、基地與產業、繼承與創新等幾個方面的關系。與項目報批有關的所有部門都要牢固樹立為轉型服務和為企業服務的意識,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實行工作流程的再造,簡化辦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要把跑省進京爭取省上和國家的支持作為主要工作,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關系,掌握一切可以挖掘的資源,做好向上爭取工作。四要在園區建設上下功夫。一園三區一基地”管理部門,也要適應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的要求轉變職能,把園區打造成承接轉型項目的一流平臺。要進一步完善配套設施,提高對項目和企業的配套服務水平,使園區成為產業集群、要素集聚、資源集約的洼地”五要在督促檢查上下功夫。要圍繞轉型,發揮紀檢、組織、人事、法檢等部門職能作用,著重從行政效能、人才培養、干部任用、法律服務等方面為推進轉型工作提供保障。督查部門要加強對轉型工作情況的督查,跟蹤問效,對相關情況進行及時通報。人大、政協要積極組織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對轉型的重點工作和重點項目進行視察和調研,加強監督。要通過各部門、各單位的共同努力,真正形成“干部圍著轉型轉、項目跟著轉型上、資金伴著轉型投、功過還憑轉型論”濃厚氛圍。六要在輿論宣傳上下功夫。要牢牢把握正確的輿論導向,按照“總體策劃,分層實施,深度挖掘,重點推進”要求,從市內宣傳、省內宣傳、國內宣傳三個層次上開展轉型的相關宣傳工作。當前,要集中引導全市廣大黨員干部群眾都來關心轉型這件大事,電視、報紙、網絡等媒體,開辟“轉型、干部有責”轉型、人人有責”談話欄目,讓全市上下人人都參與,請大家各抒己見,認真查找在思想觀念方面存在與轉型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讓廣大干部群眾認識轉型、支持轉型、參與轉型,營造一個解放思想、科學發展、構建和諧、加快轉型的氛圍。
第四、繼續解放思想、推動科學發展中。計劃經濟條件下,企業大都處于興盛時期,沒有向國家爭取政策支持,進入市場經濟體制后,國家支持的政策又很少。因此,企業沒有爭取國家支持的習慣。市進入轉型城市以后,國家轉型政策對企業的支持是非常大的企業必須從歷史的習慣中走出來,積極轉換方位,站在新的起點上把握發展機遇,轉變習慣方式,轉變生產方式,轉變經營方式,方法是積極向上爭取和搞好項目對接。特別是向上爭取這個問題上,要承認落后、敢于認窮,承認差距、實事求是要真理不要面子,要項目不要面子。各企業應主動走到轉型工作的前排,真正樹立主體意識,重新審視自身,正視發展中存在不足和缺陷,重新謀劃未來的發展。一要抓好項目工作這個基礎環節。最近的幾次會議上都講,有沒有項目,企業責任,報上報不上項目是政府的責任。現在看來,企業的項目工作還是比較薄弱,許多企業都拿不出大項目、好項目。項目工作的思路上,企業要真正解放思想,放開眼界。既要注重在現有的產業基礎上,做好節能改造、污染治理、發展循環經濟等方面的文章,抓緊凝練和爭取一批技術改造項目,這方面現在做得比較好;更要通過爭取國家的政策資金支持,改進和提高現有生產技術和工藝,延伸產業鏈條,開發新產品,實現產業結構的高級化,這方面現在還比較薄弱。同時,也要注重多方搜集項目信息,對接國家產業政策和轉型政策,凝練和爭取實施一批與現有產業關聯度不高或完全無關聯的新項目,只要這些項目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都可以作為企業今后發展的方向。二要抓好聯合協作這個關鍵環節。全球化的大趨勢下,聯合協作已成為企業做大做強的關鍵。各企業要把轉型作為推動聯合協作的重大機遇,用凝練的轉型項目吸引合作伙伴,全省、全國、乃至國際間尋求聯合協作,通過多種形式擴大資源整合的范圍和力度。要積極同境內外企業、科研機構、金融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聯合協作,聚集更多的生產要素,形成更大的發展能量,為企業催生一批新的優勢項目。三要抓好改革改制這個根本環節。借轉型的東風,企業要認真對待和繼續深化內部改革,建立現代產權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要及時引進先進的管理理念,建立規范科學的管理決策機制。要充分利用轉型的重大機遇,推動企業大規模開展技術、產品、管理和體制機制創新,提高企業的自主創新的能力。
第五、繼續解放思想、推動科學發展中。必須完善績效考核、落實行政問責、嚴格責任追究,形成有利于推進轉型和鍛煉干部的長效機制。一是杜絕不良作風,凈化服務環境。要圍繞推進轉型,加強行政效能建設,下大氣力解決一些部門不依法辦事、政令不暢的問題,素質不強、執行不力的問題,擅離職守、脫崗缺位的問題,消極應付、等待觀望的問題,努力提高機關行政效能和工作效率。尤其是對上級安排的工作頂著不辦或不及時辦理的單位和個人,要嚴肅查處,絕不姑息,確保市委、市政府正確決策得以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二是樹立務實作風,防止脫離群眾。轉型工作的根本目的解決民生、落實民權、維護民利,必須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思想,統籌兼顧地做好各項工作。決策上,要把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利弊得失的根本標準。工作中,要把群眾的呼聲當作第一信號,把群眾的需要當作第一選擇,把群眾的利益當作第一考慮。要特別關心和幫助特殊困難群體,認真解決特困戶、受災群眾和下崗職工的生產生活問題。三是增強服務意識,治理推諉扯皮。實現經濟轉型目標,要做的工作十分繁重,需要各部門和每個干部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和協作意識,努力為市場主體服務,為基層服務,為群眾服務。要反對官僚主義,力戒形式主義,克服浮躁傲慢、敷衍拖拉的不良作風,培養埋頭苦干、求真務實的作風。對那些敷衍塞責和不作為的干部,要做到批評不含糊、曝光不留情、處理不手軟。要堅持深入開展行風評議,不斷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要在廣大干部中形成“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觀念,使全市干部在服務意識、大局意識和責任意識方面有明顯增強,整體素質和工作效率方面有明顯提高,能夠從我做起,推動轉型,為的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建功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