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區委綜合交通發展規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十二五”是深入推進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是費稅改革后交通體制改革日益深化的時期,也是實現交通快速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以“十一五”建設成果和經驗為契機,堅持“以人為本”,強化服務意識,把做好“三個服務”(即交通運輸業要服務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全局,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人民群眾安全便捷出行)作為“十二五”期間交通運輸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努力推進交通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十一五”期間交通發展回顧與評價
(一)“十一五”期間交通發展概況
1、農村公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在“十一五”期間,新(改)建農村公路61條計131.2公里,改造危橋3座,共完成投資額5280萬元。此外農村公路安保設施方面,還投入資金350萬元在重點主干路段增設了防護墩、防撞墻、標示牌、反光鏡等。截至2010年5月我區農村公路養護總里程為308公里,其中縣道76.5公里、鄉(村)道231.5公里。同時,按照交通部農村客運站“一鄉一站,一村一亭”設置的規范要求,全區已建成3個客運站(即捷坂客運站、桂湖客運站、日溪客運站)和86個配套候車亭,其中日溪15個、宦溪29個、壽山32個、新店10個。
2、運輸服務業發展方面
“十一五”期間,我區共開通農村客運線路11條,共完成公路旅客運輸量2964萬人次、周轉量27932.4萬人公里;公路貨物運輸量2940萬噸、周轉量126391.2萬噸公里。目前轄區內有各類運輸企業88家,占全市運輸企業的50%,屬我區直接管理的客貨運輸企業有52家,其中客運企業4家,車輛89輛;出租車企業1家,車輛258輛;貨運企業47家車輛2862輛。汽車維修企業共有173家占全市維修企業45%,其中:一類18家、二類94家,三類維修業戶有61家。駕校19所,教練車778輛,駕駛員招生培訓量占全市五分之一,其中:二級駕校2所,三級駕校17所。
(二)“十一五”期間交通發展的主要特征
1、實施農村公路通達工程,構建農村路網體系。
“十一五”期間根據我區財力狀況和各鄉鎮實際情況,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安排,分年實施”的原則,實施農村公路通達工程,以行政村通公路和改造低等級公路為重點,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步伐,促進農村公路聯網,使路面等級和技術標準逐步提高。實現我區行政村100%通水泥路的目標,形成了“一環二縱二橫”為主體的農村路網體系,即“一環”為環北峰公路:起點森林公園,經宦溪、桂湖、峨嵋、芙蓉、壽山、黃坑、紅寮、嶺頭、新店,總長75公里;“二縱”分別為新霍線(日溪至東園亭段)全長17公里與鼓宦線(宦溪至鼓嶺宜夏)全長20公里;“二橫”分別為鼓興公路(鱔溪至過侖)全長9.1公里與風沒亭至汶石公路全長11.5公里。通過農村路網與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不僅解決農民出行的問題,達到快捷、暢通、晴雨通車,而且解決交通閉塞制約農村社會和經濟發展的瓶頸問題,極大地推動農村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促進農民收入的提高,改善農民的生活面貌。
2、現代化運輸產業初步形成,運輸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
“十一五”期間,通過加大運輸結構調整力度,努力改善市場經營環境,大力提高服務質量和辦事效率,使全市具有一定經營規模的運輸物流企業70%在我區落戶,發展壯大,還有近百家大大小小的貨運站,貨物配載網點、停車(站)場等星羅棋布地分散在轄區范圍內。道路客貨運業已開始從量的增長轉向質的提高,基本實現了健康有序發展,特別是貨運方面充分發揮公路運輸“門到門”的優勢,完善貨運網絡,大力發展快件、零擔班車,快速貨運、物流服務等新的運輸服務方式正在成為道路運輸業新的經濟增長點。
3、全面推行依法治交,行業監管能力持續提升。
“十一五”期間,交通系統依法行政,通過堅持文明執法,規范行使自由裁量權,認真落實執法責任制,梳理行政執法依據,明確行政執法的目標和任務,同時認真貫徹執行《市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深化執法監督,加大問責力度。并根據上級統一部署,通過組織開展公路水路運輸市場“三亂”進行集中整治、公路超限超載運輸整治行動、打擊“黑車”專項行動、交通綜合整治行動等專項執法行動,進一步凈化運輸市場環境。通過五年來的努力,一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運輸市場體系初步建立,行業監管能力大幅提高。
(三)“十一五”期間交通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村公路建、管、養方面。
(1)建設管養資金缺口較大。《省農村公路管理辦法》頒布實施后上級交通部門對農村公路日常管養提出更高的要求與標準,且我區農村公路點多、面廣、線長,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撐,正常小修經費不能滿足縣道、鄉道的每年養護任務。
(2)基層農村公路管養力量薄弱,普遍存在業務不熟、管理水平不高的問題。特別是鄉、村道養護部門存在責任主體認識不清,職責范圍不明,道路情況不熟的現象,且缺少專業(專職)人員,使鄉、村道的管養停留在組織清掃路面、路肩除草低水平的管理狀態。
(3)愛路護路意識不強,損壞公路的行為時有發生。未經批準擅自挖掘公路、超限運輸車輛行駛公路、擅自在公路用地范圍內架設、埋設、管線、電纜等設施、在公路控制區范圍內取土等破壞路產、路權的行為時有發生。
2、運輸業管理方面。
(1)相當一部分運輸業企業規模小且規范化程度低,出現了“多、小、散、弱”的問題。具體表現在:新組建客貨運輸企業,沒有將企業做大做強的理念,片面追求經濟效益的最大化,忽視企業的軟硬件投入,導致企業內部崗位設置不合理,人員素質低下,配備不齊全,規章制度不落實;機動車維修企業存在以路為市,占道經營的現象,管理制度不健全,操作不規范,經營者就是修理者,普遍文化程度低,技術力量弱,沒有經過正規的專業訓練,從業素質低下;駕校存在企業規模小、場地設施簡陋,車輛、師資力量不足,盲目擴招生源,培訓手段簡單、系統性不強,特別駕校行業掛靠車管理難,導致同行業內經營行為不規范、惡性競爭等現象時有發生。
(2)農村公路的網絡化與農村客運發展滯后的矛盾日益顯現。近年來我區農村公路發展迅猛,促進山區經濟發展,但農村客運發展滯后,通達率不足,公交車由于山區人口分散、客源少,不愿上山,現在北峰山區只有一家農村客運公司在經營8條線路,很多村民還不能享受到公路發展帶來的出行便利。
(3)運政管理工作量大、情況復雜,人員綜合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作為基層的運管所實際權力有限且人員編制、經費不足,執法環境形勢嚴峻,運管部門行政管理壓力大,事務性工作多。加之運輸業發展迅猛,許多新的法規也隨之出臺,現在正處于新舊法規交替期間,新的法規和規章體系雖然已經建立,但與法律法規相配套的實施細則還在逐步完善之中,具體操作過程還處于摸索和完善階段,從而有些運管人員在執法方式、程序和觀念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適應性。
“十二五”交通發展的形勢和需求
(一)交通需求增長進一步加快
“十二五”期間,國民經濟將保持持續快速增長趨勢,經濟總規模不斷擴大,工業化進程日益加快,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導致市場活力增強,物流和客流加快,同時汽車消費大眾化,民用汽車保有量大幅增加,小轎車進入家庭,農村居民對適宜農村運輸的小型貨車需求旺盛,必然使“十二五”期間公路客貨運輸需求保持持續增長勢頭。
(二)交通消費結構進一步升級
隨著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城鎮和鄉村居民對“行”的需求更加迫切,除傳統的商務、公務出行外,個性化出行成為新趨勢,成為人們改變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質量的一項重要內容,自駕車旅游、休閑、度假等出行比例大幅提高,人均乘用交通工具次數將明顯增加,出行范圍逐步擴大,對出行的要求也將從滿足及時、方便外,舒適、快捷、安全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促使交通消費結構將進一步升級。
(三)交通運輸要求進一步提高
“十二五”期間,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將使三大產業比例發生較大變化,產品結構向輕總量、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對運輸速度和質量特別是運輸服務的要求進一步提高,運輸市場競爭由價格、速度為主轉為效率服務并重。為滿足產品升級和市場競爭需要,必須構建適應產品生產與流通特點的低成本、高效率的運輸服務體系,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向規模化、信息化、現代化的方向發展。
(四)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深化
為實現公路水路交通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保證“十二五”交通發展目標的實現,根據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交通運輸系統的體制機制改革將進一步深化,行業管理得到進一步加強,為交通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和市場環境。
(五)環境資源約束進一步趨緊
“十二五”期間,國家將實行更為嚴格的耕(林)地保護制度,能源節約、環境保護的監管制度進一步加強,交通發展外部環境趨緊,可持續發展要求更高。這就要求規劃和建設過程中,必須提高土地等稀缺或不可再生資源的使用效率,合理選擇和利用公路線位資源,更為重視和最大限度降低交通對生態和環境的負面影響。
“十二五”交通運輸發展的指導思想和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立足“三個服務”,堅持城鄉統籌發展和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公路發展理念,改善路網結構,不斷提高路網服務水平;強化運輸服務業的運行監管,扶持重點企業,推動產業升級,加強交通安全保障、應急能力建設;探索建立高效的交通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二)總體思路
以進一步優化我區農村公路路網結構主線,重點抓好規劃、標準、質量、管養四個環節,實現道路等級提升與農村公路安保設施的完善;加快農村公路配套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完善農村客運站與候車亭建設,實現客運線路的延伸,充分發揮公路交通在技術經濟和服務大眾等方面的行業優勢;做大做強我區現代物流業,搭建物流信息平臺,推進物流業由“堆場型”向“總部型”轉變;支持我區綜合物流區的建設,進一步推進服務型、高效型、廉政型政府部門建設,強化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
“十二五”交通運輸發展的主要任務
(一)農村公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
“十二五”期間規劃新建農村公路1條9公里,改建公路四條37.45公里,計劃總投資額9218萬元。其中:
1、新建林陽寺至桂湖公路9公里,計劃投資2700萬元,建設年限2010年-2011年;
2、改建新霍線日溪至東園亭10公里路面,計劃投資1600萬元,建設年限2011年-2012年;
3、改造日大線11.45公里路面,計劃投資1718萬元,建設年限2010年-2012年;
4、改造壽山村至東坪村8公里路面,計劃投資1600萬元,建設年限2013年-2014年;
5、拓寬改造宦壽線垅頭至峨嵋段8公里路面,計劃投資1600萬元,建設年限2012年-2013。
(二)運輸服務業發展與行業管理方面
1、客運方面:“十二五”期間規劃建設農村客運站2個,新增或延伸農村客運線路3條,增加農村客運車輛30輛左右,提高日送量達500人次左右,擴展農村客運站覆蓋面覆蓋北峰山區各行政村,通車率達95%。此外積極向市出租車大隊出租汽車行業協會建議在“十二五”期間在全市推行出租車統一安裝自動打票機。
2、貨運方面:十二五”期間爭取轄區貨運企業進行整合,強強聯手,做大做強,力爭將總噸位提高至5千噸左右。
3、水運方面:為方便日溪鄉山仔水庫周邊群眾出行,現有配備兩艘電動船,但由于發電站發電原因,水庫水位變較大,原有三個碼頭已不適合使用。計劃在“十二五”期間盡快協調市地方海事處和日溪鄉政府重新選址,建立兩個義渡碼頭,更加方便周邊群眾生產、生活的需要。
4、維修企業方面:“十二五”期間,全面實行機動車維修質量保證期制度,采取網絡監控方式,推行二級維護電子簽章,遏制“買單、賣單”行為,引導維修企業向集體化、規模化方向發展。
5、駕培機構方面:實行機動車駕駛員培訓學員計費管理系統,學員使用“IC卡”計費培訓。推進管理部門與培訓機構,公安考試部門電腦全面聯網,做到信息共享,提高培訓質量。
6、行政執法方面:為進一步規范網絡審批行政許可及公示制度,完善行政執法制度,嚴控自由裁量權;“十二五”期間,全面推行“交通綜合信息平臺”及“交通綜合信息系統”實現兩個系統的全面聯網。通過“區政府網”公示行政審批的全部過程及結果,實現業務辦理、行政許可、行政處罰公平、公正、公開。
“十二五”交通運輸發展的實施保障
(一)創新管理機制,實現農村公路工作管理新突破。
一是建立穩定的農村公路建設、養護資金渠道,除有效落實區級補助外,積極爭取省、市交通部門補助資金,同時鼓勵社會和公路沿線受益企事業單位、個人,以組織義務勞動、支援設備材料、自愿捐資等方式,支持農村公路養護事業。加強資金使用管理,遵循多方籌措、分級管理、專款專用的原則。二是按照“縣道縣管,鄉道鄉管,村道村管”三級管理體制,結合我區農村公路自身特點,實行管養分離,積極推進公路養護的市場化,農村公路縣道、鄉道、村道的大中修、防護、水毀修復等技術性較強的工程項目通過向社會公開招標等競爭方式,擇優選定有資質的作業單位組織實施。農村公路正常養護可結合當地實際,通過競爭方式承包給沿線村民,對可以通過聘用、委托、承包等方式由個人(農戶)分段進行養護。三是加強對鄉(鎮)、村公路管理養護單位和具體管護人員的技術培訓,通過現場指導與座談培訓相結合的方式,對公路養護內容、措施、質量要求等進行詳細介紹,普及公路養護基本知識,提升養護人員管養水平。四是繼續加大《省農村公路管理辦法》的宣貫工作力度,提高公路沿線群眾增強法制觀念和愛護公路的自覺性,使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公路養護。堅持巡路制度,重點對在挖掘公路、占路打場曬糧、超限運輸等行為依法治理懲處。
(二)強化監管有效作為,實現運輸業發展新突破。
一要強化運輸市場監管和優質服務,營造公平、穩定、健康的運輸環境,進一步促進我區運輸業發展壯大。以落實質量信譽考核制度為基礎,持續開展運輸市場專項治理,加大對無證經營,超范圍經營等非法經營的打擊力度,重點針對群眾舉報或媒體曝光的運輸服務質量差、違法經營、惡性競爭等事件,及時認真進行調查、處理,推動道路運輸市場運行的規范化,提高運輸服務質量。二是以農村客運站、候車亭為依托,大力發展農村客運。加強從事農村客運的客運公司的管理,重點把安全監管放在首位,同時在農村客運站和候車亭建設基礎上,有條件的繼續建設,集聚人氣,為農村客運發展打下基礎,通過積極協調有關部門,在北峰山區有條件的地方開通新線路或促使城市公交向農村延伸。三是加強多部門協調配合,合力打擊非法營運,維護市場秩序。組建聯合執法隊,建立舉報人獎勵機制和保密保護機制,每周定期、不定期組織“打黑”,實現打擊非法營運常態化,給非法營運從事人員壓力,使其望而卻步。四是加強駕培管理,嚴把市場準入關。對原轄區內駕校進行資質審核,對不合格的駕校停發許可證,同時開展駕培市場執法檢查,主要檢查取締使用非教練車培訓和不進規范場地訓練等違法行為。五是加強機動車維修市場管理,提高行業監管水準。對有一定規模的維修企業進行全面考核,以優質的服務,幫助引導這些維修企業樹品牌、重信譽,鼓勵其開展連鎖經營,將一些已具有一定品牌效應、上規模、上檔次的維修企業引資到我區,對不規范的維修企業進行拉網式的檢查,對存在的安全隱患責令限期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將依據有關條例進行處理。六是嚴格管理,努力打造一支作風正、紀律嚴、素質精的運管隊伍。通過加強崗位培訓和教育、開展整頓規范行政執法行為、推行“陽光行政”等活動,牢固樹立從嚴治隊的思想,加強運管隊伍管理,高標準、嚴要求,把依法行政作為運管工作的基本準則,圍繞以人為本,努力提高運管隊伍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