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課改理念下的中學數學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重視教學設計,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我們的教學中,很多教師往往注重自己的教而忽視了學生的學,以至于課堂上出現滿堂灌的現象,學生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是我們的教師不了解學生,不注重對教材的分析,忽視課堂中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因此教師要在了解學生、把握教材的基礎上認真進行課堂教學設計,將內容問題化,進而啟發學生的思考,同時,注重問題的層次性,能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進入到知識的探索之中。一堂課的成敗與教師的課堂設計密切相關。課堂活動中,要使課堂的教學效果充分顯示出來,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問題要留給學生思考,讓學生展開充分的討論,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展示自己的學習思路和學習效果。教師還要注意引導,讓每個學生都能動手動口動腦,在每個教學環節中都有學生的參與。我們知道,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學生思維活動的展開,只有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才能收到良好的課堂效果。新課程理念提倡探究式教學,學生是探究的主體,但也離不開教師的引導。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會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培養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求知欲望。
二、重視基礎,培養數學學習能力
數學基礎是學生能力提升的前提,數學基礎的好與差,直接影響著數學能力的發展,所以教師要抓好學生的起始點,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將學生的每一個環節抓緊,將每一個基礎的內容抓實,將每一個習題都做到位,只有這樣學生的基礎知識才會牢固,才能為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學生的學習能力在數學中主要體現在聽、說、讀、寫、想等方面,任何一個環節如果有疏漏,將會影響整個的課堂學習效果。聽就是要學生運用自己的耳朵,認真聽教師講,聽同學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感受。教師要讓學生不僅認真聽,還要善于聽,聽基礎知識,聽解題技巧,聽思維方法。在聽的基礎上,還要養成說的習慣,也就是將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能夠用語言恰當地表達出來,用最準確的詞語表達自己對概念的理解,也要善于將自己的見解讓別人接受,也要學會展示自己的學習效果。“讀”也是一種能力,要學會讀教材,讀解題過程,它是說的前提,善于閱讀教材和課外輔導讀物既能夠延伸自己的學習內容,又能培養自己自學的良好習慣,增強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寫”就是運用,就是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靈活地運用,熟練地解決問題,它是運用知識鞏固提高的重要途徑。“想”就是要發揮聯想,由已知知識推知未知知識。例如,我們在講完“圓的有關性質”后,提出“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形的”,很簡單的一個問題就能引發學生的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生活,體驗學習的快樂。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量為學生創造有利于形成聽、說、讀、寫、想能力的條件,并不斷摸索培養的規律和方法。
三、培養學生思維,發揮學生的創造力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它的最大特點是為學生提供思維的空間,讓每個學生自由大膽地展開想象的空間。在思考中,學生能夠發現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數學課堂的開放性有助于培養學生獨特的思維方式,感受獨特的課堂效果。它也能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合作的機會,讓學生通過這個平臺去思考、去交流,在交流中吸收別人的長處,在合作中促進自己的成長。數學開放式問題實際就是思維的開放。所以,教師要為學生提供交流、合作、探究的機會,讓每個學生展開想象,積極思維,并不斷引向深入。只要教師創設了條件,促進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那么學生“開放式”的數學思維就會形成。例如,有這樣一道題目:“已知圓的直徑為13cm,如果直線和圓心間的距離為①4.5cm;②6.5cm;③8cm,那么直線和圓有幾個公共點?為什么?”這是一道常規題,教學中,我們可以將這個問題改造為一道開放式問題:據氣象部門預報,一臺風中心在直徑是60km的某城市正南50km處,以北偏東30°方向前進,問該城市是否會遭受臺風的襲擊?并說明理由。一個問題形式的改變,一個由常規到開放題型的變化,使問題更具思考性和挑戰性。當然此題還可以進一步變換條件,讓學生思維朝縱深發展。如該城市遭臺風襲擊的時間有多長……隨著課堂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教師要不斷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上一層樓。
作者:王秀芳單位:河北省邢臺市第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