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語議論文寫作中例證的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語文教學之友雜志》2014年第七期
一、妙引設問出論點
在舉例論證的過程中,不少學生都習慣于先闡明論點,接著用具體詳實的例子加以說明,其實這樣的順序也完全可以倒置。可以先舉例子,接著再通過對例子的疑問、設問、反問等方式來讓讀者進行深層次思考,進而推出自己的論點,這樣就會使讀者順理成章地接納論點。比如緊跟著劉翔的例子,我們就可以進行發問:試想,倘若劉翔在受傷后堅持起跑,或許他的傷勢變得更為嚴重,那將如何繼續他的飛翔夢呢?如果你認為這種設想不成立的話,那么看看姚明吧!這位火箭隊的當家中鋒、中國籃壇第一人,不就是因為持續帶著傷病上場為所謂的榮譽而折戟奧運賽場,最終退役的么?作者緊跟劉翔的例子又舉出了姚明之例,并且作出設問或反問,在對比論證中凸顯了對“放棄與執著”關系的思考,下面對論點的闡述也就水到渠成了:是的,我們都心懷夢想與渴望,并愿意為之奮力拼搏。縱觀古今中外,許多成就事業的名人志士都是依靠著執著的精神達到了人生的巔峰,為社會的進步做出了貢獻。可是,我們是否想過,過分的執著也有可能斷送夢想呢?因此,選擇適時的放棄,只為更好地放飛夢想。文中對論點的闡述并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而是基于之前劉翔、姚明的例證,進而引出“我們是否想過,過分的執著也有可能斷送夢想呢?”這樣的疑問,進而得出“因選擇適時的放棄,只為更好地放飛夢想”的論點,自然有說服力。
二、詳細分析作論證
例子在議論文寫作中最直接、最主要的作用當然是論證。但是例證不僅僅是舉例子,還需要結合論點來梳理例證的模式。也就是說“因地制宜”,事例也要服從論點進行裁剪和取舍,并且通過詳細的分析來使得事例與論點之間緊密結合,最大限度提升例子的論證力度。比如文中作者選擇“蘇軾人生起伏”這一素材舉例,作者就不是一滾到底地進行敘述,而是有所剪裁:處理好執著與放棄的關系,可以成就別樣的人生。蘇軾早期仕途順利,為實現“尊主澤民”的理想而不斷地奮斗。步入仕途時,正值王安石變法,蘇軾堅持自己的立場,多次上書皇帝,表明自己的態度,請求穩妥變法。請求未果,他選擇了暫時的放棄,上書請求外任。然而,暫時的放棄不代表著完全的放棄。在地方做官期間,蘇軾仍執著于自己的觀點。針對新法推行中出現的問題,他寫了一些譏諷新法的詩文,結果在“烏臺詩案”中被貶。此后他謫居黃州,遠離官場,卻沒有消沉,仍執著于為民的理想,在黃州興修水利,獎勵耕織,清廉從政,成為百姓知心的父母官。正如余秋雨先生在《東坡突圍》中說:“蘇軾選擇了赤壁,赤壁也成全了蘇軾。”適時的放棄并不是完全的終結,只不過以一種更為合理的方式執著地走完全程。可以說,這一段例證內容很多,但經過剪裁和合理取舍,既把蘇軾一生的起伏與心路歷程串聯起來,也是對論點最好的論證。
三、疊加渲染添力度
在議論文寫作中,由于字數的限制,不可能所有例子都能夠用詳細的筆墨進行闡述,同時,也出于文章結構的詳略、模式的多變考慮,一般情況下,一篇800字左右的議論文中詳細的事例有個就差不多了,但是出于論證的需要,例證必須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這時候,我們就可以將一些同類型的例子,用簡潔的筆墨提煉出來,疊加在一起,起到強化論證力度、渲染論點的作用。比如文中作者就這樣寫道:人生選準目標就要執著追求,執著是一種美麗。然而不是所有放棄都是不夠執著,反而是更加執著于自己的夢想。譚嗣同毅然放棄自己生命,不變的是為國獻身的執著;魯迅果斷棄醫從文,不變的是療救民眾的執著。文中作者想要說明不是所有的放棄都是不夠執著,這樣的例子上面已經有過,就不必再詳細分析了,這時候只需要將古今中外的同類型事例加以疊加渲染就能夠達到應有的論證效果。作者將譚嗣同、魯迅、茨維塔耶婭的事例通過“……放棄……,不變的是對……的執著”的句式,很簡練地將3個事例疊加在一起,同時也將放棄與執著的內在關系勾連在一起,起到了很好的對比渲染的效果。考試分秒必爭,議論文寫作中能夠巧妙地運用例證,定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平海燕單位:栟茶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