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語文預習指導的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語文教學通訊雜志》2014年第十八期
一、預習從“簡”入手
1.目標簡約預習本身是為新課教學服務的,孩子新知的學習,重點的落實,難點的突破,落腳點還是在課堂上,預習只是作為一個提高課堂教學實效的一個輔助學習形態存在。所以,預習的任務、目標指向應該簡約:內容適量,要求適中,操作簡明,不宜過于復雜。不能把課堂教學的任務全部提前塞給學生,而課堂只作為補差所用,如此操作,只會本末倒置,讓學生高山仰止,望題興嘆,不愿親近。長而久之,預習真會成為學生的“學習雞肋”了!故在目標設定上,內容要少,讓孩子“輕裝上陣”;要求要簡,讓孩子“輕松應對”;也可分層布置,讓孩子“各取所需”;甚至不妨允許學困生“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先和預習培養“朦朧”感情,使預習目標在“苗條”中走向精美。
2.檢查簡單有布置則有檢查和反饋。預習的檢查也應該走“簡”之路,操作簡單。有經驗的老師,采用的檢查方法往往是“雙線交替而行”:老師抽查和學習小組檢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一般情況,每天應安排固定的時間給學生互查,讓學生通過互查,既了解學習小組間各組員的預習完成情況,同時通過查他人的作業對預習內容有了二度的接觸、熟悉。這樣的檢查,用時少、反饋快、效率高,老師輕松,學生又學會了評價,何樂而不為?而老師偶爾的抽查,雖然量小,但它直接影響到對一個學習小組預情況的評價,連帶的效應,必使學生絲毫不敢怠慢于預習。另在反饋上,應該制定簡潔的考評機制,易于匯報操作。等學生養成習慣后,不僅檢查的效率提高了,預習的效果則會事半功倍。
二、預習從“法”著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掌握了正確的預習方法,才能提高預習效果。因而在預習布置和落實時,老師一定要教給學生預習方法,讓預習有形可仿,有跡可尋,有法可依,有路可走。
1.知:預習步驟如何預習,按什么程序預習,這是預習指導的第一步。無論是低段學生,還是中高段學生,預習的第一課皆是知步驟,明程序。這個程序是指既沒有老師指導同學幫助,又沒有導學單、預習單等的指示,一人單獨面對一篇新課文或新知識點時,你知從哪下手熟悉它,讀懂它。不同的年段,不同的文章類別,“走”的程序也不同:低段定位要低,標段序、讀課文,能“走”一二步就可;中段要在低段基礎上,再適當提高要求,根據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預習程序;到了高段,要適當的添加,如增批注讀、查資料等。這些預習程序皆在日常的預習指導中習得并掌握。預習時,學生既能通曉各種常規預習法但又能靈活應變。如果給預習穿上統一的“制服”,預習就不再美麗。
2.明:自讀方法無論是何學科,預習前必要先閱讀,語文學科更是如此。因而教學生讀書的方法尤為重要:一要指導學生讀書時要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既保證精力集中,提高預習質量,又有助于發揮多種感官并用的作用;二要教給學生各種讀書的符號,讓學生熟知各種符號的意思和操作,并能在讀書過程中實踐運用;三要指導學生各種讀書的方法,大聲讀使讀準讀通,默讀使讀懂讀明,反復讀使讀熟讀深,快速讀一目十行,精細讀助理解記憶;四要指導學生作批注,作摘錄,通過“標、圈、點、勾、畫、批、問”,咀嚼品味,加深理解。
3.曉:質疑解難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大疑則大進,小疑則小進。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當學生掌握了一般的預習方法后,還要指導學生如何發現問題并提出問題。而發現問題要建立在勤于思考的基礎上。預習時,要指導學生專注于心,做到勤思、多問,從詞句中明義,從內容中猜度,從知識點中試做,從方法中舉一,通過不斷的發現使學習深入,使思緒明朗,使文理暢通。同時,還要指導學生解疑之法:如何運用工具書,如何通過網絡,查找、收集、選擇、摘錄資料,如何以法解法,并能舉一反三。使學生逐步形成“展卷而自能通解,執筆而自能合度”的能力。
三、預習從“趣”題質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孩子蠢蠢欲動,才能產出預習的精彩。因而在預習指導時,要豐富預習形式,意趣預習匯報和評價,讓預習變得好玩有趣,讓預習成為期待。
1.預習組織:靈動多變小學生,喜歡求新求異。根據學生的這種心理,預習組織時,切忌格式化,一成不變。老師要根據不同的學段不同的文本體裁,因人因時制宜:對于沒有預習經驗的,學習不自覺的學生,可以把預習移到課堂上來,通過指導,讓學生掌握初步的預習方法,降低預習難度;當學生掌握基本的預習方法并有一定的學習自覺性時,可以把預習移置課前,以家庭作業或自主作業的形式提前布置;內容簡單,學習目標不高的內容可以讓學生獨立預習;有一定難度,特別有明顯問題產生的文章可以讓學生通過合作形式完成;根據學生的預習程度,還可以采用指導、半指導、自主等形式進行,由扶到放,循序漸進,一切視學情而定。
2.預習方式:因文設預單調乏味繁雜的預習作業應當被摒棄,預習應因文設預,不同的文章預習方式也應有變化:常規預習法,可以讓書上“星星點點”,也可以在作業本上“抄抄寫寫”;作業預習法,可以以“導學單”“預習單”“導學案”面容出現,也可以直奔中心,試做《作業本》《同步練習》上的基礎性作業;設計預習法,可以讓學生根據文本材料設計一份練習題、小試卷,也可以創編一份卡通型學習小報;當預習遭遇《開國大典》時,會場方位圖會使學生興致盎然;當預習恰逢《草船借箭》《將相和》時,人物關系圖會使預習徒增意趣;自學小詩,不妨給小詩配上畫;拿到說明文的,可以試著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把課文換一種說明;每一冊的綜合性學習,可以布置學生問卷調查、實地采訪,甚至上街“診學”……這樣的預習方式,既貼近孩子的心理,吸引孩子的興趣,又能使孩子對所學充滿期待,催化預習效果的高質落實。
3.預習評價:夸張多元如何持久孩子的預習熱情,如何點燃孩子的預習激情,如何提升孩子的預習溫度?小學生好奇心強,新奇夸張的事物易吸引他們的眼球。所以在預習評價的組織中,不能過于程序化和模式化,而要引進時尚、夸張元素,給預習評價以多變的臉。首先,建立的小組評價機制中各項指標和等級符號要吸引孩子,無論是評價本的設計,評價分值的數額,評價晉級的名稱,還是最后享有的權力,都要關注孩子的心理需求,讓新奇、多變、刺激一起成為預習評價的特質,并走近孩子的心里。同時匯報展示時,除了必要的點撥引導外,老師要舍得鼓勁:當學生完成預習任務時,注目贊許;當學生進步有所獲時,添油加醋,引發學習動力;當學生有突破性發現時,不妨煽風點火,火上澆油,給學生十足的信心和強勁的動力,讓學生的快樂心情隨預習的評價反饋而放飛。
作者:王芳單位:浙江省衢州市龍游縣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