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文化差異對外語詞匯教學的影響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校園英語雜志》2015年第一期
一、中西方詞匯以及諺語的文化內涵異同
一般而言,詞匯的文化內涵是指其感情色彩、風格意義和比喻意義等。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導致社會觀念不同,對同一事物會產生不同認識,如不加比較,不加注意,特別是在教學中以漢語文化模式去套用,就會引起誤解。(曾萍,1992)以英語中intellectual(知識分子)這一詞為例,在中國“知識分子”一般包括大學教師、大學生以及醫生、工程師、翻譯、中學教師等一切受過教育的人;在中國農村許多地方,連中學生也被認為是“知識分子”。但在歐洲,intellectual是包括大學教授等有較高學術地位的人,而不包括普通大學生,故其范圍要小的多。
由此可見,以上例句中的民間諺語有的近似、有的相同、有的不同,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孤立地進行詞匯教學,而應從歐美與中國的民族文化異同進行比較,并可從詞語的文化內涵入手,讓學生了解中西方兩種文化在語言教學中的異同。
二、結語
眾所周知,語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在教學中應該改掉以往重視語言形式而忽視語言運用的做法,用文化語言觀去指導英語教學,從培養學生用外語進行有效得體交際的目的出發,努力培養學生的文化背景意識,使規范的文化教學與語言技能的培養同步進行。這就要求教師不僅應該注意語言形式的正確性,還必須重視語言運用的恰當性。要求外語教師不僅應當有一定的漢語和所教授外語兩種語言的對比語言學知識,而且還應當有本國和西方不同文化背景學方面的知識和感受。這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的首要條件。
其次,在詞匯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在除了揭示單詞和成語的表概念部分的詞匯意義外,還要涉及到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及詞源典故,引導學生在讀懂原文的基礎上對作品的時代背景及主要人物作文化內涵的分析,是學生準確把握作品內容,增長對西方國家社會、歷史、價值觀念等方面的認識,提高閱讀理解及運用語言的能力,鼓勵學生多看一些課外讀物,不斷拓寬知識視野,通過大量的閱讀,學生對文化的理解會更成熟、更全面。
此外,在教學中,還可鼓勵學生多與有留學背景的授課教師進行交流。通過輕松的雙方交流會使學生學到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同時,充分利用電教設備,大量的、系統的聽、看不同背景的對話、錄音和錄像,以熟悉他們的語言和非語言特征,盡量排除漢語對學生的影響,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掌握一定的中西方文化內涵異同的相關知識的基礎上,才能夠達到用外語進行有效得體的交際的目的。
作者:魏薇單位: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外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