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體育教學學科地位低。高校體育課數量遠遠低于其它的科目,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體育理論知識的學習,而教師面對這種情況又選擇了只進行動作學習,單方面追求體育教學的直觀效果,大學生體育知識素養欠缺,而當期末考試和畢業來臨之際,學生的精力又主要放在其它科目的復習和畢業論文的撰寫上,體育課無法正常進行,而造成這一切的根源都在于體育課學科地位過低。
(二)體育教學設施不完備。體育場館、設施是高校體育教學開展的基礎和保障,當下,各個院校都在適應高等教育向大眾教育過度的趨勢,不斷的進行擴招,而相應的體育基礎設施卻沒能進行及時的建設和更新,一方面是體育設施欠缺,學生沒有足夠的場館和設施進行體育鍛煉、學習;另一方面,已有的體育設施大多已經陳舊,學生進行訓練時沒有十足的安全保障,勢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學生態度不端正學生是體育教學的主體,也是體育教學改革的受益者,然而,面對各方努力推行的體育教學改革,他們卻無動于衷,這也是體育教學改革在實施過程中最大的障礙。比如,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鼓勵和支持學生進行身體鍛煉,學校引導學生成立各樣的體育運動社團、組織,但大多數學生以此為累贅、影響自己原有的生活節奏,寧愿在宿舍休息、打游戲也不愿意參加體育運動。
(四)指導理論不完善。由于體育教學改革是一個新興的事物,相關的理論體系還不夠完善,在進行改革實踐時還沒有系統性的理論作為指導。很多高校由于缺乏改革的理論指導,就盲目的借鑒其它高校的改革模式,卻忽略了模式實施的地域背景、實踐前提和高校特點,造成了體育教學改革只動及皮毛,未能涉及精髓,造成體育教學改革理論與實踐的脫節。
(五)教學方法單一。我國高校體育教學采用的教學方法普遍是教師講解示范、學生模仿練習,這種教學方法過于傳統、單調,不利于充分調動學生進行動作學習和練習的主動性,制約了學生的創造性和個性的發展,最終將直接影響體育教學的效果和質量,影響高校體育教學水平的提升。
(六)師資力量薄弱。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而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教師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只有有了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做保證,高校的體育教學改革才能更加順暢的開展。而當下,很多高校體育教師知識體系不完備、教學模式單一、教學觀念過于保守和傳統,不能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中的積極性,只重視動作學習而忽略體育理論知識的學習,如此種種,都不利于體育教學的開展和體育教學改革的進行。
二、推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主要思路
(一)提高高校體育教學的學科地位。學校要不斷完善體育教學的考評制度,將體育課程的學習納入學期末的考試之中,并且與畢業成績掛鉤,引起學生思想上對體育課程的重視。同時,強制和激勵并舉,引導學生主動、自覺的參與體育鍛煉和體育知識學習,讓學生對自身的體育素質做到心中有數,可以不斷查漏補缺。而老師可以將上學期的測評成績作為下學期制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參考,循序漸進的提高體育教學的關注度,提高高校體育課程的學科地位。
(二)積極建設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師資力量薄弱已然成為制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開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唯有不斷提高體育教學的師資水平,才能保證體育教學水平的提升和改革的不斷推進。為此,體育教師要自覺的加強自身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提升,滿足學生對體育訓練、學習的需求。
(三)不斷完善體育教學設施。體育教學設施是體育教學開展和改革的物質保障,高校必須不斷投入,積極新建體育設施滿足學生體育訓練和學習的需要;加強陳舊器材設施的修繕,保證學生可以放心的進行訓練,提高體育教學的效果。
(四)轉變體育教學方法。要改變傳統的、單調的體育教學方法,必須做到三個方面,首先是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其次是要關注學生的差異性,因材施教,保證學生個性的發展;最后,要保證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完美融合,以求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作者:楊宇辰單位:鄭州大學體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