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師專漢語口語教學工作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師專教育旨在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以支持社會不斷發展的教育事業。漢語口語課程是師專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師專學生來說,漢語口語課程的學習不只是為了增強職業技能,同時對自身的言談舉止、文化素養也會構成潛移默化的影響。正是基于漢語口語課程深刻的價值和作用,教師也需要認真審視當前教學工作的現狀,從中發現問題,并積極尋求教學的改進。
一、師專學生提高漢語口語水平的重要性
口語課程看似簡單,卻是與“大學語文”等其他人文課程同等重要的課程,對學生個人文化素養、職業口語表達能力及步入社會后的個人發展均具有深刻的影響[1]。
(一)漢語口語水平是個人綜合素養的體現語言是表達和交流的工具,漢語作為中國人的母語,經歷悠久的歷史發展,同時又在各個民族中繁衍生息,形成多種地方語言。師專學生畢業之際需要迎接就業擇業,漢語口語表達無疑是自我推銷的利器之一。流利的語言、豐富的詞匯、感人的語調,都可以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增添砝碼。
(二)漢語口語水平是學生職業能力的體現師專院校致力于培養專業教師人才,漢語口語水平是學生必備的職業能力。首先,無論今后從事哪一類課程的教學,師專學生都應當具備較高的漢語口語水平,用標準流暢的普通話進行課程講解,盡量避免方言口音的影響。其次,社會的進步也對師專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作為即將步入教職崗位的師專學生,努力提升職業能力至關重要。
(三)漢語口語水平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保證師專學生將來要步入教學崗位,從事專業教學工作,其漢語口語水平是教學能力的重要體現。師專院校側重對學生教育教學能力的培養,在教學過程中,語言的生動與否和學生的文化底蘊、思維視野、個性修養都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漢語口語水平不只是體現為流暢的口語表達,同時還要強調語言的內涵,繪聲繪色的講解顯然需要更多知識、閱歷的注入,這是單純技能上的訓練所無法取代的,想要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就要全面提升漢語口語水平。
二、師專漢語口語教學工作的現狀及發展需求
在高等教育事業推進改革的今天,在尊崇素質教育的潮流之中,漢語口語課程也必須積極尋求創新,以適應社會對專業教師人才提出的要求,更好地培養教師后備力量。
(一)漢語口語教學工作的現狀漢語口語課程在師專院校的開設已有較長的歷史,盡管漢語口語教學在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但教學中仍然面臨一定的困難和挑戰。第一,漢語口語課程受重視不足。職業教育重在培養具備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人才,漢語口語常被視為相對簡單的能力培養,院校對課程的課時安排十分有限,有的學校甚至已經取消漢語口語課程。受此影響,漢語口語課程的教材也比較陳舊,專業針對性欠缺,而且現有教材內容與社會整體的發展存在脫節,學生口語能力提升受到影響。第二,學生對漢語口語課程的學習興趣不足。漢語口語課程要訓練學生正確地運用漢語語音、語調、詞匯、語法,在不同的語境中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2],但這一學習目標的實現需要以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為前提。不少學生進入師專階段對漢語口語課程的學習表現不夠積極;有的學生受到地方口音的影響,對流利的普通話表達尚存在困難,學習過程又倍感壓力,同樣會缺乏學習興趣。第三,漢語口語課程的教學方法落后。當前師專院校漢語口語課程的教學方法集中體現在對學生的口語技能訓練,其中包括標準的普通話語調,流暢的語言表達,專業的教學語言,等等。教學過程很大程度上是教師帶領學生練習,灌輸式的教學特征非常明顯,漢語口語的實際運用及口語表達的內涵性常被忽視。口語交際是輸出語言的交際活動,如果只是長此以往地灌輸知識,而得不到足夠的輸出性練習,這就阻斷了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的語言實踐活動[3],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習自主性就不能得到發揮。第四,師資力量匱乏。漢語口語是技能與內涵并重的課程,因而對教師的整體素質具有較高的要求。但是目前師專院??谡Z教師多數是由從事語文相關教學的教師兼任,這些教師本身還要負責其他課程,對口語課程投入精力有限。由于專業師資力量匱乏,漢語口語課程雖然有其特定的屬性,教學特色卻沒有得到體現。
(二)漢語口語教學工作發展的需求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正在向大眾化教育轉變,相應地社會人才培養也向更為專業的方向邁進。作為師專的課程教學,也必須加強對傳統教學工作的改革,以適應社會不斷發展的人才需求。從師專漢語口語教學的現狀不難看出,其教學觀念、方法及師資與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社會人才需求之間已經產生脫節,唯有促進口語教學的改觀,才能充分體現課程本身的價值。另外從學生未來發展來看,師專院校是培養師資人才的教育基地,而從事不同學科教學工作的教師人才也必然會展現出個性化特征,這樣才能使課堂多姿多彩。對于在師專學習的學生而言,他們即將步入教學崗位,每個學生的成長經歷、興趣愛好不同,專業學習各有側重,這就要求漢語口語教學過程中也要充分給予學生個性化成長的空間,激發學生的個性和潛能,提升學生的文化修養,避免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教學抹殺學生的個性與特長。
三、師專漢語口語教學工作發展的構想
師專漢語口語教學工作的發展需要教師實現觀念上的轉變,推動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改革,同時師專院校也要注重教學資源和師資隊伍的建設,并改進教學評價方法。
(一)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漢語口語課程是師專學生職業能力構建的重要保障,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對學生今后的職業生涯發展進行鋪墊,所以教師應當轉變原有的教學觀念,更多地關注社會對專業教師人才的要求。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的設計與安排,把教學的基本內容、目標要求融合并體現在師生、生生互動的教學活動中,使學生將自主學習與課堂訓練有機融合,才能更好地促進學員主動探究并完成意義建構[4]。師專學生今后從事教學工作,需要有專業知識和教學能力的積累,但同樣的課程卻有不同的演繹風格,口語的表達正是其中的一項關鍵因素。教師應將教學目標在學生的技能訓練與培養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著重于課程本身對學生的長期熏陶和影響作用,從而為精彩的課堂教學奠定基礎,使學生在課程的學習中產生共鳴。
(二)推動教學模式與方法的變革觀念的轉變將推動教學模式和方法的根本性變革。教師應當打破以往的教學模式,將口語課程的教學從模式化的訓練轉為促進學生語言能力與修養提升的學習過程,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角色。為此,教師要善于通過營造專業情境、選取經典案例、鼓勵自主學習等新型教學方法的應用,對教學方法推陳出新。針對以往口語教學缺乏專業特色的問題,教師首先要注意將口語能力的訓練與學生所學專業相貼近,即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學習需求,設計生動的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在體現專業特點的語言交際情境中加強口語練習。而對于口語課程偏重技能訓練、缺乏人文熏陶的問題,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所屬的專業,選取一些引人入勝的口語交際視頻,向學生闡述口語表達對文化底蘊的要求。
(三)教學資源的配套建設當今社會從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到高等教育都在進行深入的改革,無論是教材還是教學方法,從傳統向創新的方向發展已成為必然趨勢。尤其是注重職業能力培養的師專教育,順應素質教育改革的潮流,其授課的方式、語言的生動性都必須上升到新的高度,其在師專學習階段所依托的教材也必然要適時更新。因此,師專院校應當注重突出辦學特色,在常規教材的基礎上編制校本教材,力求不斷挖掘有助于提高學生漢語口語水平的素材和資源,為學生帶來啟迪。院校應當組織口語教師與各院系專業教師,共同搜集素材、編寫教材,將視頻、圖像、聲音等融匯到校本教材之中,使校本教材體現出時代性、動態性、多元性。另外院校還應建設專業口語訓練的資源庫,使學生能夠從廣泛的學習資源中汲取營養。
(四)提高師資隊伍水平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口語學習也會產生重要的影響。如果漢語口語教師自身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博學多才,言語生動,自然也會對學生形成強烈的感染力,激發學生的口語學習興趣。正如那些學生愿意主動聽取的課程,其課程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來自于教師的授課風格,即語言魅力的呈現。所以教學的發展不僅依賴于教學觀念和方法的改進,同樣也離不開師資隊伍水平的提高。師專院校應當關注學生的職業前景,注重對學生的深層次影響和激勵,選拔具備專業教學能力、知識儲備淵博、講解繪聲繪色的教師加入到漢語口語教學的工作中來,用他們自身的能力和修養為學生樹立學習的榜樣。專職的師資隊伍有助于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深入開展,同時也是院校專業課程教學質量提升的保障。
(五)改進教學評價方法教學評價實際上也是一種有效的調節杠桿,其作用在于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的重點和方向。隨著漢語口語教學改革的發展,教學觀念呈現出蛻變,教學方法推陳出新,相應的教學評價方式也需要調整和改進,其目的是讓學生在關注口語技能練習的同時,重視語言文字的素養積淀,通過廣泛的閱讀、觀摩,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展現個人的語言魅力。因此,師專院校對于教學評價方法的設置應側重對學生的鼓勵和引導,在基本技能考評的基礎上,增加有關學生學習態度、人文素養、口語專長方面的形成性考評,如學生對漢語口語課程的學習興趣、自主學習意識、持續進取的動力等,都可以表現出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自身文化知識和閱歷的積累,語言表達內涵的充實都是其人文素養的體現;學生獨具個性的言語表達也是主觀能動性發揮的結果。
師專漢語口語課程是一項能力與素質并重的教學活動,對學生今后的人文素養有著深刻的影響,這也決定了漢語口語課程在師專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位置。高等教育事業改革之際,專業課程的教學工作也面臨諸多的困難和挑戰。教師需要更多地關注課程教學對學生的引導、啟迪與激勵作用,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將模式化教學轉變為豐富多彩的口語教程,使學生在師專學習期間充分提升綜合素養,為今后的職業生涯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劉春燕 單位:寧夏 幼兒師范高等??茖W?;A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