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wǎng) 資料文庫 大學生靈性與智慧的培育范文

大學生靈性與智慧的培育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靈性與智慧的培育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大學生靈性與智慧的培育

摘要:人與生俱來就具有靈性的潛能與潛質(zhì),人生來就有著靈性的“種子”,只是這顆靈性的“種子”在后天中小學教育的升學等應試性教育的重壓之下被壓制甚至被泯滅,以至于在大學教育中重申要重新挖掘人的這顆靈性的“種子”,以開啟學生的靈明,點燃并激發(fā)其靈性,提升并拓展其靈性。在大學教育中重申大學靈性教育并申明要培育大學生靈性是十分必要的,也是有價值的,而提升、拓展、培育大學生的靈性最終目的在于促成大學生靈性智慧的達成。因而大學生靈性智慧的培育是一項十分有意義且價值深遠的重大課題,這也將有利于大學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建構(gòu)。

關(guān)鍵詞:靈性;大學靈性教育;靈性智慧

“感性、理性、悟性、知性、詩性、哲性、神性、靈性是人的認識的八個層面,靈性是最高境界之‘性’”。靈性能夠開啟人對人及其生命意義與價值的思悟,使其具有人文關(guān)懷并具有對人的靈性關(guān)懷,對大學生進行靈性培育能使之更加明晰人之為人的意義與價值之所在。對大學生進行靈性培育的要義在于使其智慧更具有靈性,進而達致靈性智慧。大學生的靈性智慧包括靈性的教育智慧、靈性的知識智慧、靈性的成人智慧以及靈性的生命智慧等方面的內(nèi)容。

一、相關(guān)概念界定

1.靈性

關(guān)于靈性概念的界說本人曾在2018年第4期的《銅仁學院學報》上撰寫了“大學人文教育與人的靈性拓展”一文,專門對靈性、靈性教育、大學靈性教育進行了界定。因此,本研究對于靈性的定義采用該文的界定,即“靈性是根植于人的特性之中,是人所具有的聰明、智慧的特性,這種特性具有靈動的生命意識、靈動的自我意識和靈動的反思、生成意識,因靈動而開啟靈明進而促成自我的成長與超越。”.

2.智慧

智慧一詞最早是用來表達人的高階能力的。最早見于《墨子•尚賢》中,其曰:“若此之使治國家,則此使不智慧者治國家也,國家之亂,既可得而知已。”《辭源》中對智慧的理解具有兩種含義:“一是聰明、才智;二是破除迷惑,證實真理的識力。”張汝倫教授認為,“在日常用法中,智慧首先指與日常生活有關(guān)的那種明智,如對生死的理解、對生命目的的反思、對行為方式的斟酌、對實踐事情的判斷和洞察以及對價值取向的決斷”。每個人對智慧的理解不一。筆者認為,所謂智慧,是指人類利用知識經(jīng)驗、技術(shù)、能力等來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破解難題的智識和聰慧的能力,是集能力、智力、智識、智能、才智、德智、德性與美于一體的綜合素養(yǎng)的表征,是人靈性的集中反映,也是理論智慧、實踐智慧、理性智慧與價值智慧的統(tǒng)一。

3.靈性智慧

靈性智慧可以說是“讓學生的智慧能夠更加富有思想性,煥發(fā)出更多的生機與活力,促成大學生成為有靈魂、有精神氣質(zhì)的人”。本人認為,靈性智慧是一種超越技能智慧、知識智慧、智力智慧、智能智慧的一種智慧。靈性智慧與技能智慧、知識智慧、智力智慧、智能智慧相關(guān),但是又超越于它們之上的。因此,靈性智慧是智慧的高階狀態(tài),在于人的自我生成,這種自我生成意味著在人的交往過程中人的精神得以成長、靈魂得以陶冶、靈性得以拓展,由自我生成而促成人的靈性在沉睡狀態(tài)中蘇醒。從靈性的蘇醒走向靈性的覺醒,使人具有靈性的生命精神,達到人的生命的活性、健全的自我、靈明的敞開、靈動的意識。

二、大學生乏于靈性智慧的表征

1.“轉(zhuǎn)識成智”教育的缺失

“大學生的靈性智慧關(guān)乎著靈性創(chuàng)造力的生成,這就要求大學生不僅僅要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轉(zhuǎn)識成智’。大學生靈性創(chuàng)造力的培育需要大學生靈性智慧的鍛造,這種鍛造則要求大學生能夠‘轉(zhuǎn)識成智’,進而成為靈性智慧之人。”智慧需要建立在知識基礎之上,但智慧一定高于知識。如果大學生所學來的知識成為了“死”的知識,不能運用到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上;如果大學生所學來的知識成為了僵硬的知識,而不能化成智慧的行動,那這類知識便失卻了其意義,也就沒有價值。大學生學習知識的目的在于能將知識轉(zhuǎn)化成智慧,用知識的智慧行動來化解學習、生活等方面的難題或困境。“轉(zhuǎn)識成智”意味著人是在理論知識的基礎之上,通過實踐在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征程中,由不知逐漸走向知的豐富性與完滿性,進而促成人的智慧生成。即由知識到智慧生成的辯證發(fā)展歷程,達到體認世界并“認識自己”的目標。如果大學生秉承實用主義價值觀來學習知識,那么其知識教育也就難以被轉(zhuǎn)化成智慧。現(xiàn)代社會與市場越來越技術(shù)化、職業(yè)化與專業(yè)化,大學生在學校接受的教育必然會受到專業(yè)化、技術(shù)化、職業(yè)化影響。故而其所選擇的專業(yè)必然受就業(yè)與工作掛鉤的職業(yè)的影響,其勢必會選擇當下熱門的有利于職業(yè)發(fā)展的專業(yè),如土木工程、信息技術(shù)、生物工程等,導致大學的一些專業(yè)遭遇冷門的境地。如哲學、倫理學、教育學等相對弱勢的學科。“目前對專業(yè)性的重視就意味著對職業(yè)性的重視,而這些重視對大學、專業(yè)和學生都是有害的。”如果大學生在專業(yè)學習方面具有功利主義傾向,必然會給他們的知識增長帶來不利的影響。學生更多是選擇實用知識的學習,掌握實用學術(shù),這樣所導致的是只會操作機器的人,而無法通達與健全。“大學的主旋律應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養(yǎng)高級人材,而非制造高檔器材。”大學不但要進行專業(yè)教育,同時要進行通識教育,否則專業(yè)化的教育與職業(yè)化的教育所培養(yǎng)的學生不會是全面發(fā)展的人,只會是單向度的人。大學通識教育能給專業(yè)教育帶來更廣闊的天地,促進學生的知識素養(yǎng)與人文視界不至于那么狹隘。可能看起來大學的通識教育及其人文課程的學習不是實用知識和實用學術(shù),但卻是使人通達健全的自由知識和自由學術(shù)。其實是具備自由知識與自由學術(shù)品格的自由教育與通識教育的學習才是“無用之大用”的教育,更有利于學生將來專業(yè)與職業(yè)的學習與運用,增擴他們的心智與智識,以促使將來更好地用理智進行人生藍圖的規(guī)劃、目標的準備。實用主義與功利價值取向的知識學習與獲取,必然會使學生不會去考慮將知識轉(zhuǎn)化成智慧,這就造成了其“轉(zhuǎn)識成智”教育的匱乏。

2.靈動的意識被遏制

何謂靈動?靈動是機敏靈活,有靈性、靈氣的動力狀態(tài)。教育因凸顯人生命的靈動而使教育更加具有生命力,大學教育的生命力也需要生命靈動的凸顯。只有具有靈動的意識、靈動的意識生成,大學生的成長與成才方具有智慧,而這種成長成才的智慧會因為大學教育的靈動而有著靈性智慧,而大學生的成長成才的靈性智慧超越了技能智慧、知識智慧、智力智慧、智能智慧的層級,走向其心靈的攀登與精神的解放。人心靈的攀登與精神的解放是靈性智慧的訴求,也是我國大學教育的旨向。“教育是心靈與心靈的映照,如果有一方(師生雙方,特別是教師一方)儼然以教育者自居,或者誤以為自己僅僅是教育者,就不可能有這種映照”。教育就是要求教師不遏制學生的靈動意識,而是要激發(fā)學生的靈動意識,使學生從生命的自然靈動轉(zhuǎn)向生命的靈性覺醒,進而達致其生命的自覺靈動。然而,我們的教育卻存在遏制學生的靈動意識生成的現(xiàn)象,具體表現(xiàn)為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所傳授的是技能性、功利性知識的教育,而未能傳授靈性知識的教育。隨著知識經(jīng)濟的到來,知識越來越成為獲取資源的資本,特別是在高等教育機構(gòu),知識成為了大學教師獲取學術(shù)資本的法寶。高等教育與市場緊密聯(lián)系,高等教育市場化必然引起學術(shù)與市場的緊密結(jié)合,學術(shù)、知識與市場三者緊密與大學組織機構(gòu)的耦合,使得掌握學術(shù)資本的教師越來越多地參與市場,運用他們的學術(shù)資本獲取經(jīng)濟效益、經(jīng)濟利益與經(jīng)濟價值。大學教師學術(shù)科研的市場化行為也浸染著“學術(shù)資本主義”的氣息,“學術(shù)資本主義”促使大學教師的教學科研的導向更加向市場傾斜,這勢必會影響大學教育,也會促使大學教師注重對學生對技術(shù)性知識、實用性知識的教育,而忘卻了對學生本該有的靈性的知識的教育。靈性知識的教育是涉及人的心靈的攀登與精神解放,而這方面的靈性知識的教育是一個長期的積淀過程,但是其長遠價值在于學生的未來發(fā)展中是可以展現(xiàn)的,然而相當一部分教師不愿意從事靈性知識教育的教學與科研工作,而是選擇產(chǎn)生當下實際功效的知識教育,勢必會導致學生的靈動的萌芽與靈動的意識生成被遏制。

(2)靈性生命的覺醒力度欠缺。教育的主旨是為了優(yōu)化、升華生命的品質(zhì),生命品質(zhì)的優(yōu)化與升華則需要靈性生命覺醒的喚醒。回歸教育的本真就意味著需要打開教育覺醒與生命覺醒的窗戶,而這兩扇窗戶的打開離不開大學生靈性生命的覺醒的開啟。然而大學生生命的靈性覺醒力度還不夠甚至是欠缺的,大學生有生命的覺醒意識與狀態(tài),但其生命力卻是沒有靈性力,其靈性生命力是式微的。我國當代大學生原本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個體,是一個個富有靈魂的生命個體,在中小學應試教育的影響之下,大學生能動性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的施展被束縛,大學生生命的靈動難以涌現(xiàn),致使大學生的個性、特長、情趣等具有的靈性的生命品質(zhì)難以激發(fā),勢必會使其生命的個性、靈性、全面性、和諧性無法充分的發(fā)展。之所以大學生的靈性生命的覺醒難以在大學教育中被激發(fā)、被激揚,是因為大學教育未能很好的把大學生當作鮮活的生命個體,沒有將大學生看成是有其個性的生命個體,更沒有把大學生視成有靈魂的生命個體,而是把大學生當作物來對待,而物是沒有靈動生命的意識的,更不會有靈動的生命的覺醒,這些必然會壓制大學生生命的成長,弱化大學生生命的創(chuàng)造力。因為“高等教育最需要做的,是通過生命的轉(zhuǎn)型去專注于每一個靈動的生命體,而不是冰冷的建筑和刻板的規(guī)訓。”

3.大學人自由的束縛

自由可謂天然地與大學聯(lián)系在一起,不管是中世紀時代的大學,還是現(xiàn)代的多元化的大學,自由與大學相伴相隨,自由作為大學的核心要素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大學是探究學問的場所,是進行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服務社會以及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主陣地,而這些工作都離不開大學自由的氛圍與環(huán)境,讓大學人與學校更好的生存與發(fā)展。“大學的自由與獨立,固然是大學的需要,但首先是國家的需要。”大學只有擁有了相對的自由,才能更好地推動大學從事教學、科研、服務社會與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等,助推社會的進步與發(fā)展,借此推動國家的發(fā)展與進步,這樣自由與國家也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了,國家需要給予大學自由。大學失去自由,就不是有生命力的大學。在多元化綜合性大學的今天,國家對大學管理的行政主導必然沖擊著大學的學術(shù)自由與教育自由,由此造成了大學的學術(shù)自由的失落以及教育自由的失落。因為大學里的自由主要以教育自由與學術(shù)自由兩大基本形式的存在,而一旦學術(shù)自由與教育自由在大學中缺失,則意味著大學的自由教育也會式微,學術(shù)自由、教育自由以及自由教育、自由學術(shù)在大學里是不可或缺的,它們與大學緊密相依。作為研究者的大學人的自由被教學特別是科研評價所牽絆,導致其自由被束縛,必然會影響其對學生的知識傳授,也會囿于教學與科研評價體系來進行,使得學生無法享有自由的知識探究環(huán)境;無法享受教師靈性的教育教學與科學研究,導致學生因為囿于傳統(tǒng)的知識學習而無法打開自己的生命思悟的閥門;無法開啟自己的生命的覺醒之窗,更無法點燃自己靈動的生命智慧與激發(fā)自己的靈動的生命覺醒。

三、大學生靈性智慧的生成路徑

1.以轉(zhuǎn)識成智來敦促人的靈性知識智慧的生成

大學不是給學生提供零碎性知識的場所,也不是給學生提供專門職業(yè)訓練的場所,大學除了給學生提供知識學習與職業(yè)訓練之外,更為重要的是豐富學生的心靈,完善其靈性的需求,拓寬學生的見識與辨別事物的能力。人之所以高貴于動物,原因之一就在于人有知識、人掌握著知識。人通過知識的習得而能智慧的思考世界的方式與事物,并掌握或獲得其思考世界與事物所獲得的成果,使其知識更加圓滿與豐富,進而促進人突破并超越自然界的界限,把控認識世界與改造世界的能力。通過知識的習得而不斷超越自我、突破自我,由自在走向自為,成為更加完善、完美的自我。知識智慧,即將知識轉(zhuǎn)化成智慧,能夠通過知識而使人增長智慧,藉此來更好地認識世界、改造世界,“轉(zhuǎn)識成智”也是靈性的知識智慧。知識先于智慧。人只有具備了一定的知識,才能具有智慧的能力。智慧是建立在知識基礎之上的,知識的目的在于探究真理,智慧的目的則在于追求良善。知識與智慧的緊密耦合才會達到真理與良善的統(tǒng)一,由知識走向智慧是與人的自我發(fā)展緊密聯(lián)結(jié)的過程。智慧既高于知識又超越知識,由知識走向智慧是人的德性之知,更是人的靈性之知。因此,從知識走向智慧是人通向靈性智慧的路徑。由“轉(zhuǎn)識成智”抵達靈性的知識智慧需要對知識加以甄別。人通過努力勤勉學習可以掌握知識,有些知識或許因為過時而被淘汰;有些知識或許因為有其糟粕而無法應用到人類的生產(chǎn)與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有些知識如果沒有人的智慧的把控是不利于人類的長遠發(fā)展。只有運用智慧對知識加以甄別,才能發(fā)揮好“知識就是力量”的良性功用。由“轉(zhuǎn)識成智”抵達的靈性的知識智慧需要靈性的教育智慧。靈性的教育智慧是超越知識教育、技能教育、智識教育、智慧教育的教育,是賦予知識、技能、智識、智慧以靈性的教育,使其具有生命力,即知識、技能、智識、智慧有著靈明的敞開、生命的活性、靈動的激揚的顯明,直至自我性的生成、自我性的成長與自我性的超越。英國教育哲學家艾爾弗雷德•諾思•懷特海(AlfredNorthWhite-h(huán)ead)先生認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躍的智慧”。這種活躍的智慧就意味著是有著靈性的教育智慧。靈性的教育智慧是符合當代教育智慧化發(fā)展的趨勢,也是當代教育智慧化發(fā)展的需求。大學生靈性智慧的“轉(zhuǎn)智成識”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需要有教育智慧水平比較高的教師。正如印度學者克里希那穆提(Krishnamurti)所言:“教育者的智慧,遠比教育的知識更重要。”靈性的教育智慧是一種自由、和諧、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教育狀態(tài),而這種狀態(tài)又具有生命的活性、靈明的敞開、靈動的生成、靈性的拓展,并且在真正的此在與彼在的意義之中尊重生命的活性,尊崇人的個性,崇敬人的智慧稟賦,契合人的靈性需求。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教學與人才培養(yǎng)的活動過程中要有先進而豐富的教育理念、豐厚的知識學養(yǎng)、教真育愛的教育情感、對美好事物的欲求向上的教育價值觀以及要有“轉(zhuǎn)識成智”的教育意識。教師只有將這些融合在一起,才能更好的將學生培育成為具有靈性的人,從而使之成為具有靈性智慧之人。另一方面,需要有教育智慧水平比較高的學生。我國大學教育所培養(yǎng)的學生不是要成為理想家,也不是要成為具有著機械化心智的人,學校教育所要培養(yǎng)的學生是要成為具有靈性智慧且是自由而全面充分發(fā)展的、完整的“整全人”與“靈性人”。“如果我們受教育僅是為了出名,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那么我們的生活將是膚淺而空洞的。如果我們受教育只是為了成為科學家,成為死守書本的學者,或成為沉迷于某種知識的專家,那么我們將助長世界上的毀滅與不幸。”5如果學生接受教育只是為了找工作、成為固守書本的學者等目的,這就說明我們的大學教育是失敗的。因為我們的大學教育不僅僅是為用來訓練人的心智,同時還要喚醒人的智慧、啟迪人的智慧,最終提升與拓展人的靈性,促使大學生成為具有靈性智慧的人,這才是真正的大學教育智慧。要使學生具有這樣的教育智慧,這就需要大學生具有靈性力,這種靈性力包括:大學生的靈性生命力、靈性教育力、靈性想象力、靈性思維力、靈性創(chuàng)新力以及靈性的創(chuàng)造力。

2.以靈性的生命精神來思考人的成長

眾所周知,高等教育是一種培養(yǎng)人、發(fā)展人的社會活動,高等教育是以其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及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為使命與責任。大學的根本使命在于培養(yǎng)人、發(fā)展人,并且大學以此為根本,這就意味著高等教育培養(yǎng)人的活動必須關(guān)注人的生存與發(fā)展,提升人的生命品質(zhì),彰顯人的生命質(zhì)量并凸顯著人的生命價值與生存價值,這些自然也就成為了高等教育的根本出發(fā)點與歸宿。因而高等教育所培養(yǎng)的人是需要具有完整人性的人,培養(yǎng)成崇真、向善、求美的人,培養(yǎng)成具有獨立人格、具有靈性智慧的人,讓人成為更加高大的自己、更富有的自己、更通達與健全的自己、更智慧的自己。因為高等教育本身就是一項使人能夠得以成為“人”的真正的偉大事業(yè),高等教育具有“成人”品格,只有這樣的高等教育,才有可能是合乎人性的高等教育,也才有可能是整全的高等教育。正如懷特海先生所言:“一所大學的理想,不是知識,而是力量。大學的職能就是把一個孩子的知識轉(zhuǎn)變成為一個成人的力量。”高等教育的成人性質(zhì)與成人品格也就讓人成為了智識上豐厚、德性上完滿、知性上善良、智慧的人,促進人成為具有勇敢、智慧、節(jié)制、正義、善良、道德、審美、合作、友愛、求知、熱情、向上、積極、創(chuàng)造等好的美德與德性的人。這恰好與大學人文教育的人性教育目標的歸旨是一脈相承的。靈性的生命智慧意味著大學生需要有靈性的生命精神,促進其精神成人。“教育就是教育,教育就是人的教育,是特別關(guān)注人的生命的教育。作為培養(yǎng)高級專門人才的高等教育是特別關(guān)乎人的生命品質(zhì)與生命素養(yǎng)的教育。”為了培育大學生的生命精神,我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做起:

(1)加強經(jīng)典教育以滋養(yǎng)生命。經(jīng)典是人類智慧的結(jié)晶,也是人類記憶的礦藏,這就要求大學生要閱讀經(jīng)典,回歸經(jīng)典,不能總被“快餐文化”所侵蝕。經(jīng)典意味著大學生要加強古典教育,通過古典教育來滋養(yǎng)我們的生命。古典教育的目的在于追溯、回顧人類原初的生命精神,藉此來尋獲現(xiàn)當代人最為基本而又必需的生命滋養(yǎng)。《理想國》《形而上學》《純粹理性批判》《大學》《論語》《中庸》《孟子》等古今中外的經(jīng)典著作無不涵括著人類的生命智慧與生命精神的精髓。經(jīng)典之所以為經(jīng)典,那是因為它們是人類心智的典型代表。通過閱讀經(jīng)典,能夠使我們的靈魂得以洗禮,內(nèi)心得以豐富,自我得以敞開,幫助我們的心靈得到充分發(fā)展,生命智慧得到深層次提升,生命精神得到拓展,進而升華我們靈性的生命智慧,促進個體心靈的充分完滿發(fā)展。

(2)超越自我以充盈生命精神。生命對于我們每一個人而言都是有限的,但我們可以在有限的生命中活出生命的自我精彩。通過超越有限的生命,實現(xiàn)無限的生命價值;通過超越有限的生命,追求無限的生命精神。生命教育的要義就在于喚醒并激發(fā)學生的超越意識,導引大學生樹立遠大的人生志向、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選擇堅定的人生軌跡;生命教育也要點亮大學生的心靈航燈,為他們的心靈敞開更多的窗戶,使其能夠盡情的去超越自我,盡情地充盈他們的生命精神,走向他們生命幸福的福祉。

(3)提升靈性生命力以促成自我生命的無限展開。大學教育的根本在于更加強旺而富有生機地展開大學生個體的生命,彰顯大學生個體的生命活力,增強大學生的生命活性,從而促成大學生具有靈動的生命活性、靈動的生命意識與靈明的心靈空間,進而促成自我性生命的無限展開,實現(xiàn)自我性的成長與超越。這也是大學生命教育所具有的獨特的品格特性,所有這些的達成需要大學生不斷提升其靈性的生命力。大學生靈性生命力的提升在于其對真、善、美以及對生命力的追求。生命的真在于合乎自然與社會的規(guī)律性,尊崇人類世界的科學精神;生命的善在于生命的良善,彰顯人與社會的生命價值,崇尚人類世界的生命精神;生命的美在于生命的美學價值,體現(xiàn)著人類對生命的感受力與感受性,弘揚人類世界的審美精神;生命的力在于其生命向著美好,生命的價值取向向著美好,顯現(xiàn)生命的價值性與良性發(fā)展,凸顯人類的價值精神。因而大學生在提升其靈性生命力的過程中,要做到真、善、美的統(tǒng)一,才能夠更好地拓展大學生的精神生命,實現(xiàn)完整人格的鍛造,達成靈性生命力拓展的目的。

3.以人文教育來促成人的靈性拓展大

學生要成為靈性智慧的人,離不開大學的人文教育,通過人文教育可以使其成人,即“人文化人”。靈性的成人智慧意味著人的解放,而人的解放是一個過程,是人的自由度的不斷躍升。人的解放意味著人的自由不斷得到發(fā)展的過程,意味著人的自由不斷得到維護,讓人成為自由人,也就是促進人自由成人。人因為自由成人而不會被現(xiàn)實中過于物質(zhì)與過于功利的東西所束縛與限制;人因為自由成人而能自由的思考、擁有自由的思想與思維,從而發(fā)展與維護人的自由;人更因為自由成人而讓自己能更加積極主動的融入社會,更好的謀劃職業(yè)與人生,讓自己的人生更加富有生機,不但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與遠方。人的解放也意味著人性的通達與健全,是人不斷走向自由而成為充分富有個性的全面發(fā)展的人,能夠超越功利與欲望,擺脫無知與無能,進而能夠達到自我認知、自我認同、自我欣賞,讓人學會審美、學會獨立思考、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活、學會生存,這也是人的解放的表征所在。西方先哲說過,教育不是把籃子裝滿,而真正的教育在于把燈點亮。也就是說教育在于點亮人的心燈,讓人的心靈更加通達,人性能夠走向整全、走向靈性智慧。讓人不斷向自由攀越而不被世俗與現(xiàn)實所奴役,即教育確實是能夠達致人的解放與實現(xiàn)人的靈性智慧。這也恰恰與古希臘哲學家、教育家西塞羅(Cicero)先生的有關(guān)教育的至理名言“教育乃是擺脫現(xiàn)實的奴役,而非適應現(xiàn)實”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既然教育能達致人的解放,走向靈性的成人智慧,那么何種教育能夠達致人的解放、走向靈性的成人智慧呢?也許有人會問,難道科學教育就不能使人達到解放、走向靈性的成人智慧嗎?只有人文教育才能使人達到解放、走向靈性的成人智慧嗎?誠然,人文教育并不是人的解放與走向靈性的成人智慧的唯一的路徑,科學教育也能使人達到解放、走向靈性的成人智慧,這種解放與智慧生成是間接的,而人文教育對于人的解放與走向靈性的成人智慧則是更為直接的,人文教育是使人達致解放與走向靈性的成人智慧的最好的坦途。因為大學教育的最終目標在于培養(yǎng)人的自由而全面充分發(fā)展的人,走向靈性智慧的人,而不是畸形發(fā)展、片面發(fā)展的人。大學教育在于使人性不斷得到解放,靈性智慧不斷得以提升,進而達致人的自由與整全,而大學人文教育則為這一目標的達成提供了最好的坦途。人文教育是關(guān)乎人文價值、人文精神、人文素養(yǎng)與人文知識的教育,人文教育給人以精神,使人的精神特別是人文精神得以彰顯和升華;人文教育給人以自由,使人的自由不斷得到維護與發(fā)展,從而使人的自由度不斷得到躍升;人的自由度的躍升能更好地促進人不斷走向解放、走向靈性智慧,人的解放與人的靈性智慧的生成原本就是一個過程,是一個自由度與靈性度不斷增加的過程,更是一個自由度與靈性度躍升的過程。人因自由度與靈性度的躍升而促進人更加達到思想的自由與人格的獨立,進而不斷走向解放,不斷富有靈性智慧,使人更加像人,使人更加高大、更加智慧、更加通達與自由。人文教育的作用便是發(fā)展人的自由,促進人創(chuàng)新精神的達成,人文教育因發(fā)展人的自由而使人自由成人,使人自由自覺的走向哲學自覺,進而達致人的解放與靈性智慧生成的歸途。因此,我們也可以說人文教育也是人的解放的教育,也是人的靈性拓展與提升的教育,同時也是人走向靈性智慧的教育。

參考文獻:

[1]曾維華.大學人文教育與人的靈性拓展[J].銅仁學院學報,2018(1).

[2]墨子[M].方勇,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5:63.

[3]何九盈,王寧,董琨.辭源[M].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1443.

[4]張汝倫.重思智慧[J].杭州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3):2.

[5]曾維華,汪芳.守護大學之本、之根、之魂———基于奧爾特加•加塞特《大學的使命》的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17(6):32.

[6]羅伯特•M•赫欽斯.美國高等教育[M].汪利兵,譯.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32.

[7]楊叔子.是“育人”非“制器”———再談人文教育的基礎地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1(2):7.

[8]張楚廷.張楚廷教育文集(第4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499.

[9]李海龍,王建華.作為生命生長的高等教育[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16(1):15.

[10]張家.大學的自由與獨立:首先是國家的需要———兼論對自由的誤讀[J].大學教育科學,2008(4):111.

[11]艾爾弗雷德•諾思•懷特海.教育的目的[M].徐汝舟,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2:66.

[12]克里希那穆提.一生的學習[M].張南星,譯.深圳:深圳報業(yè)集團出版社,2010.

[13]艾爾弗雷德•諾思•懷特海.教育的目的[M].莊連平,王立中,譯.上海:文匯出版社,2002:38.

[14]曾維華.張楚廷大學教育思想探析[J].教育探索,2015(10):2.

作者:曾維華 胡云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国产国语高清在线视频二区| 一区二区视频在线播放| 日韩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美视频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国产乱人伦精品一区二区| 日产精品一二三四区国产| 国産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xxxx69中国| 成人国产精品999视频| 久久亚洲色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va天堂在线电影| 亚洲欧美在线看|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视频麻豆| 午夜神器成在线人成在线人免费| 诗涵留学荷兰被黑人摘小说| 国产无卡一级毛片aaa| 2022国产麻豆剧果冻传媒剧情| 黑白配hd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精品| 亚洲偷自精品三十六区| 永久黄网站色视频免费| 免费乱理伦在线播放| 精品小视频在线| 四虎影视www四虎免费| 边亲边摸边做视频免费| 国产性夜夜夜春夜夜爽| 日本理论片www视频| 国产精品天天在线午夜更新| 97在线视频免费公开观看| 天天躁夜夜躁狂狂躁综合| 一级做a爰全过程完整版电影播放| 日本一区二区视频|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dvd | 欧美黑人疯狂性受xxxxx喷水| 免费人成视频x8x8入口| 精品国产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在线永久精品高清| 色www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一级特黄a大片免费|